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中國人創造的是什麼文字
象形文字呀,中國至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是刻在獸骨和龜甲上的甲骨文。
『貳』 中國的漢字發展史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漢字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漢字七體」,即: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拓展資料:
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准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為上古時代的漢族先民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書,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正楷。
參考資料:漢字_網路
『叄』 古代中國人發明了什麼文字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常識文化篇。
『肆』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你知道嗎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據說是倉頡創造的。
綜上所述,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直觀性很強的甲骨文。
『伍』 古代中國創造了什麼文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能在「一卷」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徵。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陸』 解放以後創造的漢字有哪些
解放字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的大量刊物和宣傳品曾經採用和創造了許多簡體字,是一大批新創的簡體字。這些簡體字被稱為「解放字」,據支持漢字簡化的學者稱,它們流傳到全國各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10月10日,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成立。
1950年8月9日,教育部社會教育司舉行簡體字的研究選定工作座談會,商定了選定簡體字的四條原則:
整理選定已經通行的簡體字,必要時根據已有簡體字的簡化規律加以適當的補充;
所選定、補充的簡體字,以楷體為主,間或採取行書、草書,但必須注意容易書寫和便於印刷;
簡體字的選定和補充,以最常用的漢字為限,不必為每一繁難的漢字製作簡體;
簡體字選定後,由中央教育部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實行。
中央教育部社會教育司根據上述原則廣泛搜集資料,編制了《常用簡體字登記表》。應征者對簡體字的選定原則主要提出了「選定簡體字應該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和「只有少數楷化的草書簡體可以採用」等意見。
中央教育部社會教育司重新考慮了簡體字的選定原則,決定完全根據「述而不作」的精神選定簡體字,並適當注意縮減通用漢字的數目,把異體或可以相互通用的字盡量合並。於1951年擬出《第一批簡體字表(初稿)》
1952年下半年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漢字整理組擬出《常用漢字簡化表草案》第一次稿,收比較通行的簡體字700個。毛澤東閱該稿後指出:擬出的700個簡體字還不夠簡。做簡體字要多利用草體,找出簡化規律,作出基本形體,有規律地進行簡化。
1953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設立了中央文字問題委員會。
1954年10月8日,由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改組,經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批准設立國務院直屬機構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
1954年11月30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第一次常務委員會議決定對《常用漢字簡化表草案》第五次稿再作必要的修改。漢字整理組在第五次稿的基礎上編成《漢字簡化方案草案》(798個簡體字、擬廢除的400個異體字、251個手寫體漢字簡化偏旁)。
1955年1 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教育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中華全國總工會發出聯合通知,印發《漢字簡化方案草案》30萬份,徵求意見。自《漢字簡化方案 草案》發表至同年7月的半年多時間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共收到各界群眾的來信和意見書5167件,全國參加討論的人數達20萬,其中贊成《漢字簡化方案 草案》的人數佔97%(《當代中國的文字改革》,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
1955年7月13日,經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提議,國務院設立漢字簡化方案審定委員會。
1955年9 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擬出《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刪除了原草案中的《擬廢除的400個異體字表草案》和《漢字偏旁手寫簡化表草案》,簡化字由原草案 的798個調整為512個,增收了56個簡化偏旁。決定將異體字不放在簡化方案中解決,擬定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草案》。
1955年10月15日至23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召開了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在會議中,修改了《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中的19個簡化字,取消了一個簡化偏旁。會議一致通過了《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和《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草案》。會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根據會議的決議對《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作了調整,簡化字的字數由512個增加到515個,簡化偏旁由56個減少到54個。修改後的草案經國務院漢字簡化方案申請委員會審定。
1955年公布《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
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
1956年1月31日《人民日報》全文發表了國務院的《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漢字簡化方案》。法定的簡化字在現今中國大陸地區取得了「正體字」的地位。
1957年,中共展開「反右斗爭」,很多知識分子因為曾對「漢字簡化」及「漢字拼音化方案」提出異議而遭到迫害,[1]中國大陸上對漢字簡化的質疑自此被窒息。
