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家鄉的小吃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小吃大班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意圖:
「愛家鄉」的主題已經在進行,在這個主題線索下我生成了這次區域活動「家鄉的小吃」。主要是「瑞金特色小吃」。在活動前,孩子們對家鄉的小吃已經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實際生活中肯定也都吃過。活動中,孩子們可以利用各種材料製作家鄉的小吃,還可以通過角色買賣游戲「家鄉小吃店」,自然地在活動中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能力等。同時還利用自製圖書「瑞金特色小吃」,讓孩子進一步了解家鄉的小吃,並以家長和孩子一起製作的圖書《瑞金特色小吃》作為示範,鼓勵孩子進一步利用老師投放的材料去合作製作圖書。在活動中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都可以得到發展。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主題背景下,積極動手製作各種小吃,提高孩子動手能力,並進一步豐富對家鄉小吃的認識。
2、在游戲情境中,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並通過活動增進對家鄉小吃的喜愛之情。
3、通過對家鄉小吃的了解,主動、願意嘗試去合作自製圖書「瑞金特色小吃」。
4、讓孩子體驗區域活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前期准備:
知識經驗准備:幼兒對家鄉小吃有了一定的了解,並吃過,到店裡買過,看他人做過。
材料准備:和孩子利用以往的區域活動製作了價格表、店面招牌等布置好「瑞金特色小吃」店。
孩子和家長一起製作了圖書關於瑞金小吃,可以是各種小吃的圖片也可以是關於某一種小吃的故事,飲食文化等等。
活動材料准備:
美工區:海綿紙、白紙、掛歷紙、泡沫、橡皮泥、盤子,已製作好的部分小吃示範等。
將場地一角布置成「家鄉小吃店」,有店面招牌,價目表、桌子、廚師服、店員服、盤子、筷子等。
圖書角:自製圖書《瑞金特色小吃》、相關小吃圖片、蠟筆、卡紙、白紙、裝訂機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環節。
小朋友,我們瑞金有很多好吃的小吃,你們都吃過哪些小吃呢?(請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講一講)
你到過特色小吃店吃這些小吃嗎?店員是怎樣招呼你的?
你看過爸爸、媽媽或是店裡的廚師做家鄉小吃嗎?是怎樣做的`呢?
二、介紹各區域材料及活動要求。
角色游戲區:老師和小朋友已經將這裡布置成了「家鄉小吃店」。這個店專門賣我們瑞金的特色小吃,有仙草凍、豆餅、艾草米果、芋餃等等,小朋友可以扮演店員,廚師、小客人,扮演店員的小朋友穿好工作服,扮演廚師的小朋友戴好廚師帽。扮演小廚師的站好在「廚房」里,扮演店員的小朋友看見客人來了應該熱情地招呼他,客人走時也要有禮貌。
美工區:老師在美工區准備了各種海綿紙,白紙、掛歷紙、泡沫等材料,每個盒子里也有老師做好的小吃,你們可以利用這些材料,像老師那樣去製作我們家鄉的各種特色小吃。還可以繼續為「家鄉小吃店「製作新的菜單、價目表、廣告牌等。
圖書角:已經有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起製作的圖書「瑞金特色小吃」,小朋友可以去看,還可以按照他們的方法,去畫或是剪貼,幾個小朋友合作也來製作一本「瑞金特色小吃」。
三、幼兒自主選擇區域進行活動。
四、教師觀察與指導幼兒活動。
角色游戲區: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根據幼兒活動情況,考慮是否以顧客的身份進行介入或指導。
美工區:觀察幼兒製作情況,鼓勵幼兒大膽動手製作。
圖書角:鼓勵幼兒大膽用畫、貼等方式合作製作圖書,協助幼兒裝訂等工作。
五、組織幼兒收拾材料。
要求把材料放回原處,垃圾撿到垃圾簍。
六、評價幼兒活動情況。
⑵ 幼兒園大班語言游戲教案《風味小吃》含反思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游戲教案《風味小吃》含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
