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聯合國是如何介紹中國長城的

聯合國是如何介紹中國長城的

發布時間:2022-10-31 14:19:14

① 長城的介紹資料20 關於長城的資料介紹

1、1987年,中國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的首批世界文化遺產。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長城的價值與特徵評價為:「長城反映了中國古代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相互碰撞與交流,是中國古代中原帝國遠大的政治戰略思想、以及強大的軍事、國防力量的重要物證,是中國古代高超的軍事建築建造技術和建築藝術水平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保護國家和民族安全的無以倫比的象徵意義。

3、明長城是絕對的傑作,不僅因為它體現的軍事戰略思想,也是完美建築。作為從月球上能看到的唯一人工建造物,長城分布於遼闊的大陸上,是建築融入景觀的完美範例。

4、春秋時期,中國人運用建造理念和空間組織模式,在北部邊境修築了防禦工程,修築長城而進行的人口遷移使民俗文化得以傳播。

5、保存在甘肅修築於西漢時期的夯土牆和明代令人贊嘆和聞名於世的磚砌城牆同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獨特見證。

6、長城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無以倫比的象徵意義。它防禦了外來入侵,也是從外族蠻夷習俗中保留自己的文化。同時,其修造過程的艱難困苦,成為了許多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重要題材。

② 萬里長城的歷史簡介

長城,這個熟悉的詞彙,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這簡短的兩個字中所蘊含的含義。雖然在當今世界,「長城」不止一處,如英國的哈德良長城,伊朗的戈爾干長城乃至如今的「特朗普長城」,都算是綿延的城牆。但是我們這里特指的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至今仍然橫亘在祖國的大川大河之間的歷史瑰寶:中國長城。

10米解析度下的長城景色,長城出現在畫面的左下到右上

長城,靜如巍峨高山,古如東流大江,映射出我們中華民族濃濃的戀土故鄉情和愛好和平的特性。在這21世紀,長城代表的中華民族精神,不但不顯陳舊,反而歷久彌新,在新時代迸發出新的魅力。

作者:火火

③ 長城的資料簡介20字 長城的介紹

1、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是我國現存體量最大、分布最廣的文化遺產,以其上下兩千年、縱橫數萬里的時空跨度,成為人類歷史上宏偉壯麗的建築奇跡和無與倫比的歷史文化景觀。

2、1987年,中國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的首批世界文化遺產。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長城的價值與特徵評價為:長城反映了中國古代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相互碰撞與交流,是中國古代中原帝國遠大的政治戰略思想、以及強大的軍事、國防力量的重要物證,是中國古代高超的軍事建築建造技術和建築藝術水平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保護國家和民族安全的無以倫比的象徵意義。

