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工藝品可用哪些成語來形容
【傳神阿堵】傳神:指好的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語,即這、這個。形容用圖畫或文字描寫人物,能得其精神。
【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極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學藝術達到極高的成就。
【傳神寫照】傳神:指優美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寫照:畫像。形容用圖畫或文字描寫人物,能生動逼真地描畫出來。
【獨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獨到的靈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的創造性。
【光彩奪目】奪目:耀眼。形容鮮艷耀眼。也用來形容某些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的極高成就。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製作出來的。形容藝術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
【畫苑冠冕】苑:會聚的地方,多指學術、藝術的集中處;冠冕:皇冠帝冕,比喻第一。在美術界占據第一流的地位。
【吉光鳳羽】吉光與鳳凰的毛羽。比喻藝術珍品。
【良工苦心】形容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都費盡心思。又泛指用心良苦。
【神至之筆】形容藝術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心精手巧】心思靈敏,手藝巧妙。形容能工巧匠在藝術構思和技藝手法方面的獨特表現。也泛指天資聰敏,精明能幹。
【渲染烘托】渲染:國畫的一種畫法;烘托:國畫的畫法,用襯托手法使事物鮮明。指用襯托和誇張的藝術手法,突出主題。
『貳』 形容工藝品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工藝品方面的4字成語:
【傳神阿堵】傳神:指好的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語,即這、這個.形容用圖畫或文字描寫人物,能得其精神.
【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極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學藝術達到極高的成就.
【傳神寫照】傳神:指優美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寫照:畫像.形容用圖畫或文字描寫人物,能生動逼真地描畫出來.
【獨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獨到的靈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的創造性.
【光彩奪目】奪目:耀眼.形容鮮艷耀眼.也用來形容某些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的極高成就.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製作出來的.形容藝術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
【畫苑冠冕】苑:會聚的地方,多指學術、藝術的集中處;冠冕:皇冠帝冕,比喻第一.在美術界占據第一流的地位.
【吉光鳳羽】吉光與鳳凰的毛羽.比喻藝術珍品.
【良工苦心】形容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都費盡心思.又泛指用心良苦.