1、學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喜歡的風味小吃。
2、嘗試對食物的名稱進行分類。
3、享受集體游戲的樂趣。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准備 】
准備各種風味小吃的圖片。
【活動過程 】
一、認識風味小吃、展示各種風味小吃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向幼兒介紹各種風味小吃的名稱及特點。
二、同伴交流。
1、師:「好了!小朋友們都知道這些風味小吃的名稱了,那我請小朋友們找 出自己喜歡的風味小吃後,去和自己身邊的小夥伴一起分享,告訴他為什麼自己喜歡那種風味小吃。
2、留心觀察,適時指導幼兒,並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喜歡的風味小吃。
三、給風味小吃找家。
教師舞台放用盒子製成香芋包、餃子、春卷、粽子等「風味小吃屋」,讓幼兒把不同風味小吃的圖片放到相應的風味小吃屋裡。
師:「我們都知道風味小吃的`特點了!那小朋友們知不知道那些風味小吃是一家人呢?現在老師就考考小朋友們,把同是一家人的風味小吃,放入風味小吃屋裡,看看哪些小朋友最能幹!」
四、游戲:風味小吃蹲。
教師和幼兒分別戴各種畫有風味小吃的頭飾扮演各種風味小吃,如扮演五香條、魚丸、春卷、粽子等。
師:現在我們玩個游戲,小朋友先把自己要扮演的風味小吃的頭飾先戴起來,再聽老師說怎麼玩這游戲,先從「春卷」的小朋友開始,「春卷」的小朋友邊念邊蹲:「春卷蹲,春卷跑,春卷蹲完粽子蹲。」這時扮演「粽子」的小朋友也是邊念邊蹲:「粽子蹲,粽子蹲,粽子蹲完肉包蹲。」這時肉包也是一樣的,按著順序,自己和旁邊的小朋友扮演的是什麼角色要搞清楚,念錯的小朋友或被點到而沒有蹲的小朋友或是沒被點到的而蹲下的小朋友,不能和我們一起游戲,並表演一個節目給小朋友們和老師看,念兒歌時不一定要很快,可以由慢到快。
【活動反思 】
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參與的游戲。他能夠根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游戲,如廚師會先擺放灶具再將食品一一放置在相應的位置;招待員會先 整理餐桌;收銀員能將收銀機擺放整齊再 整理票據。孩子們十分投入於自己的角色中,雖然在游戲規則上還有些不足,但是我想,孩子們能夠熱情、自主地參與游戲這比強加於孩子們去掌握的規則更重要。在游戲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都很熱衷於在自己的游戲組中游戲,缺乏與其他各組之間進行的交往如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只是一味地在家中 整理、哄娃娃,而很少帶娃娃到小吃店中去吃小吃;招待員、迎賓員與廚師、顧客的語言交流也較少,在下次的游戲中將重點引導孩子們用語言進行角色間的交往;同時在游戲中小吃店的「廚師、招待員」提出小吃店裡的招待員都有一個圍裙,這樣就不會把自己的衣服弄臟了。商店的「服務員」提出要有一些袋子裝貨物,這樣客人在買東西時比較方便。因此在下次的游戲中將根據孩子們的需求增加相應的游戲材料。
⑶ 中國有哪些特色小吃 大班教案
這個我必須推下我老家的腐竹豆腐了 這是用一種我們老家特有的樹的果實研磨的粉來製作的灰色豆腐 特別特別的好吃 可以配肉
⑷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題活動的選擇——源自幼兒的生活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內容的選擇,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在主題的選擇上,我充分尊重幼兒,貼近幼兒的生活,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選擇適宜的活動。
國慶節長假引發了旅遊的熱潮,作為家住北京的孩子們,更是利用這個假期逛了逛老北京的景、品了品老北京的特色小吃,對節日的各種見聞也成了孩子們滔滔不絕的談論話題。孩子們在班裡交流著各自去過的景點,說起品嘗的烤鴨、艾窩窩、糖葫蘆、驢打滾等美食更是垂涎欲滴。基於幼兒生活的經驗和他們近期的熱議話題,我為幼兒創設了貼近大班幼兒的生活化的教育,在孩子們興致高昂的呼聲中,班級的主題活動「我愛北京我的家」誕生了!
