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為何執意要抗美援朝14年後美國如夢初醒,毛主席深謀遠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形勢發生很大的變化,這當中,美蘇兩國的發展是最快的,而他們之間的博弈,也在二戰後越發激烈。
其中朝鮮戰爭的爆發,最能體現這一特點,這原本是一個國家的內戰,卻在美蘇兩國的干預下,一分為二,無數的朝鮮人民,被迫與家人分離。
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這個剛剛從戰火中走出來的國家,竟義無反顧地選擇入朝參戰,並在最後成為這場戰爭,唯一的勝利者。
很多年後,人們對於這場戰役有這樣的疑問,我國派遣志願軍入朝參戰,有意義嗎?如果我方不出兵援助朝鮮,會有什麼結果?美國真的有膽量,將戰火延伸到我國境內嗎?
朝鮮戰局
在說我國出兵朝鮮前,必然要說的是,二戰後朝鮮半島的局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上出現了兩種陣營,以蘇聯為首的 社會 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
而朝鮮半島,在這兩大陣營的影響和干預下,也出現了兩個不同性質的政權,這兩個政權,採取很多限制措施試圖讓對方歸順,但都以失敗告終。
蘇聯為了保證自己在亞洲的利益不受損失,於是他暗中幫助朝鮮人民軍隊,策劃了朝鮮戰爭。在朝鮮戰爭爆發的初期,朝鮮人民軍隊一路所向披靡,打得韓國軍隊節節敗退,此時的美國,害怕自己在亞洲的地位和利益受到影響,於是美國夥同其他國家組成「聯合國軍」,出兵朝鮮。
1950年9月,美軍第10軍在仁川登陸,使得朝鮮的戰局越發嚴重,朝鮮人民軍隊也由最初的節節勝利,,轉向不斷後退的態勢。同年10月,美軍悍然越過「三八」線,佔領平壤,企圖以最快的速度佔領,整個朝鮮結束戰爭,並公然否認鴨綠江是中朝兩國的分界線,破壞我國的領土主權。與此同時,美軍派遣飛機,多次入侵中國境內,對我國邊境地區,進行大面積轟炸,戰火蔓延到鴨綠江邊,狂妄的美國人,試圖在感恩節之前佔領全朝鮮,橫渡鴨綠江繼續征伐。
出兵朝鮮對我國的影響
朝鮮人民政府,面對國內如此危機的情況,隨即向我國發出求援。我國政府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以最快的速度,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開啟新中國的立國之戰。
最初,我國很多人對於出兵朝鮮的決定,是持反對態度的,大家考慮到我國當時才剛剛成立,國內的經濟、民生等方面還不穩定,加上多年戰亂,國家的基礎設施也不完善,出兵朝鮮對我國會有很大的影響,而且一旦我國在朝鮮戰場失利,那麼國內的經濟將會停滯不前,甚至會再次爆發戰爭,而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就會毀於一旦。
但是,如果不出兵朝鮮,我國會一直擁有和平嗎?答案是否定的,接下來我們從國際和國內兩方面,來說一下中國必須出兵朝鮮最重要的原因。
國際因素:美蘇在朝鮮戰場的博弈
要知道,朝鮮戰爭最開始是屬於國家的內部戰爭,他的主要意義,是完成朝鮮半島的統一,但是由於美蘇兩國的介入,他的性質出現了轉變,成為一場以美國為首的多國侵略戰爭。而我國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本意也是為了保家衛國。
在前面我們就說過,朝鮮半島的兩個政府,由於他們所處的陣營不同,所以他們之間有著無法調和的矛盾,而蘇聯的暗中謀劃和美國的正面干涉,使得當地的局勢變得更加的復雜。我國出兵幫助朝鮮人民政府,
首先,是基於大家在同一個陣營,是相互之間的盟友;
其次,朝鮮半島對於我國來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旦朝鮮半島被美軍收入囊中,他們就會在這片土地上建立很多的軍事基地,對於我國,特別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脅。
而在抗美援朝開始前,偉人曾精準地總結了,此次入朝參戰的意義,「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而抗美援朝的勝利,也很好地證明了這句話,震懾了那些對我國,心懷鬼胎的國家,為我國換來了,七十多年的和平生活,這場戰役使我國的國際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擁有了絕對的話語權,還鞏固了我國,在世界上的軍事地位,
國內因素:國家領土主權和經濟、軍事的建設
從國家領土主權來看,當時我國剛剛建立新的國家,國家政權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承認,再加上國內局面很不穩定,國民黨在大陸留下大批潛伏特務,隨時准備對我國的建設實施破壞行動,而香港、台灣以及澳門等地依然受制於人。
特別是台灣,當時國民黨戰敗後從大陸撤退到這里,一直處心積慮地想要重回大陸,在朝鮮戰爭開始後,美國派兵前往台灣協助國民黨,甚至公然違背二戰時期的《波茲坦公告》,否認台灣對我國的意義,並試圖將台灣脫離中國版圖,此時,如果美國再將朝鮮半島控制起來,那麼我國東部和南部海域,將被美國給徹底封鎖,我國就會失去海上領地防禦的權力。要知道,美國作為二戰時期的最大受益者,其經濟、軍事的發展十分迅速,一躍成為世界一流國家,在國際交往中,擁有強大的影響力,而此時的中國,充其量也只能算正在發展中的農業國家,中美雙方之間實力懸殊。
朝鮮與我國東北地區,僅有一條鴨綠江,作為兩國的分界線,如果放任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為所欲為,等到朝鮮戰爭結束他們就會將我國,納入下一個控制范圍,入侵我國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而我軍一旦失去抵抗美國侵略的能力,就只能尋蘇聯的庇護,到時候蘇聯就會以此為契機,在我國的土地上建立軍事基地,我國就會再一次失去,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先輩們的犧牲也將毫無意義;
