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閏月是怎麼來的

中國閏月是怎麼來的

發布時間:2022-11-02 11:35:55

⑴ 閏月是怎麼來的

閏月,是我國古代發明的一種歷法置閏方式。那麼你知道閏月是怎麼來的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閏月是怎麼來的1

我國的漢歷是陰陽合歷,閏月指的是陰陽歷中為使歷年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而增設的月和日,陰陽歷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周期,陰陽歷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天,陰陽歷的月份沒有季節意義,這樣十二個朔望月構成漢歷年,長度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歸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將近11天),每個月少0.91天(近1天)。一年與陽歷的一年相差11天、

這樣,如果經過17年,陰陽歷日期就同季節發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紛飛中度過,17年後,便要搖扇過新年了。使用這樣的歷法,自然是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的。所以我國的陰陽歷自秦漢以來,一直和24節氣並行,用24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

而如果改按十三個朔望月構成農歷年,長度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歸年又多出18天多。如果按上述規定製定歷法,就會出現天時與歷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的怪現象。這就是矛盾。

故而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保證農歷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歷歲首在冬末春初(以上均指農歷季節)。

閏月是怎麼來的2

農歷置閏月是為了協調回歸年與農歷年的矛盾。回歸年與農歷年有什麼矛盾呢?回歸年的總長度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長度為29.5306日。十二個朔望月構成農歷年,長度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歸年少10.88天即將近11天,每個月少0.91天,近1天。依此,如農歷年某年春節為大雪紛飛的冬天,第二年的春節就會在季節上提前11天,第16個農歷年就會出現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個朔望月構成農歷年,長度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歸年又多出18天多。如果按上述規定製定歷法,就會出現天時與歷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的怪現象。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保證農歷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歷歲首在冬末春初。

農歷採用了19年加7個閏月的辦法,即「十九年七閏法」,把回歸年與農歷年很好地協調起來,使農歷的元旦(春節)總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個朔望月稱之為「閏周」。農歷置閏的方法可以使農歷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而農歷中的月又有鮮明的月相特徵,保持了公歷和陰歷兩全其美的特點。現在置閏的方法是兩個冬至之間,如僅有12個月則不置閏,若有13個月即置閏。置閏的月從「冬至」開始,當出現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其名稱是在前個月的前面加一個「閏」字。

閏月是怎麼來的3

1.先說說閏年(Leap Year):

閏年是為了彌補因人為歷法規定造成的年度天數與地球實際公轉周期的時間差而設立的。補上時間差的年份為閏年。

產生原因

通常的.解釋是說一年有多少天多少小時多少分,取整數365還有多餘的,累積達到一天24小時後,就多加一天的年是閏年。這個解釋只是告訴了大家怎麼計算,是人為設置的東西。

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繞太陽運行周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tropical year)。公歷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歸年短約0.2422 日,所餘下的時間約為每四年累計一天,故第四年於2月末加1天,使當年的歷年長度為366日,這一年就為閏年。現行公歷中每400年有97個閏年。按照每四年一個閏年計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這樣經過四百年就會多算出大約3天來。因此每四百年中要減少三個閏年。所以公歷規定:年份是整百數時,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不是400的倍數的年份,即使是4的倍數也不是閏年。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 例如,2000年是閏年,2100年則是平年。

2.那閏月又是什麼呢?

閏月有兩種,一種是指閏年中的2月,另外一種,則是在亞洲(尤其在中國)歷法中每逢一定時刻增加的一個月。

閏月,是陰陽歷中為使歷年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而增設的月和日。

產生原因

陰陽歷以朔望月的長度(29.5306日)為一個月的平均值,全年12個月,同回歸年(365.2422日)相差約10日21時,故需要置閏,古時曾採用:三年閏一個月,五年閏二個月,十九年閏七個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叫「閏某月」。

