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潛艇
G級」彈道導彈常規潛艇
1966年服役,只建造1艘,舷號是400,主要作訓練用。
「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夏」級(092)彈道導彈核潛艇,共1艘,舷號406。
406艇於1970年9月在遼寧葫蘆島船廠開工,1981年春節前下水,1983年8月加入海軍服役。1988年9月成功進行了導彈發射試驗。 導彈發射裝置由713所研製。
在指揮台圍殼後面嵌有導彈艙,裝有12枚巨浪-1(CSS-N-3)兩級彈道導彈。1988年9月,進行實驗時成功發射了一枚巨浪-1型導彈。後來於1995年底進行了重大改裝,可發射「巨浪-2」型彈道導彈,最大射程可達8000公里。
在靜音效果方面,噪音量在160分貝左右。
註:另有消息說中國建造了4艘「夏」級核潛艇,舷號均為406,內部則以甲、乙、丙、丁區分,除有一艘因為核泄露事故報廢外,還有2艘部署在北海艦隊,1艘部署在南海艦隊,並且均改裝了比「巨浪」-1型更先進的固體燃料彈道導彈。
性能裝備
排水量:8000噸(水下)。
主尺寸:長120米,寬10米,吃水8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 90兆瓦,單軸。
航速:22節(水下)。
潛深:約300米。
編制:84名。
導彈:12枚 巨浪(CSS-N-3)潛射彈道導彈,兩級固體燃料,慣性制導,射程2700公里(2460海里)。戰斗部為 2百萬噸級核當量,單彈頭。
魚雷:6具533毫米首發射管,備 彈18枚。
雷達:1部水面搜索雷達
聲納:1部艇殼主被/動搜索攻擊聲納
「漢」級攻擊型核潛艇
「漢」級(091型)攻擊型核潛艇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SSN),也是目前中國僅有的一級攻擊型核潛艇,共五艘,舷號:401、402、403、404、405。
首艇(401)首艇1968年在葫蘆島船廠動工,1971年4月開始系泊試驗,7月開始用核能發電,主機試車考核,8月15日開始海試。1974年8月7日交付海軍使用。後幾艘下水時間依次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漢級核潛艇都部署在北海艦隊。
布置:該型艇採用水滴型線型,十字形尾附體,單軸推進,首水平舵置於指揮台圍殼前部。艇體採用雙殼體結構。耐壓船體內設有魚雷艙、指揮艙、反應堆艙、輔機艙、主機艙及尾艙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聲系統導流罩。
性能裝備
排水量:5000噸(水下)。
主尺寸:長100米(第3艘及後續艇為108米),寬11米,吃水8.5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 90兆瓦,單軸。
航速:25節(水下)。
編制:75名。
導彈:SSM(第3艘及後續艇):鷹擊 (C— 801),慣性巡航,主動雷達尋的,0.9馬赫時射程40公里(22海里),戰斗部重165公斤,掠海飛行。
魚雷:6具533毫米首發射管。
電子對抗:電子支援:雷達警戒。
聲納:可能包括法國的DUUx-5,有些於1985年安裝。
「R」級常規動力潛艇(033型),是前蘇聯613型的改進型,是根據「二四協定」,前蘇聯向中國有償轉讓,由中國仿製。是中國生產批量最大的潛艇。
首制艇於1965年12月在江南造船廠建成。作為原型的613型潛艇完全是一型二戰時期水平的潛艇。33型潛艇與613型相比主要改進之處是:增加2具魚雷發射管,提高了水聲設備性能,增加了蓄電池的水冷卻系統,下潛深度增大,通氣管狀態作為主要航態提高了航速,採用將貯備浮力轉變成超載燃油的途徑,巧妙地使續航力和自持力增大了一倍,結果在動力裝置未作改變,依靠改進流體動力和推進特性,排水量增大後艇的水下航速仍保持不降低,應當說,33型的設計是相當成功的。這種設計思路是不會過時的。
33型潛艇共劃分為7個艙,即首魚雷艙、前蓄電池艙、指揮艙、後蓄電池艙、柴油機艙、推進電機艙和尾魚雷艙。
在首魚雷艙有6具533毫米發射管及6條備用魚雷,首部水平舵及錨裝置以及應急吹除系統。