【神至之筆】形容藝術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心精手巧】心思靈敏,手藝巧妙.形容能工巧匠在藝術構思和技藝手法方面的獨特表現.也泛指天資聰敏,精明能幹.
【渲染烘托】渲染:國畫的一種畫法;烘托:國畫的畫法,用襯托手法使事物鮮明.指用襯托和誇張的藝術手法,突出主題.
匠心獨具.
巧奪天工.
手法嫻熟.
鬼斧神工.
神來之筆.
妙筆生花.
傳神製作.
出神入化.
栩栩如生.
畫龍點睛.
傳世之作.
精妙絕倫.
精雕細琢.
維妙維肖.
玲瓏剔透.
別具一格.
藝術精品.
價值連城.
藝術瑰寶.
無價之寶.
『叄』 形容木雕的句子
【第1句】在中華民族燦爛的民族藝術中,有一朵絢麗奇葩--雕刻藝術,而其中的木器雕刻,又以浙江東陽為最佳。北京故宮、明清皇陵、杭州靈隱寺及名廟豪門等處精美的木雕,大都出自東陽木雕藝人之手。因此,東陽被譽為中國「木雕之鄉」。
【第2句】木雕工藝品木質堅韌、紋理細密、具有雕刻的全部優點,是雕刻的上等材料,在製作過程中和保存時不易斷裂受損,木雕工藝品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工藝品的造型起伏越大,木紋的變化越豐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狀動態越婉轉、流暢,木紋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極富裝飾性。木雕工藝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好的工藝品能體現出雕刻師的聰明才智和精湛的雕刻技術。對於收藏工藝品的人來說,收藏自己喜歡的工藝品,能陶冶情操,能給自己繁忙的空間注入無限的活力,同時給自己創造出豐富的想像空間。
『肆』 我國的民間傳統工藝品很多,描寫和形容這些工藝品,我們可以用什麼詞語
鬼斧神工 巧奪天工 美輪美奐 別具一格 玲瓏剔透 精雕細琢 匠心獨具
『伍』 中國古代工藝品介紹100字
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集詩詞、繪畫、雕刻、手工製造於一體的陶土工藝品。 紫砂壺的原產地在江蘇宜興,故又名宜興紫砂壺。 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與西施一起退隱江湖的「陶朱公」。數來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不過,紫砂做成壺,那還是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後的事情。從此蔚成風氣,名家輩出,花色品種不斷翻新,五百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發展到今天,可謂巧奪天工,技絕寰宇。
『陸』 中國民間工藝品的特點
中國民間工藝品的特點:
①和諧性。中國傳統藝術思想重視人與物、用與美、文與質、形與神、心與手、材與藝等因素相互間的關系,主張「和」與「宜」。對「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國工藝美術呈現出高度的和諧性;外觀的物質形態與內涵的精神意蘊和諧統一,實用性與審美性的和諧統一,感性的關系與理性的規范的和諧統一,材質工技與意匠營構的和諧統一。
②象徵性。中國工藝思想歷來重視造物在倫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強調物用的感官愉快與審美的情感滿足的聯系,而且同時要求這種聯系符合倫理道德規范。受制於強烈的倫理意識,中國傳統工藝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藉助造型、體量、尺度、色彩或紋飾來象徵性地喻示倫理道德觀念。這種象徵性的追求常常使宮廷或文人工藝美術淪為純粹的倫理道德觀念的展示,造成矯飾之態或物用功效的損害。相比之下,更多以生產者自身的功利意願為象徵內涵的民間工藝美術則顯得剛健朴質,充滿活力。