④ 關於長城的最新資料

八達嶺長城

中國長城的一段。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西南部。八達嶺地處居庸關關溝北口 ,地勢高峻險要,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八達嶺長城修築得格外堅固。其關城有東西兩座關門,東門額題「居庸外鎮」,西門額題「北門鎖鑰」,建於明弘治十八年(1505),嘉靖、萬曆年間曾加以修葺。兩門均為磚石結構 ,券洞上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連接關城城牆。京張公路從城門中通過,為通向北京的咽喉。從北門鎖鑰城樓左右兩側,長城沿山脊延伸,依山而築。城牆高低不一,平均高度約7.5米,牆的下寬約6.5米,頂上寬約5.8米。可容五馬並騎,或士兵十人並行。城牆下為條石台基,上部為巨磚牆殼,內部填以黃土和碎石。牆頂地面鋪砌方磚,頂部內側為宇牆,外側為垛牆 ,垛牆上有垛口(望口)和射洞,用以鎡望和射擊敵人。
城牆上每隔 30~40 米或100~200米,於險要處築一堡壘式堡台。堡台建築於山脊的高處、城牆的轉角處或險要之地。堡台有高有低。高的叫作敵樓,上層有垛口可以鎡望射擊,下層有券洞、射口可以住宿、射擊 、屯儲火葯和糧食。低的為牆台,高度與城牆差不多,但突出於牆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邏放哨的地方,原來上面還有房屋建築用於士兵休息,現僅存地基。
在八達嶺城牆向外眺望,遠處還有零散的煙墩,上築垛口 ,是守衛八達嶺長城的警戒設施 。出北門鎖鑰關門不遠,有明隆慶五年(1571)築成的一座磚城,名岔道城,是八達嶺前哨指揮處所在,可駐軍 800 餘人,並可儲備大量的軍械於此。八達嶺長城在明代盛極一時,到清代後就失去其防禦的歷史作用,不再修葺。經多年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而日漸荒蕪。1949年以後曾多次整修八達嶺關城、關門及南北各4個敵台。1978年又重建了居庸關外鎮的城樓。八達嶺居庸關,翠嶺重疊,花木蔥蘢,早有居庸疊翠之稱,古代燕京八景之一,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八達嶺長城在古代就享有「天下九塞」之一的美稱。明末學者顧炎武曾兩度登臨,並賦詩盛贊「雄托朔地當年大,不斷秦城自古長」。對於八達嶺這一名稱的由來,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兼而有之,考證起來非常有趣,同時也足見八達嶺長城載譽天下的盛名。
當地傳說元代曾有一位名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巡幸到此,看到關山險峻,崇巒疊翠,於是龍顏大悅,給此處賜名曰「巴達嶺」,後人訛傳為「八達嶺」。這個解釋未必真實,因為不但找不出史料依據,而且也查不出元代有過一位名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實際上,在八達嶺所在的延慶縣,確曾降生過一位元代皇帝,不過,他的名子叫愛育黎拔力八達,含有「八達」二字,也許「巴達黎黎」是一種誤傳。但聯想到元朝時皇帝們每年要從北京到上京來往一次,而處於必經之路的八達嶺,被這位皇帝乘興賜名,還是有一定可能的。
還有人傳說明末李自成率軍征戰到此,由於關城易守難攻,大軍受阻,累日不進,不由心急如焚。這時探馬來報,前方還有七道險關。李聽罷長嘆一聲,心想這第八道關都過不去,看來強攻是不行了,於是改途而去。後來這里被稱「八道嶺」,繼而成為「八達嶺」。
在明代,八達嶺曾一度成為防守滿族軍隊的前哨陣地。因為在古代漢人把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稱作「韃靼」,所以有人認為八達嶺是「把韃嶺」(意為把守韃靼之嶺)的諧音和誤傳。但這一觀點似乎也缺乏有力的依據。
看來,最可信的還是《長安客話》中的: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名「八達嶺」了。

「十口金钁露著袢,十口金鍋露著沿,百樣草葯到處見。」這是流傳在八達嶺上的歌謠。怎麼回事呢?有一段故事傳說。
秦始皇修長城時候,徵集了全國各地的民工和能工巧匠。北方人還好說,特別是南方人來到北方,不服水土,再加上吃不飽,勞動又重,死的人就多了。閻王小鬼把死在長城上的魂拘去,到城隍廟里注銷戶口。城隍爺打開戶口簿,挨個一查,說;「這些人都不到死的歲數,不能注銷。」小鬼回稟閻王,閻王來找城隍說理,說他們已經死了,填了長城餡,為什麼不給注銷戶口?城隍說:「他們壽數未盡,根本就不該把魂拘來。」倆人各說各的理,誰也不服誰。沒辦法,就去找玉皇大帝打官司。玉皇大帝聽了倆人爭執的理由,官司一時不好斷,就讓他倆先回去,然後讓太白金星下到凡界去做調查。太白金星變化成一個老頭,來到長城上一了解,確是死人太多,冬季一日上千,夏季一日上萬。死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吃不飽,二是活太重。同時還了解到修長城是為了防禦外族侵略。太白金星回天稟告了玉皇大帝,玉帝為了拯救民工,加速長城的工程速度,就派老君爺和葯王爺下凡。老君爺造了十口金鍋,十把金钁,這兩樣可是寶貝。那十口金鍋煮上飯,不管有多少人吃,也吃不完。民工們再也不餓著肚子幹活了。那十把金钁更是厲害,不管多大的石頭,用金钁一比劃,一塊四棱見線的大石條就出來了,民工們再也不用費力開鑿石條了。葯王爺為了治民工們的病,就在長城內外撒下了許多葯籽,長出了許多草葯,什麼柴胡啦、知母啦、蒼術啦,不下幾十種,民工們有了病,一吃就好。有了這幾樣寶貝,工程速度果然很快,不久,就把萬里長城修好了。那十口金鍋,十把金钁,老君爺沒收回去,一直就在八達嶺埋著,光聽說露著沿,露著袢,就是誰也找不到。葯材可是到處都有。
回頭再說閻王爺和城隍爺的官司。修長城的民工,陽壽未盡,本來就不該死,不應把魂拘去,玉皇大帝斷的是城隍有理,閻王無理,閻王的官司打輸了。所以後來,人們給城隍修了廟,叫城隍廟,給玉帝修了廟,叫玉皇廟,也給老君修了老君廟,給葯王修了葯王廟,唯獨沒人給閻王修廟。不知旁處有沒有,反正圍繞著長城八達嶺一帶沒有閻王廟。
參考資料:圖片到網路的圖片找,很多