⑵ 閏月是怎麼來的

閏月指的是陰歷中的一種現象,陰歷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周期,陰歷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天,陰歷的月份沒有季節意義,這樣一年就與陽歷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經過17年,陰陽歷日期就同季節發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紛飛中度過,17年後,便要搖扇過新年了。使用這樣的歷法,自然是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的,所以我國的陰歷自秦漢以來,一直和24節氣並行,用24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
二十四節氣又可分為「節氣」和「中氣」二組:古人把從小寒起每隔黃經300為一節氣;從冬至起每隔黃經300為一中氣,一年有12個節氣,12個中氣。12節氣把一年分為12個節月,每個節月各有一個節氣和一個中氣。節氣是節月的起點;中氣是節日的中點。我國傳統歷法對於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閏年,不象一般歷法那樣採用長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強調逐年逐月的推算,國家設有專門的機構從事歷法的推算。
(一)以月相定日序。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時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據先後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數,確定前月的大小。如果從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間隔是30天,那麼當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為小月。
(二)以中氣定月序。首先,以歷月中有無中氣區分歷月和閏月,我們知道一個回歸年有12個中氣,但卻包含365.2422÷29.5306=2.3682個朔望月,經過幾番歷月輪轉之後,必有一個歷月沒有中氣。《漢書·律歷表》載:「朔不不得中,謂之閏月」。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便是閏月。它前一歷日為幾月即為閏幾月。例如,1984年的那次閏月出現在舊歷十月之後,因而叫它「閏十月」。閏月是推算出來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農歷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閏幾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閏。
綜上所述,閏年是陽歷中的一種現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閏月是陰歷中的一個現象,閏一個月,那一年陰歷有13個月,那一年叫閏月年。閏月年384大。

⑶ 閏月是如何產生的

每個月都含有2個節氣,古代勞動人民把前個節氣(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稱」節氣」;而後個節氣(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稱為「中氣」。農歷閏月如何安置呢?我國歷史上曾有過不同處理方法,西漢把閏月放在一年末尾,漢朝初把閏月放在九月之後稱「後九月」。漢朝以後把不含中氣的月份,定為農歷前個月的閏月,這種置閏規則一直延用至今。

為什麼會有農歷月份沒有中氣的呢?原來兩個中氣之間平均為365.2422÷12=30.4368日,則30或31天。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是橢圓,在近日點(春分、秋分)運動慢,兩個節氣間距時間最多可長31.45日。而農歷的一個朔望月平均只有29.5306日,農歷小月29天,大月30天。這樣便出現這樣的情況:有的月份(一般是小月)開始時上個中氣已經過去,結束時下個中氣還沒來。譬如,2001(辛已年)小滿是5月21日(農歷四月二十九),下一農歷月份初一是5月23日已經錯過小滿,可是這個農歷月結束在6月20日,而夏至是6月21日,那麼這個農歷月便沒有「中氣」,又在農歷四月之後,便稱閏四月。今年春分是3月20日(農歷二月三十),下個農歷月初一是3月21日,結束於4月18日,第三天4月20日是穀雨。這樣,今年農歷二月後面這個不含「中氣」的月份定為閏二月。根據這樣的置閏規則,2006年閏7月、2009年閏5月、2012年閏4月、2014年閏9月、2017年閏6月、 2020年閏4月。

至於陰歷哪一個月,這就牽涉到了節氣了。說一年有二十四節氣,只是一種傳統的說法,往細方面說,應該說一年有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這十二個中氣,哪個中氣屬於哪個月,是有規定的:雨水是正月的中氣;春分是二月的中氣;穀雨是三月的中氣;小滿是四月的中氣;夏至是五月的中氣;大暑是六月的中氣;處暑是七月的中氣;秋分是八月的中氣;霜降是九月的中氣;小雪是十月的中氣;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氣;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氣。

至於十二個節氣在哪幾個月里,那就不一定。又陰歷的一個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點,可是從一個中氣到下一個中氣的間隔卻平均是30天半少一點。這樣中氣在陰歷的月份里要逐月推遲1天光景,到一定的時間,中氣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個月的末尾,如果挨著的第二個月又是小月,很可能這個月就沒有中氣,因為下一個中氣移到第三個月的月初去了。中間的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就算是上個月的閏月。舉個1998年的例子:陽歷6月21日是陰歷五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是夏至 (五月中氣);而陽歷7月23日是陰歷六月初一,這一天是大暑(六月中氣),從陽歷6月24日到7月22日的這個陰歷裡面(陰歷五月完了以後的一個月)只有一個節氣小暑,沒有中氣,這個月就算是閏五月。所以陰歷閏哪一個月,是按一定規則由人定出來的,並不神秘。

中國舊歷農歷紀年中,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年。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農歷作為陰陽歷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運行周期即回歸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因此農歷的閏年為13個月。