33型潛艇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將逐漸退役,由性能較為先進的潛艇所替換。
性能裝備
排水量:1475噸(水上);1830噸(水下)。
尺寸:長76.6米,寬6.7米,吃水5.2米。
潛深:300米
主機:兩台37-D柴油機,雙軸
航速:15.2節(水上),13節(水下)。
續航力:9000海里/9節(水上)
編制:57名(其中軍官10名)。
武 器:8具533魚雷發射管,(或28枚水雷)
「明」級(035)潛艇。為中國自行研製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該艇第一次採用了尖尾線型,合理布置了上層建築的管路和閥件,縮小了甲板的空間,改進了流水孔,設計了高效率螺旋槳等。採用了航向自動操舵儀和深度自動操舵儀,在所有航速范圍內潛艇保證有正常的操縱性。
首制艦為ES5C型、修改後至79年為ES5D型、83年後為ES5E型,現役15艘(233:1971年7月下水,1974年4月入役,武昌造船廠 342:1972年9月下水,1974年11月入役,江南造船廠 352、353、354、356、357、358 359、360、361、362、363)
建造情況:1967年由中央軍委批准,自行研製的中國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研製的中心任務是盡最大努力提高水下航速。為實現這一目標,在降低阻力、提高推進效率和增大推進功率三個主要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試驗。035型潛艇首制艇於1969年10月開工,1974年4月交付海軍使用。1979—1989年與1992—1994年間曾兩度停建,進行現代化改裝型艇的設計,要求在保持原035型潛艇總體性能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在武器系統、水聲設備、通信設備、導航設備、水聲對抗、雜訊控制、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等方面,進行多方面的改進,使艇的作戰能力、生存能力以及機動性、隱蔽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改進艇於1988年8月開工, 1990年底交艇,1993年定型,至今已建造了一小批交付海軍使用。
第一代常規潛艇(035)的總體綜合作戰性能並不高,但對中國自行研製潛艇是一個重要的開端。80年代中期,根據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的轉變及裝備體制的調整及時地將33型現代化改裝調整到對035型的現代化改裝上來,凡是已研製成功並試驗可靠的項目,也可研究應用於035潛艇。經過以提高作戰能力為中心的現代化改裝的035潛艇已成為中國海軍的一型主力潛艇。
性能裝備
排水量:1584噸(水上);噸(水下)。
主尺寸:長76米,寬7.6米,吃水5.1米。
潛深:300米
主機:GE390-ZC-1型中速柴油機,5200馬力,單軸、單槳
航速:15節(水上),18節(水下)。
續航力:9000海里/19節
編制:57名(其中軍官10名)。
武 器:8具魚雷發射管,16枚魚雷(或32枚水雷)
「宋級」常規潛艇
「宋級」(039型)為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常規潛艇,第一艘為320號,於1994年5月在武漢青山船廠下水,從1995年8月開始海試,於1996年5月交付海軍使用,1998-1999年完成了發射潛艦導彈[ C801(802) ]的試驗,成為中國第一個能在水下通過發射遠距離的反艦導彈攻擊敵艦的常規潛艇。現在只有二艘,舷號320、321,艦名不詳,配備在東海艦隊。
全艇有80%是全新的設計(相對於035「明」級而言),採用了流體力學上最佳線型的「水滴」形艇體結構和非對稱的七葉槳。具體作戰效能與英國曾裝備的「支持者」級(2400型)比較接近。作為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常規潛艇,該型艇採用了回轉體尖尾,並裝有圍殼舵和十字型尾操縱面,具有良好的操縱性能,並實現了集中自動駕駛和自動均衡。艇上裝有側推裝置,因而自行離靠碼頭靈活。艇上裝有可棄壓載和短路吹除系統,使艇在保證基本的水上不沉性的同時強化了艇的動力抗沉能力。同時該艇還具有艇員水下一定深度快速上浮脫險或與深潛救生器對接的能力。