1964年2月4日,國務院同意了1964年1月7日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關於簡化字問題的請示」的報告,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同意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簡化字問題的請示的通知》。
1964年5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了《簡化字總表》。
「產量翻幾番」。其中「量」和「翻」已經過於簡化為同音字「兩」和「反」,但這些過度簡化的字在民間仍然大量使用。
1977年12月20日,公布《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稱為「二簡字」。
1986年6月24日,國務院發出《國務院批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於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的通知》,宣布廢除「二簡字」。
1986年10月10日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共收2235個簡化字)
8月22日教育部制定公布了《各省市教育行政機關推行部頒簡體字辦法》。
1936年2月5日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訓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第一批簡體字表》被收回廢止。
1936年10月容庚出版了《簡體字典》,並且在燕京大學開設簡體字課加以試驗。
1937年5月字體研究會發表了《簡體字表》第一表。
『柒』 世界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個,他們所創造的文字分別是哪些
世界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中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他們所創造的文字分別是:中國是甲骨文;古巴比倫是器型文字;古埃及是象形文字;古印度是印章文字。這些文字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古埃及文明發源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自南向北,從這里流過,留下一條狹長的河谷,並在出海口形成一片廣闊的三角洲,這是古埃及人的家鄉。國外籍人捏利用尼羅河河水灌溉沿岸和三角洲平原的農田栽種大麥,小麥和亞麻等作物,把尼羅河流變成了糧倉。幼發拉底河和底底格里斯河兩河之間的地方被稱為兩河流域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在和洪水的斗爭中學會了修堤壩,飲渠灌溉和發展的農業。古印度人在印度河流域恆河流域馴養動物種植穀物和棉花。
『捌』 世界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個,他們所創造的文字分別是哪些
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地域屬伊拉克)、古埃及(位於西亞及北非交界處,今地域屬埃及)、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范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中國(位於東亞)。
創造的文字:
古巴比倫:楔形文字。由蘇美爾人將圖畫文字進行演變,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最終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才完成。
古埃及:埃及象形文字。
古印度:印章文字。公元前3000年代中葉,古印度居民就創造了印章文字。印度河文明毀滅後,落後的雅利安人只有口頭相傳的作品。再次出現文字約在列國時代之初,流傳至今的最古文字是阿育王所刻的銘文。阿育王銘文所用的文字有兩種:一為婆羅米文,二是去盧文。
中國: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現使用的漢字是從古文字逐漸演變而來。
(8)中國創造了什麼文字擴展閱讀:
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對應著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分別是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恆河流域、黃河流域這四個大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而稍後的愛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它們是後來諸多文明的發源地,對其所在地區產生了巨大影響。四大文明是原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屬於派生文明,深受臨近地區原生文明的影響。
『玖』 古代中國創造了象形文字和甲骨文是對的嗎
甲骨文,中國楔形文字,最早是蘇美爾人,傳播很廣,除了蘇美爾語,還有阿卡德語,古波斯語,赫梯語使用楔形文字書寫自己的語言象形文字要看是哪種了,我估計是埃及文吧埃及語言使用的象形文字叫聖書文,此外日常在紙沙草紙上書寫的一種草體叫"僧侶體",後期還有通俗體,最末期的晚期埃及語使用科普特文,是希臘文字母加上幾個通俗體的草書字母書寫的其實埃及文嚴格意義上不算象形文字比如"太陽神"這個詞是一張嘴,一個胳膊和一個像旗子的符號,詳細的看圖片吧此外象形文字有很多,比如納西東巴文等等,但是不如埃及象形文字有名
上面那些可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打上去的,可不是復制的,會認識古埃及文的人很少的!給分吧!
『拾』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哪種
一、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1959年,在山東大汶口出土了一些陶器,上邊刻有一些符號,可以看成是早期(約公元前4300年)的雛形文字。但如今看到的,已經初具規模、比較完備的文字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了許多龜甲和獸骨,上面刻有文字,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並把這種文字叫作甲骨文。
從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資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漢字已經有3600年的歷史。由於甲骨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體系,我們可以推斷漢字的發生一定遠在3600年以前。
二、文字的起源
據我國古籍記載,上古時代的人類祖先們在尚未發明文字之前,便已懂得利用結繩的方式來記事。所謂「大事做大結、小事結小結」就是用繩子做結幫助記憶事情大小。這種方法在世界其他地方(如非洲、南美洲等)也都使用過。結繩記事是一種記載信息的手段,它和文字的關系不得而知。不過,各地出土的陶器上的一些陶符紋飾,已具有文字的雛形。
文字是人類記錄思想、交流思想的符號,它於1萬年前「農業化」開始以後萌芽,隨著人類由野蠻向文明過渡,是由先人們在生產和交換的過程中,經過了無數年月的不斷創造和改進而形成的。
文字可以分為三類: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它們的關系並不是進化的關系。
最原始的自源文字大多是圖畫符號,即通過象物來表達。古代埃及文字中,也有幾個圖畫符號來表達其音組合後對應事物的做法。蘇美爾文字也經歷過這個時期。但值得注意的是,漢字的「象形」以古西方文字的「象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事實上古埃及文字中絕大部分圖畫符號並非以形表意,而是表音符號。實質上類似於字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