農歷沒有第十三月的稱謂,閏月按照歷法規則,排放在從二月到十月的過後重復同一個月,重復的這個月為閏月,如四月過後的閏月稱為閏四月。

農歷閏年閏月的推算,3年一閏,5年二閏,19年七閏;農歷基本上19年為一周期對應於公歷同一時間。如公歷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這個日子,都是閏四月初五。

閏月加到哪個月,以農歷歷法規則推斷,主要依照與農歷的二十四節氣相符合來確定;
農歷的閏月天數與正常月份天數一樣,為29或30天。

農歷所謂「閏」的說法,只有閏年和閏月稱謂,公歷也有閏年的稱謂。
公歷1982年至2042年與農歷閏年閏月對照表
公歷所在月份 閏月(初一日) 干支年
1982年5月23日 閏四月小 壬戊年
1984年11月23日 閏十月大 甲子年
1987年7月26日 閏六月大 丁卯年
1990年6月23日 閏五月大 庚午年
1993年4月22日 閏三月大 癸酉年
1995年9月25日 閏八月大 乙亥年
1998年6月24日 閏五月小 戊寅年
2001年5月23日 閏四月大 辛巳年
2004年3月21日 閏二月大 甲申年
2006年8月24日 閏七月大 丙戊年
2009年6月23日 閏五月大 己丑年
2012年5月21日 閏四月小 壬辰年
2014年10月24日 閏九月小 甲午年
2017年7月23日 閏六月大 丁酉年
2020年5月23日 閏四月小 庚子年
2023年3月22日 閏二月大 癸卯年
2025年7月25日 閏六月大 己巳年
2028年6月23日 閏五月大 戊申年
2031年4月22日 閏三月大 辛亥年
2033年8月25日 閏七月大 癸丑年
2036年7月23日 閏六月小 丙辰年
公歷所在月份 閏月(初一日) 干支年
2039年6月22日 閏五月大 己未年
2042年3月22日 閏二月大 壬戊年

閏年的計算方法: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或被400整除為閏年
農歷閏八月19年出現一次。
閏八月的由來
1995年在農歷屬乙亥年,有13個月,即多一個閏八月。當時社會上流傳著「閏八月凶多吉少」、「閏七不閏八,閏八動刀殺」等說法,這種傳言顯然是毫無科學根據的。那麼,為什麼要有閏月,為什麼1995年是閏八月呢?
我國現在採用的歷法是舉世通行的歷法,俗稱陽歷。它以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而我國傳統的農歷,俗稱陰歷,則以月亮的圓缺變化的周期作為計算時間的單位。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寒暑變化一次,因此,陽歷一年為365天,與寒暑變化是一致的。而陰歷一年為354天,與陽歷每年相差11天,於是便採用閏月來加以調節,8年的誤差近一個季度,16年的誤差就達半年。設置閏月,既能准確反映寒暑變遷,又可以保證一年四季節氣變化的相對穩定。

按照現行農歷的置閏制度,農歷八月必須包括「秋分」,農歷九月必須包括「霜降」,如果不安排一個閏八月,「霜降」就會出現在十月初一,由此推下去, 1996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將分別在「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這樣農歷節氣就會全部打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農歷1995年安排一個閏八月是適當的。

閏八月每19年出現一次,1957年、1976年和1995年是閏八月,2014年、2033年和2052年也將有一個閏八月。這是歷法計算中合理的安排,並沒有什麼神秘可言。

陰歷全稱「太陰歷」或「純陰歷」。陰歷根據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稱為「太陰歷」,簡稱「陰歷」。陰歷產生的確切日期已難確定,但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來判斷,陰歷大約在殷代已相當普及。
陰歷的主要特點是: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即月相來確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歷月的平均值大致與朔望月平均長度29。5306日相等。年的長短則只是歷月的整數倍,而與回歸年無關。因此,陰歷的月份也與四季寒暑無關。陰歷的日期表示著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滿月,即望;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這對古人憑借月相判斷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變化又是人們最容易看見的天象,因此,各國的歷法大都先有陰歷後有陽歷。但是,由於陰歷與回歸年無關,因此,就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協調,後來便逐漸被淘汰。現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種稱為「回歷」的陰歷以外,其他國家已經廢棄不用。
此外,。1912年我國採用「公歷」安排月日後,人們就把公歷稱為「陽歷」,而把同時並存於民間的傳統的「夏歷」通俗地稱之為「陰歷」。