由於採取了降噪措施,使該艇的雜訊大幅度降低,成為中國國產在役潛艇中雜訊最低的一型艇。
該型潛艇首部有6具發射裝置,具有全深度發射武器的能力。可發射線導魚雷、自導魚雷,可在水下發射飛航式導彈,也可以布放水雷。
該艇採用了新一代探測設備,有較強的搜索和跟蹤能力,有較高的方位解析度,可在一定距離上對來襲魚雷進行報警,以指揮系統為核心的作戰系統功能齊全、有較強的快速反應能力,實現了對作戰全過程的集中指揮和對多種武器的綜合控制。
性能裝備
排水量:1700噸(水上);2250噸(水下)。
主尺寸:長74.9米,寬8.4米,吃水5.3米。
主機:柴油機-電力推進;3台德國MTU2V493柴油機;7葉大側斜螺旋槳,單軸。
航速:15節(水上),22節(水下)。
續航力:3300海里/4節(水下)
編制:60名(其中軍官10名)。
武 器:YJ-1(C801)潛艦導彈,533毫米魚雷6具,發射「魚」-4自導魚雷,備彈18枚。
「基洛」級常規潛艇
俄制「基洛」級潛艇,「紅寶石」設計局設計。現有4艘,前兩艘為877EKM型,舷號為364、365,配署南海艦隊;後兩艘艦名不詳。
第一艘877EKM型級潛艇於1995年2月運抵湛江交付南海艦隊,第二艘同年11月運抵湛江。後兩艘為636級,第一艘636級潛艇1997年年底交貨, 第二艘636型基洛級柴-電動力潛艇於1998年6月17日在聖彼得堡下水,10月交付中國。
877型潛艇動力裝置轉速偏高,圍繞著降噪這個中心,全艇對主、輔機及其管路系統和結構等進行全面有效的減振降噪,艇殼敷設了消聲瓦,使得潛艇水下的輻射雜訊很低,這是該型艇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大的優點。
636型潛艇是在877型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改進提高,其降低動力裝置的轉速,採用了七葉大側斜螺旋槳,增大充電功率提高了充電能力,改進降噪措施,進一步降低了雜訊。正如國外海軍情報部門所稱,「改進型『基洛』 級潛艇是世界上最安靜的潛艇之一。」
性能裝備
排水量:約2350噸,水下排水量3000噸
主尺寸:長73.8米,寬9.9米,由基線至指揮台圍殼頂蓋的高度14.7米,吃水(正常排水量時)艇中6.3米,艇首6.6米。
最大下潛深度:300米
工作深度:240米
潛望深度:17.5
主機:2台柴電機組,一台推進電機和1台經航電機。裝有兩組蓄電池,每級120塊,分別置於I艙和III艙,功率2940千瓦(約4000馬力),7葉低噪音螺旋槳單軸推進。
航速:水面航速11節,水下航速18節,最大航速可達20節。
編制:52名。
自持力:45天
續航力:水上6000公里/7節;水下400公里/3節
武 器:艇首裝有6個魚雷發射管,可另攜帶12枚備用魚雷,一般為 TEST-71 線導魚雷,再裝填時間2分鍾。也可配備3M95反艦導彈,射程60公里。另可攜帶24枚水雷。
電子設備:航向指示器、航速和航程測量儀、艇位自動繪算儀、回聲探測儀、無線電導航和無線電測向設備等。
雷達:MPK-503型雷達,MPM-253M型搜索及預警雷達,都可在水面和潛望狀態工作。
聲納:MгK-400型主/被動搜索及攻擊用中頻聲納(可同時跟蹤4個目標。探測距離20-40公里),MT-519型獵雷聲納。
降噪和隱蔽性:艇體敷設了特殊研製的消聲瓦。雜訊:128/118分貝(877型/636型)
中國潛艇數目:
戰略核潛艇
夏級(092型):
406甲(長征6號)
406乙(長征6號)
406丙(長征6號)
406丁(長征6號)因核泄漏報廢
戰術核潛艇
漢級(091型):
401艇(長征1號)
402艇(長征2號)
403艇(長征3號)
404艇(長征4號)
405艇(長征5號)
407艇(長征7號)
408艇(長征8號)
409艇(長征9號)
常規潛艇
宋級(039/039A型):
320(遠征20號)
321(遠征21號)
322(遠征22號)
323(遠征23號)
324(遠征24號)
325(遠征25號)
326(遠征26號)
314
319?
