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2020年拉動內需做了哪些政策

中國2020年拉動內需做了哪些政策

發布時間:2022-11-01 05:08:36

『壹』 我國政府對經濟內循環都提出了哪些政策

為了拉動內循環,我國政府對經濟提出了以下促進政策:

第一、大力拉動內需

在社會上有一種現象,就是很多人喜歡到國外去購買產品,認為國外的產品比國內的要好,這很容易導致國內資金外流,而要解決這種情況,首先是要提高產品的質量,做到廉價優質。我國政府為了促進經濟內循環,提出了提高產品質量的政策,讓國民購買能夠得到廉價優質的產品,而當國內的產品質量提上來的時候,很多國民就願意在國內消費,而不願意到國外消費了,而這就能夠很好的促進經濟的內循環。

『貳』 2020年內經濟發展重點工作安排是怎樣的

首先,宏觀調控方面著重強調穩就業,並提出一系列支持政策。穩就業成為此次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是政策重點支持群體,報告提出要:

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六月到期的抗疫減稅降費優惠政策延長到年底,其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延緩到明年,預計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2019年為2萬億,超出市場預期);

進一步降成本:從工商業電價、寬頻和專線資費、國有房產租金等方面降低中小企業經營壓力;

強化金融支持:積極利用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政府性融資擔保政策,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對小微企業的信用貸、首貸和無還本續貸,並提出要求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進一步要求銀行讓利,提出綜合融資成本下降的目標,2019年年底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2萬億,2020年新增有望達到1.28萬億以上。此外,報告還提出要加強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支持。

圖表: 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億元)

資料來源:Wind資訊、廣發證券財富管理部

其次,報告要求繼續深化改革、擴大內需、脫貧攻堅、對外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政策。

深化改革▼

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要素市場配置化改革(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土地審批權下放等),提升國企改革成效,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大幅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是政策支持重點),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擴大內需▼

在海外疫情每日新增病例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內需尤為重要,報告提出要推動消費回升,擴大有效投資,其中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符合市場預期;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比去年增加2萬個,略微超出市場預期。

同時,產業支持政策更加明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路,拓展5G網路,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消費需求。

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相比417政治局會議,重提「因城施策」,邊際超出預期),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實施支持湖北發展政策,提高生態治理成效,保障能源安全等。

脫貧攻堅,對外開放和社會事業改革。▼

報告中提出,脫貧攻堅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硬任務,抓好農業生產和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特別是要支持農民就近就業創業,反映出疫情沖擊下農民工就業難度加大,需要重點政策支持。

對外開放方面,海外疫情沖擊下外需沖擊較大,促進外貿基本穩定是工作重點,中美摩擦下積極利用外資更為重要,「一帶一路」、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仍然是我國應對外部沖擊的重要指導。社會事業改革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底線,此次疫情沖擊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將是下一階段民生事業建設重點,教育公平、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工作仍將繼續推進。

此外,報告提出,要「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落實特區政府的憲制責任」,人大也發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將進一步完善「一國兩制」整體框架,但中美摩擦背景下可能引起一定資本市場沖擊。

廣發證券投資顧問鄭峰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11010019)

『叄』 什麼是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具體要怎樣做

拉動經濟增長率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等,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率的重要主力。

隨著2020年全球疫情影響,世界各國經濟都受到重傷,從而直接影響每個國家的經濟,直接影響每個國家的出口和投資,唯獨靠消費來拉動經濟了。

我國雖然是14億人口大國,但我國貧富差距太大了,農民佔比大部分人,所以真正想要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必然要把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民才是真正拉動內需主力軍。

總結

其實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會讓很多人失去收入,貧富差距再度拉大;很多人會反駁,大家口袋都沒錢,怎麼去消費?怎麼去拉動內需?

