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為什麼中國人總是勤勞

為什麼中國人總是勤勞

發布時間:2022-10-31 15:42:50

Ⅰ 中國人為什麼勤勞

我認為,從政治哲學的角度來說,建國前中國人為何特別勤勞?那是因為國人太窮了,國人為何而窮?那是因為政策讓他們窮。也可以說成是,為何國人勤勞?那是因為國人太窮。為何國人太窮?那是因為國人勤勞。
其實,對於這項政策,我沒有太多反對意見,為何這樣說呢?現在發達國家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閑人、懶人太多了,總想著搞事情,參考法國......

Ⅱ 為什麼說中國人勤勞而不敬業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優良傳統的民族。5000年歷史孕育的優秀傳統美德,如公平無私、嫉惡如仇、誠實守信、不空談、戒奢儉用、防微杜漸、三省並進、慷慨大方、溫柔有禮等。尊重行業、尊重公眾、忘記私人的奉獻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乘國生死,避國因禍」的愛國情操;「厚重的道德,寬廣的胸懷世界;照顧自己的生命,捨生取義,勇敢無畏的英雄主義;「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理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社會風尚。

雖然他們的職業收入可能不高,但一般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與同事關系融洽,所以對工作的投入程度會更高。在世界工廠中國,更多的中國員工從事低附加值、低技能需求的職業。這種職業很難激發員工的奉獻精神,因為這些工作不需要員工有多大的進步,有多少想法,只要機械地重復工作就可以了。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很多中國員工看起來很勤勞,但是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沒有太多的責任感,只是為了應付自己的工作,獲得報酬,這就是中國員工不敬業的原因。外國人視工作為職業,中國人視工作為謀生手段。

Ⅲ 中國人為什麼勤勞而不富有讀後感

有人說中國人勤勞但是不富裕,原因就是我們的制度設計不科學或者不先進。也就是說我們的現今的制度對我們的勤勞結果有巨大的侵蝕作用,我們的制度極大地消耗了我們的勤勞成果。

我不知道如今的制度設計是否也算是我們勤勞的成果之一?或者也是我們勤勞的標志之一?我們的勤勞是否是真的勤勞?我們的對勤勞的定義是否一直存在虛假和自欺欺人?

我們的發展以巨大的資源消耗為特點,以巨大的付出為代價。我們以成本低作為我們急功近利發展的優勢,以目前的暫時成果作為炫耀,而給後代留下垃圾式的代價,有人說目前的中國在世界上是浪費做最大的經濟,一個地方或單位存在長明燈或者存在長流水,存在公物私用或者公物的低效率使用,這都是屢見不鮮的。我們的餐桌上的浪費可能也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我們以巨大的無效支出換來辛勤的無效,不知這是真正的勤勞還是愚蠢的自欺?
勞作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或者一個人必須的人生支出,沒有勞作就不會生存。所以中國人的所謂勤勞美德,並不是世界上的一個特例,我們用此來自誇是沒有道理的,我們只不過是說明 了一個對任何民族都適用的原則而已。

我們辛勤勞作,說明我們的生存環境不是很好,除過自然環境的惡劣之外,社會環境的動盪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挑戰。我們是在應對而不是什麼勤勞。

我們試圖把勤勞作為我們的優點,但這樣的自我定位是否意味著對其他民族不勤勞的心理認定?我想,以最小的支出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和最好的效果,這才是最聰明的,可惜我們把勤勞這個表面的東西當作榮譽一樣貼在了我們的臉上,而把最能體現一個民族智慧的東西卻扔掉了。這是我們最不智慧的方面之一。

我們的勤勞是盲目的辛勞,因為我們不僅對生存環境以極大的努力在破壞,而且我們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極不負責。同時,我們的吃大鍋飯的制度設計事實上養成了對辛勤勞作的最大不尊重。項目的重復建設和生產能力的過剩以及拆了建和建了拆,把浪費記入成績,記入發展,記入政績,這樣的「勤勞」其實是最愚蠢的作為,可惜的是我們對此不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當我們在垃圾道可以發現高檔食物時,我們卻在向貧困戶送去也許並不實用的太空被,我們把一定程度上的奢侈當作禮品送給了貧困戶,但是卻讓他們大多時間忍受無衣無食的尷尬。貧困戶對實用的需求我們忽略了,反而顯得我們愚蠢和假里假氣。
把勤勞作為我們的民族優點,我看是不對的,起碼是不合適的。在生存智慧的歷練上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要之,請先從拋棄不實在的自我標榜開始。 由此可見,中國人勤勞卻不富有可以歸結為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國人的制度資本較少或制度成本較多;二是中國的整體技術水準較低,國民工作的技術條件較差;三是中國國民的人均資本較少;四是中國國民的人均人力資本較少。制度資本或制度成本只是導致中國人勤勞卻不富有的原因之一。當然,如果追根溯源,技術水準低、人均資本少、人均人力資本少都可以追溯到制度。