明級(035型系列,現役22艘):
035型
232(不 詳)
233(不 詳)
342(遠征42號)
352(遠征52號)
353(遠征53號)
354(遠征54號)
035G型
356(遠征56號)
357(遠征57號)
358(遠征58號)
359(遠征59號)
360(遠征60號)
361(遠征61號)不幸沉沒
362(遠征62號)
363(遠征63號)
305(不 詳)
306(不 詳)
307(不 詳)
308(不 詳)
035B型
309(不 詳)
310(不 詳)
311(不 詳)
312(不 詳)
kilo級(877/636型新近再引進基洛級4艘合共8艘.
364(遠征64號)
365(遠征65號)
366(遠征66號)
367(遠征67號)
武漢A級(033G型)/也稱036/037型,仿633A:
351(遠征51號)
G級(6631型):
200(不詳)
R級(033型)仿633,共建106艘,其中出口朝鮮7艘埃及4艘(一說84艘)
256
257
258
259
260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6
287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5
退役R級(033型)仿633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27
228
237
238
239
149
250
251
252第一艘沖出島鏈
253
254
255
未判明級別潛艇
長城132
元2-4艘 基洛4艘
進年從 俄羅斯引進了8艘先進的基洛 加強水下的打擊 能力
B. 中國的第一艘潛艇是在什麼時候下水並正式服役的
江南造船廠建造中國第一艘潛艇.1955年4月14日,「03」型潛艇首制艇開工了。這個日子距第一機械工業部給他們下達造艇任務的時間,只有半年多的時間。這期間,全廠上下爭分奪秒地做了一系列生產技術准備:增添電焊設備、製作胎架、接收蘇聯進口的器材物資以及圖紙技術文件等。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藍色巨鯨」出海驚世
C. 中國現役的潛艇有哪幾個型號
091型攻擊核潛艇
「漢」級(091型)攻擊型核潛艇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SSN),是中國僅有的一級攻擊型核潛艇,共五艘,舷號:401、402、403、404、405。
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中國推出的第一種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092,北約代號「夏」級,1978年動工,1981年4月下水,1983年8月交付海軍使用。
093型攻擊核潛艇 商級核潛艇 093攻擊型核潛艇水面排水量約6000噸,採用雙殼體結構,一台改進型壓水堆,功率10兆瓦。該艇水面航速18節,水下航速25節。
艇首有六個魚雷發射管,其中四個是533毫米,用於發射魚5改和魚6反艦反潛兩用魚雷,兩個650毫米魚雷發射管,專門發射魚8重型反艦魚雷和反艦鷹擊83水下發射導彈。
主要的是在它的指揮台圍殼後,有一個導彈垂直發射艙段,可以發射遠程反艦用HHN-3型反艦導彈,攜載量12枚。
主要的電子設備有新型主動攻擊聲納,中頻艦殼聲納,艇中部偵聽聲納基陣,以及艇尾的拖曳陣列聲納基陣。該艇也裝設了最新型的極低頻通訊天線和激光衛星通信接收裝置,可以在遠洋深海隨時與基地保持通信聯系。
它還使用了中國最型研製成功的核潛艇用微光夜視CCD一體不穿透殼體潛望鏡。它一改中國核潛艇使用五葉螺旋槳的歷史,首次應用了中國自研的核潛艇用七葉大側斜漿,其安靜性和推進效率都有明顯提高。