這些確實是當前比較嚴重的問題,很多連消費能力都沒,還談什麼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一切都是空談,這就是當前2020年的現狀。

『肆』 2020年我國經濟工作要堅持以什麼為動力

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

1、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持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依然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基本思路之一。

2、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從經濟角度看,「穩」就是要全面做好「六穩」工作,「進」就是要在創新驅動、改革開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領域有所突破。

3、堅持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與高質量發展在內涵和外延上是基本重合的,要貫徹好新發展理念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4、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其基本含義是從生產端入手,通過改革體制機制來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以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的一種宏觀經濟政策。

(4)中國2020年拉動內需做了哪些政策擴展閱讀

具體要求:

1、這就要求明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註重結構調整,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2、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3、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四個堅持」定調2020年經濟工作

『伍』 何為拉動內需為什麼要拉動內需採取什麼措施拉動內需

刺激消費 1.內需指什麼?它對生產發展有什麼影響?為什麼要擴大內需? 內需指國內市場的需求。包括大眾生活消費需求,企業生產消費需求,社會公共需求等。 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作用於生產。消費是生產發展的動力。產品能否及時賣出去,決定了生產能否順利進行。因此,消費是社會再生產正常進行,實現良性循環的重要條件,所以,啟動內需是經濟發展的一大推動力。 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不外乎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蔓延和深化,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和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慢,在這種情況下,擴大出口這條路越來越窄了,經濟增長的重擔自然就落在擴大內需上了,內部的投資和消費,是啟動經濟的立足點。 有效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能否解決好這個矛盾,關繫到經濟發展的全局,因而應把擴大內需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1)今年繼續擴大內需,主要途徑仍然是擴大投資規模。應當按照結構調整的要求,加大投資力度;採取積極措施,鼓勵民間增加投資。 (2)今年擴大內部內需的重點,應當放在擴大消費上。只有使消費有較快的增長,才能使投資者看到市場需求的增長點,從而有效地啟動投資。 (3)要綜合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物價等各種手段,著重從體制和機制上解決問題,以保證社會需求的正常增長。 金融機構降低存貸款利率 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999年6月10日起再次降低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這是綜合分析我國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而採取的一項重大舉措。 這次利率下調表面看來居民存款利息收入有所減少,實際上,由於市場物價總水平下跌幅度較大,居民儲蓄存款的實際利率水平仍然不低。 下調利率水平,有利於減輕企業負擔。下調利率水平,有利於鼓勵消費。下調利率水平,有利於擴大投資。下調利率水平,也有利於資本市場的發展。 這次下調利率,是根據當前經濟運行的新情況採取的一項宏觀調控措施,它必將對刺激消費、增加投資、擴大內需和促進經濟發展,起到應有的積極作用。 恢復徵收利息稅 (1)1999年8月30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我國將恢復對居民儲蓄存款利息徵收利息收入所得稅。 對儲蓄存款利息徵收個人所得稅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通行做法。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居民儲蓄率一直居世界前列,目前城鄉居民的儲蓄已近6萬億。較高的儲蓄率和龐大的儲蓄資金,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少數高收入居民掌握了大多數儲蓄存款,也獲得了大部分利息收入,使這部分居民的收入越來越大;居民單一的儲蓄投資方式加大了銀行的壓力,過多的儲蓄資金存在銀行,不利於社會資金的充分利用。在這種情況下,恢復對儲蓄利息徵收個人所得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個人收入水平,抑制少數人收入過快增長;引導城鄉居民將一部分儲蓄資金用於個人消費,投資於股票、證券等方面,以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穩定發展;可以通過分配方式將征稅增加的財政收入集中用於改善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同時,也有利於規范和完善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稅制。 調整收入分配政策 為了促進居民消費,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拉動經濟增長,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對城鎮中低收入的居民收入政策進行調整。這也是加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 這次調整城鎮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從1999年7月1日起,將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水平、失業保險水平、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百分之三十;增加機關事業單位在職職工工資和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標准;一次性補發1999年6月底前拖欠的企業離退休人員統籌項目內的養老金;提高部分優撫對象撫恤標准等。 擴大居民住房消費 住房產業需求潛力大,帶動性強,要盡快開放住宅二級市場,促進已售公房和商品房上市,調整房地產交易稅收政策,擴大住房信貸規模,降低購房貸款利率,提高居民購房能力。

『陸』 我國當前實施的促進經濟發展措施有那些

中國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空前挑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開了新一輪宏觀調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傳遞了清晰的信號:直接有力、擴大內需的調控措施將推動中國經濟走出困境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11月份以來,從擴大內需的十大措施出台,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保增長的調控目標,再到目前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三十條意見出台,越來越細化的調控舉措逐步勾勒出新一輪宏觀調控的路徑——既要保當前經濟增長,又要抓住難得契機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保增長、促消費、調結構:積極財政政策釋放能量