主題目標的確立——關注幼兒的發展需要
1、鼓勵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關於北京的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並將這些資料 收集整理後進行了初步分類,形成了若干方面的主題內容。
2、結合幼兒興趣點與幼兒共同選取了北京版圖、北京的風景名勝、北京小吃、京腔京味唱北京、做文明北京人等五個小主題,並依據《指南》大班幼兒各領域的教育目標,確立了班級各分支主題目標,提升幼兒的生活經驗,圍繞主題目標開展活動。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 出自己的想法。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主題活動的實施——以幼兒為主體
在《我愛北京我的家》這一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中,將我們所生活的城市作為主題活動的主線,創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關注幼兒的興趣點和需要,讓幼兒和家長都能夠充分的參與到班級主題開展及環境創設中來,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體,提升幼兒已有經驗。
從主題活動的名稱到班級活動區的名稱均是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由幼兒發起並通過討論決定的,如:主題名稱《我愛北京我的家》,孩子們表示「我認為北京就像一個大家庭,他就是我們的家。」從而誕生出我們的主題名稱,又如區域名稱:北京氣象台,大興影劇院、798藝術工廠、大北照相館等,均由幼兒討論、制定,創設了與北京這一主題息息相關的環境氛圍。
(一)北京版圖
在北京版圖的小主題中,我首先結合益智區創設了互動牆面,利用題卡,幼兒把文字當成圖片一樣進行比對,再通過每個區縣的形狀輪廓進行分辨,尋找各個區縣所在的位置,以及景點所在的區縣位置,提高了幼兒的讀圖理解能力,滲透幼兒對空間方位的認知。
國慶節長假引發了旅遊的熱潮,孩子們在欣賞著家庭出遊的照片和交流著各自去過的景點這一過程中,出行方式的選擇也是孩子們的熱議話題之一,孩子們在討論中更多的話題是路上的交通擁堵,有的說爸爸都生氣啦!在馬路上下車等很久!也有的說馬路上看到了撞車等等,因此從幼兒的話題中,我們開展了「北京的交通古今對比」活動,讓幼兒通過圖片直觀的對比感受科技發展交通發達給我們帶來的便利與困擾。
另外還開展了「出行方式大調查」的活動,發現私家車在調查表中占據很大的比例,也是交通擁堵的原因所在,在「你認為哪種出行方式最便捷」的調查活動中,孩子們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不會堵車的地鐵出行贏得了幼兒的認可。
(二)北京的風景名勝
在假期過後,孩子們紛紛帶來了在假期出遊的照片到班級中分享,因此開展了「假日新聞播報」活動,幼兒講述自己所去過的景點,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用連貫語言表述出來,並通過小記者采訪的方式,使小聽眾們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拋出,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加幼兒對北京的了解,活動後統計出「小朋友去過最多的景點」,並結合班級主題牆對這些景點進行推薦,推選出「小朋友最嚮往的景點」,感興趣的幼兒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去遊玩兒,最終評選出「最受歡迎的北京景點」,在一系列活動中,幼兒利用柱形統計表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初步體驗統計,使幼兒感受到數學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
(三)北京小吃
幼兒把在假期品嘗到的北京美食照片也帶到了班級中,孩子們對這些美食垂涎欲滴,沒吃過、有的甚至沒見過,孩子們在小班、中班曾參與過幼兒園的美食節、游園會等活動,有過一些動手製作食品的經驗,因此孩子們就想可不可以我們在班裡也做這些北京小吃,區域游戲「護國寺小吃」由此產生了,孩子們首先開始收集各種小吃的製作方法,選擇孩子們自己可以動手製作的活動,如:小窩頭、糖葫蘆、驢打滾、艾窩窩等,最終由孩子們自己商討並投票決定我們想要製作的北京小吃。
在孩子們掌握製作方法後,便不滿足於按照流程圖製作了,而是想到了創新,創新小窩頭的形狀、創新驢打滾艾窩窩的餡料,尤其是艾窩窩,孩子們對它的餡料創新屢出奇招,巧克力、山楂片、餅干碎等等都成了孩子們想要嘗試的食材,到底加入什麼才能更好吃呢?孩子們便開始有了 評價,因此,便開展了一輪艾窩窩的評比,幼兒記錄自己所用的食材,請品嘗過的小朋友投票,可是孩子們又不會寫漢字,怎麼記錄食材呢,結合指南大班語言領域的目標「願意用圖畫和符號表現事物」幼兒嘗試設計每一種食材所代表的符號,方便幼兒記錄,幼兒體驗到了文字與符號的作用,產生了初步的書面表達的願望。