特別是中國首次在核潛艇上應用橡膠消聲瓦取得成功,此舉可極大地提高自身的隱蔽性,減小敵方聲納的探測距離。
中國工程技術人員還在反應堆減速裝置與艇的固定連接中首次使用了彈性減震裝置和減震套墊,使得艇的動力系統所產生的噪音,需通過減震裝置傳向艇體,大大減少了噪音輻射。
該級艇主要的特點是噪音小、隱蔽性強、機動性好、生存率高、導彈射程遠、高科技含量大等特點。
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晉級核潛艇 094彈道導彈核潛艇是在093型的基礎上放大改進而來的,它水面排水量9000噸,水上航速是 15.5節,最大水下航速是23節。它的動力系統與093相同,艇體結構是半雙殼體。
艇首自衛用武器和093幾乎一樣,也是兩種魚雷發射管。不同的是指揮台圍殼後的武器是大名鼎鼎的『巨浪-2』型戰略彈道導彈,這是中國二次核反擊力量的中堅,共16枚射程11000公里,每枚可以載分導式核彈頭3-6枚,載三枚時是大當量彈頭,在6枚時是相對小當量彈頭。
這樣,每艘核潛艇就具有攜載96枚核彈頭的能力,可以攻擊96個不同的目標,一艘就相當於092型『夏 』級的八艘。
從整體上來看,低噪音高機動的094型潛艇可以在同樣出色的093型核潛艇的伴隨下,具有自由出入太平洋中心地帶的可能,再配上遠射程的『巨浪-2』型導彈,完全可以覆蓋地球的任何角落。
中國的常規潛艇
6603型潛艇北約代號W級潛艇031型潛艇
北約代號G級潛艇033型潛艇
北約代號R級潛艇033G型潛艇
北約代號武漢級潛艇035型潛艇
北約代號明級潛艇039型潛艇
北約代號宋級潛艇039A型潛艇
北約代號元級潛艇 基洛級潛艇
D. 中國潛艇等級如何劃分
中國的潛艇的級別自己是按數字編的,比如091級。但這種內部定名的保密的,外國人搞不清楚,所以由北約統一給起了綽號以便識別,比如漢級。 大概對應關系是這樣的: 03級=威士忌級(W級) 031級=高爾夫級(G級) 033級=羅蜜歐級(R級) 035級=明級 039級=宋級 041級=元級 091級=漢級 092級=夏級 093級=商級 094級=晉級 從上述可見。中國內部的常規潛艇級別名是從03開始以奇數往上排。核潛艇是以09開始往上排,奇數代表核攻擊潛艇,偶數代表彈道導彈核潛艇。顯然,除了前三種仿製蘇聯的就按原來的綽號直接搬過來用以外,北約傾向於用中國各個朝代的名字來命名中國自行設計潛艇。進口的像基洛級原來怎麼叫還怎麼叫。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只是通常的看法,畢竟國內的級別編號提保密的,有時我們認為是同一級別的具體改進型號區別,而外國人可能認為是單獨一個級別,這就容易造成中外級別名不完全一致的情況。比如元級潛艇,有人認為是041,也有人認為是039C(039B指宋改)。以上僅供參考。
求採納
E. 中國現役潛艇大約有多少
中國海軍的潛艇兵力,大致包括1艘夏級戰略導彈核潛艇、5艘漢級攻擊型核潛艇和64艘常規動力潛艇(包括4艘從俄羅斯購買的基洛級在內)。常規動力潛艇中,老式潛艇佔了一多半,從艦齡來看,今後一段時間會迅速退役,在今後10年內,中國必須考慮潛艇部隊的更新問題。 R級潛艇:眾所周知,常規潛艇是中國海軍潛艇兵力的主力,而其中約有一半都是R級潛艇,中國自上世紀60年代初至80年代後期,共製造了84艘該型潛艇。這型艇還曾經向朝鮮出口7艘,埃及4艘。目前這型艇雖然可能改進了蓄電池和聲吶系統,但由於其自持能力的限制,無法在遠距離上執行長期任務,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有限。中國還曾經改裝了其中的一艘(舷號351),在其艇身兩側各加裝了3具YJ—1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可以在水面狀態下發射導彈,但據說最近其已經有了在水下通過魚雷發射管發射導彈的能力,不過由於艇體阻力增大,該艇的最大水下速度有所降低。