還有一種更簡明的分析思路是,斯密、楊格等人強調的「制度———分工———經濟發展或財富創造」。在不考慮收入分配或假定收入分配合理的情況下,一個人或國家之所以收入水準高或富有是因為其生產率水準高,而生產率水準高是因為其專業化分工水準高,專業化分工水準高是因為其市場交易制度發達。或者反過來說,市場交易制度發達降低了交易成本(制度成本的主要表現),交易成本降低提高了分工效率,分工效率提高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則收入水準提高。因此,中國人勤勞卻不富有的根源是市場交易制度不發達和專業化分工水準低。前述技術水準低、人均資本少、人均人力資本少確實與專業化分工水準低是緊密相連的。
如果考慮收入分配製度,則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部分人很富有,還有一部分人很貧窮。中國有相當一部分人是通過勤勞和創造性勞動合理合法致富的,但不可否認也有一些人不是通過勤勞致富的,還有很多人則很勤勞但不富有。其中的原因是在體制轉軌過程中,部分處於強勢或特權地位的人利用收入分配製度和財政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合理,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了鉅額國有資產,或轉移了他人財富,而那些處於弱勢地位的人則不僅沒有獲得自己應有的權益,而且自己的一部分財富還被處於強勢或特權地位的人以種種名目捲走。

中國經濟近二十幾年高速增長,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制度改革提高了制度資本或降低了制度成本。陳志武教授站在美國看中國,得出中國經濟近二十幾年高速增長主要是因為眾多廉價勞動力勤奮工作,彌補了制度資本的不足。我們站在中國看中國,則得出正是制度資本相對於改革開放前的大幅度提高,才導致中國人不再「出工不出力」,願意勤奮工作以求致富。也就是說,不是勤奮工作去彌補制度資本不足,而是制度資本增加或制度成本降低才導致人們願意勤奮工作。當然,中國的進一步發展確實必須通過制度的深化改革,來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不是長久地依賴於廉價勞動力在低收入水準上的超負荷勞動。

Ⅳ 為什麼非洲人和歐洲人都覺得中國人很勤勞

1、中國人本來就很勤勞,這點是中國優秀的歷史傳統;
2、非洲人大多數自身勞動強度不高。即便現在,非洲也有的部落等靠的是狩獵、尋找果子等手段為生,該部落目前只有2000-3000人左右,即便有更好的生活方式,他們也不需要,認為現在這個就很好了。
3、歐洲人主要是加班少、嚴格按照制度規定的時間工作,不像國內經常加班,而且歐洲的假期也多,對比起來看,中國的工作情況就顯得很勤勞。

Ⅳ 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勤勞但是整體還是那麼窮

1.觀念錯誤,勤勞≠致富
客觀上講,勤勞在很大程度上的確能幫助人改善生活,但是至於能不能致富,還得看其他各方面。很多時候,光用蠻力是遠遠不夠的。
比如從事體力的勞動者,如工廠里的工人,每天可能勤勤懇懇幹活十幾個小時,但是到頭來勞動收益卻低得可憐。
如種地的勞動生產者,每天可能在田地里干著超體力、超極限的勞動,但是卻走不出一個怪圈:始終富裕不起來,甚至越來越窮。

生活中,無數的例子告訴我們,勤勞和致富並不是正比關系的。
我們總以為,只要土地夠多,不斷開荒破土、毀林造田,擴大耕地面積,就能收獲豐厚的糧食。然而,殊不知,「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一味勤勞努力,最終並不一定都有結果。
2.傳統保守,缺乏創新
中國人一直信奉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道家處世原則。
老子說「萬物之始,大道至簡」,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國人處世的人生境界。
受此傳統文化觀念影響,中國人骨子裡深藏著一種執拗的、封閉的思想傾向,且難以扭轉和改變。

所以,到了二十一世紀,一個科技創新的時代,傳統的農耕文明的弊端就日益凸顯。
關於這點,華裔經濟學家陳志武曾如此寫道:
「在我的老家湖南,農民每天早出晚歸,甚至把老少留在家鄉,自己常年在外打工,日復一日,一年到頭就是為了一份糊口的收入,沒有剩餘財富,在溫飽的上活著。」
是的,這可以說是整個中國農民圈的寫照。
當然,這種現象的出現,除了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極簡人生處世原則有關,還與傳統落後的思想以及無法觸及的更高一層的知識層面有關。
3.分配不均,貧富差距
如今,改革開放已經過了幾十年,百姓也已經從那個一窮二白的貧窮困境中走出。

