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古代中國的五服指哪些親屬

古代中國的五服指哪些親屬

發布時間:2022-10-30 10:42:12

『壹』 五服是指哪幾輩 五服制度是什麼

1、五服指的是上推五代,從高祖開始,高祖、曾祖父、祖父、父親、自己,五代內所有的血緣關系都是親屬,也就是說,與一個高祖都是親屬,從高祖到自己就是五代,成為五服。五服以後,沒有血緣關系,也沒有通婚。正常情況下,一個家庭有一段婚姻,都是五服之內的人參加。

2、五服制度是中國禮制中對死者親屬的悼念制度。它規定,親屬關系不同的親屬,喪服制度也不同,根據喪服制度,親屬分為五個等級,從親屬到親屬依次為:斬首失敗、氣失敗、大成功、小成功、麻成功。

『貳』 正確的五服是幾代人

五服是五代人,以父輩或祖輩某一輩為起點,有上『』五服『』下『』五服『』,相處主要是下『』五服『』為主,如「一服」是指父親輩;「二服」就是自己一輩,即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三服」就是指伯父叔父及其子孫輩;「四服」是指叔伯曾孫子女輩;「五服」是指叔伯玄孫子女輩。這就是日常生活中農村人常說的五服血緣親情關系,也是最近的親情關系。

古代五服制度

「五服」制度是中國禮治中為死去的親屬服喪的制度。它規定,血緣關系親疏不同的親屬間,服喪的服制不同,據此把親屬分為五等,由親至疏依次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西晉定律第一次把「五服」制度納入法典之中,作為判斷是否構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輕重的標准,這就是「准五服以制罪」原則,它不僅適用於親屬間相互侵犯、傷害的情形,也用於確定贍養、繼承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叄』 親戚關系中的「出五服」究竟是什麼指的是哪些人

簡單來說就是出了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等九代人的親戚,就不用為對方服喪,甚至相互之間可以進行通婚,因為這樣的親戚在情分上還是弱了很多的。

出了五服之後,如果對方去世後,就不用為他們服喪,因為親戚關系方面已經很弱了,都不用去。另外出了五服之後,這些親戚們也可以進行談婚論嫁和婚配,因為這些親戚們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血緣關系了,所以即便是結婚,對於後代也是沒有多大影響的。

農村普遍認同五服就是九代人的說法,所以出五服也就是出了九代人的說法,並且對於出了五服外的親戚,一般家裡無論是有辦喪事還是嫁娶的事,都不會通知他們,畢竟關系方面已經非常疏遠了,也沒什麼必要的。