⑤ 長城的介紹資料500字最後一段 長城的介紹資料

1、長城對於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漢朝長城就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和保護作用。自從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諸國之後,遂以長城要塞為根據地,開辟和維護著東起漢朝首都長安(今西安),西到大秦(今地中海東岸一帶)全長2萬余里的交通幹道,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2、幾千年來,中外友好使團頻繁往來於這條古道上,中外文化在此融合、交流,迄今仍在發揮著作用。許多外國人知道中國是從長城開始的,長城是世界上其它國家人民了解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華民族的一個最好的切入點。

3、萬里長城這一凝結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與力量的宏偉建築,在人類歷史上留下的寶貴遺產。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萬里長城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證明長城所具備的歷史文化和人文價值已被世界所承認,長城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4、長城在軍事實用功能逐漸消退,文化精神作用不斷增強的雙向歷史演進中,美學魅力日益明顯,一方面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人類的堅強意志和雄偉氣魄。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而且也是人類文明的象徵,地球和平的象徵,全人類都將從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得到益處。

⑥ 長城與聯合國意思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的萬里長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2年,聯合國為教科文組織所推動的「世界遺產」運動發行了一套郵票,共6枚,圖案是6個國家的名勝古跡,中國長城是其中之一。這套郵票在紐約、日內瓦、維也納各發行兩枚。長城票在紐約發行,1992年1月24日首發。

很多國家都向聯合國贈送過代表本國的禮物。我國政府於1974年贈送給聯合國的巨幅長城掛毯,現掛在聯合國大廈安理會代表休息廳。

⑦ 長城資料簡介(50字)

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公元前770~476),今存者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寧丹東鴨綠江畔的虎山口,橫亘甘肅、寧夏、陝西、山西、蒙古、河北、遼寧等地。沿線險要或交通要沖都設有關口,如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等。簡稱為長城。最初修築長城的是戰國時代的燕、趙等國,目的是為了防禦北方異族的侵襲。

拓展資料:

1、長城名字由來:長城之稱始於長城產生的春秋戰國時期。《史記·楚世家》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

2、修長城的目的:在古代我們無法徹底打敗游牧民族,為加強江山鞏固,只能修長城。當年忽必烈打宋朝直接繞過長城,從西面進攻,長城就似乎沒什麼用處了,但這只是少數。長城建造起來有耗人力,有耗物力,有耗財力,但在歷次戰爭中確實起了很大作用。

3、修建長城的意義:長城修築距今已有2000多年,雖已失去防禦上的作用,但仍巍然屹立,顯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反映中國古代建築工程技術的偉大成就,表現中國古代各族勞動人民的堅強毅力與聰明才智,體現中國自古以來形成的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

⑧ 關於萬里長城的介紹

世界文化遺產應用於地理學或者是歷史地理學等學科,和世界文化遺產相關的機構,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關於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方面的級別,世界文化遺產是很高的等級,所以世界文化遺產在世界遺產的范疇,其中我國的萬里長城早在1987年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那麼關於萬里長城的介紹是怎樣的呢?關於萬里長城的介紹,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萬里長城的地理位置是在中國北方,長城的總長度達到了21,000多千米,長城的建造時間是西周到清朝,萬里長城是第1批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萬里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還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跡之一。

閱讀全文

與聯合國是如何介紹中國長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1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3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6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1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6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4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59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4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2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3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2
伊朗的海拔多少米 瀏覽:925
nuri是什麼意思印尼 瀏覽:280
哪裡可以看義大利籃球比賽 瀏覽:302
為什麼印度有彎曲鐵軌火車 瀏覽:521
墨脫和印度哪裡交界 瀏覽:998
義大利的物價為什麼便宜 瀏覽:69
伊朗火車價格多少錢 瀏覽:197
為什麼很多潮汕人都在印尼 瀏覽:977
改造後義大利風情區有哪些高科技 瀏覽: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