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如何評價中國醫療水平

如何評價中國醫療水平

發布時間:2022-10-24 13:54:47

① 我國醫療質量水平與技術目前怎麼樣

7月1日電 近日,人民健康在對浙醫一院、浙醫二院、浙江邵逸夫醫院的調研中了解到,隨著我國重點專科建設能力的不斷提高,全國各地的醫療質量水平和技術能力呈現出「雙提升」態勢,中西部和城鄉間的醫療水平實現了均衡發展。

「近年來,我國從醫療服務供給側改革入手,一手抓醫療質量管理,提高醫療質量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和精細化水平;另一手抓以提升醫療技術能力為核心的專科能力建設,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顯著提升。」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向記者表示。

美國眼科醫生在邵逸夫醫院學習姚氏法角膜移植

浙醫三家醫院在技術創新的同時,還帶動了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療設備的創新與發展。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醫學的發展顯現出「內科治療外科化,外科治療微創化」的趨勢。

郭燕紅對此指出,近年來,以個體化、微創為典型特點的現代醫療技術在臨床廣泛應用,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使手術的適應症得到了擴展,也對患者快速的康復、健康功能的保留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而我國微創技術已經覆蓋幾乎所有的外科領域和大部分內科領域,部分技術已經達到和引領國際先進水平。

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基層的支持 促進醫療水平均衡發展

盡管眾多高精尖的新型醫療技術不斷涌現,醫療質量水平逐步提升,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國中西部和城鄉間醫療水平不均衡的發展問題始終存在。

「中國太大了,省域之間、地區間、城鄉間的差異比較大,而這種差異也體現在醫療服務能力上。」郭燕紅指出,近年來國家通過專科能力建設,同時特別注重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基層的支持,填補了多項區域內技術空白,提高了中西部地區的重大疾病診療水平。

作為國內最大的心導管診治中心之一,浙醫二院研發了中國首個具有完全獨立知識產權的經導管人工瓣膜,以及第二代可回收人工心臟瓣膜,並開展了國內多中心臨床試驗。現今技術和產品輻射到全國19個省市。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在多方的支持下,現已可以開展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和逆向溶栓聯合PCI術治療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填補了當地的技術空白。

此外,「寧夏、雲南、甘肅等地在腫瘤治療當中開展靶向治療,使得當地老百姓不出省就可以接受到精準的腫瘤治療方式和方法。」郭燕紅說,中西部地區在填補技術空白和重大疾病的診療能力提升方面通過專科能力建設得到了均衡的發展。

馬偉杭介紹,通過對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的雙提升,浙江實現了醫療服務優質高效的目標。根據2016和2017年《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浙江省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患者門急診死亡率、住院病人死亡率、搶救室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顯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急性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搶救成功率、康復率和惡性腫瘤治療有效率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部分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浙江醫療水平的進步正是全國醫療質量與技術雙提升的具體縮影。近期,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結果顯示,我國從2015年的第60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名,短短一年間上升了12名,是全球進步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顯著提升,不僅僅惠及了國民的健康,而且也得到了國際的廣泛認可與贊揚。

