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就業為什麼難

中國就業為什麼難

發布時間:2022-10-24 16:10:44

A.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第一:高校擴招的影響,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多,大學生需求增長速度趕不上大學畢業生增加的速度。同等職位競爭的人太多,相對地淘汰的也就多,在校學習多數精力都應付考試,考試結束後,知識都忘得差不多了。上大學學什麼,讀大學讀什麼,多數大學生都沒思考過這個較為深層的問題。其知識架構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和期待。
第二: 學生就業渠道不暢 ,目前的就業渠道無非是學校推薦、熟人介紹、校園和社會的招聘會、人才或就業網站、報考公務員,服務西部等。但是,學校推薦一般是學生幹部或成績突出者才有機會;報考公務員受專業、志趣、是否黨員限制,這些只適用於特定人群。對大多數人來說,網站和招聘會才是最主要的就業渠道,還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求。
第三: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 ,一些私營企業用工制度極不合理,不但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而且社會保險、養老金、公積金等一系列社會福利也沒有。另外,起薪較低,升幅不大,並伴有苛刻的罰款制度,讓大學生確實受不了。同時,用人單位還設置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
第四: 大學生期望過高,沒有樹立良好的就業觀念,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學生對此感到很委屈,由於低工資難以滿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對他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結果必然帶來就業的多次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戒備心理。一時難以和用人單位達成協議,增加了找工作的難度和時間。
第五:大學生大多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就業,願到欠發達地區工作的較少。艱苦的工作不願意,享受的工作找不著。
第六:大 學生缺乏求職技巧,部分學生在求職時往往表現得不夠自信,過分緊張,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表現不出自己的實力。更有一些求職者面試時弄虛作假,企圖欺騙矇混過關,誰知很快就被有經驗的用人單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試失敗的慘痛教訓。而這樣久而久之,用人單位也會覺得大學生不誠信而喪失信心。


B. 我國就業壓力大的原因是什麼啊

1、中國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中國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下崗職工近1000萬人,每年新增勞動力800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1億多人,社會失業人員約570萬人,形成了中國巨大的就業壓力,使中國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

2、中國經濟增長持續下滑,無法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據估計,每1%的經濟增長將提供近80萬個就業崗位。可見,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經濟。

3、勞動力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不高,也是造成就業困難的原因。我國勞動力的教育培訓水平相對較低,很多是人口負擔,而不是勞動力資源。



4、經濟結構和就業結構不合理。

主要原因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緩慢,城市化率低,導致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緩慢,與平均發達國家相比,農業就業人口僅佔5%。

5、弱勢群體更難找到工作。

一些特殊地區和行業就業也比較困難。城市中的殘疾人、低學歷者、無技能者、長期失業者和老年女工;農村的老弱病殘不僅找不到工作,還會因為殘疾導致家庭陷入貧困。

6、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城市隱性失業是我國就業的主要困難。

中國農村大約有2億剩餘勞動力,外出打工有很多限制和困難,很多隻能處於半失業狀態。城市很多企業因為各種原因就業不足,工人成為隱性失業。這是當前就業中的兩個難題。

7、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就業機制不完善,導致就業信息不及時、不全面,就業渠道不暢通,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滯後,不能提供優質、有效的服務。

C. 目前我國畢業生就業越來越難,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家所能夠提供的工作崗位的數量是比較有限的,但是我們國家的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在逐年的遞增,從這方面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國家的畢業生的就業越來越難的。

年輕人其實都在准備公務員的考試以及事業編單位的考試,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他們在這個社會當中找工作是比較困難的。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人數已經越來越多了,而且每年依然在不斷的擴張。

就業市場已經供大於求了。

我身邊的很多大學畢業生,在剛畢業的時候,每個月只能夠拿到4000塊錢左右的工資,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國內的就業市場已經供過於求了。如果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的話,那麼大學生的生活依然是比較困難的。

我們國家已經關注到了這個問題我們國家已經開始進行了鄉村振興,絕大部分的畢業生是能夠去參加相關的考試的。這是我們國家的一個戰略,一方面能夠提高我們國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另外一方面也能夠解決就業問題。

D. 大學生就業難七大原因是什麼

大學生就業難七大原因是:

1.大學生競爭激烈

大學生就業競爭日益激烈。首先,全國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學生畢業,大學生就業人數不斷增加,加強了競爭壓力。其次,全國每年都有很多人從工作崗位下崗,他們也在努力尋求再就業,與畢業大學生也展開了競爭。

2.學生仍然期望過高

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

3.知識沉舊,轉化率低

被調查的60%企業反映,應屆大學生到崗工作,學什麼專業干什麼工作,實際知識應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數學生表現出所學過的知識轉化不出來,不能變成自己在崗的實際能力。