③靈動性。中國工藝思想主張心物的統一,要求「得心應手」,「質則人身,文象陰陽」,使主體人的生命性靈在造物上獲得充分的體現。中國傳統工藝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裝飾上保持著 S形的結構範式。這種結構範式富有生命的韻律和循環不息的運動感,使中國工藝造物在規范嚴整中又顯變化活躍、疏朗空靈。
④天趣性。中國工藝思想重視工藝材料的自然品質,主張「理材」、「因材施藝」,要求「相物而賦形,范質而施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在造型或裝飾上總是尊重材料的規定性,充分利用或顯露材料的天生麗質。這種卓越的意匠使中國工藝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優雅的趣味和情致。
⑤工巧性。對工藝加工技術的講求和重視是中國工藝美術的一貫傳統。豐富的造物實踐使工匠注意到工巧所產生的審美效應,並有意識地在兩種不同的趣味指向上追求工巧的審美理想境界:去刻意雕琢之跡的渾然天成之工巧性,和盡情微窮奇絕之雕鏤畫繢的工巧性。
『柒』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特點謝謝~希望概括點的~謝謝誒~!!
一、名詞、起源與分類 名詞、 在古代,工藝美術就是含有藝術價值的手工製品。其生產形態,等同於手工業,其文 化形態,則屬於造型藝術。 「工藝美術」是個後其的語詞,在中國的歷史尚不足百年。語詞雖晚,但它涵蓋的若 干門類卻是最早的藝術創造。 在中國, 總是不把最早的飾品包羅在內, 也大約能上溯到 8000 年前,由此開始的 4000 年是中國的新石器時代,它的基本特徵除石質工具的磨製外,還包 括制陶和紡織的出現。織物易腐難存,但玉石器和陶器則展現了先民卓越的藝術才華。鑒於 年代往往不明的岩畫的存在,如今已很難認定工藝美術孕育了美術,但仍然可以確信,在中 國的原始社會, 工藝美術比美術更成熟、 更輝煌, 原始的繪畫和雕塑也常常附麗於工藝美術。 工藝美術是什麼?對此,還有似明若晦的爭議。一招不會引出異說的理解,可以根據 材質,把工藝美術粗分為織物、陶瓷、玉石、金屬、漆木及竹牙角玻璃等六類。這樣,就能 明白看出其主體是蘊含藝術價值的日用品,此外,還有欣賞品,欣賞品現在又通稱「特種工 藝美術。 」其實,在日用和欣賞之間,從來沒有斷然的界線,所有的日用品都能欣賞,許多 欣賞品又可使用,只是,欣賞品的材質往往更高貴,製作常常更考究。有人願從奇技淫巧的 視角品評工藝美術,把鬼斧神工當做衡量價值的最高標准,其偏頗已不言自明,若一定要從 中搜尋可取之處,那麼,也至多僅與特種工藝美術相通。 二、適用的原則 除少數純屬玩賞之外,工藝美術最關心適用,造型和裝飾往往體現著功能的需要,中 國古代長期以農耕民族為主體,與其定居生活相適應,器物造型大多安定穩重,便於陳放, 而在游牧民族入主的時代,便攜器物為數眾多,這體現的是統治民族馬背上的生活,他們生 活形態的演進由令器形不斷變化, 遼代的皮囊壺就是明證。 較細微的變化表現在同類器物的 體量差異上,一樣是注子,茶湯是熱的,故茶注不配注碗,酒液是涼的,故酒注每配注碗以 加溫;一樣是酒具,碩大的往往反應著所貯酒的溫和,小巧的則每與酒的濃烈相聯。裝飾與 功能的聯系不及造型密切, 但日用品的裝飾有從立體向平面發展的明確趨勢, 如元以來的陶 瓷裝飾已大體是彩繪的一統天下,這無疑同彩繪的器物更宜清洗有關。 造型和裝飾都要合宜,妄求奇異、濫施雕琢與適用的原則大相徑庭。不妨與用是一般 的尺度,有助於用是更高的標准,這樣,工藝美術之美就受到了限制,其創作有如帶著鐐銬 的舞蹈。適用束縛了庸手,也玉成了巧匠,他們的姓名雖多已不傳,但無數作品都是其智慧 和才華的豐碑。 最著名的是漢代的釭燈和唐代的香囊, 它們融美觀與適用於一身, 構思之巧、 製作之精令人驚嘆,其設計原則至今仍可視為典範。 三、材料與技術的制約 任何作品都是以材料製成的,材料的不同必定帶來產品的差異,中國古代容器以陶瓷、 金屬、漆木為主要材料,後兩類的造型可方可圓,大小皆宜,而陶瓷卻基本是圓的變化,尺 度也適中, 這就是材料造成的。 陶瓷以黏土等為原料,拉胚時, 過大過小卻然不易。 焙燒中, 胚體還要收縮變化,胚體月高大,變形越顯著,對同樣大小的胚體,圓的變化小於方直。而 人的視覺難以感受不很周正的曲線,卻對稍有變化的直線極敏感,扭曲的造型既不美觀,也 不適用,因此,古代陶瓷造型幾乎都同尺度適中的圓有關,過大過小和方直的造型僅屬不惜 成本的高檔製作。