根據1999年的消息,大概還有32艘在役,另有8艘處於預備役狀態。 高爾夫級潛艇:中國還擁有一艘彈道導彈常規潛艇(舷號200,1966年下水),是以許可生產方式製造的前蘇聯高爾夫級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其指揮塔內有兩具彈道導彈發射裝置,據說該艇於1995年被改裝為JL-2潛射彈道導彈的試驗艇,現在正在從事幾—2型導彈的測試工作。該艇水下排水量2950噸,長97.5米,寬8.6米,吃水6.6米,3軸推進,主機最大功率6000馬力,裝備10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乘員86人。 明級潛艇:在R級潛艇的基礎上,中國改進出了明級潛艇,並於1971年完成了首艇的製造,現在共有18艘服役,而且還有至少1艘在建。明級潛艇的設計和R級相差不大,其作戰能力估計也不會有太大提高。不過雖然從技術角度看來,這型艇的設計已經十分落後,但是由於其後繼產品宋級艇進度的停滯,為了滿足數量上的要求,同時也由於造價低廉的緣故, 此型艇可能會不得不繼續建造下去。目前已知的明級潛艇舷號如下:232、305-309、342、352~354和356-363,據說其最初3艘中的某——艘因為火災失事。該級艇水下排水量為噸,長X寬X吃水為76米X7.6米X5.1米,雙軸推進,主機最大功率5200馬力,最大水下航速為18節,裝備有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乘員57人。 宋級潛艇:此型艇是小國獨立建造的最新型常規潛艇,也是中國海軍第一種有著現代外型的常規潛艇。目前已知4艘艇的舷號為320-323。1991年,宋級1號艇(舷號320)開工,1994年下水,1995年開始海上測試,但其服役則一直推遲到了1999年,主要是因為此前中國雖然長期建造和使用R級或明級這樣的潛艇,但始終缺乏獨立設計一型全新潛艇的經驗。而且又突然在一級艇上採用如此大量的新技術,自然會出現種種技術問題,比如在測試中發現其水下雜訊過大,機械故障較多,而且據說1號艇由於魚雷發射管發射YJ-82導彈的測試,長期沒有能夠實現戰鬥力。不過這也是艦艇建造中必須經過的技術積累階段。 宋級潛艇水下排水量2250噸,長X寬X吃水為74.9x8.4x5.3米,單軸推進,主機根據現有資料為4台德國設計的MTUl6V396SE柴油機,最大功率6092馬力,但尚不清楚發動機是德國製造還是中國許可生產的產品。該級艇水下最大航速為22節,裝備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使用Yu-1、Yu-4(前蘇聯SEAT-60型魚雷的國產型,射程8.1海里,航速40節,被動聲制導,彈頭重量400千克)等型潛用魚雷和YJ-82潛射型反艦導彈,乘員60人,據說還採用了法國的聲吶設備和綜合戰斗指揮系統。它在尺寸上和明級沒有大的區別,但長寬比降低,單軸推進,採用明顯不同於水滴形的線型,更接近於鯨形,艇體前部上方有幾個柱狀突起,明顯是主被動聲吶系統。艇體上開有不少十分明顯的排水孔,還有一個造型獨特的靴狀雙層指揮塔(其形狀多少給人一種技術上不完整的感覺),上有圍殼舵,不過指揮塔的外形設計的確讓人迷惑一—即使上部構造是專門用於收容各種天線和潛望鏡的,也不至於需要那麼高——這其中的原因尚不清楚。1999年,宋級1號艇服役,2號艇(舷號321)亦於2000年服役,3號艇(舷號322)和4號艇(舷號323)應該分別於2001年和2002年服役。該型艇計劃目前為止好象僅有這4艘,至於4號艇以後的計劃尚不清楚。總體來說,這型艇的技術水平可能達到日本春潮級潛艇的高度。 基洛級潛艇:為了彌補先進常規潛艇數量上的不足,填補宋級服役前的空白,中國於1993年向俄羅斯訂購了4艘先進的基洛級常規潛艇,最初的2艘是877EKM型(1995年交貨),交貨後艇的蓄電池和推進系統出現了一些故障,經過很長時間才得以克服。其後2艘是更加先進一些的636型
