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脫貧標准
《扶貧剛要》規定農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原則標准:2020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即: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貧困戶 「八有」:一是有安全住房;二是有安全飲水;三是有基本農田;四是有增收產業;五是至少一人有技能資質證書;六是有基本社會保障;七是實現家裡有餘糧;八是實現手頭有餘錢。
具體經濟指標標准:我國現行脫貧標準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為2300元,2014年現價脫貧標准為2800元。綜合考慮物價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現價計算的標准。按每年6%的增長率調整測算,2020年全國脫貧標准約為人均純收入4000元。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
法律依據:《農村扶貧開發綱要》第九條 扶貧對象。在扶貧標准以下具備勞動能力的農村人口為扶貧工作主要對象。建立健全扶貧對象識別機制,做好建檔立卡工作,實行動態管理,確保扶貧對象得到有效扶持。逐步提高國家扶貧標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當地實際制定高於國家扶貧標準的地區扶貧標准。
❷ 全面脫貧是哪一年
是2020年。
因為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咬定既定脫貧目標,落實已有政策部署,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介紹:
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我國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准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❸ 我國脫貧攻堅的目標是
法律分析:1、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2、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3、確保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 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體要求
(二)總體目標
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❹ 全國15個省區市實現脫貧,具體都有哪些地方
截止2020年11月26日,全國15個省區市實現脫貧,具體是:
2020年4月29日,中國安徽、江西、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河南、湖南、海南、重慶、西藏、陝西、青海、湖北等15個省區市的貧困縣,實現了全部脫貧摘帽。
中國國務院扶貧辦表示,要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聚焦未摘帽貧困縣和未退出貧困村,聚焦剩餘貧困人口,全力啃下最後的硬骨頭。
(4)中國什麼脫貧擴展閱讀: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難度更大、任務更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
「目標不變,攻堅力度不減,堅決啃下硬骨頭。」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市長周異決代表說,2020年要確保170個貧困村出列、3.78萬貧困人口脫貧,著力產業扶貧,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為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創造機會。
❺ 我國的扶貧政策有哪些
1、產業發展脫貧,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13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2、轉移就業脫貧,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3、易地搬遷脫貧,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4、教育扶貧,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5、健康扶貧,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6、生態保護扶貧,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7、兜底保障,主要從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會保障兜底措施,通過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脫貧問題;
8、社會扶貧,主要從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企業幫扶、軍隊幫扶、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幫扶,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和要求。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二條社會救助制度堅持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社會救助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社會救助工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及時的原則。
第三條國務院民政部門統籌全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國務院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前兩款所列行政部門統稱社會救助管理部門。
第四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有關社會救助的申請受理、調查審核,具體工作由社會救助經辦機構或者經辦人員承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有關社會救助工作。
❻ 中國脫貧標准
法律分析:
貧困人口脫貧以戶為單位,主要衡量指標是「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具體標準是:該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准且吃穿不愁、有安全飲水,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共6項指標,全部達標後方可脫貧(2020年貧困人口脫貧驗收的標准為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 4000元)。我國現行脫貧標準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為2300元,2014年現價脫貧標准為2800元。綜合考慮物價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現價計算的標准。按每年6%的增長率調整測算,2020年全國脫貧標准約為人均純收入4000元。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具體標准為:1.家庭中有產業,但產業收入連續2年不持續穩定、不升反降、且有可能降到當前脫貧標准以下的。2.家庭中有就業人員,但就業收入連續2年不持續穩定、且有可能降到當前脫貧標准以下的。3.收入結構不合理、補貼性收入過高(占家庭總收入60%以上)且補貼政策到2020年結束或中期調整的。4.因病、因學、因災、因意外事故、因產業發展失敗等原因造成剛性支出較大、導致收入有可能下降到當前脫貧標准以下的。5.2019年當年脫貧戶原則上不標注脫貧監測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第三條 促進鄉村振興應當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鄉村在保障農產品供給和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衍生問題:
貧困戶申請條件是什麼?
申請困難戶的條件有:1、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扶養人的居民;2、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或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3、在職人員和下崗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基本生活費以後以及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後,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4、其他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❼ 我國創造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我國是如何脫貧的
在脫貧攻堅環節中,以黨中央立足於我國基本國情,掌握脫貧規律性,頒布一系列超常規現行政策措施,搭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現行政策體系、工作中體系、規章制度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脫貧路面,構成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堅持黨的領導,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堅持不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走實現共同富裕路面;堅持不懈充分發揮國內社會主義社會可以多管齊下辦大事的政治優勢,產生脫貧攻堅的共同信念、共同行動;
要自主創新鄉村人才工作中體制機制創新,充足激起鄉村人才魅力,鼓勵各種優秀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能夠、大展才華、大展身手;促進培養新式農業經營主體,讓樂意留到農村、基本建設家鄉的人保留放心,讓想要農村婦女創業、收益鄉村的人更有信心;培養各種各樣服務型組織,給予相關網路營銷、產品質量標准、商品品牌等方面的社會服務。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優先選擇方位,緊緊圍繞讓農民得到更好的組織引領、社會化服務、民主參與,加快建設基層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促進整治重心下移,完善基層綜合性信息服務平台,連通農村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提升村級組織運行經費保障,促進更多資源下移到基層。
❽ 中國脫貧標准
規定農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原則標准:2020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即: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貧困戶 「八有」:一是有安全住房;二是有安全飲水;三是有基本農田;四是有增收產業;五是至少一人有技能資質證書;六是有基本社會保障;七是實現家裡有餘糧;八是實現手頭有餘錢。具體經濟指標標准:我國現行脫貧標準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為2300元,2014年現價脫貧標准為2800元。綜合考慮物價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現價計算的標准。按每年6%的增長率調整測算,2020年全國脫貧標准約為人均純收入4000元。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到2020年,穩定實現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以下稱「兩不愁、三保障」)。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法律依據:《農村扶貧開發綱要》第九條 扶貧對象。在扶貧標准以下具備勞動能力的農村人口為扶貧工作主要對象。建立健全扶貧對象識別機制,做好建檔立卡工作,實行動態管理,確保扶貧對象得到有效扶持。逐步提高國家扶貧標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當地實際制定高於國家扶貧標準的地區扶貧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一)元旦;(二)春節;(三)國際勞動節;(四)國慶節;(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