不過,雖然時代在發展,經濟在增長,但是並非人人都已富裕。
自古以來,財富的佔有和分配,一直是不均的,即便是當代,也依舊如此。
幾年前,一項數據統計表明,中國勞動者,每周工作的平均時間達51.3小時,將近70%以上的勞動者每月需要工作將近28天甚至以上(將近17%的人,周末不曾有過休息),而平均下來的人均年薪,不足3萬元。
雖然,時間過了好幾年,人們的薪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加班依舊沒有少,「996」工作制依舊是主流,其最終的結果也沒有改變:
即工作時長長、薪資低、漲薪慢、不富裕。

而這些數據調查,僅為普通的工薪階層,若放到農民工作者及底層農村人員上,更是不容樂觀。
而富人,則可以更好地利用各種優勢,實現資源的壟斷。最終,這樣的局勢,若沒有得到扭轉,其結果就是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數據表明,中國的富人已經排在全球前列。不過,處於金字塔頂端的人群,那畢竟僅是極少數中的少數代表。
從中足於看出,貧富差距在增大。

4.過剩的勞動力資源,造成的社會競爭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盡管市場已經很廣闊,但是在有限的資源環境里,要想爭奪一個好的工作,獲得一份好的收入,並非易事。
在這樣一個僧多粥少的激烈競爭環境下,大多數人只能默默接受現實,犧牲代價來換取低薄的回報。
比如那些工廠里的工人們,每天可能需要花掉一天中三分之二的時間,來為了掙取低薄的生活費。

Ⅵ 中國人為什麼最勤奮

精神傳承

自小我們就都聽過懸梁刺股,鑿壁偷光的故事,所以我們自小就傳承著老祖宗的意願:讀書苦,苦讀書,勤讀書。這句話就是教導我們讀書不能投機取巧,只能依靠勤奮去努力。不光是讀書,你學習什麼都是一樣的。我國晉代有個著名的大書法家名叫王羲之,他天生聰穎,但從不傲慢自得,從小就酷愛書法,相傳他就一直在他家後院的池子旁練書法,然後就在池子裡面洗墨,久而久之,一池子的水竟全被洗黑了,這足以見到它的勤奮,後來果然成為了名震天下的大書法家,他的《蘭亭集序》更是被奉為「天下第一行書」,這與他的勤奮還是分不開的。歷史上的名人幾乎都是勤以致學的,所以這種精神一脈相傳,直到今天,勤奮更是許多人恪守的准則。

你是一個勤奮的人嗎?

Ⅶ 為什麼中國人這么勤奮

中國人勤勤懇懇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品質。只有勤奮才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如果你要是懶的話,將會一事無成。放在當今社會中也是如此,當今社會中,沒錢沒背景,只能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干。你沒有父母給你打拚下的江山,只能靠自己後天的勤奮努力。勤奮刻苦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精神。和外國人悠閑的生活方式不同,中國人的一生都在拼搏,為自己的事業也為自己的家庭更為了自己的孩子。勤奮二字貫穿了他的一生。

Ⅷ 特拉斯:英國工人要像中國人那樣「努力工作」,中國人為何相對比較勤勞

對於這種情況的出現的話,那麼中國人之所以相對比較勤勞,是因為勤勞是屬於我們的優良傳統,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生下來之後,那麼都知道要勤勞,因為勤勞是我們致富的一個重大的法寶,那麼並且我們每一個人出來之後,那麼都知道了自己所背負了一些東西,這就導致了我們中國人的話,那麼是非常努力的一個民族,努力也是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那,么,這就導致了中國人是非常的勤勞的一個民族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我們一直相信只有勤勞能夠帶我們走向富裕

總的來說,中國人之所以如此的勤勞,那麼也是因為這個優良的文化傳統讓我們非常的煎熬,那麼我們也是一直相信,只有勤勞能夠帶我們走向富裕,才能夠讓我們在家庭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一直崇尚的就是只有勤勞能夠讓我們實現我們的理想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中國人總是勤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6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1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6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4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59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4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2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3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2
伊朗的海拔多少米 瀏覽:925
nuri是什麼意思印尼 瀏覽:280
哪裡可以看義大利籃球比賽 瀏覽:302
為什麼印度有彎曲鐵軌火車 瀏覽:521
墨脫和印度哪裡交界 瀏覽:998
義大利的物價為什麼便宜 瀏覽:68
伊朗火車價格多少錢 瀏覽:197
為什麼很多潮汕人都在印尼 瀏覽:977
改造後義大利風情區有哪些高科技 瀏覽:44
中國最美楓葉林在哪裡 瀏覽:932
中國哪裡沒有木薯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