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你能舉出具體例子嗎
第一種情況是外國政府的支持。蘇聯派航空志願隊來華幫助中國作戰時,可指出先後派了1000 架飛機和 2000 多人,其中有近 200 名航空志願隊員犧牲在中國的土地上。美國給國民政府武器裝備和貸款,還派出軍事代表團和空軍來華幫助中國作戰。1944 年,美軍觀察組到延安,對晉察冀、晉綏等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了訪問和考察,一些成員曾得出了「共產黨的政府和軍隊,是中國近代史中第一次受到有積極的廣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軍隊」的諸如此類的正確結論。
第二種情況是外國醫療隊的支持。白求恩、柯棣華等國際友人帶領醫療隊到中國幫助救助傷員。 第三種情況是外國記者對中國的支持。史沫特萊、埃德加·斯諾等著名人士,正是由於他們的報導,才使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對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有了具體的了解。
❷ 美國怎麼看中國抗日
美國歷史學家認為當時中國抗日主要力量來自當時的國民政府的軍隊,而不是來自其他的抗日武裝,並同時得到美國政府大量的武器和物質援助,美國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過貢獻。
❸ 請問:中國抗日戰爭最終取得了勝利,外國人是如何評價的
二戰三巨頭評價中國抗戰
羅斯福
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丘吉爾
如果日本進軍西印度洋,必然會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
斯大林
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
❹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攻克諒山後,西方媒體怎樣評價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不好戰,但不是不能戰,一旦對方有侵犯我們的意圖,必定要將對方打得落花流水。抗日戰爭如是,抗美援朝亦如是。
隨著時間進入1970年代,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迎來第三次建交高潮,國際位置進一步上升,就在這時,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了。
在這場戰爭中,解放軍氣勢如虹,很快便攻克了越南北部的諒山,打開了前往河內的門戶, 對於這一次戰斗,西方媒體又作何反應?
要分析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了解越南的背景和中越兩國的關系。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北邊與中國接壤,西邊是寮國和柬埔寨,東邊和南邊都面臨南海,是世界上僅有的五個 社會 主義國家之一。【1】
歷史 上,越南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們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受到中國影響。傳說越南古代國家的雛形出自於中國蜀國末代王子。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軍南征百越,將越南北部作為象郡的一部分劃入中國領土,漢武帝時期,繼續開疆拓土,越南中部也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此後一千多年,越南一直處於中國的控制之下。
越南脫離中國的控制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宋朝建立後,宋太祖見越南獨立已經成為事實,只好下旨將丁朝皇帝封為交趾郡王,在這之後,越南的統治者幾經更替,都保存著向中國稱臣納貢的習慣,明朝時,越南曾被中國納入版圖,不久又脫離,繼續與中國保持臣屬關系。
到了清朝嘉慶皇帝時期,統治越南的阮朝派使者請求嘉慶皇帝賜國號越南,越南之名由此而來。
二戰時期,越南共產黨領導越南民眾將日本侵略者趕出國土。正當越南建立新政權時,曾殖民越南的法國卷土重來,扶持傀儡皇帝,越南南北裂土而治。