其次,美軍部隊擅自越過「三八線」,將戰火燒到我國邊境地區,他們在轟炸朝鮮時,將炮彈投到我國東北境內,造成百姓大量傷亡,我國絕不能忍受自己的百姓,被他國隨意欺辱和傷害。
從經濟、軍事建設來說,如果我國選擇袖手旁觀,那麼勢必會助長美國的囂張氣焰,當時的東北地區在建國後,是我國最重要的軍事和工業基地,對我國的軍事、經濟建設有很大的影響,此時的美軍,不僅想要取得朝鮮戰場上的勝利,更是對我國東北地區虎視眈眈,一旦美國在朝鮮戰場上取得勝利,那麼他們就會在朝鮮境內,建設大量的軍事基地,對我國展開嚴密的監視,遏制我國的經濟和軍事發展,毫無疑問,這場中美之間的對決一定會上演。
而我國為了防止敵人的偷襲,必然會在一千多公里的鴨綠江邊防線上,投入大量的部隊,與美軍進行長期對峙,那麼這些戰士,每天的損耗就會將我國的經濟給徹底拖垮,而百姓也無法安心的開展生產建設工作,所以我國出兵朝鮮是必然的。
此外,在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我國採取"邊打、邊穩、邊建"的方針,大力開展民生運動,在國內積極宣傳抗美援朝戰爭對國家的作用,使得 社會 上出現了,大力發展經濟、大力發展生產力,積極援助抗美援朝戰爭的火熱景象,將戰爭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減輕人民內心對戰爭的排斥,使得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搞建設,萬眾一心謀發展,我國的民族自信心與凝聚力空前提升。
那麼美軍真的有膽量,將戰火蔓延到我國境內嗎?答案是肯定的,當時美國在朝鮮半島開戰時,並沒有想到,中國會支援朝鮮,他們更沒有想到,就這樣一個,剛剛走出戰爭陰霾的國家,盡然將聯合國軍打的節節敗退,扭轉了整個朝鮮戰場的局勢,這讓以麥克阿瑟為首的一眾美軍將領十分惱火,他們認為應該對我國進行封鎖和制裁,之後調動部隊向我國境內實施轟炸,甚至他們還提出要對我國實施核武器打擊,這樣就可以讓我國疲於奔命,放棄支援朝鮮戰場。
雖然美國曾多次宣稱自己會對我國動用核武器,但是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實行,而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國害怕自己,陷入中國戰場無法脫困,之前選擇在朝鮮參戰,也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利益在亞洲最大化,而中國的參戰已經是他們始料未及的,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麼美國的計劃將徹底破滅,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財力物力進行戰爭,甚至會引來蘇聯的進攻,而此時朝鮮戰場的形勢已是十分危急,美國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對中國的部署,不得已,美國這只能將戰爭范圍,控制在朝鮮戰場。
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雖然美國沒有實現將戰火燃燒蔓延到我國的部署,但是他們確實想過要入侵我國。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我國贏得了一個,長期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在軍事上,美國再也不敢與我國發生正面沖突,這一戰,讓他們對中國的軍事實力從心底害怕;
在國際上,我國不但向世界證明,中華民族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也讓世界各國,承認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經此一役,我們知道,只有國家強大,人民才能免受戰亂之苦,我們要感謝那些為國犧牲的英雄,是他們,讓我們過上了和平安穩的生活。
『貳』 美國對華援助情況
具體情況如下:根據網路材料整理
1、1942年之前美國對華提供了1.7億美元貸款。在這段時間里,羅斯福政府對華援助極其謹慎,其援華的最低目標是維持中國抗戰不致崩潰,最高限度是不致引起日本對美國採取報復行動。
2、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美國才真正開始大規模援助中國。援助一:兩筆貸款共6.7億美元 援助二:大量軍事物資,包括巨額「租借」援助和「駝峰空運」 援助三:人員來華參戰,包括「飛虎隊」、美軍第十四航空隊和第二十轟炸機隊,以及「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美國利用援助成功將日本陸軍主力釘在了中國戰場,為首先解決歐洲戰爭贏得了時間。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21日,杜魯門正式宣布停止執行「租借法」,但對華租借卻一直延續到1947年才告結束。
總起來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從外國獲得的援助相當有限,全部算起來也只有11億美元左右。用極為有限的裝備和物資對抗大量的敵人,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何戰區所沒有的情況。同時,作為一個不統一的弱國,中國很難找到一個穩定的同盟國,而其他國家也很難把中國視為一個可靠的夥伴。這使中國尋求外國援助和合作的經歷充滿艱辛。
『叄』 二戰時期中國對美國的幫助有哪些