『肆』 五服是指哪些親屬

五服,是指中華法系中劃分親屬關系的五個級別。第一等級親屬——斬衰「五服」中最重的喪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製做,斷處外露不緝邊,喪服上衣叫「衰」,因稱「斬衰」。表示毫不修飾以盡哀痛。屬於斬衰級別的親屬包括: 1.妻子、妾。妻子對丈夫屬於斬衰親,丈夫對妻子則不屬於斬衰親,夫妻是不平等的。妾稱自己的男人為家長,妾對家長屬於斬衰親,男人對眾妾則不屬於斬衰親。 2.兒子、兒媳。舊時兒媳出嫁後要從夫姓,所以與公婆的親屬關系屬於同一級別。夫妻無兒,由侄子承嗣的,侄子屬於斬衰親。 3.未出嫁的女兒及出嫁後離婚反家的女兒屬於斬衰親。已出嫁的女兒屬於夫家的人,和生父母的親屬級別降低,不能與兄嫂享有同等地位。 4。兒子、兒媳、未嫁女行孝的父母包括:生父母、繼父母、養父母。還包括嫡母、慈母。嫡母是指父親的正妻。妾生之子和父之正妻即使沒有撫養關系,也屬於斬衰親。慈母,是指撫養自己長大的母親,比如某人為父親的三妾所生,但由父親的六妾撫養,則父親的正妻為嫡母、三妾為生母、六妾為慈母。同屬一個親等。對父親的其他妻妾則不屬於斬衰親。 5.嫡長子死亡的,嫡長子之長子為承重孫。承重孫屬於斬衰。 現在的斬衰是用手撕扯的粗白布,不縫邊,穿在身上用根布條(或草繩)扎緊,頭戴白孝帽,下穿粗布褲,足登白布蒙嚴的黑布鞋。</SPAN></p> 第二等級親屬——齊衰 齊衰,是次於「斬衰」的喪服。用粗麻布製做,斷處緝邊。服期分三年、一年、五月、三月。服齊衰一年,用喪杖,稱「杖期」,不用喪杖,稱「不杖期」 第二等級親屬包括: 1. 丈夫對妻子。不包括對妾,但包括原來為妾,經過扶正儀式晉升為妻的女子。 2.男子及配偶對伯叔父母。 對庶母。父母的其他妾如同嬸母。 對已經離婚的母親,已經和父親離婚的母親不屬於自己家族的人,雖有母子之情,親屬關系要降低一等。 父的其他妾的地位如同嬸母。 3.男子及配偶對兄弟及未嫁的姊妹。未嫁女視為自家兄弟,出嫁女屬於外姓人,親屬級別降低。 4.已嫁女為父母。已嫁女對公婆是一等親,對娘家父母則屬於二等親了。 5. 孫男女對祖父母。重孫男女為曾祖父母。玄孫男女為高祖父母。 以上所說之女均指未嫁之女。 第三等級親屬——大功。 大功是是次於「齊衰」的喪服。用粗熟麻布製做。 第三等級親屬包括: 1.對堂兄弟、未出嫁的堂姐妹。 2.對已經出嫁的姑姑。 3.對已經出嫁的姐、妹。 3.已經出嫁的女子對娘家的伯、叔,兄、弟。 4.父母對自己的兒媳。 5.祖父母對自己的孫子女。 6.對自己兄弟的兒媳。 第四等級親屬——小功 小功,是次於「大功」的喪服。用稍粗熟麻布製成。 第四等級親屬包括: 1.對祖父的兄、嫂、弟、弟媳。(叔爺爺、叔奶奶) 2.對堂伯叔父母。(堂叔、堂嬸、堂伯父、堂伯母) 3.對未出嫁祖姑(姑奶奶)及堂姑。 4.對已嫁堂姊妹。 5.對兄弟之妻。(嫂子、弟媳) 6.對從堂兄弟,未嫁只從堂姐妹。(同一曾祖父的兄弟姐妹) 7.對外祖父、舅、姨。 第五等級的親屬——緦麻 緦麻是用稍細的熟布做成的孝服。現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稱為「漂孝」。 第五等級的親屬包括: 1.曾孫對曾祖父母。 2.對同族伯父母。(自己高祖父的子孫) 3對同族兄弟、未嫁族姐妹。(自己高祖父的後代與自己同輩份者) 4.對外姓中為姑表兄弟、姨表兄弟。 5.男子對岳父、岳母。(只包括妻之父母,不包括妾之父母)

『伍』 五服指的是幾代人

五服指的是九代人。

是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

五服通常稱為本宗九族,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中國古代社會,以父宗為重。其親屬范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

九族」一說的出現,與封建社會的刑法制度有很大關系。封建社會實行殘酷的株連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即「株連九族」。隨著時代的變遷,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變化,其親屬之意已經淡出,變成了對與之有關的一切人的泛稱。

九族中,縱向有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己身、子、孫、曾孫、玄孫;橫向有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圍繞著縱橫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與五服的家族結構圖。

往上數,上輩中有叔伯父母、堂伯父母、再堂伯父母、祖伯父母、堂伯祖父母、曾祖伯父母、姑、堂姑、再堂姑、祖姑、堂祖姑、曾祖姑等。往下數,下輩中有侄婦、堂侄婦、再堂侄婦、侄女、堂侄女、再堂侄女、侄孫婦、堂侄孫姑、侄孫女、堂侄孫女、曾任孫婦、曾侄孫女等。