(四)京腔京味唱北京
京腔京味唱北京這一小主題的開展,使幼兒的表演區游戲活動變得豐富,孩子們自主收集描寫北京的歌曲、北京童謠等,投放到表演區進行演出活動,孩子喜歡在這個區域里選擇角色、自主地進行展示與演出,和其他孩子相互交流、合作,時常還會加入一些自己創造的語言、動作,在共同表演中感受著成功的喜悅。
孩子們在主題開展的過程中對於京劇人物產生了興趣,尤其是京劇人物誇張的臉譜,深深地把他們吸住了。京劇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看到幼兒對臉譜的興趣便引導孩子接觸京劇,了解京劇臉譜。這對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兒童從小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是大有益處的。孩子們開始注意多收集一些資料,通過歌曲《唱臉譜》孩子們知道了臉譜的不同的顏色代表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想像大膽地進行設計,每個人設計的臉譜都非常有個性,把京劇人物表現得生動、漂亮。
(五)做文明北京人
幼兒在出行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如:隨地亂扔垃圾、車窗拋物、名勝古跡亂寫亂畫等,在這里,我們將「文明旅遊」這一倡議活動通過自製圖書的方式呈現出來。另外做文明北京人這一小主題更多的是在幼兒日常生活中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的發展起來的,體現在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隨機教育與滲透,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規范。
主題活動的運用——幼兒區域游戲間的互動
在開展班級主題創設過程中,結合指南大班社會領域的目標以及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我們在班級區域游戲的過程中開展了互動的游戲模式,使班級成為一個小小的社會環境的濃縮景象,幼兒通過扮演情境中的不同角色,不僅學會了如何與人友好相處,更是學會了如何看待問題,對待他人,發展了幼兒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幼兒的後繼發展 提供了實踐經驗。
為了更好的將情境性區域游戲與現實形成對接,同時為了更好的增加區域間的聯動性,我們在護國寺小吃、大北照相館、大興影劇院等區域游戲開展過程中中,投入了不同面值的「游戲幣」,逐步滲透了買賣關系換算的游戲內容的同時,使各個區域間有效的互動。在這種互動區域游戲活動初始階段,也遇到了一些問題與困惑,我發現大部分幼兒對1元的游戲幣情有獨鍾,他們寧願攥著大把大把的一元錢,也不想要5元、10元的游戲幣,通過觀察我了解幼兒雖然認識不同面值的錢幣,但對於錢幣的等值兌換並不理解,在他們眼裡認為1個5元換走5個1元自己的錢就變少了,發現這一現象後,我首先在益智區加入了10以內的錢幣換算游戲操作材料,幫助幼兒通過游戲掌握10以內錢幣的等值兌換,當幼兒基本掌握後,再通過 提供北京小吃的買賣游戲操作材料,讓幼兒嘗試進行實際運用。
最後創設了「北京銀行」,幼兒可以在自主活動的時間里,去取「工資」或是自由的兌換錢幣,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開展,幼兒逐步掌握了游戲幣的使用方法,能夠較熟練的進行錢幣兌換和小面額找贖,輔助班級區域間游戲幣的順利使用。
主題活動的成效——幼兒的收獲與成長
1、在主題開展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利用更多的渠道獲得信息。
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孩子們積極參與,去尋找相關的信息,如:上 網查找,看報紙,看電視等等。通過參觀、記錄、收集、調查、游戲、製作活動,使孩子們成為活動的主人。孩子積極主動參與,家長們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使幼兒學會了利用更多的渠道獲得信息。
2、提高了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他們在積極參與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互動過程,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促進了幼兒的主動探索與學習。讓孩子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表達、用手操作,自主解決了在主題活動、區域活動中的出現的問題,孩子們在愉快的主題活動中快樂地收獲著經驗、成功與喜悅。