進入四季度以來,工業生產、出口、財政收入、CPI和PPI等經濟指標的顯著下滑表明,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顯現。但不少專家表示,隨著一系列擴張性調控政策逐步實施,中國經濟增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觸底後逐步回升。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王慶說,16日公布的今年1至11月中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8%,這一增速雖然比前十個月增速略有回落,但仍處高位,表明積極財政政策下不斷擴大的投資規模將逐漸顯效,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面對國內外挑戰,中國重啟積極財政政策成為新一輪宏觀調控的最大亮點,意味著具有「立竿見影」效果的財政政策將在宏觀調控中釋放越來越多的能量。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明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除了擴大投資規模以外,將實行結構性減稅,用減稅、退稅或抵免的方式減輕稅負,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並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民生投入,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先進裝備製造業、服務業、中小企業、重大改革等,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表示,所謂結構性減稅就是「有增有減,結構性調整」的一種稅制改革方案。具體則根據我國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相應調整稅收政策,在優化稅制結構的同時,可以開征一部分新稅種,降低一部分稅種的稅負,以達到刺激經濟、擴大投資和內需的目的。

國家近期宣布將在全國推廣「家電下鄉」和「農機下鄉」,發出了擴大農村消費的積極信號。財政部表示,積極財政政策一方面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促進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另一方面通過稅收優惠等手段促進農村、住房、汽車、服務業和旅遊業等重點領域的消費。

明年1月,增值稅轉型和成品油價稅費改革的適時出台,表明了當前正是中國經濟調整結構的重大契機。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大力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立足當前的拉動投資,促進企業加快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從而保持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兼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說,擴大內需既是中國經濟面對危機的應急之策,更是未來發展的長遠戰略。其背後是經濟發展方式從投資和出口拉動型向內需拉動型的重大轉向。他預計,到2010年,隨著政府拉動內需政策效應的充分釋放,主要靠內需拉動經濟發展的格局將初步形成,中國經濟將開始新一輪發展。

釋放流動性、增信貸: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拉動經濟增長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如果將中國經濟比做一條大船,貨幣就是「載舟之水」,金融的作用則在於促使「資金之水」流動起來。中央當前採取的一系列金融措施,正是要將這「水」從央行和商業銀行的「堤壩」中釋放出來。

從國家提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到月初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促進經濟發展的九項金融措施,再到進一步細化的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三十條意見,中國正在出台一系列保增長的金融政策,通過促進貨幣信貸總量的合理穩定增長,為經濟航船提供廣闊水域。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正逐步傳導至實體經濟,全球陷入衰退邊緣,企業融資難成為全球問題。為解決流動性問題,國家提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促進貨幣信貸的穩定增長,央行更是在3個月時間內四次下調利率,三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同時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總量的控制。

王慶認為,當前中國釋放流動性的效果正在顯現。根據央行11月份金融數據,11月份貸款出現同比大幅上漲。但同時,貨幣供應量增速下滑局面依然未能有效緩解,而銀行惜貸現象仍然嚴重。相關跡象表明,資金之水雖然流進了商業銀行,但仍未能很好地進入到企業生產中去。

基於此種狀況,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三十條意見對貨幣政策、信貸服務、資本市場、保險、融資渠道、外匯管理、金融服務、財稅支持、改革風險等九個方面內容進行了具體部署。其中,促進貨幣信貸穩定增長、滿足合理資金需求等兩項內容位列眾措施之首。

中國國際經濟研究會副會長、成都大學副校長張其佐認為,這三十條意見是落實當前宏觀調控政策更具針對性的體現,其中提出的爭取全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7%左右的目標,是亞洲金融危機以來M2最高增長目標,體現出當前宏觀調控反周期調節的特點。「如果這個目標能夠達到,能夠適時地擴大流動性、擴大基礎貨幣的發行,對工業的增長,就業的保障和經濟平穩發展,意義重大。」

此外,針對銀行惜貸現象,金融三十條意見明確提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對基本面比較好、信用記錄較好、有競爭力、有市場、有訂單但暫時出現經營或財務困難的企業給予信貸支持。