來自人民網

② 如何看待我國目前「看病難,看病貴」

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涉及十分復雜的利益關系,包括體制機制的改革。政府的投入不足,單靠哪一個部門都無法完成,只有政府扶持、政府配合才能解決。醫療衛生要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堅持追求社會效益、維護群眾利益、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放在第一位,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使醫療服務更加貼近群眾、貼近社會,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才能營造衛生事業持續發展的醫療環境。
1、提高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目前基層醫院醫療設備比較差,大量的醫科大學畢業生亦不願到基層醫院就業,造成基層醫院醫療水平差、病人不願在基層醫院看病,都擁到大醫院就醫,造成人滿為患,造成了看病難。而大醫院不少醫科大學的碩士生在做配葯、護士等工作,人才發揮不了作用,而且由於人滿為患,醫生看病幾分鍾一個,靠檢測報告判定病情、配葯,實際上醫療質量亦不盡人意。建議省級、地市級、縣級、鄉鎮社區醫院以大醫院牽頭組織醫療集團公司,增加基層醫院的醫療設備,組織大小醫院的醫生巡迴在各級醫院看病,一則可以提高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的水平,同時亦可使一部分病人可以就近在基層醫院看病,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2、採取由國家負擔公立醫院醫務人員合理收入,解決看病貴問題
看病貴,主要是由於醫院要自行負責一部分醫務人員收入,因此醫院必定要向病人收取一定的費用來支付工資,因而總體醫療費用並沒有降下來。為此,建議國家對公立醫院醫務人員按照公務員的工資水平實行全包。全國醫務人員據統計僅六、七百萬人,只是中小學老師的一半左右,根據我國目前的財政收入狀況,這點開支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對於部分原來收入較高的醫務人員,國家全包後,採取允許多點執業的辦法彌補其不足,調動積極性。
當然,國家對公立醫院醫務人員工資獎金實行全包後,還要考慮一個活力的問題,防止出現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積極性降低,醫療服務質量出現倒退。各醫院要按醫務人員真正的技術水平、醫德、服務質量進行考核,實行績效工資。醫院要接受社會監督,由政府組織對醫院醫術水平、醫德、服務水平進行公開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決定財政撥款額度。
3、對葯廠進行清理,國家實行治療葯品統購、統銷的專賣
目前由於管理不嚴以及地方利益驅動,葯廠太多,過度競爭,銷售環節過多,價格虛高,質量還不能保證。建議國家清理葯廠,對治療葯實行定點生產,按需下達生產任務。同時由政府核清成本、合理定價,葯廠利潤控制在10%左右,並且按計劃直接賣給地、市、縣醫葯公司,並給予5%利差直接賣給醫院,減少中間環節,減少銷售費用,真正把葯品價格降到合理水平。對於未定點生產治療葯的工廠可以轉型生產保健葯品,通過市場化運作。
4、由國家組織新葯開發
目前我國新葯研發應該說是很落後,原因是審批手續繁雜,費用過大、風險過大,包括目前發達國家,很多專利葯都到期了,海歸人才回國想開發這些葯品,葯廠都不敢接,因此國家組織相應的研究院所負責開發新葯,然後組織葯廠生產,國家自己研究開發、自己審核亦就可以減少許多繁瑣的審批手續,可加快新葯開發的進度。
5、國家組織攻關,自行開發醫療器械
目前醫院的大部分醫療設備都是進口的,價格昂貴,亦是造成中小醫院醫療設備比較落後的原因之一,建議國家組織科技攻關,發展醫療器械產業,降低成本,為中小醫院配置醫療器械,提高基層醫院醫療裝備水平。
6、建議國家大幅提高對醫療衛生的投入
要做到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減少病人的開支,既要保證醫務人員的合理收入,又要增加醫療設備的投入,又要加強新葯的研發,沒有國家的投入是辦不到的。近幾年,國家對醫療衛生的投入雖然有所增加,但總的來說仍嚴重不足,據統計我國對醫療總費用負擔大約是17%,而歐盟是80%-90%,美國是46%,泰國56%,印度、古巴、朝鮮、緬甸是政府全包的。我國對醫療衛生投入佔GDP約為2.7%,而發達國家約佔GDP的10%以上,新興國家如巴西是7.9%,印度是6.1%,可見差距之大。我們目前的財政投入占醫院支出比重大約在1%-5%之間,有的醫院甚至不夠開支水電費,各項費用都靠醫院創收,這是看病難、看病貴等諸多問題的根源所在。我們認為,必須明確醫療衛生屬公益性事業這一性質。既然是公益性事業,政府就應該負責醫務人員收入、負責基本醫療。為此建議國家大幅提高對醫療衛生的投入。