二戰時,ZG對MD的幫助是極其巨大的,如果沒有ZG拖住GR,那麼,GR將騰出手來橫掃整個東南亞,整個西亞,可以說會很快和DG會合,聯手前往消滅SL,最後消滅MD。所以說我們的勝利對MD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所以說他們也是極力的幫助我們,整個世界都在極力幫助我們!
『肆』 中國對美國經濟做出了哪些貢獻
據報道,日前有美國經濟界人士對美中貿易對抗表達了擔憂,並表示爭端升級將會令美國經濟感受到「痛苦」,並表示沒國經濟界不贊同貿易戰。
在美國,人們存在一個共識,那就是中國製造的商品拉低了美國消費品價格,抑制了通貨膨脹,由此給美國消費者帶來的福利顯而易見,受惠於中美貿易,2015年年收入為5.65萬美元的美國家庭平均每戶節省850美元。
網友紛紛表示,普通美國家庭發誓一年不購買任何中國製造的產品,但後來他們發現,長此以往日子根本沒法過下去。
『伍』 美蘇冷戰時期中國怎麼幫的美國
自蘇共二十大後,中蘇關系極速惡化以致發生局部戰爭(珍寶島事件),中國在當時的國際政治格局中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而美國的勢力范圍當時在蘇聯的戰略擴張下節節收縮。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了以尼克松訪華為標志的中美關系的和緩及逐步發展。從中國角度看,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被動的、孤立無援的情況,保障了自身的戰略安全;從美國角度看,與中國關系的改善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制約了蘇聯的戰略擴張。因此,確切的說,中國與美國是各取所需,在客觀上還是實現了相互幫助。
『陸』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美國給了中國什麼幫助
給了很大的情報支援,這是肯定的,當時我在報紙上看到的,說是美國的衛星連越南兵的鬍子都能照的很清楚。別的就不知道了。
『柒』 中國幫助過哪些國家
中國幫助過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
1、1950年,中國開始向朝鮮和越南兩國提供物資援助,從此開啟了中國對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後,隨著對外關系的發展,中國對外援助范圍從社會主義國家擴展到其他發展中國家。1956年,中國開始向非洲國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國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帶條件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確立了中國開展對外援助的基本方針。
1971年10月,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同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了經濟和技術合作關系,並援建了坦贊鐵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2、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
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3、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
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4、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5、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
1、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信各國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絕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
2、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中國堅持把對外援助視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注意實際效果,照顧對方利益,通過開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著力促進雙邊友好關系和互利共贏。
3、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援助規模和方式上,中國從自身國情出發,依據國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最大限度地結合受援國的實際需要。
4、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對外援助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注重總結經驗,創新對外援助方式,及時調整改革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對外援助工作水平。
『捌』 中國對美國的醫療援助是有償的還是無償的
中國對美國醫療援助應該是有償的,是有償的,有的是企業資助無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