『陸』 什麼是五服親戚

摘要 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中國古代社會,以父宗為重。其親屬范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

『柒』 五服什麼意思

1、「五服」是中國古代宗法制社會中的常見親屬關系,九族親屬中,如果有人死去,和他有著親屬關系的人要行不同時間不同服裝的喪禮。這種喪禮按照九族中所處的不同親屬關系的親疏遠近不同而規定不同喪服標准。

「五服」共分為五類,這五類分別是:第一類,稱斬衰,是最重的喪禮,一般適用於子女為父母(包括繼母),著粗麻布衣服,不縫邊,手拿哭喪棒,腳穿草鞋,喪期三年。第二類,稱齊衰,分為四等:1.齊衰杖期。粗麻衣縫邊,執削杖,喪期一年。適用於夫為妻;2.齊衰不杖期。手不執杖,其餘同上。適用於孫為祖父母、侄為伯叔父母、出嫁女為父母、男子為兄弟;3.齊衰五月。適用於曾孫為曾祖父母;4.齊衰三月。使用於玄孫為高祖父母。第三類,稱大功。衣用熟麻布,白色,喪期九月。適用於已婚姑、已婚姐妹、堂兄弟,已婚女為伯叔父父母及兄弟。第四類,稱小功。衣用較粗熟布,喪期五月。適用於伯祖、叔祖、堂伯叔父、從堂兄弟。第五類,稱緦麻。衣用精細熟麻布,喪期三月。適用於外祖父母、岳父母、表兄弟。

親屬關系超過五代,不再為之服喪,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

2.周朝有本規定禮儀的書,其中有一篇叫〈儀禮。喪服〉,把一個人去世,參加葬禮的親屬因關系的遠近而穿不同的服裝,規定了五種: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關系越近,服裝越重,質地越粗糙,服喪期越長,其中斬衰是關系最近的人穿的,用很粗的麻布做成,不縫邊,象斬斧一樣,故名斬衰。大功小功是指縫制喪服用功大小,大功比小功粗糙,緦麻是用熟麻布做成的喪服。所以經常聽說披麻戴孝,麻加工的喪服越簡單關系越近。由此就給親屬下了「五服」的定義,五服以外就從親屬中淡出了。

親屬中五服的確定是以自己為點,上推四代,父親、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推四代,兒子、孫子、曾孫、玄孫。同時還有上述親屬的旁親,都屬於有服親,也叫內親,母親一系叫外親,服制也只有一世,僅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和姨表兄弟,其他人則是無服親。衰親指父親親屬,大功親指祖父親屬,小功親指曾祖父親屬,緦親指高祖父親屬,母系親屬均屬緦麻親之中。還有以五服的關系量定了五服罪,確立了社會管理框架,也就是宗法等級制度,成為維系社會結構的上層建築。

『捌』 什麼是五服親戚

我的理解,五服即血親之內的五代人,包括父系血親和母系血親。但五服的劃分及起止一般人都不是很清楚。

一、父系五服(也叫家族五服)。

即:從自己往上數五代人再往下數五代人。往上數自己,父親,祖父,曾祖,高祖五代人。也就是說同一個高祖父血親下來的,到你自己才是第五代,還在五服之內,你兒子這一代第六代才脫五服。

同理,從自己往下數五代人。即: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五代人,玄孫還在五服之內,玄孫的下一代第六代才脫五服。

概括的講,自己的爸爸和兒子是第二服,爺爺和孫子是第三服,曾祖父和曾孫是第四服,高祖父和玄孫是第五服。第五服以外第六服才叫脫五服。

二、母系五服。

母系五服一般都忽略了!直到最近幾十年,為了提高人口素質,國家對三代近親婚配作了法律規定,禁止三代以內近親通婚,才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因此,母系五服雖然沒有象父系五服那樣重視,但母系的血親三代,基本上得到了人們的重視與認可。