③ 為什麼中國有的醫生水平特別垃圾,有的自稱教授的也不咋地,說話又自以為是

1、只能說醫療水平落後的地方非常落後,先進的地方非常先進,但是醫療資源嚴重集中到北上廣深等一線的大城市,其他地區相對落後。
2、中國的免疫預防工作是在世界上前列的,作為人口第一大國,但是很少發生大規模的疫情災害,這是很不容易的。
3、中國醫療雖不是全民醫保,但是看病就診的速度還是較快的,比起其他全面免費醫療的地區,不至於等的讓人抓狂。
4、技術手段,中國因為病人多,病例多,手術機會多,所以對於成熟性手術,中國醫生的實踐經驗遠高於國外醫生,但是創新能力不足,新的療法開發研究不多。

5、部分中國醫生道德較差,只為了掙錢。



④ 女子患腸胃疾病6年無法醫治,我國的醫療水平到底如何

我國醫療水平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對中國的排名是全球排48名,稱中國醫療水平進步明顯,但東西部地區差異較大。中國在這一排名中躋身前50名,是醫療水平進步最大的國家之一。

網上、雜志和新聞上很多都吹噓我國醫療水平是國際領先,又研發出了治療什麼病的葯之類,但我覺得這是“王婆賣瓜”吧,畢竟作為平民百姓看個病有多難,大家應該都深有體會。

這是真人真事,有一次,醫生說我沒事,然後我說那我可以走啦,她說我開些葯給你,沒病還吃什麼葯呢。個人感覺就是醫生覺得不是癌症這種嚴重疾病,都好像不是病一樣,這就是我這兩年看病的體驗,錢和時間花出去了,連是什麼病都沒確診下來,令人很絕望的。所以我很理解那個患腸胃疾病6年無法醫治女子的心情,明明就是個小病,為何就跟絕症一樣怎麼都治療不好。

⑤ 現在中國的醫療水平也太差了!

試一試中醫好不好。心肌炎就怕勞累,所以不要著急,生活要有規律,要靜養。 再說這不是治不好的病啊?你不要責怪中國的醫生,因為不管是什麼病,誰也不 會打包票說這樣這樣治療後會完全康復,因為這也需要病人的配合啊!誰能保證 這次治療康復之後,下次不長這種病了,是不是?

⑥ 你認為我國現在的醫療水平如何

醫療行業無論在哪個時期他都占著必不可少的接地位,因為他保證著國民的身體健康安全。而且在現如今經濟發展的時代裡面人們更加追求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方面,保險行業還有醫療行業的發展因為這個觀念的改變而變得非常的迅速。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也為這兩個行業帶來了非常多的福音。

二、中西結合成為了我國的醫療特色

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他們都有著自己的一套治病方案,而且都是通過實施之後得到證明的,所以我國就把中醫和西醫結合起來,一些難治的疾病方面得到了非常大的研究發展。現在的中國雖然發展的很快,但是醫療行業相比於西方還是比較落後的,我們應當正視自己的情況,發奮圖強,爭取有更高更好的進步,把醫療行業帶得起飛,人民的生活也就變得平穩了。

⑦ 談談你對醫療現狀的看法

一、醫療體制積弊太多。中國現行的醫療體制,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初,毛澤東就批評過,認為是老爺衛生部。那時醫療條件差,卻還沒有高昂的醫療費之憂。社會保障不足,醫院公益性質與市場性質不分,導致醫療費高漲,多軌制的不平等醫療待遇,導致低醫保群體對醫療體制的不滿。醫院為了生存,醫生的精力大部分用在了創收之上,醫院承包核算、科室分包核算,個人分解指標完成,醫務人員還有多少心思用在技術業務上,用在服務關心病患者上?
什麼樣的體制規范什麼樣的行為,體制再有問題,總要面對病患者,總要有人面對病患者,面對病患者的不是衛生局長是醫生。是醫生就要面對病患者,這是要正視的現實問題,迴避不了的。體制的固疾,使得看病難,看病貴,服務差,病人自然不滿,一旦出現醫療失誤,矛盾將激化,又沒有有效的調解裁決體系,導致中國特有的醫患血案。
在醫療服務關系中,在醫患矛盾博弈中,醫院絕對是強者,病人患者是弱者。醫患矛盾出現後,在靠行政方式或靠法律手段解決矛盾糾紛無望時,過激行為就會出現。既然沒人管,就只有靠自己,靠自己的實力,發泄不滿情緒。發生這樣的事情,雙方都是受害者。