我國大學生一般適應周期在1—1.5年才能獨立完成工作,而發達國家的大學生到崗適應期是在2—3個月。

4.社會發展的區域存在不平衡

東部發達地區為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較好回報發展的前景,成為人才輸入省。在這些地區人才競爭激烈,很多學生未能有效就業,即使處於失業狀態也不願去西部地區就業。在西部地區,卻存在大量的崗位找不到畢業生。

5.畢業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適應市場需求

部分大學生在大學里不學無術或者學無所得,沒有一定的專業素質,能力無法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因而無法實現就業。

6.大學生人才結構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近年來的人才市場需求供給情況反映,各技術等級的勞動力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以機械加工為主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現了部分工科類大學生在校期間又到勞動部門開設的技工培訓學校學習拿到技能等級證書。

7.學校辦學方法和觀念落後

一些學校的辦學方法和觀念落後,沒有市場意識,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大學生所學專業不符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的結構性矛盾。

E. 為什麼會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隨著我國的強大,我們的教育也在提升,從2001年開始我們的高校畢業人數持續增長,而且現在我們大部分都是大學生,就像他們說的「大學生滿地跑」,但是我們仍然面臨著就業困難的問題,下面讓我們探討一下。

F. 為什麼說大學生就業難

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大概就是以下幾點:


五、學生仍然期望過高。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據2015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六成大學生月薪期望值9低於3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單位卻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學生對此感到很委屈,由於低工資難以滿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對他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結果必然帶來就業的多次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戒備心理。



G. 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學生就業渠道不暢。目前的就業渠道無非是學校推薦、熟人介紹、校園和社會的招聘會、人才或就業網站、報考公務員,服務西部等。但是,學校推薦一般是學生幹部或成績突出者才有機會;報考公務員受專業、志趣、是否黨員限制,這些只適用於特定人群。對大多數人來說,網站和招聘會才是最主要的就業渠道,還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求。

二、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 。一些私營企業用工制度極不合理,不但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而且社會保險、養老金、公積金等一系列社會福利也沒有。另外,起薪較低,升幅不大,並伴有苛刻的罰款制度,讓大學生確實受不了。同時,用人單位還設置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拒絕的理由有動手能力差、需花費培訓費用、穩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單位在招人時追求實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視和心態浮躁的情況。

三、高校專業設置錯位。一些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嚴重大於需求。一些學校仍然沿襲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一些學生高分低能。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功底不系統,應有的動手能力也不強。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四、學生缺乏就業培訓機會。不少企業拒絕承擔大學生就業後的「在崗培訓」費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數年工作經驗」。事實上,一個理工科畢業的大學生,需要在畢業後的工作崗位經過一定時間的繼續學習,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工程師。要達到這一要求,只能是大學生個人和家庭承擔,而如果把「在崗培訓」轉移到學校裡面去完成的話,在時間和金錢上都將是非常不經濟的。

五、學生仍然期望過高。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據2015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六成大學生月薪期望值低於3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單位卻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學生對此感到很委屈,由於低工資難以滿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對他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結果必然帶來就業的多次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戒備心理。

六、 學生缺乏求職技巧。用人單位表示,部分學生在求職時往往表現得不夠自信,過分緊張,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表現不出自己的實力。更有一些求職者面試時弄虛作假,企圖欺騙矇混過關,誰知很快就被有經驗的用人單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試失敗的慘痛教訓。而這樣久而久之,用人單位也會覺得大學生不誠信而喪失信心。

七、市場對白領需求不足。由於中國國際分工地位的處於國際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勞動就業崗位,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就業崗位,使得中國就業上呈現「白領需求不足」的狀況,這是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這一問題的存在,使得中國的大學生就業崗位與擴招之後的龐大畢業生數量之間,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還將因此降低大學生的談判地位,引發其他嚴重問題。

八、文科教育質量低下。由於教學內容,幾乎不針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現實,學生經過大學數年的學習之後,對於現實社會的狀況仍然是十分隔膜,這也嚴重不利於學生的就業。大學擴招過程中間,教師的知識結構仍然是非常陳舊,授課內容政治化空洞化。

H. 大學生就業困難原因

根據目前的就業環境以及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大學生就業困難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需矛盾

自從1973年,美國學者馬丁-特羅提出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後,世界各國都開始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運動,代表了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我國的高校擴招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然趨勢。隨著擴招政策的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毛入學率由1999年的10.6%直攀升至2008年的23%,中國高等教育邁入大眾化階段。盡管高校擴招沒有使勞動力總和增加,但卻改變了勞動力結構。導致大學畢業生也就是高層次人才的增速遠超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發展的非跳躍性決定了他對高層次人才需求增加的相對穩定性。另外,我國城市化率較低,社會新增的就業崗位是有限的,在短時間內還很難承載如此龐大的高校就業群體。


閱讀全文

與中國就業為什麼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36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4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0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1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19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0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398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77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3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5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6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1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8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1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6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4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4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