F. 中國的第一艘潛艇是在什麼時候下水並正式服役的
1956年3月26日,由我國建造的第一艘03型潛艇下水,當時舷號為「115」號
中國海軍第一艘核潛艇為091型攻擊核潛艇「長征1號」。該艇於1970年12月26日下水,1974年8月1日服役,中國自此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G. 2020年中國有多少核潛艇
首先說明這些數字都不是什麼秘密,真正核潛艇數量、武器裝備屬於屬於國家絕密。
中國現在有6艘核潛艇 。
元級
「漢」級(091型)攻擊型核潛艇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SSN),也是目前中國僅有的一級攻擊型核潛艇,共五艘,舷號:401、402、403、404、405。
首艇(401)首艇1968年在葫蘆島船廠動工,1971年4月開始系泊試驗,7月開始用核能發電,主機試車考核,8月15日開始海試。1974年8月7日交付海軍使用。
後幾艘下水時間依次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漢級核潛艇都部署在北海艦隊。
布置:該型艇採用水滴型線型,十字形尾附體,單軸推進,首水平舵置於指揮台圍殼前部。
艇體採用雙殼體結構。耐壓船體內設有魚雷艙、指揮艙、反應堆艙、輔機艙、主機艙及尾艙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聲系統導流罩。
排水量:5000噸(水下)
主尺寸:長100米,寬11米,吃水8。
5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90兆瓦,單軸。
航速:25節(水下)。
編制:75名。
魚雷:6具533毫米首發射管。
聲納:可能包括法國的DUUx-5(1985年安裝)
「夏」級(092)彈道導彈核潛艇,共1艘,舷號406。 總工程師彭士祿,黃緯祿,趙仁愷,黃旭華為副總工程師。
在設計上實際是加長的漢級潛艇。
406艇於1970年9月在遼寧葫蘆島船廠開工,1981年春節前下水,1983年8月加入海軍服役。1988年9月成功進行了導彈發射試驗。導彈發射裝置由713所研製。
在指揮台圍殼後面嵌有導彈艙,裝有12枚巨浪-1(CSS-N-3)兩級彈道導彈。1988年9月,進行實驗時成功發射了一枚巨浪-1型導彈。後來於1995年底進行了重大改裝,可發射「巨浪-2」型彈道導彈,最大射程可達8000公里。
在靜音效果方面,噪音量在160分貝左右。
排水量:8000噸(水下)
主尺寸:長120米,寬10米,吃水8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90兆瓦,單軸
航速:22節(水下)
潛深:約300米
編制:84名
導彈:12枚巨浪(CSS-N-3)潛射彈道導彈,兩級固體燃料,慣性制導,射程2700公里(2460海里)
魚雷:6具533毫米首發射管,備彈18枚。
雷達:1部水面搜索雷達
聲納:1部艇殼主被/動搜索攻擊聲納
。
H. 中國039潛艇什麼時候開始服役的
宋級潛艇是中國海軍裝備的最新一代國產常規動力攻擊潛艇,代號039型。
宋級潛艇首艇在1992年開工建造,1994年5月下水,1995年開始進行大量的海上測試。測試一直進行了近三年多,其間發現了新艇存在著一些設計缺陷及沒有達標的性能指標。後經不斷改進,1999年5月首艇正式交付中國海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