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煤炭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是什麼
我國煤礦智能化政策引導明確
從國家政策規劃來看,2020年2月25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8部分聯合印發《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針對我國一些煤礦正在開展智能化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基礎理論研發滯後、技術標准與規范不健全、平台支撐作用不夠、技術裝備保障不足、高端人才匱乏等問題提出相關意見及保障措施。幾大核心任務如下:
整體來看,國家積極推進煤礦智能化發展,從政策引導規劃,落地到企業示範工程,自上而下的智能化路徑明確,為煤炭行業的轉型升級指引正確方向。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Ⅱ 煤炭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煤炭行業目前的發展還可以,但是發展前景不被看好。
煤炭作為一種能源,會產生環境污染,屬於被淘汰的行業。雖然在能源消費中煤炭占的比例依然很高,但是現在對煤炭的使用量和比例也都正在逐步下降,發展前景其實並不被看好。
Ⅲ 煤炭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供給端分析
——產量維度:2019年我國原煤產量保持穩步增長
2020年5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2019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2-2019年,中國原煤產量呈現波動變化態勢。其中2016-2019年呈現逐年增長態勢,2019年中國原煤產量達到38.5億噸,同比增長4.6%。
由於受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行業內企業為抗擊疫情,主要產煤省區的復工復產時間集中在3月份,對於行業內整體產量供給的影響較小。2020年1-5月,中國原煤產量為14.7億噸,同比增長0.9%。
——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Ⅳ 2021年及以後煤礦行業如何
行業主要上市企業:目前國內煤炭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鄭州煤電(600121)、大同煤業(601001)、盤江股份(600395)、美錦能源(000723)、恆源煤電(600971)、昊華能源(601101)、西山煤電(000983)、平煤股份(601666)
本文核心數據:原煤產量、原煤消費量、煤炭進口及出口數量
供給端:山西、內蒙古產量領先
近年來,我國煤炭總體消費量相對穩定。2020年全國原煤產量39.02億噸,同比增長1.4%。2021年上半年,中國原煤產量19.49億噸,同比增長6.4%。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Ⅳ 煤炭工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全球煤炭供需情況
——產量增勢未能延續
煤炭是世界上儲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常規能源,也是最廉價的能源。21世紀以來,隨著各國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不斷重視,各國加速能源結構調整,眾多發達國家已逐步採用清潔能源替代煤炭能源消費,因此煤炭供給增勢不再呈現單邊上漲趨勢。
近年來,全球煤炭產量呈現震盪走勢,2017-2019年,全球煤炭產量保持連續增長,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煤炭產量增勢未能延續,總產量為77.42億噸,同比下降4.8%。
煤炭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在歐美市場,綠色可再生能源快速替代煤炭,近幾年歐美國家的煤炭消費持續下降,2020年美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燃煤發電量,全年煤炭消費量下降21%;歐盟國家煤炭消費量下滑幅度更大,歐盟27國2020年煤炭進口量下降32.7%。
在亞洲市場,例如越南、印尼和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煤炭消費量還有增長潛力。2020年,越南、巴基斯坦的煤炭進口量均實現正增長,印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煤炭產量和消費量雖然都出現下降,但疫情稍有緩和後,馬上加快了燃煤電廠的建設步伐。
從整體來看,全球范圍的煤炭出口和消費重心逐漸向亞洲轉移趨勢明顯。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煤炭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Ⅵ 我國的煤炭行業發展前景怎樣
二十一世紀的頭20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國際經驗,這一時期是實現工業化的關鍵時期,也是經濟結構、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的階段。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中國實現經濟翻兩番。在確保中國經濟未來20年發展中,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主導地位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煤炭資源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煤炭資源的經濟價值將在未來得到不斷提高。
從2007年到2020年,中國將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這14年也是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時期。預計未來14年GDP的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7.5%,到2020年GDP總量將由2005年的18萬億元增加到54萬億元,按現行市場匯率計算,摺合6.7萬億美元;人均GDP將由2005年的1700美元提高到4800美元。改革開放以來27年能源消費的彈性系數平均為0.54,今後15年按0.5計算,能源消費年均增長速度按3.75%計算,到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大約將達到38億噸標准煤。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包括煤炭在內的能源需求增長明顯加快,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煤炭行業面臨巨大發展機遇,其發展具有諸多有利因素:宏觀經濟的高速發展為煤炭需求持續增長提供了堅實的支撐;煤炭行業在能源供應中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鞏固了其作為支柱產業發展的地位;國家積極的產業政策保障了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為煤炭行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等。
(1)宏觀經濟的高速發展,為煤炭需求持續增長提供了可能
我國煤炭需求與國民經濟增長特別是工業增長存在較強的正相關性,我國煤炭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由於經濟增長強勁,一些工業如鋼鐵、電力、化工、汽車以及交通運輸、建築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相對較大,引發了煤炭需求量的快速增長,煤炭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並且煤炭需求旺盛的勢頭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