張其佐說,這三十條意見還體現了當前宏觀調控的另一特點,就是財政貨幣政策正在更好地與產業政策相配合協調。實現保增長的關鍵就是要保工業。中國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階段,工業的增長對於經濟增長、就業增加至關重要,目前向企業傾斜的政策,都是為了保證企業的發展。

「對銀行來講,保增長是一個大局,如果銀行純粹基於這種風險而畏縮不前的話,就會影響工業增長,從而使經濟下滑的問題變得更嚴重,銀行自身的存量貸款也會很受影響,最後受危害也自然包括銀行業。所以對銀行來講,也需要擴大信貸投放,在經濟保增長的同時,才能保住自己。」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

股市、樓市、車市:擴張調控政策工具促市場穩定發展

無論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三十條意見,老百姓關心的股市、樓市、車市三大市場都受到了高度關注。如何提振市場信心、促進這三個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保持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加強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治理水平,加強資本市場監管,增強投資者信心。會議強調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同時,將住房和汽車消費列為明年擴大消費的重點領域。

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三十條意見則進一步明確將出台信貸政策支持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並支持汽車消費信貸業務發展,拓寬汽車金融公司融資渠道。

分析人士認為,這對三個市場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將有效增強人們對市場的信心,穩定預期。而積極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更是為市場回暖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程偉慶預計,明年二季度,政策對實體經濟提振效果會逐漸露出端倪,基本面預期的企穩會逐步取代純粹的情緒刺激,成為股市新的且強有力的提振動力。

對於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業來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各項政策基調更是為其走出低迷狀態創造了有利條件。分析人士認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能夠有效為房地產開發企業「輸血」,維持企業資金鏈不斷裂,防止房價「超調」,早日穩定購房人的預期。而除了信貸規模的擴張,未來可以預見的降息可能節約房地產企業資金成本,這將成為穩定房價及購房人預期的重要條件。

另外,降息將帶來購房成本下降,引發交易量持續回暖。數據顯示,就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次日,上海的日均預售套數比11月上升了35%,比10月份則是上升了56%。北京雖然受季節因素影響冬季售房量會下降,但12月份日均銷售僅比11月份下降25%,比10月份仍然上漲20%。

已經構成居民一大消費點的汽車市場也有望在新一輪調控中受益。雖然受經濟增速下降影響,在居民資產價格縮水和收入增長放緩的壓力下,明年汽車業發展不容樂觀。但從長期來看,擴大內需的經濟政策以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都是汽車業的利好因素。

