A. 2021年中國人均耕地面積
2021年中國人均耕地面積0.007平方公里。
我國雖然耕地面積總數較大,但人均佔有耕地的面積相對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1/4。到1995年,人均耕地面積大於0.13公頃的有省、自治區、主要集中於我國的東北、西北地區,但這些地區水熱條件較差,耕地生產水平低。
相對自然和生產條件好的地區如上海、北京、天津、湖南、浙江、廣東和福建等人均耕地面積小於0.07公頃,有些地區如上海、北京、大洋、廣東和福建等甚至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人均0.05公頃的最低界限。該組織認為低於此限。即使擁有現代化的技術條件,也難以保障糧食自給。
相關知識
中國有林地面積約1.25億公頃,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4.1%,居世界第8位。但中國人均耕地按統計約0.1公頃,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3;森林覆蓋率僅13%(世界平均覆蓋率為22%),列世界第121位,中國每人佔有林地約0.12公頃,僅為世界平均數的1/5強。
天然草地稍多,中國每人佔有約0.35公頃,也不及世界平均數的1/2。農、林、牧用地總和,中國平均每人佔有0.54公頃,最多也不超過0.67公頃,僅為世界的1/4強至1/3。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耕地資源
B. 國土面積、耕地面積、森林面積的世界人均值、中國人均值和位次(中國)
世界人均國土面積為44.5畝,中國人只有12.4畝,少32.1畝;
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為4.8畝,中國人只有1.3畝,少3.5畝;
世界人均草地面積為10.4畝,中國人只有5.2畝,少5.2畝;
世界人均林地面積為13.6畝,中國人只有1.6畝,少12畝。
1畝地=666.2/3平方米 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
不好意思世界排名很難找,我記得地理課本上好象有,找找看.
參考資料:http://www.cchere.com/article/204153
C. 中國人均佔地面積多少
中國平均每人佔有0.54公頃土地。
我國國土總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中國平均每人佔有0.54公頃土地,最多也不超過0.67公頃,僅為世界人均數的29%。
中國土地資源有四個基本特點: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少;類型復雜多樣,耕地比重小;利用情況復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地區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島嶼岸線1.4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陸地同14國接壤,與8國海上相鄰。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
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D. 印度人口眾多,但陸地面積不足中國的1/3,為什麼耕地總面積、人均耕地面積都多於中國
一.「人多地少」是我國基本國情
中國陸地面積略多於美國, 為什麼耕地面積卻少於美 國?人均耕地面積更少於 美國 ?
計算出中國人均草地、林 地面積相對世界人均數的 百分數。
中國耕地總面積只是美國的1/2
中國山區佔2/3,而美國平原面積廣大、加之人口比 12.9億比2.7億。
中國人口與土地的供需矛盾
* 我國陸地面積是世界第3位,人均土地僅
0.96公頃,只及世界平均數的1/3。 * 我國耕地面積為世界第5位,人均不到0.1 公頃(1.185畝),不及世界人均的1/2。 * 我國森林蓄積量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 面積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3.8%,人均 森林蓄積量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5%。 * 我國草地面積總量雖佔世界第4位,但人 均草地只及世界水平的1/3。 我國土地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佔有量不足
閱讀P60做3題:
我國人均耕地佔有量少,人與耕地矛盾尤為突出!
二 土地類型齊全
草 地
林 地 耕 地
作 用
我國現狀
1.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利用類型有哪幾種?
2.耕地、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耕地、林地、草地
400毫米
800毫米
秦嶺
淮河
林
地
(一)我國草地的現狀——
我國草地面積共4億公頃,佔世界草地面積的
12. 5%。占國土面積的41. 7%為我國農田面積
的3倍多; 草原區農業總產值1964億元,占我國農業總 產值的23%。
(二)我國林地的現狀——
我國森林覆蓋率16. 6%,而世界森林覆蓋率為
27%;
林地總面積位於世界第5位,人均佔有林地面積
位於世界121位;
(三)我國耕地的現狀——
我國的耕地總面積達19. 51萬畝,居世界第四, 僅次於俄羅斯、美國、印度; 2000年我國人均耕地佔有量0. 1公頃,相當於 世界人均耕地的45%,居世界第67位。
土地資源的特點: 草地面積較廣,占的比重大, 而耕地、林地比重低。
我國的耕地後備資源
匱乏
耕地後備資源是指自然條件較好,但尚未被 開墾的宜耕土地。
全國後備土地資源總量僅為1300多萬公頃,
這些宜耕土地大多是天然草場和林地,而且主 要分布在東北、西北等邊遠地區。
耕地、林地少, 難利用土地多, 後備土地資源不足。
★★人與耕地矛盾突出
東 部 季 風 區 降 水 豐 富
E. 我國農牧用地為世界人均的多少
不到一半。
中國土地總面積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積為零點七七七公頃,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積為零點一0六公頃,是世界人均數的百分之四十三。
中國耕地總體質量不高,全國大於二十五度的陡坡耕地近六百萬公頃,有水源保證和灌溉設施的耕地只佔百分之四十,中低產田佔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九。