國際國內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一個國家能源消耗的多少,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工業化水平、居民的消費結構、國家的產業結構和城市化水平密切相關。當前,我國經濟進入了以發電、鋼鐵、建材、房地產、家用電器迅速發展為代表的重工業化時期。經濟的高速發展、消費結構迅速升級、我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速,為煤炭行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據統計,我國1985-2005年煤炭消費量對國民經濟的平均彈性系數為0.53。「十一五」期間,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約為7.5-8.5%,年均煤炭消費增長量約為4-4.5%。
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帶動電力、鋼鐵工業用煤繼續快速增長,建材工業用煤基本維持不變,煤化工產業成為新的增長點,這些相關下遊行業的發展為煤炭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2)能源基礎地位不可動搖
《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指出「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煤炭工業是關系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基礎產業」。《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提出我國能源發展格局是「以煤炭為主體,以電力為中心」,將煤炭列入國家能源規劃的重要位置。煤炭是確保中國未來20年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戰略資源,其經濟價值將在未來穩步提高。
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在未來較長的時間里,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擁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它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中所佔比重一直保持到60%以上。我國電力燃料的76%、鋼鐵能源的70%、民用燃料的80%、化工燃料的60%均來至於煤炭。煤炭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3)國家產業政策有利於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在控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抑制不合理能源需求的同時,堅決關閉非法和不具有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推進煤炭資源整合,清理在建項目,控制超能力生產,較好地抑制了煤炭固定資產投資和生產總量的過快增長。《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新型煤炭工業體系的。
《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煤炭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即優化煤炭布局,調控煤炭總量,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礦,淘汰資源回收率低、安全隱患大的小煤礦,加快煤炭科技創新,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礦區。
國家不僅確定了煤炭在我國基礎能源的戰略地位,而且指明了煤炭工業發展方向,這將有利於我國煤炭行業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4)技術創新為煤炭行業發展提供動力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國煤炭行業帶來了無限生機,隨著煤炭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技術含量高、生產效率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化礦井先後建成投產,大大提升煤炭行業整體生產水平,綜合機械化採煤工藝成為煤炭開采主流。目前,我國煤炭氣化技術已比較成熟;煤炭間接液化技術在國外已經商業化,美國已完成第二代直接液化技術,我國目前也正在進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藝條件試驗以及商業化可行性研究;水漿煤技術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成熟,目前我國的研究開發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煤炭液化和氣化技術為煤炭成為潔凈能源創造了條件,煤炭清潔開采技術和洗選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煤質,減少了污染,為煤炭產業開拓了廣闊的市場。
另外,目前全球面臨能源短缺、資源類產品日益緊缺等問題,因此,未來煤炭在人類社會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其價值也會得到人類的重新認識。
Ⅶ 你如何看待煤炭行業未來的發展
我國煤礦智能化政策引導明確
從國家政策規劃來看,2020年2月25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8部分聯合印發《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針對我國一些煤礦正在開展智能化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基礎理論研發滯後、技術標准與規范不健全、平台支撐作用不夠、技術裝備保障不足、高端人才匱乏等問題提出相關意見及保障措施。幾大核心任務如下:
整體來看,國家積極推進煤礦智能化發展,從政策引導規劃,落地到企業示範工程,自上而下的智能化路徑明確,為煤炭行業的轉型升級指引正確方向。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Ⅷ 煤炭的中國狀況
中國煤炭資源豐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區均有分布,但分布極不均衡。在中國北方的大興安嶺-太行山、賀蘭山之間的地區,地理范圍包括煤炭資源量大於1000億噸以上的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河南6省區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國煤炭資源集中分布的地區,其資源量佔全國煤炭資源量的50%左右,佔中國北方地區煤炭資源量的55%以上。在中國南方,煤炭資源量主要集中於貴州、雲南、四川三省,這三省煤炭資源量之和為3525.74億噸,佔中國南方煤炭資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資源量也佔中國南方探明保有資源量的90%以上。
2007年度中國能源礦產新增探明資源儲量有較大增加,17種主要礦產新增大型礦產地62處,其中煤炭新探明41處大型礦產地,其中資源儲量超過10億噸的特大型礦產地有14處,凈增查明資源儲量448億噸。中國已經查證的煤炭儲量達到7241.16億噸,其中生產和在建已佔用儲量為1868.22億噸,尚未利用儲量達4538.96億噸。
2006年1-12月中國煤炭開采和洗選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698,829,61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3.45%;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709,234,867,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3.72%,實現累計利潤總額67,726,662,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5.34%.