材料的作用還滲透到更細微的方面,如青花瓷的圖案呈色歲都靠氧化鈷,但色調卻往 往不同,有凝重、淡雅之分,還有濃艷、灰暗之異,基本原因就是鈷料的化學成分不同。甚 至,輔料也會帶來變化,仍以陶瓷為例,清代彩繪瓷的花紋往往比明代精細,這是因為清人 常在彩繪顏料中調油, 而明人卻是調膠, 油的質地遠遠油膩於膠。 既然材料如此重要, 那麼, 在不小的程度上,一部工藝美術史也可看做材料的歷史。 在一定意義上,工藝美術的歷史還是技術的歷史。這不僅因為材料必須藉助技術製作 才能成為產品, 更在於不同的製作技術常常要引出產品的差異。 原始陶器的胎體有薄厚之別, 厚胎可用手制,也可輪制,而薄胎卻非輪制不可,假設沒有快輪的發明,蛋殼陶的產生就不 可思議。青銅器的鑄造可用合范法,也可用失蠟法才能使器物玲瓏剔透。與漢魏相比,唐以 來的綾錦圖案形象細膩、線條圓潤,這實在得益於緯線起花技術的啟用。 四、造型、裝飾與其主導 造型、 從構成的角度,可以把工藝美術分解為造型和裝飾兩部分,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 們都在不斷演進,但造型的變化總小於裝飾。從史前到今日,碗的造型變化不大,而裝飾卻 因時而異,同樣是梅瓶,從宋到清,造型的變化更小,而裝飾卻代代不同。原因並不復雜, 造型較多聯系著使用,裝飾則側重在欣賞,古代生活方式的變化較慢,而審美等觀念不僅變 化較快,個體差異也較大。因此,造型較穩定,裝飾更活躍。 工藝美術里,容器的地位重要,其材質也有高低貴賤之分。玉和金銀材料珍惜稀,價 格 ,按等級制度,這類茶酒器的使用者往往較尊貴,而漆木、陶瓷材料易得,價格低廉, 材料的使用通常沒有禁限。顯然基於貪戀奢華、傾慕權勢的心理,金銀器的造型和裝飾往往 成為漆器、陶瓷器移植的對象、取法的典範,相反的情形固然存在,但根本不足與材質低賤 仿高貴的規律抗衡。玉容器等級最高,而能辨識出的影響卻遠遠不及金銀器,這與它們數量 太少有關,優質材料已然難得,使用中又易損壞。絲綢裝飾的影響最深最廣,其花紋和色彩 不僅是別等等、分貴賤的標志,還因最富展示性而凝聚了裝飾藝術的精華,體現著審美時尚 的變遷,不僅總為各式工藝品仿效,還充當著新式樣最快捷的傳播者。 五、認識功能與審美意義 認識功能與審美意義 從生產的角度看,階級社會的工藝美術不外官府和民間兩類。官府的產品自有官派的 用場,設計、造作秉承上命,絕容不得以工匠的創造破壞了欽定的法度。民間的產品大多要 投入市場,工匠既然要賴以維生,作品就必須迎合主顧的趣味。欽定的法度針對著全社會, 若非罕見的定製,銷售的對象總包括著財力相當的人群。這樣,幾乎每件作品的面貌都至少 與一個階層的好尚一致,都具有相當程度的普遍性,所蘊涵的共同性遠遠大於特殊性,這與 可以「寫心」 ,可以「自娛」的詩歌、繪畫截然不同。因此,通過工藝美術,能對時代審美 風尚與其變遷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這是憑借其他藝術門類難以做到的。 工藝美術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屬性,盡管它不是純藝術,創作不以震撼人心 或道德說教為宗旨,但它對人的影響又絕不小於純藝術。因為,人可以不去欣賞純藝術,卻 無法在衣食住行中逃避工藝美術,即令作品樸素無文,也必定有線型、帶顏色,人不必去專 門欣賞它, 而它卻永遠在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形式語言, 潛移默化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審美意識, 如影隨形般左右了人的終極審美判斷。這種影響,發揮的方式別致特殊,但產生的功效深遠 強大,令其他藝術門類無法企及。 六、生產格局與時代主流 官府在生產中擁有雄厚的資財,佔用優質原料,驅役高手匠師,製作精細考究,產品 為統治集團和國家政治服務。 由於使用者在文化上的統治地位, 官府的生產也是時代的主導。