3、通過主題使幼兒體驗生活,喚起幼兒對北京的熱愛。
通過主題開展及班級環境的創設,使幼兒在活動中對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激發了幼兒對北京的熱愛,為自己是北京人、是 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主題活動的選擇與目標的制定是在充分尊重幼兒的意願,了解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規律及年齡特點上開展的,使主題活動與幼兒真實生活緊密相連,為幼兒 提供活動和表現的機會與條件,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幼兒園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幼兒教育)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幼兒敢說會說,從身邊最親近的人出發,鍛煉幼兒的膽量和表達能力。在活動中,老師充分運用鼓勵表揚等方法,如:你真棒、你說得很清楚等,來激發幼兒講的慾望,讓幼兒感受到自己能行,自己一定能講得很好,從而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有一種小小的成就感滿足感。在活動過程中,大部分幼兒達到了預定的目的,很享受活動的過程,能不拘一格的描述自己的家,而且表達得相當的清楚,有些幼兒在說到自己父母的時候還會表現出一種幸福感。但是有個別幼兒還是比較膽小,上來的時候很忸怩,怕說。今後我覺得我還是要多學習,多請教,以更好的引導各樣的幼兒。
活動目標:
1、練習快跑和躲閃的動作,提高幼兒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
2、培養幼兒能在游戲中友愛互助的良好品德。
3、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游戲,學會與他人協作,提高團結協作能力。
4、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准備:
廢舊報紙條 彩色布條 音樂游戲光碟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隊列練習
列隊成四路縱隊,聽口立做動作:立正、稍息、向前看齊、齊步走、左右轉彎等
2、聽著音樂做熱身運動
教師自編,上肢——下蹲——體轉-腹背——踢腿——整理運動
二、游戲開始:
1、請幼兒想想兩人怎樣玩布條。
請幼兒自由找一朋友,分散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2、請會玩揪尾巴的幼兒示範玩法,把布條塞進褲腰,讓對方揪出布條。
教師講解玩法規則:兩人面對面站立,數一二三,同時開始左右挪動,瞅准機會揪對方的尾巴,但不得推拉,先揪下對方尾巴為勝,幼兒進行游戲。
3、教師提問:怎樣不被對方捉住尾而自己卻能捉住別人的尾巴?鼓勵幼兒躲閃靈活,捉的動作要快。幼兒再次練習揪住尾巴的為勝利。
三、自由玩布條
1、教師提問:你們知道,布條除了有這些玩法,還有其他什麼有趣又好玩的方法嗎?自己去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好不好?
2、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發現的新玩法。
3、探索用報紙條玩揪尾巴的游戲。
延伸活動:
將幼兒探索的新玩法用報紙條玩揪尾巴的游戲,利用晨間、戶外活動鼓勵幼兒自由組合玩游戲,回家後請家長與幼兒一起繼續探索報紙條的玩法,共同體驗快樂,增進親情,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
活動反思:
這個游戲小幼兒十分喜歡,只是不知道正確的玩法。今天我們利用戶外游戲活動時間玩這個游戲,這個活動主要是訓練幼兒靈活性和快速躲閃的動作。通過幾次的練習玩耍幼兒在游戲中還是比較靈活的。整個活動中放開地讓孩子們玩,讓孩子們自主探索。孩子們在玩中學習,智力得到了提升,身體得到了鍛煉,情感得到了升華。從而培養了幼兒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共用一條邊。
2、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准備:
火柴棒若干,三角尺,鍾表,骰子,錢包,ppt。
活動過程:
一、兒歌律動《湊十兒歌》
二、新授課
1、出示生活中常見的平面圖形
師:小朋友你們來看看老師手中都有些什麼東西啊?