1、陽歷的來歷 陽歷即太陽歷,也就是公歷,它是國際通用的。我國自民國元年起採用陽歷,為與我國舊有之歷相對稱,陽歷又稱「新歷」。陽歷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為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妙。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陽歷每年分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規定7月以前,單月為大月,雙月為小月;8月以後,雙月為大月,而單月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時48分46秒,只至四年約滿一天,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這一年叫閏年,所以閏年的2月有29天。
2、陽歷閏年的確定 一般來說,用4去除陽歷的年份,能除盡的就是閏年,像1984、1988年等都是閏年。但是,因為陽歷一年的確切天數應該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比平年365天多出5小時48分46妙,四年一共多出23小時15分4秒。如果每四年一閏加一天的話,又多了44分56少,四百年差不多就會多加出3天來,所以,每四百年得扣去3天才行。故又訂了一條補充規定:每逢陽歷年份是整百的那一年,比如公元1800、1900、2000年等,能被400整除,所以不是閏年。但公元2000元又是閏年,因它的2月有29天。
3、陰歷的來歷 陰歷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歷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 陰歷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歷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新歷法,就是所謂陰陽台歷。現在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歷(也叫農歷或陰歷)就是這種陰陽合歷。它跟陰歷一樣,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歷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陰歷約每過二三年多有一個閏月。
4、陰歷閏月的確定 至於陰歷哪一個月,這就牽涉到了節氣了。說一年有二十四節氣,只是一種傳統的說法,往細方面說,應該說一年有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這十二個中氣,哪個中氣屬於哪個月,是有規定的:雨水是正月的中氣;春分是二月的中氣;穀雨是三月的中氣;小滿是四月的中氣;夏至是五月的中氣;大暑是六月的中氣;處暑是七月的中氣;秋分是八月的中氣;霜降是九月的中氣;小雪是十月的中氣;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氣;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氣。 至於十十個節氣在哪幾個月里,那就不一定。又陰歷的一個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點,可是從一個中氣到下一個中氣的間隔卻平均是30天半少一點。這樣中氣在陰歷的月份里要逐月推遲1天光景,到一定的時間,中氣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個月的末尾,如果挨著的第二個月又是小月,很可能這個月就沒有中氣,因為下一個中氣移到第三個月的月初去了。中間的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就算是上個月的閏月。舉個1998年的例子:陽歷6月21日是陰歷五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是夏至(五月中氣);而陽歷7月23日是陰歷六月初一,這一天是大暑(六月中氣),從陽歷6月24日到7月22日的這個陰歷裡面(陰歷五月完了以後的一個月)只有一個節氣小暑,沒有中氣,這個月就算是閏五月。所以陰歷閏哪一個月,是按一定規則由人定出來的,並不神秘。

天乾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酉、戌、亥,也稱十二地支。干支還是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干;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以一個天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干配陽支,陰干配陰支(陽干不配陰支,陰干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任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
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
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
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
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干支紀年法
如甲子為第一年,乙丑為第二年,丙寅為第三年……六十年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環下去。例如1929年是農歷己巳年,1930年是農歷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農歷己巳年。我們在日歷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紀年這種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歷年份除以60的余數減3便得該年農歷干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紀。如果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於支序號數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餘11,年干支序號數=11-3=8。查干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餘3,干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該年為癸亥。干支紀月法 干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餘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干支紀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為第二日,丙寅為第三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復始,循環下去。例如農歷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干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時配十二地支,由夜間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至三點為丑時,其餘照推。時的天由該日所對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時上配上丙為丙子;丙辛日子時配上戊為戊子;丁任日為庚子;戊癸日為壬子。知道了子時的干支,便可推知其餘。

⑷ 農歷閏一個月的原因是什麼閏月是從何而來的

很多人會很奇怪,為什麼農歷會有閏月,那麼接下來筆者就來說一下農歷會有閏月的原因;從古至今按照祖先的流傳那麼一年分為12個月,由12個朔望月構成了農歷年,那麼在農歷中呢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保證每月的頭一天也就是初一必須是朔日,所以就有了大月與小月,大月31天,小月29日,另外呢,我們所說一年365天,在本質上准確的數字應該是一年365.2422天,這樣算下來4年之後實際的天數比實際的一年少了將近一天,然後為了彌補這個差距就在立法中規定4年設一閏。

