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國後中國都與哪些國家打了哪幾場戰爭
第一次印支戰爭(1950),對法國、法屬印支、寮國、越南國、柬埔寨聯軍;
抗美援朝(1950-1953),對韓國、聯合國聯軍;
中印戰爭(1962),對印度;
中蘇珍寶島(1969):對蘇聯;
第二次印支戰爭(1963-1975):對南越、美、韓、澳、紐西蘭、泰、高棉共和國、寮國共和國聯軍;
寮國民主戰爭(1969-1973):對寮國王國、泰國、南越、美國聯軍;
中越戰爭(1979,1984):對越南;
㈡ 中國近代有哪些國家和中國打過仗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至今,中國曾先後經歷過六次對外戰爭,即:
1、抗美援朝戰爭;
2、中印邊境反擊戰;
3、抗美援越戰爭;
4、中蘇珍寶島之戰;
5、中越(南越)西沙之戰;
6、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49年以前的就更多了
建國以後
中國經歷了不少戰爭洗禮
以下是我整理的詳細資料新中國的堅難之戰——抗美援朝朝鮮戰爭亦稱韓戰(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場朝鮮與韓國兩個意識形態對立的政府之間的戰爭,同時美國、中國、蘇聯等18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至今,中國曾先後經歷過六次對外戰爭,即:
1、抗美援朝戰爭;
2、中印邊境反擊戰;
3、抗美援越戰爭;
4、中蘇珍寶島之戰;
5、中越(南越)西沙之戰;
6、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在這六次對外戰爭中,中國的對手分
中越之戰朝鮮戰爭、越南美國
㈢ 新中國成立以來和哪些國家打過那些仗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至今,中國曾先後經歷過六次對外戰爭,即: 1、抗美援朝戰爭; 2、中印邊境反擊戰; 3、抗美援越戰爭; 4、中蘇珍寶島之戰; 5、中越(南越)西沙之戰; 6、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在這六次對外戰爭中,中國的對手分別是號稱世界最強的美國、超級大國蘇聯、地區霸主印度和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越南。 除了美國外,那交戰國家就是蘇聯、印度和越南了。 至於原因,這就復雜了,現在也不好定論。結果是我軍還沒有敗績。
㈣ 中國和別的國家發生過多少次的戰爭
這個太多了,說一說近代吧。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
中法戰爭,法國。
阿古柏入侵,背後是英國和俄羅斯。
甲午戰爭,日本。
八國聯軍侵華。
日俄戰爭,日本和俄羅斯,在中國東北大打出手。
進入民國。
加入對蘇俄的干涉,出兵大約2000人。
一戰爆發,對德國宣戰,主要是派出勞工。還有,解除了幾艘德國小炮艇的武裝。
其他,主要抗日戰爭,加入二戰,出兵緬甸。
新中國:
朝鮮戰爭,美國和十七國聯軍。
對印反擊戰,印度。
珍寶島戰役,蘇聯。
對越反擊戰,越南。
西沙海戰,南沙海戰,都是越南。
戰爭很多,根據統計,中國是近現代中,爆發戰爭次數第二的國家,可謂多災多難,也因此,錘煉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㈤ 中國歷史上總共跟哪幾個國家打過仗
1、英國
鴉片戰爭(Opium War),即第一次鴉片戰爭(The First Anglo-Chinese war)。英國經常稱其為第一次中英戰爭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George Elliot)、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2、日本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
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3、法國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4、美國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5、印度
1960年11月24日以及稍後的12月3日,印度加爾各答當局忽出奇招:逮捕當地興華中學校長張學文、副校長謝應瑞、當地華僑報紙《中國新聞》總編輯侯興福和山東同鄉會會長劉維興等13名華人。
實際上,從2月份起,印度噶倫堡、加爾各答有關當局已經先後向旅居當地的華僑發出通知,限令接到通知者幾天到3個月內離開噶倫堡或印度。至9月份,接通知人數已增至幾十人之多。通知書沒有說明任何理由。
㈥ 中國曾經和世界上那些國家打過仗
跟日本、美國、越南、英國、法國等。
1、第一次鴉片戰爭(跟英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
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懿律率艦只40餘艘、士兵4000多名,陸續到達中國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艦封鎖珠江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國侵略中國的戰爭正式開始。
7月初,英軍侵佔浙江定海,8月初到達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害怕了,連忙撤去林則徐的職務,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年底,琦善在廣州與英國侵略者談判。
英軍卻於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發動進攻,攻陷沙角、大角炮台。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國全權代表義律提出的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開放廣州等條件。
琦善私允英軍條件,違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後來受到嚴懲。但在26日,英軍卻不待中國政府同意就佔領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後立即對英宣戰。
2月下旬,英軍攻陷虎門炮台,水師提督、愛國將領關天培與守軍數百人壯烈犧牲。5月,英軍逼近廣州城外,清軍全部退入城內。下旬,新任靖逆將軍奕山向英軍乞和,與英國訂立了可恥的城下之盟——《廣州和約》,規定由清朝方面向英軍交出廣州贖城費600萬元。
英國政府不滿足義律從中國攫取的利益,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公使,增調援軍,擴大侵華戰爭。1841年8月下旬,璞鼎查率英艦自香港北犯,26日攻陷廈門。9月英軍侵犯台灣。
10月攻陷定海、鎮海、寧波。1842年5月,英軍繼續北犯,6月攻陷長江口的吳淞炮台,寶山、上海相繼失陷。接著,英軍溯江西上,8月5日到達江寧(南京)江面。
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將軍耆英趕到南京,於29日與璞鼎查在英國軍艦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此結束。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果,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
《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2、中法戰爭(跟法國)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卻因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台灣島的戰略目的;
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䜣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總理茹費里等內閣集體垮台。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為談判代表,與法國政府代表、駐華公使巴德諾在天津開始談判中法正式條約。
