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古代有民間慈善團體嗎有什麼可列舉的呢
現在中國的慈善機構和社會保險已經建立的非常完善,但是你知道中國古代上第一個建立慈善機構的朝代是哪個嗎?是南北朝,今天我們就來帶你們認識一下,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批“慈善組織”。
佛寺的慈善活動范圍十分廣泛。在濟貧賑災方面,寺院經常在舉行浴佛活動時,在路邊擺上桌子,放置好凳子,有著千米之長,去吃飯的民眾能夠達到萬人,所耗物資巨大。佛寺進行布施的對象是普通貧苦大眾。寺院除了濟貧之外,還參與賑災。每遇旱澇災害、瘟疫戰亂等天災人禍,寺院就舉辦“粥院”給災民施粥。
2. 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特色的官辦慈善事業主要有哪些濟貧方式
近年來,報端、電視上會經常看到或聽到「慈善」這個詞彙。其頻率之高,是過去所沒有的。其實,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情仁愛、樂善好施的民族,關於「慈善」的概念,古已有之。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典籍中,最初是用「慈」來代表「愛」。孔穎達疏《左傳》有雲:「慈者愛,出於心,恩被於物也。」又曰:「慈謂愛之深也。」許慎的《說文解字》也解釋道:「慈,愛也。」它尤指長輩對晚輩的愛撫,即所謂的「上愛下曰慈」。《國語》中「老其老,慈其幼,長其孤」的「慈」即是此意。「慈」亦可用作子女對父母的孝敬供養。如《禮記·內則》中說:「父母皆異宮,昧爽而朝,慈以旨甘」,此處的「慈」即是「愛敬進之」。「善」的本義是「吉祥、美好」,即《說文解字》中所解釋的「善,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