二、醫院服務意識缺乏。患者就醫看醫生,掛號起就要不斷的排隊,健康人都受不了,何況病人。哈醫大一院事件的行凶者兩次到該醫院沒有結果,認為醫生不給他看病,隨即心生不滿。一老一少,兩個病人(患者爺爺患有癌症),一天三次進出兩家醫院大門,其狀不慘嗎?
許多時候,看一次病,在醫院被折騰一天還沒有結果,各種檢查讓你頭昏腦脹。碰到看急診,折騰一晚上,睡沒個睡處,坐沒個坐處,那難受勁,想想都知道。
網路上有帖稱,某往友和老公帶寶寶深夜看病,一次是因為拉肚子,一次是因為發燒,每次在醫院被折騰一晚上還找不到病因,且每次都被要求做全身檢查包括CT,「當時老公就差點和醫生打起來」。而寶寶發燒在美國看急診時,只配了退燒葯驗了口水。
醫院之間互相封閉,檢查結果相互排斥。重復檢查,重復治療,病人無奈。
醫院的「三率」:治癒率、周轉率、死亡率本是考核醫院的行政指標,卻被用來做為對付病患者的的手段,住院治療20天30天,重新辦理出入院手續,隨之又是一連串的檢查。還有就是拒絕推諉收治。
保定醫院是因執行「醫保費總額預付制」,醫保資金超額須由醫院自貼,職工醫保患者住院被拒收,要住就自費。
住院治療,許許多多應由醫院護士護理的工作,都轉由病人親屬或由病患者請來的護理工人代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些項目的收費每天出現在帳單上。

三、醫療水平被片面誇大。宣傳中過分誇大醫療的作用,對治療的過度期望導致失望與過度治療的後悔從而產生不滿。老實說,目前醫療技術可以延緩人的生命,並不能還你健康。走著近進來,抬著出去的眾多事例,讓病患者親屬不堪回首。
醫療行為不都是全能的,有事實表明,治癒葯物治療只佔1/3,手術治療佔1/3,自愈佔1/3,在治療過程中,許多患著有某種心理依賴,比如葯物依賴,吃過葯,即使是「假」葯,無效的葯,病也會很快好起來;醫生依賴,看過醫生,相信醫生,病也會很快好起來,醫生的話對這些病人至關重要,經常使用「善意的謊言」也是出於治病的目的。這一點,醫生們比患者們更清楚。
人體是有生命的有機體,一些損傷下可以自我修復,有些疾病可以自我治癒。不像無機體的機械設備零部件,一旦壞了,你不修理更換,它永遠是壞的。

四、社會轉型帶來的功利心理泛濫。這不僅僅是醫療行業,各行各業普遍存在敬業精神喪失,工作態度冷漠,麻木不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講服務,只講收益的現象,追求現實利益。我們的醫生,還有我們的公務員、我們的商人、我們的工程師、我們的教授,那一個行業不如此?只是醫護人員人員要更特殊一些,矛盾的雙方是面對面的,一對一的。
而對於患者來說,醫生態度差,語言生硬,加上醫生收紅包、開高價葯成了公開的「潛規則」,使患方容易產生不信任感,一旦在診療過程中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有可能發生醫療糾紛。再加上有些醫療機構服務確實存在缺陷,醫療水平不高,操作不規范等,也經常造成嚴重後果。此外,醫患溝通不暢,醫方不尊重患方的知情權、選擇權,也是導致醫療糾紛的重要原因。醫生也有委屈,每天面對像自由市場一樣噪雜的醫院,有那來的好心情。