1885年6月9日,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即《越南條款》或《中法新約》,又稱《李巴條約》,共十款,主要內容是: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
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中國邊界內開辟兩個通商口岸,「所運貨物,進出雲南、廣西邊界應納各稅,照現在通商稅則較減」;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業者之人商辦」;
此約簽字後六個月內,中法兩國派員到中越邊界「會同勘定界限」;法軍退出台灣、澎湖。1885年11月28日,此條約在北京交換批准。從此,中國承認法國吞並安南,中國西南門戶大開。
3、抗日戰爭(跟日本)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4、抗美援朝戰爭(跟美國)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5、對越自衛反擊戰(跟越南)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
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聯一越南的戰略部署[27],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越南經過這場戰爭後也變得疲憊不堪。通過十年的輪戰,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
戰爭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將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並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確認。
從1984年起,一直到1989年,先後有蘭州軍區47集團軍,沈陽軍區16集團軍、23集團軍,北京軍區27集團軍、38集團軍,南京軍區12集團軍、第1集團軍,廣州軍區42集團軍、41集團軍,濟南軍區67集團軍、26集團軍、20集團軍以及成都軍區13集團軍等部隊都先後來到中越邊境參戰鍛煉。
在這期間,中國陸軍原軍級作戰部隊和其他兵種綜合改制組成陸軍集團軍,加強了部隊的合成作戰能力。
部隊槍支裝備由56半自動全面換裝81槍族。而到了80年代後期,恢復的軍銜制也在輪戰中發揮了作用。經過長期的邊境作戰,中國掌握住了邊境地區的主動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鴉片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法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美援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對越自衛反擊戰
㈦ 新中國成立後與周邊國家又發生過幾次戰爭
新中國成立後與周邊國家又發生過7次戰爭。
1、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
2、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
3、1965年春,抗美援越。
4、1969年3月,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5、197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對入侵西沙群島的越南共和國(南越)軍隊進行的反擊作戰。
6、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
7、1988年中國和越南發生海上沖突,中國海軍為保衛南沙群島,與入侵中國領土的越南海軍展開了僅僅50分鍾的近距離海戰。
(7)中國和別的國家都有哪些戰爭擴展閱讀
中華戰爭史
1、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中國國際地位得到空前提高,但也付出了巨大代價,中朝軍隊傷亡總人數約63萬人。中國方面統計,中朝軍隊共斃、傷及俘虜「聯合國軍」共1093839人,其中美軍39萬餘人。美國政府承認有近6萬人陣亡在朝鮮。
2、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我軍俘獲殲滅印軍9000餘人打死敵准將師長一名,損失2000餘人,戰爭的順利一邊倒是雙方都沒想到的,但由於西藏補給困難,中國並沒被勝利沖昏頭腦,果斷回撤。
3、197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一部與陸軍分隊、民兵協同,對入侵西沙群島的越南共和國(南越)軍隊進行的反擊作戰。此戰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完勝告終,從此中國牢牢控制西沙群島。
4、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
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雲南省作戰由臨時調任的熟悉越軍戰法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
總共動用了9個軍29個步兵師(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雲南省軍區5個邊防團)、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
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例如,戰前准備中各個甲種步兵師、乙種步兵師都擴編為12000人以上的臨戰編制),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突襲,
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16個地方團及4個炮兵團,總兵力約100,000人應戰。越軍剛經過越戰洗禮,全民皆兵,使中國軍隊損失慘重。越軍用以退為攻的戰術、當中國部隊撤退時越軍進行小規模反擊戰、這使中國部隊傷亡人數增加。
5、1988年中國和越南發生海上沖突,中國海軍為保衛南沙群島,
與入侵中國領土的越南海軍展開了僅僅50分鍾的近距離海戰,中國海軍以1人負傷的微小代價取得擊沉越南海軍2艦、重創1艦的一邊倒勝利。戰斗規模雖然很小,卻深刻影響了整個南海局勢。
㈧ 中國歷史上和外國打過的戰爭有哪些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1860年11月)
收復新疆的戰爭(1876年7月—1878年1月)
中法戰爭(1883年12月—1885年4月)
中法戰爭(1883年12月—1885年4月)
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7月—1895年10月)
反對八國聯軍侵略的戰爭(1900年6月—1901年9月)
抗擊英軍入侵西藏的戰爭(1903年12月—1904年9月)
反對沙俄侵略蒙古的戰爭(1911年8月—1915年11月)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1937年9月―1945年8月)
㈨ 中國與哪些國家打過戰
中國與日本,越南,印度,美國,法國打過戰。
1、抗日戰爭,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結束,共14年抗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越南抗法戰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抗美援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對越自衛反擊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抗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