越南分裂的第二年,由於美國的插手,越共政權岌岌可危。 此時中越已經建交,中國應越共領導人胡志明的請求,向越南北方提供了幾千億人民幣的資金和幾百萬噸的物資。
這些物資對於剛成立一年的新中國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但中國人民為了支持越南的統一,無償將錢和物資送給了越南北方,1975年,北越取得全面勝利,越南統一。
此時的越南先後打贏了美國和法國,加上中國和蘇聯的援助,漸漸膨脹起來。他們自認為是「第三世界強國」,應該統治中南半島,於是借著中蘇關系惡化的機會,在蘇聯支持下,趁中國的盟友柬埔寨內亂時入侵,同時進兵寮國。
更過分的是,他們同時把手伸向了中國的領土,並侵佔了南沙群島大部分島礁。在越南國內,也發生了大規模的排華暴亂。
面對越南如此過分的行為,中國忍無可忍,出手將越南「暴揍」了一頓。
這就是1979年發生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為了解決南方邊境的威脅,1979年2月17日,中央軍委在北邊有蘇聯陳兵國境的情況下,命令徐向前、許世友、楊得志三位將軍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越南,開始進行反擊,同時在南海做好准備,隨時防備美國插手。
越南也從柬埔寨分出一部分兵力,在邊境線上與解放軍對峙。
越南低估了解放軍的實力,高估了自己的水平。
解放軍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了越南北部的交通要道諒山,給了越南當頭一棒, 也使西方媒體重新認識了解放軍的實力,並給予了積極評價,特別是曾經被越南打敗過的美國和法國。
《紐約時報》在文章中說: 當諒山戰役打到白熱化的階段時,越軍投入了大量兵力和裝備也沒能扭轉戰局。在此次戰斗中,越軍受到了很大的損失,很大程度上已經不能再進行大規模的抵擋。這是中國軍隊對越軍的一個警告。
法國的媒體也發出了評論: 中國軍隊挺進越境縱深50公里,一舉攻佔了越南好幾個重要城市,包括河內門戶諒山。打破了越南「不可戰勝」的說法,這對於越南來說是極大的打擊。
瑞士媒體也發表了評論,他們認為, 諒山戰役使「越方在處理一些跟中方有關的問題時要注意一點了」。
從西方媒體的稱贊中可以看出,諒山戰役對雙方都有著極大的意義,這個意義與諒山的地理位置有關。
諒山位於越南北部,離中國邊境只有18公里,是越南北方的交通樞紐,周圍群山環繞,地勢十分險峻。過了諒山,往南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前進130公里就是越南首都河內。
諒山是河內的屏障,丟失了諒山,河內門戶大敞,滅國是遲早的事,可以說,拿下諒山,河內就是囊中之物了,也難怪西方媒體會有如此反應。
至於解放軍是如何攻佔諒山全境的,還是因為越南表演的一場「禍從口出」。
反擊戰開始之前,在中央軍委制定的作戰計劃中,諒山就是最終目標。
但是,從中國邊境前往諒山要經過越北山地,距離不遠,地形卻極為復雜,眾所周知山地作戰最重要的是熟悉地形,這一點對越方來說極其有利,對解放軍則是不利因素。
而且越南對諒山極為重視,根據資料顯示,越南在越北布置的武裝力量包括正規軍、地方軍團、省隊、公安屯共有10萬餘人,火力配置也很優越,其中正規軍就是有著「金星師」之稱的越南人民軍第三師,曾在越南南方對美國作戰並取得勝利。【2】
但是此時的越南依然沉浸在自己戰無不勝的神話中,戰爭伊始,第三師便口出狂言: 「打到友誼關吃早飯,打到南寧過春節!」
他們絲毫沒有發現自己在戰術指揮上的錯誤,防守極其消極,兵力調動遲緩,只能被動挨打被動反抗,被解放軍運用穿插戰術逐個合圍擊破,並殲滅了第三師的12團。
2月25日,解放軍逼近諒山市區。
由於地形的關系,諒山市區的入口只有一條公路,四周都是山地,第三師將兵力布置在諒山周圍的山頭上,居高臨下,對解放軍虎視眈眈。
他們知道,解放軍的機械化部隊要進入諒山市區,只有這條路可走。不巧的是,天下起了雨,解放軍在雨中難以辨認方向,遭到越軍攻擊,損失較為慘重。
面對劣勢,解放軍制定了新的作戰計劃,採用梳頭式進攻法,用炮火吸引越軍攻擊,為部隊指明方向。
同時以營為單位,拆分成排和班,兵分多路交替掩護進行攻擊,每拿下一個據點,則向炮兵發出信號,炮兵隨即攻擊下一個據點······如此反復操作,像梳頭一樣將越軍陣地一一拿下。
另一邊的七溪也採用同樣的方法,七溪曾讓法國軍隊覆滅,但是解放軍很快攻佔七溪,控制了飛機場,切斷越南援軍道路。到了2月29日,諒山東、北、西三方全被解放軍佔領。
第二天,解放軍向諒山發起總攻,先以炮火猛烈攻擊,接著兵分幾路相互配合,掃除諒山殘余越軍,突擊進攻通往市區的要道——奇窮河大橋。
越軍當然不甘心,准備在諒山作「最後一搏」,他們也對解放軍發起了猛烈的炮火攻擊,在兩方炮火覆蓋下,諒山市區一片火海。
在越軍的防禦下,解放軍用了一天時間都沒有拿下諒山,當晚,指揮官改變策略,次日發起攻擊時,以坦克和火炮為掩護,步兵分小隊從側翼接近越軍陣地,逐個拔除據點,另一路軍隊在奇窮河大橋上攔住了越軍退路,將越軍堵在諒山市區內。