幼:三角尺、鍾表、骰子、錢包
師:你們回答的.非常好,現在哪位小朋友來告訴老師,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什麼平面圖形來表示呢?
(出示ppt)
幼: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2、用火柴櫃拼搭圖形,引出公用邊。
師:小朋友們非常棒,現在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是什麼圖形?有幾個「它們是由幾條邊組成的呢?
幼:三角形,2個,它們分別是由三條邊組成的。
師:好,那麼請小朋友拿出你的右手食指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條邊,二條邊,三條邊。現在請小朋友們從學具中拿出六根小棒來自己拼出兩個三角形,老師看看誰拼的又快又好。(巡場指導)
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都拼出來了沒有?現在老師有一個難題要考考大家?請大家拿走其中的一根小棍放回學具盒裡,用剩下的5根小棍看看還能不能拼出兩個三角形了?
幼:(用實物投影儀)小朋友自己來擺一擺。
小結,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看看這兩個三角形有幾條邊,是不是由一條我們數了兩次,這條共用的邊,我們就叫它「公用邊」
3、繼續讓幼兒拼搭圖形,感知圖形邊的共用特徵。
師:現在老師再來考考大家,請小朋友自己擺出1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並數數有幾條邊,共用了幾個小棍?
幼:正方形4條邊,三角形3條邊,一共用了7根小棍。
師:取走其中的一根小棍,,那你怎麼拼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
幼:自己拼,巡場指導。
師:好,我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拼一拼,我們大家一起來數一數。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公用邊的含義,他們都是共用一條邊,就叫做公用邊。
4、出示復雜圖形,尋找公用邊,加深印象。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下列圖中的圖形,有沒有公用邊,有的話有幾條?
小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圖形是多種多樣的,他們的公用邊有可能不只是一條,大家要善於發現公用邊。
三、鞏固練習
請小朋友們拼出5個正方形,看看誰用的火柴棒最少?
【活動目標】
1、知道電話號碼是由數字組成的,感受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將數字1—6進行6次不同的組合,排列出6組不同的電話號碼。
3、能動腦筋堅持完成任務,體驗成功的快樂。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數字牌記錄表格;數字卡片1-6;水彩筆、記號筆;PPT。
經驗准備:知道自己家裡的固定電話號碼。
【活動過程】
一、聯系實際生活,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1、教師播放PPT,依次出現數字。
師:你們看誰來了?
哇,真棒,你們認識這么多數字呢!
2、聯系生活,教師提問。
師: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字,你們在哪裡見到過呢?
總結:生活中個個地方都有數字,看來數字的用處真大!
3、教師PPT播放幼兒園電話號碼86512001
(1)我這里有一組數字,你們大聲地讀一讀!
(2)你們猜猜代表什麼呢?
師:這一串數字是我們實驗幼兒園的電話號碼,你們家也都有固定電話,誰來說說你家的電話號碼呢?
總結:看來每家的電話號碼都不一樣,而且固定電話號碼的數字要少一些,手機號碼的數字要多一些。
二、出示電話號碼,引導發現電話號碼與數字的關系。
1、教師出示一組電話號碼。
師:這些都是我們通州的電話號碼,你們有什麼發現嗎?
總結:每組都是8位數,前面的第一位數都是8,而且每組的電話號碼都不一樣。
2、教師出示兩個電話號碼,進行比較。
師:這里又有兩組電話號碼,你們來大聲的念一念!