五、傳統人情味的顛覆。病患者就醫上門應是客的感覺全無。有的只是「求」,沒有好處不辦事,門難進,臉難看,病難治,醫院里充斥著衙門的作風。高額的醫療費,低劣的服務態度,沒有押金治不了病,押金不夠就停葯。醫生忙,病患者就不忙?全社會都在忙,就是忙不出來一個高一點的效率。
除了醫療行業,各種服務業都可以優惠,討價還價,可你敢和醫院、醫葯公司談價錢嗎?而在這背後醫院和葯商、醫生和葯販卻是在大搞「市場經濟」。
過去有坐診、出診之說。醫生上門,病家都待如上賓,病人看醫生也會受到尊重。現在,時代不同了,自然沒有出診上門之說,連詞語都變化了,不叫大夫叫醫生,不叫看醫生叫看病。
山寨產品在中國社會熱銷,醫療行業也不能免俗,假葯、假治療並不少見,看看醫葯單有多少憑空列出的檢查、醫療、用葯項目?

六、醫患矛盾得不到有效疏解。江西九江市湖口縣60歲的董水金,2008年其31歲的兒子董林波因為一起醫療事故成了「植物人」。2009年5月,他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追究當事醫院縣中醫院與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療事故責任。最先的九江市醫學會的鑒定結果為,相關醫院的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後江西省醫學會的結論是該病例屬於一級乙等醫療事故,但醫方承擔次要責任。最後,中華醫學會鑒定認定此事故為一級乙等醫療事故,兩家醫院應當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董水金從2008年7月董林波遭遇事故,到2010年8月判決,其間經過了兩年多的糾葛。後醫院又提起上訴,過程艱辛而復雜。
事實上,相當比例的醫療事故糾紛後面,當事人都有類似的遭遇。醫療事故鑒定機構的公信力缺失,是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醫鑒的利益結合體,使得醫患關系經常由普通矛盾走向深化乃至極端。
醫方和患者在地位上並不對等,醫學會的鑒定專家都是從各個醫院的成員,醫療系統鑒定傾向性可想而知。這一方面確實引發了許多鑒定上的明顯不公。另一方面結果不利患者,也會自然地懷疑鑒定公正性。因而只要鑒定機構與其成員不能做到第三方中立,這種公信力就很難確立起來,屁股決定腦袋。
醫療糾紛以及事故認定的專業性較強,法官也難獨立判決,只能依賴於醫療鑒定。醫療鑒定結果不權威,法院判決也難讓人信服。
相當比例的醫患糾紛最後都走了司法程序。然而社會公平的最後底線也屢屢被打破。取證難,耗時長,最後要麼不了了之,要麼走上極端。如2011年9月北京同仁醫院發生的患者王寶洺砍殺喉科主任醫師徐文事件,2008年7月王寶洺就選擇了訴訟的方式來解決此事,從2008年8月第一次開庭審理起, 3年多結不了案,使得他一提起官司就暴躁發怒,最後釀成了悲劇。董水金在打贏官司後,還要求追究當事醫生刑事責任。他說2011年6月22日立案,但直到現在沒有任何結果,「我找了主管局長,打了很多電話,他們一拖再拖」。
醫患矛盾加劇,也讓醫院醫生防範心理加強,在治理中也會更加消極,導致惡性循環。東莞市政府發文,為醫院配備警用器械防範病患者突發事件,可成千上萬的患者與成百上千的醫生混雜在一起,你如何防範?是否像銀行一樣,在病人患者與醫生之間架起鋼柵欄?
醫患矛盾,不是一句「加快醫療衛生改革」的口號就能解決的。

⑧ 新冠疫苗費用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擔,我國目前的醫療水平如何

非常優秀,屬於領先水平,在疫情嚴重的時候,我們國家的防控速度非常快,沒有出現大面積蔓延的情況,研發的疫苗保護了人們的生命安全,而且是免費給人員接種的,然後也捐贈到很多其他的國家,比如說南非。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中國醫療水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36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4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0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1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19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0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398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78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3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5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8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2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8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1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6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4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4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