民間的產品或投入市場, 或由生產者自用, 其物質基礎和技術力量都不及官府, 製作也稍粗。 古代社會,尊卑貴賤各有等第,工藝美術就是等級制度的物質體現,從材質到品種,從圖案 到配色,高下有別,不可僭越。使用者身份越卑賤,所受限制也越多,但是,在不違反制度 的前提下,民間產品常以官府為楷模。因此,等級差異雖在,而藝術追求趨同,甚至會違制 約僭越,製作與官府酷似的產品。至於官府作坊的產品,由於設計常常是統一的,故尊卑貴 賤歲嘔差別,但風格面貌卻大致相同。在主流工藝美術之外,少數民間高檔品的情況特殊, 它們崇尚優雅雋永,專一表現士大夫情趣,時時顯示出獨立於主流文化之外的品格,但入宋 以後,它們才逐漸嶄露。 陶瓷以外,工藝美術的生產中心往往在城市及其周邊,這不僅因為那裡作坊集中,能 工巧匠薈萃,還因為城市都是商業的中心。商業對工藝美術的意義絕不限於銷售,還能因此 帶來競爭,刺激造型、裝飾、技術的不斷翻新。陶瓷之所以例外,全在於生產狀況特殊,大 規模的取土採石、大面積的砍伐採掘、燒造中的爆灰揚煙,實在不宜在都市展開。當然,還 有特例,那就是專門為宮廷製作的窯場,只是,其規模通常不大。 七、基本風貌與文明價值 與西方相比,中國藝術含蓄優雅。工藝美術雖非典型,但也表現充分。文人士子的物 品自不必說,若以最講究精緻高貴的皇家製作為例,則宋以來,許多竟然典厚無文,把美凝 聚於造型、質地和色彩,這同西方的錯金鏤彩對比鮮明。優秀的作品強調意蘊,形象大多誇 張變化,與現實保持著不小的距離,即令寫實,也重在神韻,不拘形似。觀念的表達往往迂 回曲折,鄙薄刻露顯豁,注重渲染氣氛,講求象外之意,余韻綿長,因此,它耐尋味,禁琢 磨,引誘欣賞者調動聯想去填充生發。這樣,含蓄優雅不僅是中國工藝美術的高明之處,也 是其他國度不具備或頗欠缺的最大藝術特色。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夙享盛譽,原因除絲綢、瓷器等的發明和長期高躋世界頂峰之外, 也有它濃縮了獨特的文化風采和不盡的藝術美妙, 還在於它是世界上極少數具有連續傳統的 工藝美術。在域外的很多地區,都曾創造出輝煌的工藝美術,歷史甚至比中國更久遠,作品 比同期的中國精彩,但那裡,多因外來的軍事佔領或文化征服而改變,甚至中斷了自己的傳 統。由於中國文化的深厚博大,工藝美術雖幾度收到強烈的西方沖擊,但外來的因素不久便 融入傳統的洪流之中,中國工藝美術始終綿延相繼、自成體系。 八、討論的核心與斷代的利弊 作品是工藝美術史的當然核心。今見古代作品的來源有出土和傳世兩種,其中,出土物 更重要,因為它們得自考古發掘,年代更明確,科學價值更高。傳世品的情形較復雜。中國 工藝美術的仿古之風源遠流長, 從北宋開始, 就連綿不絕, 形成風氣, 假古董竟可形神逼肖, 足以亂真。贗作大抵出現於傳世品,盡管專家百般努力,魚目混珠仍在所難免。
『捌』 古代工藝品吉祥寓意
中國古代藝術品品種材質繁多,經過歷史文化的浸潤與積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有畫必有意,有意必吉祥”,這兩句話是說古代藝術品的各種紋飾、造型、畫面,都具有吉祥的內涵和寓意。這種寓意大多採用漢字諧音的方法,最普遍的吉祥內容是福、祿、壽、喜。
蝙蝠、老虎、蝴蝶在古代藝術品中都寓意“福”。五隻蝙蝠,中間圍著一個變體的“壽”字,稱為“五福捧壽”,是很典型的吉祥圖案。蝙蝠加中間是眼的銅錢,就是“福在眼前”。
祿,吃皇帝的俸祿,即表示陞官,大多用梅花鹿來寓意。有時葫蘆也諧音表示福祿。公雞有冠,寓意陞官。公雞和雞冠花,即是官上加官。馬和猴子,寓意馬上封侯。
壽,一般用蟠桃、白鶴、龜、松樹、柏樹、靈芝、石頭、白頭翁鳥來表示。貓和蝴蝶,諧音取義耄耋之年,寓意長壽。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是民間所謂的“四喜”。喜鵲是民間普遍喜愛的報喜鳥,四隻喜鵲,即是四喜。有一種長腿小蜘蛛,稱為蟢子,也寓意喜。喜鵲站在高高的樹梢上,意思是“抬頭見喜”。
祈願平安的內容,在古代藝術品中也多有體現。花瓶、鵪鶉寓意平安。花瓶插牡丹,寓意富貴平安。麥穗加鵪鶉,表示歲歲平安。大象則象徵太平有象。
福、祿、壽三星是三個神化的人物,都帶著慈祥的微笑,拿著桃子、手杖、官帽,是民間祈求喜慶的'神仙形象。笑眯眯、大腦袋、光頭、孩子一見都認識這是壽星老頭。還有一對吉祥神仙:和合二仙,一對胖乎乎的孩子,一個肩上扛著荷花或荷葉,另一個捧著一個盒子,象徵和諧、和睦。這都是古代藝術品中經常出現的吉祥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