2007年1-12月中國煤炭開采和洗選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916,447,50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8.06%。2008年1-10月中國煤炭開采和洗選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1,155,383,57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7.81%。
「十一五」期間是煤炭工業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的最佳時期。煤炭是中國的基礎能源,在一次能源構成中佔70%左右。「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進一步確立了「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基本方略,為中國煤炭工業的興旺發展奠定了基礎。「十一五」期間需要新建煤礦規模3億噸左右,其中投產2億噸,轉結「十二五」1億噸。中國煤炭工業將繼續保持旺盛的發展趨勢,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中國煤炭工業的發展前景都將非常廣闊。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8月份,中國煤炭進口量降至1886萬噸,環比下降18.11%,同比下降27.3%,已經連降六個月,並且降幅近一步擴大。
2015年12月1日,陝西省政府網站消息,為破解煤炭市場需求不足、價格走低等難題,榆林市積極創新區域合作機制,打造終端銷售市場,暢通運輸網路。2015年1-10月榆林市累計銷售煤炭達3.1億噸,其中,累計銷往河北省煤炭1.1億噸、山西4000萬噸、陝西關中地區2800萬噸、內蒙古2400萬噸、河南1800萬噸、山東1700萬噸、寧夏1000萬噸、甘肅800萬噸、北京700萬噸、湖北450萬噸,占榆林市煤炭銷售總量的86%。 中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中華民族賴以生息繁衍、發展壯大、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要物質基礎。在已發現的142種礦物中,煤炭佔有特別重要的位量,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煤田面積約55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產煤國家之前列。
中國聚煤期的地質時代由老到新主要是:早古生代的早寒武世:晚古生代的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疊世、晚二疊世;中生代的晚三疊世,早、中侏羅世、晚株羅世—早白堊世和新生代的第三紀。其中以晚石炭世——---早二疊世,晚二疊世,早、中侏羅世和晚侏羅世—早白堊世四個聚煤期的聚煤作用最強。中國含煤地層遍布全國,包括元古界、早古牛界、晚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各省(區)都有大小小一、經濟價值不等的煤田。
中國聚煤期及含煤地層的分布在:華北、華南、西北、西南(滇、藏)、東北和台灣六個聚煤區而各有不向。
國務院在2014年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 (2014-2020年)》中確定,將重點建設晉北、晉中、晉東、神東、陝北、黃隴、寧東、魯西、兩淮、雲貴、冀中、河南、內蒙古東部、新疆等14個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數據顯示,2013年14個大型煤炭基地產量33.6億噸,佔全國總產量的91%。 一、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行業供需維持平衡
煤炭主要應用於電力、鋼鐵、水泥、化工四大行業。從下游主要耗煤行業的增長來看,單月產量增速隨有所下滑,但依然維持在相對高位。1-8月份火電發電量2221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47%;生鐵產量40363萬噸,同比增長12.76%;水泥產量117848萬噸,同比增長14.66%;合成氨產量3439萬噸,同比增長0.93%。