據全國第四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中國林業用地面積為二點六億公頃,森林面積一點三億公頃。
中國人均佔有森林面積零點一一公頃,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之十七點二,居世界第一百一十九位;中國人均森林蓄積量為八點六立方米,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之十二,是人均佔有森林蓄積量較低的國家之一;森林覆蓋率百分之十三點九,明顯低於世界森林覆蓋率百分之二十六的水平。
中國是草地資源大國,擁有各類天然草地三點九億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但人均草地面積僅零點三三公頃,約為世界人均草地面積的二分之一。
中國大部分草地已經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包括沙化、鹼化)的草地達一點三億公頃。
F. 人均耕地面積是正向指標嗎
是的。
人均耕地,就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平均每人擁有的耕地數量。計算公式為:人均耕地=年末耕地面積總數(畝)÷年末人口總數。人均耕地的多少,對於國民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對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具有重要影響。人均耕地世界平均水平0.206公頃約3.1畝,中國0.097公頃約1.5畝(之前數據分別是4.8畝和1.3畝),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在195個國家中排名第118名(之前數據是第126名)。據國土資源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31個省(區、市)耕地20.24億畝、園地2.14億畝、林地37.94億畝、牧草地32.90億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4.77億畝、交通運輸用地0.57億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90億畝。
G. 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什麼
平均到每個人擁有耕地只有1.39畝。
美國國土總面積為96291萬公頃,其中耕地達19745萬公頃,佔世界耕地總面積(150151萬公頃)的13.15%,是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美國人均耕地0.7公頃,是世界人均耕地(0.23公頃)的2.9倍)。
中國耕地面積排世界第4,人均耕地面積排在126位以後。在世界上排第四,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和印度,但是咱們國家人口太多,平均到每個頭上,擁有耕地才只有1.4畝,還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一半兒。
我國人均土地面積在世界上190多個國家中排110位以後。除耕地面積排在126位以後外,草地面積排在76位以後,森林面積排在107位以後,全國人均佔有森林面積0.128公頃,人均佔有量在全世界排名居80位之後。
耕地面積的計算方法:
年初耕地面積,加上當年增加的耕地面積、減去當年減少的耕地面積。當年增加的耕地面積是指本年度內因新開荒(本年度已種上農作物的新開墾荒地)、基建佔地還耕、河水淤積、平整土地和治山、治水等原因而增加的耕地面積。
當年減少的耕地面積是指本年度國家基建佔地(指經縣以上政府主管部門批準的因興修水利、修築公路、鐵路、民航機場、修建工礦企業、建築機關學校用房實際佔用的耕地)、鄉村集體基建佔地(鄉村新建或擴建鄉村企業、興修水利工程、修築公路、以及建築辦公室和生產設施。
如曬場、畜棚、豬圈等基本建設而實際佔用的耕地)、農民個人建房佔地、退耕造林面積、退耕改牧面積,以及因自然災害廢棄而實際減少的耕地面積。
H. 中國草原面積是多少
中國天然草原面積3.93億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的41.7%,是耕地面積的3倍左右,林地面積的2倍多,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為3.31億公頃,占草原總面積的84.3%。 中國草原資源總量大,但人均佔有量少,人均佔有草原為0.33公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國內各省區分布不均衡,西藏自治區人均佔有草原面積最多,人均高達30公頃以上;其次是青海省,人均佔有草地6.91公頃;再次是新疆和內蒙古自治區,人均佔有草地分別為2.93公頃和2.84公頃;其他各省人均佔有草原在0.5公頃以下。
I. 人均佔有耕地面積
不一樣,因為人均佔有耕地面積有地區差異,人均耕地面積一般是指某一個國家的。
人均佔有耕地面積也是耕地總面積除以總人口。
J. 中國人均佔有土地面積有多少
人均國土面積12.4畝
國土資源部近日發布的2004年度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已從上年的1.59畝減少到1.41畝。
2004年全國建設佔用耕地217.6萬畝,災毀耕地94.9萬畝,因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307.0萬畝,生態退耕1099.3萬畝,以上4項共減少耕地1718.8萬畝。同期,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518.4萬畝。增減相抵,2004年全國耕地凈減少1200.4萬畝。
國土資源部對用地變化情況分析表明,生態退耕仍是耕地面積減少的主要因素。經實地調查,2004年度全國生態退耕1099.3萬畝,其中退耕還林1043.1萬畝,還草55.8萬畝,還湖0.4萬畝。
從往年土地變更調查結果來看,全國耕地面積由1996年10月底的19.51億畝,減少為2004年10月底的18.37億畝,耕地凈減少1.14億畝,人均耕地由1.59畝降為1.41畝。
拓展資料
土地資源是指已經被人類所利用和可預見的未來能被人類利用的土地。土地資源既包括自然范疇,即土地的自然屬性,也包括經濟范疇,即土地的社會屬性,是人類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