答案補充
哪些貨幣政策?大幅度降息,住房首付減少,幫助受困企業融資,發放購物券……

『柒』 標題 2020年財政政策有何變化為什麼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大力提質增效,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有效對沖疫情影響;有保有壓,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有關特別國債,文章提出通過抗疫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多種渠道,增加政府投資,發揮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有效支持補短板、惠民生、促消費、擴內需。
這也就意味著抗疫特別國債用來做政府投資,而非此前呼聲較高的發現金。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告訴記者,從劉昆的文章中可以看出,2020年財政目標還是保民生和守底線,就算沒有疫情的情況下,應對經濟下行也是財政政策的目標之一。其次,應對疫情和穩定經濟發展相互交織,讓財政政策環境變得更加復雜,而且經濟增長的動力,在當前一個時期內,是擴大內需。所以財政政策手段的相互配合,既要兼顧疫情防控,又要促進經濟發展。
財政困難
劉昆指出今年一季度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預計2020年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將低於上年。
4月20日,財政部公布的第一季度財政收支數據顯示,1至3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984億元,同比下降14.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157億元,同比下降16.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24827億元,同比下降12.3%。全國稅收收入39029億元,同比下降16.4%;非稅收入6955億元,同比增長0.1%。
一位地方財政人士告訴記者,現在所有的支出都在削減,並將各個部門的財力集中在一起,看哪一個支出方向著急,有問題了,就支出一些。現在所有的財力都在保證「三保」。
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382億元,同比增長3.8%。那麼2020年財政收入增長的數據會有哪些變化?
東部一位地方財政預算人士表示:「5月收的是4月的稅,而從數據上看收入還不行,上個月的工資到現在還沒發,1-4月收入下降了30%多,支出同比下降近20%,雖然預計6月會好轉一些,但2020年的收入同比2019年的收入肯定會下降。」
「收入的下降,其一受疫情影響,其二則是減稅降費,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土地賣得少了,以前省里不找市裡要錢,現在省里也找市裡要錢了,整體來看,省市縣財政都遇到了困難。」上述東部財政預算人士告訴記者。
此次財政遇到困難,中央的收入也在下降,4月20日,財政部召開2020年一季度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中,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表示,全國財政收入下降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稅基減少,以及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業紓困和復工復產採取減免稅、緩稅等措施,拉低全國財政收入增幅約10個百分點;二是鞏固減稅降費成效,增值稅翹尾減收效果持續釋放,拉低全國財政收入增幅約5個百分點;三是上年末延至今年初繳納入庫的稅收收入同比減少。
在劉昆的文章中也提到,中央財政統籌新增赤字、以前年度結轉資金、壓減本級支出騰出的財力等渠道,切實加大對地方的財力支持力度,有力保障基層運轉。積極創新財政資金分配方式,確保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達民生領域。
積極框架
如何讓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
劉昆的文章中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通過適當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等,有助於進一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劉昆也用「加減乘除」來闡述了更加積極有為的含義,特別是在加法方面,劉昆提出,一是增加赤字規模,明確釋放積極信號,緩解財政收支矛盾,穩定並提振市場信心。二是落實減稅降費,對沖企業經營困難。三是擴大政府投資,對沖經濟下行壓力。通過抗疫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多種渠道,增加政府投資,發揮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有效支持補短板、惠民生、促消費、擴內需。四是加大轉移支付,對沖基層「六保」資金需求。進一步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在分配時向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傾斜,落實庫款資金提前調度制度及階段性提高財政資金留用比例等政策以增加地方留用的現金流。五是加強預算平衡,對沖疫情減收影響。全面盤活財政存量資金資產,增加調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有效對沖疫情帶來的減收影響。
武漢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窮志認為,強調赤字政策效果在於預期,赤字率並不一定有專家建議的那麼高。刺激政策主要是針對企業,減稅降費,投資拉動。消費刺激政策是次要的。看到了地方財政困難,強調對地方的支援和轉移支付。
在更加細化方面,劉昆提出了六點,分別是保市場主體,重點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受疫情沖擊較大的產業紓困和發展。把保居民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支持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支持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7.930, 0.13, 1.67%)供應,確保糧食安全。做好打贏脫貧攻堅戰財力保障,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對地方財力的支持力度,兜牢兜實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三保」底線,確保基層正常運轉。

『捌』 中國有哪些拉動內需的政策

積極財政政策擴大投資
積極貨幣政策降低利率
增加就業,提高收入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

『玖』 中國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與方法

1、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努力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配合運用稅收,價格等經濟杠桿,全力解決有效內需不足的矛盾。

2、提薪。適當提高社會保障「三條線」的保障水平,提高工職人員工資。

3、降息,暫停徵收利息稅。(2008年10月9日起暫免徵收利息稅。)

4、調整消費政策,培育消費熱點,優化消費環境,更新消費觀念,千方百計的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開拓農村市場,刺激假日經濟,調整限制消費的稅費政策等。

5、促進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加強對人們經濟消費的引導。

6、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免除消費後顧之憂。

7、推行積極的就業,再就業政策。

8、完善分配製度,處理好效率與公平之間的關系,縮小貧富差距。

9、最根本的是要大力發展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9)中國2020年拉動內需做了哪些政策擴展閱讀

擴大內需的必要性:

1、世界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國際市場風險加劇,外貿出口難度加大;

2、由我國國情決定,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過渡,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未來發展,潛力都十分巨大;

3、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國內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擴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擴大內需

閱讀全文

與中國2020年拉動內需做了哪些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1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6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4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59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4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2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3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2
伊朗的海拔多少米 瀏覽:925
nuri是什麼意思印尼 瀏覽:280
哪裡可以看義大利籃球比賽 瀏覽:302
為什麼印度有彎曲鐵軌火車 瀏覽:521
墨脫和印度哪裡交界 瀏覽:998
義大利的物價為什麼便宜 瀏覽:68
伊朗火車價格多少錢 瀏覽:197
為什麼很多潮汕人都在印尼 瀏覽:977
改造後義大利風情區有哪些高科技 瀏覽:44
中國最美楓葉林在哪裡 瀏覽:932
中國哪裡沒有木薯 瀏覽:808
印尼白燕窩多少一克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