你們發現這兩組電話號碼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總結:一樣的數字,排列位置不一樣,就能變成不一樣的電話號碼,對吧?
三、引入情景,擺擺數字牌。
1、教師播放PPT。
(1)今天動物新村的小動物們來邀請我們小朋友去做客呢!
(2)看,村長山羊伯伯來歡迎我們了!
2、出示數字卡片。
師:山羊伯伯說,如果我們小朋友想進去參觀動物新村,得先完成一個任務!聽,山羊伯伯布置任務了!
(教師播放錄音)
3、教師安排分組。
師:待會兒你們就用山羊伯伯為你們准備的數字卡片擺一擺,把擺出的號碼記錄在這張表格上。
師:那我們就請坐在一起的4位小朋友為一組,你們商量一下,選一個小朋友做記錄員。
師:你們選好了嗎?那我們到後面去擺一擺,記一記吧。
(教師出示記錄表)
4、幼兒自主操作,記錄。
5、幼兒上來展示,教師總結。
師:看,我們都用三個數字組合成了這么多不同的號碼呢!
這張記錄表是哪組完成的呀?這里有沒有我們熟悉的號碼呢?
這張呢?請你們組一起來讀一讀?發現了什麼熟悉的號碼么?
這里發現了什麼號碼呢?
看看這里1、2、3都組成了哪些號碼?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四、幼兒自主操作,幫小動物設計號碼。
1、教師出示樓房和各種小動物
師:我們都完成了山羊伯伯布置的任務,那我們就可以進去參觀了。看,有哪些小動物呀!
(教師播放PPT)
師:小動物們為了方便和朋友們聯系,他們每家想裝一部電話,山羊伯伯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助小動物們設計電話號碼。
2、教師請幼兒設計電話號碼
師:請小朋友們注意啦,動物新村的電話號碼很特別,每家的電話號碼為6位數,而且電話號碼必須用到1、2、3、4、5、6這6個數字,不能少一個數字,也不能多一個數字。還有每個電話號碼都不能相同哦。
3、師:老師給你們准備了記錄表和這123456的數字卡片,前面有6個小動物的標記,你為它們設計的電話號碼就記錄在後面的空格里。比如為小兔設計電話號碼時,你可以用桌上的數字卡片先擺出一個電話號碼,就把它記錄在小兔後面的空格里。然後你再試著擺出其他小動物的電話號碼,再一一記錄。
幼兒自主操作,用6個數字擺號碼,並在記錄表上記錄這六組不同的電話號碼。
五、幼兒相互交流。
教師將幼兒設計好的電話號碼都貼在展板上,並檢查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總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們可真能幹,都能用這6個數字設計出了很多電話號碼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小朋友們為小動物設計的電話號碼吧!那我們把我們的設計方案送給動物新村的小動物們去吧!
【活動反思】
1、課件與幼兒互動能大大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課件中我引入了幼兒十分喜歡的卡通形象一一天線寶寶拉拉,讓他代替教師向幼兒提問、對幼兒的回答進行評價、引出遊戲環節等,很好地吸引了每個幼兒,讓他們始終保持聆聽、觀看和積極參與的熱情。
2、幼兒對活動提供的各種通訊工具(為了達到讓幼兒感知不同類型的通訊設備及使用方法的隱性目標)似乎並不在意,所有模擬打電話的幼兒都選擇了同一款電話機,這意味著在本次活動中這一隱性目標是否必要得進一步考慮。
3、本活動側重社會性教育與安全教育,還可以滲透一些在緊急情況下保持沉著、鎮靜的情感教育。
4、緊急情況下的自救或互救能力也是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更好地提高幼兒這方面的能力,還可以嘗試協同家長一起開展此活動,如讓幼兒事先記住家庭地址、家庭電話等,讓幼兒進行更加真實的嘗試。
小網路:電話,舊譯德律風]是一種可以傳送與接收聲音的遠程通信設備。早在十八世紀歐洲已有「電話」一詞,用來指用線串成的話筒(以線串起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