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陽歷
1、是先有陰歷的,從歷法的發展史來看,所有古老文化的國家如埃及、巴比倫、印度、希臘、羅馬和中國,最初都是用陰歷的。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從黃帝紀年開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年法」,即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至今(2018)是中國傳統歷法開元4715年。
2、我國是從1912年開始採用陽歷的。辛亥革命爆發後次年(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歷作為國歷,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和公元作為歷法與紀年。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歷,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歷為准。
(1)中國日歷如何開始的擴展閱讀
民國時代通行兩套歷法,一套是陽歷,一套是陰歷。本來自從辛亥革命以後,南方的新政府就主推陽歷,廢除陰歷。到了1928年北伐勝利,軍閥倒台,國民黨基本上統一南北,廢除陰歷的口號喊得更響,高層領導和新派人士幾乎把陰歷和所有傳統節日都當成了封建的標志和阻擋社會進步的絆腳石,堅決要求掃盪干凈,甚至出台「紅頭文件」,禁止大家按陰歷過節,所有節日都要按照陽歷來過。
可是文件歸文件,傳統歸傳統,少數新派在元旦那天過大年,大多數遺老仍然在正月初一過大年,還有一部分朋友不新不舊,兩邊都不得罪,元旦也是春節,春節還是春節,一年要拜兩次年、祭兩回祖、貼兩套春聯、發兩輪壓歲錢,這是民國時代一大奇觀,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2. 中國日歷的由來
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歷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歷。日歷的使用,大約在1000多年的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就在皇宮中使用,因此又稱皇歷。那時的日歷分為
3. 中國日歷的由來
中國日歷的由來如下:
1、我國始有歷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歷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歷。
2、真正的日歷產生,大約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就已經使用皇歷。最初一天一頁,記載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歷分為十二冊,每冊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一樣,每一頁都註明了天數和日期。發展到後來,就把月日、於支、節令等內容事先寫在上面,下部空白處留待記事,和現在的「台歷」相似。那時,服侍皇帝的太監在日歷空白處記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終,皇帝審查證明無誤後,送交史官存檔,這在當時叫日歷,這些日.歷以後就作為史官編寫《國史》的依據。
3、後來,朝廷大臣們紛紛仿效,編制自家使用的日歷,至於月歷以後又發展成掛歷、台歷等各種形式,只是近一個世紀的事,隨著時代的發展,·盡管日歷的品種增多、花樣也不斷翻新,但仍舊保持著古老日歷的格局。
4. 中國的日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國歷法: 我國始有歷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歷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歷。 日歷是五千年前,古埃及人發明的。
5. 中國的日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據現有資料表明,中國最早的日歷應該是在4000多年前,也就是殷商時期,有一種甲骨歷,這應該算是中國最早的日歷了。
以前人們想記住一些重要的日子,都在日歷上畫圈標識,現在方便了,用小時光(MemoryTimer)就能記錄,簡單好用。
6. 中國的日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摘要 中國始有日歷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就開始了
7. 中國日歷的由來 關於中國日歷的由來
1、日歷的由來,大約在1200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那時皇宮中就已經使用皇歷。那時的日歷分為十二冊,每冊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相等,每一頁上寫上月份和日期,交給服侍皇帝的太監。
2、最初一天一頁,記載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歷分為十二冊,每冊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一樣,每一頁都註明了天數和日期。
3、發展到後來,就把月日、干支、節令等內容事先寫在上面,下部空白處留著記事,和現在的台歷相似。那時,服侍皇帝的太監在日歷的空白處記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終,皇帝審查證明無誤後,送交史官存檔,這在當時就叫日歷。這些日歷以後作為史官編寫國史的依據。
4、後來,朝廷許多高官覺得這樣的日歷不錯,於是紛紛效仿,編制供自家使用的日歷。也有人把歷書上的干支、月令、節氣及黃道吉日都印在日歷上,並留下空白處以備記事。
8. 中國的日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誰發明的
中國始有歷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誰發明的已經無從考證。
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歷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歷。
日歷從古到今,有三種說法:
1、歷書之類。
2、今指記有年﹑月﹑日﹑星期﹑節氣﹑紀念日等的本子﹐一年一本﹐每日一頁﹐逐日揭去。有掛在牆上的﹐也有擺在桌上的。
3、史官按日記載朝政事務的冊子,是史官纂修國史的依據。
(8)中國日歷如何開始的擴展閱讀:
公歷的由來:
我們今天用的日歷一年12個月,平年365天,閏年366天。這種歷法是一種太陽歷,可追溯到公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大帝的歷法改革。
凱撒採納古羅馬天文學家Sosigenes of Alexandria的建議,將一年定為365天,閏年366天,一年分為12個月,每四年加一天為閏日,這樣算起來平均一年是365.25日。凱撒的名字叫儒略·凱撒,所以由凱撒確立的這種歷法叫儒略歷。
在凱撒建立新的歷法時,還沒有耶穌基督,所以那時候的年號與現如今是不同的,採用羅馬建城紀年。現如今日歷上公元元年的確立是在公元525年由東羅馬皇帝迪奧開始,迪奧為了能夠方便計算耶穌的復活日,於是將耶穌誕生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
在英文中用A.D.表示,A.D.來源於中世紀的拉丁文Anno Domini,其意義是「主的生年」。公元元年之前,用B.C.表示,意為「耶穌之前」(Before Christ)。
9. 中國的日歷起源於哪個朝代
日歷產生於唐,大約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就已經使用皇歷。最初一天一頁,記載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歷分為十二冊,每冊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一樣,每一頁都註明了天數和日期。如今通行的日歷,不管是紙質出版物還是手機應用、電子台歷,通常都會載有公歷、農歷和干支歷這三種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