中午,諒山北市區被拿下。
這時候,越南生動演繹了什麼叫做「死鴨子嘴硬」,他們對全世界說,解放軍沒有佔領諒山,因為諒山有兩個市區,以奇窮河為界,解放軍攻佔的是河北的老市區。
此舉無異於火上澆油,3月4日,解放軍冒著大霧搶渡奇窮河,佔領了諒山新市區,向南推進5公里,並殲滅了越軍的主力,諒山被徹底攻克。河內一片混亂,解放軍大獲全勝,次日撤軍回國,越南盡管依然嘴硬,但也不敢在解放軍面前張牙舞爪了。
此次反擊戰以中國獲勝告終。 可笑的是,越南方面也宣布自己取得了勝利,他們取得了什麼勝利?是奪去了中國的領土嗎?還是打敗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都不是,他們在自欺欺人罷了。解放軍既然有能力打下諒山,那麼河內不在話下,只是中國的本意是教訓越南,不是要它滅國,沒有下狠手罷了。
這場戰爭也讓越南記到今天,他們再也不敢對中國有什麼大動作,最多做一下腳面上的癩蛤蟆。
諒山戰役過後,西方又一次重新認識了解放軍的能力和實力。諒山戰役不僅是對越南的一個警告,也是在告訴全世界: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1】越南國家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20-9
【2】諒山戰役,鳳凰網,2009-12-6
❺ 外國名人對中國或中國抗日戰爭的評論有哪些
目前大多數日本人還是不承認抗日戰爭,認為我國當時國力衰弱。「貧窮就要受挨打。」
❻ 解放戰爭時期美國人怎麼看待中國的
注意,解放戰爭是從45年開始的。之前一直是抗日戰爭。
解放戰爭期間,老美一直支持老蔣。把中國做附屬國。
❼ 抗日有神劇,歷史由你評.來看看美國人怎麼說的吧
正視敵人,藐視敵人,是對待一個問題的兩面角度,缺一個都不代表全面客觀。當然故意忽視一面,擴大一面也是不客觀的。要建立戰勝敵人的信心,鼓舞對敵斗爭的勇氣,不可只宣揚敵人的強盛,而蔑視自己隊伍的勇氣與戰鬥成績。即便是「抗日神劇」也是在表現中國人戰勝了日本,瑕不掩瑜。除非是日本人每看一次就苦笑一次,嘴裡還要念叨「八嘎,我們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嗎?」
還是50、60年代的導演水平高,作品既有歷史的必然性,也有歷史的真實性,而今天有些影視劇甚至連邏輯性都沒有了,不是神了嗎?還有一個場面,一戰將揮刀殺入敵群,從他殺的過程,至少砍死十幾二十幾個日本兵,結果後來自己竟然說殺了三個。這樣的電視劇怎麼評價?
美國人說:看了抗日劇,中國人的想像力讓日本在世界毫無臉面。
❽ 外國人是怎麼看待中國抗日的
要分什麼國家。俄羅斯就是當時前蘇聯,對中國的抗日是大力贊揚的,因為他們都是反法西斯的國家。美國在這里在我看來是屬於中立的,這是一個只關注自己利益的國家,對於中國抗日,並沒有提供太多的幫助。當然,大多數同盟國國家是贊成中國抗日的,而且對於中國抗日英雄表以敬意。
❾ 羅斯福對中國抗戰的高度評價的理由
中國幫助同盟國牽制住了大量日軍,使日軍不能吧精力集中到太平洋戰場上去!從而也就在側面幫助美軍減少了大量傷亡,所以羅斯福要對中國抗戰予以高度評價。
❿ 美國民眾敵視新中國的原因和影響
中國成為美國實現其全球戰略的嚴重障礙。
二戰結束後,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和根據地的發展壯大,成為美國實現其全球戰略的嚴重障礙。因此戰後美國對華政策的核心,就是如何對付中國共產黨。1946年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後,美國從其全球戰略著眼,走上了公開扶蔣反共的道路。
但在解放戰爭後期,隨著國民黨政權崩潰跡象日益明顯,為多保留一點美國在華的利益,美國開始調整其對華政策。
(10)西方民眾如何評價中國抗日擴展閱讀:
從1949年到1950年,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比賽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在蘇聯的幫助下,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抓住美國在亞太地區新出現的機會,積極策劃和准備入侵台灣,消滅撤退到台灣的蔣介石派系。
但後來,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從「棄台」轉變為「護台」,並武裝干涉中國內政,對台的進攻計劃中止。在那之後,中國共產黨和美國之間的戰場從台灣轉移到了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