綜上所述閏月是陰歷中的一種現象,閏月一個月,那一年陰歷有13個月,如果是閏年呢,則是陽歷中的一種現象,固定在2月比平年多加一天。

⑸ 中國閏月的來歷

閏,本義就是余數。指歷法紀年和地球環繞太陽一周運行時間的差數,多餘出來的叫「閏」。

閏年,凡陽歷中有閏日(二月為二十九日)的年,或陰歷中有閏月(一年有十三個月)的年;閏余(歲余置閏。陰歷每年與回歸年相比所差的時日)

閏日,陽歷的平年只有365日,與回歸年比較,每年相差5時48分46秒,所以每四年積成1日,加於2月成29日,這一天稱為閏日,這一年稱為閏年

閏月,陰歷以月球繞地球定歷法,每年和回歸年的 365 日5 時 48 分 46 秒相差約 10 日 21 時,積以置閏,所以每三年要閏一個月,每五年閏兩個月,每十九年閏七個月。這樣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稱為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就叫閏某月

閏月、閏年

為了調整歷法年的平均長度,使其與回歸年的長度相符合,有時就需要調整個別月份的長度或增加一年中的月數。這個被調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稱為「閏月」。
閏月這種制歷方法最早是我國發明使用的,大約開始於公元前500多年,比古希臘要早160多年。我國歷法採用十九年七閏月的方法,在不同的時期和國別是不同的。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歷中以朔月的長度29.5306日為1個月的平均值,全年12個月,同回歸年的長度365.2422日相差約10日21時,需要置閏,使陰陽歷各個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對應的關系。我國古六歷中用3年閏1個月,5年閏2個月,19年閏7個月的閏月法,每逢閏年所加的月便稱為「閏月」。閏月放在一年的年終,例如,秦代和西漢初期使用的《顓項歷》,以十月為歲首,把九月做為年終,閏月就放在九月之後,而稱為「後九月」。到了西漢初制定太初歷時,把閏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並規定以沒有中氣的那幾個月作為閏月,月序仍用上個月的月序,只要稱其為「閏某月」。這一置閏規則在採用平氣的歷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時憲歷時,則改用定氣注歷,如繼續單純以沒有中心置閏的規則,有可能一年要置兩個閏月。因此,又補充規定:以兩次冬至之間包含有13個月的定為閏年,閏年的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定為閏月。這一規則一直沿用至今。閏年中以閏四、五、六月最多,閏九、十月最少,閏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則不會出現,至少在幾千年內是這樣的。
在公歷中,閏月不是在一年中增加一個月,而是在某一個月增加一天,以保證歷法年與回歸年相一致。例如《儒略歷》和現行《公歷》一般年份都是365天。通常每過四年(現行公歷有時相隔八年)就把二月份增加一天,這一年就是366天。這年的二月就是閏月,而這一年也叫閏年。
閏,本義就是余數。指歷法紀年和地球環繞太陽一周運行時間的差數,多餘出來的叫「閏」。

閏年,凡陽歷中有閏日(二月為二十九日)的年,或陰歷中有閏月(一年有十三個月)的年;閏余(歲余置閏。陰歷每年與回歸年相比所差的時日)

閏日,陽歷的平年只有365日,與回歸年比較,每年相差5時48分46秒,所以每四年積成1日,加於2月成29日,這一天稱為閏日,這一年稱為閏年

閏月,陰歷以月球繞地球定歷法,每年和回歸年的 365 日5 時 48 分 46 秒相差約 10 日 21 時,積以置閏,所以每三年要閏一個月,每五年閏兩個月,每十九年閏七個月。這樣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稱為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就叫閏某月