即從外祖父這代開始計算,母親、舅父、姨母為第二代,表兄弟姐妹為第三代。從自己這一代開始計算,自己是第一服,往上數母親、舅父、姨母是第二服。

所謂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就是指母系五服的關系。

之前,有人提出,表兄弟姐妹的子女是否屬三代以內近親?我也曾經給別人錯誤答服,說他們是三代以內近親,實際上表兄弟姐妹的子女已經是第四代了,並不是三代以內近親,他們是可以通婚的。

有人會問,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的說法怎麼去解釋?二代表,表兄弟姐妹的子女不正是第三代嗎?不正是三代以內近親關系嗎?這是一個計算順序問題,這里所說的一代親,二代表,是指從母親這一代開始計算。

它與血親三代計算的起點是不一樣的,血親三代應該是從外祖父開始計算,外祖父是第一代,母親、舅父、姨母是第二代,表兄弟姐妹是第三代。

所以《婚姻法》規定三代以內近親,正是表兄弟姐妹這一代,而他們的子女已經是第四代了,四代雖然沒有脫五服,但己經不是旁系血親三代以內近親了。

《婚姻法》規定,直系五代旁系三代近親禁止通婚。因此,表兄弟姐妹的子女是可以通婚的。

由於母系五服分支比較復雜,姓氏也比較復雜,因此,母系五服一般只計算在三代近親之內,三代以外基本上都被忽略了。

不過,現代人都知道,親舅父,親姨母的子女之間不能通婚,也就是說,親血表,親姨表不能通婚。因為他們都在三代血親之內。

三、旁系血親。

旁系血親是指直系親屬以外在血緣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人,而一源是父親與母親的總和。

直系血親主要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

因此除了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外,其餘的都是旁系血親,包括自己的親兄弟姐妹。

因為旁系血親的范圍比較大,因此,我們只對二服、三服以內的旁系血親做一個了解。

1、親兄弟姐妹和自己同源於父母。自己是第一服,父母是第二服,所以親兄弟姐妹之間是二代以內旁系血親。

2、叔伯、姑母、堂兄弟姐妹和自己同源於祖父母。自己是第一服,父親、叔伯、姑母是第二服,祖父母是第三服,而這些血親都源於第三代,所以自己與叔伯、姑母、堂兄弟姐妹之間是三代以內旁系血親。

3、舅父、姨母、表兄弟姐妹和自己同源於外祖父母。自己是第一服,母親、舅父、姨母是第二服,外祖父母是第三服,而這些血親都源於母系第三代。所以自己與舅父、姨母、表兄弟姐妹之間也是三代以內旁系血親。

了解五服的目的只有兩個:一個是親情,另一個是親緣。

親情,無論是何時何地,只要知道還沒有脫五服,那就是世界上很親的人了。

親緣,主要是指能否通婚的問題。

一般來說,直系五代和旁系三代近親是禁止通婚的,這在《婚姻法》上也是有明確規定的。

由於旁系五服既源於父系這一根藤,也源於母系這一根藤。因此,要了解五服,就必須了解這兩根藤的上下分支情況。

閱讀全文

與古代中國的五服指哪些親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58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3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1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2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1
伊朗的海拔多少米 瀏覽:924
nuri是什麼意思印尼 瀏覽:279
哪裡可以看義大利籃球比賽 瀏覽:301
為什麼印度有彎曲鐵軌火車 瀏覽:520
墨脫和印度哪裡交界 瀏覽:996
義大利的物價為什麼便宜 瀏覽:66
伊朗火車價格多少錢 瀏覽:195
為什麼很多潮汕人都在印尼 瀏覽:974
改造後義大利風情區有哪些高科技 瀏覽:42
中國最美楓葉林在哪裡 瀏覽:930
中國哪裡沒有木薯 瀏覽:806
印尼白燕窩多少一克 瀏覽:814
伊朗感染病毒肺炎多少人 瀏覽:177
伊朗超推遲比賽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953
伊朗國土面積多大有多少人口 瀏覽: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