閏月、閏年

為了調整歷法年的平均長度,使其與回歸年的長度相符合,有時就需要調整個別月份的長度或增加一年中的月數。這個被調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稱為「閏月」。
閏月這種制歷方法最早是我國發明使用的,大約開始於公元前500多年,比古希臘要早160多年。我國歷法採用十九年七閏月的方法,在不同的時期和國別是不同的。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歷中以朔月的長度29.5306日為1個月的平均值,全年12個月,同回歸年的長度365.2422日相差約10日21時,需要置閏,使陰陽歷各個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對應的關系。我國古六歷中用3年閏1個月,5年閏2個月,19年閏7個月的閏月法,每逢閏年所加的月便稱為「閏月」。閏月放在一年的年終,例如,秦代和西漢初期使用的《顓項歷》,以十月為歲首,把九月做為年終,閏月就放在九月之後,而稱為「後九月」。到了西漢初制定太初歷時,把閏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並規定以沒有中氣的那幾個月作為閏月,月序仍用上個月的月序,只要稱其為「閏某月」。這一置閏規則在採用平氣的歷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時憲歷時,則改用定氣注歷,如繼續單純以沒有中心置閏的規則,有可能一年要置兩個閏月。因此,又補充規定:以兩次冬至之間包含有13個月的定為閏年,閏年的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定為閏月。這一規則一直沿用至今。閏年中以閏四、五、六月最多,閏九、十月最少,閏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則不會出現,至少在幾千年內是這樣的。
在公歷中,閏月不是在一年中增加一個月,而是在某一個月增加一天,以保證歷法年與回歸年相一致。例如《儒略歷》和現行《公歷》一般年份都是365天。通常每過四年(現行公歷有時相隔八年)就把二月份增加一天,這一年就是366天。這年的二月就是閏月,而這一年也叫閏年。

⑹ 閏月是怎麼來的

閏月,陰歷以月球繞地球定歷法,每年和回歸年的365日5時48分46秒相差約10日21時,積以置閏,所以每三年要閏一個月,每五年閏兩個月,每十九年閏七個月。這樣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稱為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就叫閏某月。

具體介紹如下:

閏月(Leap Month),是一種歷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漢歷(民間亦稱農歷)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為了協調回歸年與漢歷年的矛盾,防止漢歷年月與回歸年及四季脫節,每2至3年置1閏。

古代曾採用19年置7閏的閏周,到唐代的《麟德歷》時廢除了固定閏周,採用無中氣月置閏,因此是該閏時置閏)。有時,閏月也指公歷的閏年中包含閏日的月份(即公歷閏年的2月)。

⑺ 閏月是怎麼來的

閏月,是為了使歷法符合日月運行的規律而制定的。陽歷閏月在二月份多加一天,為二十九天;農歷閏月多加一個月,一年為十三個月。

陰歷是指我國舊時通用的歷法,就是農歷,實際上是陰陽合歷。它是以兩個新月之間時間的間隔作為一個月,這就是所說的「朔望月」;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也就是所說的「回歸年」。

(7)中國閏月是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黃帝259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漢武帝發現之前的此前的顓頊歷,以建亥為歲首(即農歷十月)已不適用,隨任命司馬遷以太史令身分和中大夫孫卿、壺遂及歷官鄧平、落下閎、天文學家唐都等二十餘人,改革歷法。

經這批專家通力合作,反復計算、選擇,終於在這年五月頒布新歷《太初歷》。

《太初歷》改以正月為一歲之首(秦歷以十月為一歲之始),一月的日數為29.53天,一歲一年的日數是354.36天,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也是中國歷法史上進行的第一次大改革。

世界上的歷法共有三類:一類是陽歷,就是以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年,年的月數和月的日數可人為規定;一類是陰歷,就是以月球繞地球運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個月,只有年的月數可以人為地規定;

第三類是陰陽歷,就是以月球平均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為一月,但通過設置閏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數又與地球平均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相等,如中國的漢歷、藏歷。



閱讀全文

與中國閏月是怎麼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花生乾果怎麼樣 瀏覽:127
伊朗的盟國有多少個 瀏覽:708
印尼燕窩產量怎麼樣 瀏覽:923
印尼留學簽證需要准備什麼 瀏覽:633
義大利語等級考試哪個好考一些 瀏覽:31
歷史學專業去義大利哪個學校 瀏覽:786
印度的瑪薩拉粉是什麼 瀏覽:587
英國藍白貓脾氣暴怎麼樣辦 瀏覽:494
印尼萬丹發生海嘯什麼時候 瀏覽:261
印尼現在在放什麼假 瀏覽:488
在英國教父是什麼 瀏覽:709
中國移動話費用完如何收費 瀏覽:213
印度小孩子沒有飯吃瘦成什麼樣 瀏覽:323
越南減肥霜多少錢 瀏覽:81
以前英國的硬幣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407
印度旅遊價格為什麼這么高 瀏覽:23
伊朗藏紅花治什麼病 瀏覽:147
泰國和越南哪個民主 瀏覽:817
去伊朗旅行要准備什麼 瀏覽:716
英國房產商業報稅軟體價格多少 瀏覽: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