1-8月原煤產量為216485萬噸,同比增長18.10%,其中8月份產量為29580萬噸,同比增長13.10%,環比增長0.27%;煤炭的產量並未明顯超過下游需求的增長幅度,從供需的增速來看,沒有出現供大於求的狀況,據渤海證券預計今年煤炭需求水平約為32.5億噸左右,供給水平約為32.4億噸左右,全年供需基本平衡,
——第四季度全行業基本面可能仍然保持平穩的走勢
由於中央政府將節能降耗納入各地約束性考核指標,為確保「十一五」節能目標完成,一些地區開始對高耗能產業採取限產限電或關停等強制手段,因此四季度能源需求相比以往可能面臨一定的壓力。
但四季度是北方冬季取暖季節,也是傳統的煤炭銷售旺季,冬儲煤購銷逐步開始,下游電廠補庫存較為積極,市場交易將逐步趨於活躍,銷量可能會有所增加。
兩方面因素疊加,預計四季度煤價將繼續保持平穩,可能會維持小幅震盪的走勢。但如若出現氣象專家所預期的那樣,歐洲將會遭遇千年來最低氣溫的冬季,屆時可能將會影響煤炭行業的價格走勢及供需關系。 二、市場特點分析 1、超高電煤庫存再次壓制煤炭供求及價格。10月上旬全國重點發電企業的煤炭庫存再次攀升到了6230萬噸的超高水平,庫存可用天數也隨之超過了21天,這一狀況不僅明顯降低了電力企業進行電煤「冬儲」的壓力,也會對動力煤的供求和價格形成壓制。
2、「寒冬」的預期及冬季煤炭儲備或增添活力。進入10月份之後,又到了煤炭「冬儲」時節,盡管當前電力企業的煤炭庫存還維持在偏高水平,「冬儲」的壓力不大,但是由於是「寒冬」的概率較大,有可能對冬季煤炭供求帶來加積極的影響。
3、煤炭進口對國內煤炭供求的支撐作用或將下降。煤炭進口對未來一段時期國內煤炭供求的支撐作用或將下降的判斷基於兩個方面因素,其一,綜合各方面情況看,國際煤炭供應及運輸環境正在朝著不利於我國煤炭進口的方向發展,給未來一段時期的煤炭進口帶來變數。9月份以來,澳洲動力煤價格呈逐漸上漲趨勢,低發熱量的印尼煤越來越成為我國煤炭進口的首選,推動了印尼煤出口價格的上揚。其二,2009年10月份、11月份和12月份我國的煤炭進口量分別達到了1113.8萬噸、1265.3萬噸和1638.5萬噸,由於這一基數較大,四季度在上述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的空間已經不大,屆時煤炭消費需求的增加將可能不得不依賴內貿煤炭供應的增長來實現。
4.2015年10月13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1-9月份,全國累計進口煤炭15636萬噸,同比減少6647萬噸,下降29.83%。此外,2015年9月份中國出口煤及褐煤73萬噸,同比增加29萬噸,單月出口量創2013年7月以來最高。盡管進口量不斷下降,出口量不斷增加,但國內煤炭市場供過於求的矛盾仍舊突出。 一、有利因素
1、在政策方面。總體來看,一是2008年初受雨雪冰凍災害、春運期間運力緊張、部分煤礦停產整頓和提前放假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部分地區出現電煤供應緊張狀況時,國家發改委、 交通部分別發布緊急通知,要求保障煤炭供應和物資運輸。二是年中煤炭,尤其是動力煤價格迅速上漲時,國務院發布保障電煤供應的公告,國家發改委兩次對電煤進行臨時價格干預。三是 從煤炭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出發,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加強對改革試點中分期繳納礦業權價款的管理;國務院提高煤炭出口關稅;發改委、能源局等下達「十一五」後三年關閉小煤礦計劃的通知 。
2、在技術方面。近幾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藝和新技術不斷滲透到煤炭科學技術領域,有力地促進了煤炭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首先,勘探、開采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其次,裝備水平得到提升,高產高效礦井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第三,煤礦瓦斯、火災治理等安全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第四,潔凈煤技術使得資源的綜合加工利用加快發 展。
二、不利因素
1、煤炭市場的波動加大
煤炭價格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市場供需是最主要的因素。2009年我國煤炭前期投資將集中釋放。短期內煤礦在建規模過大,產能過剩壓力增加,而需求相對不足。短期內宏觀經濟發展速度放慢,電力等行業需煤量在下降。煤炭固定資產投資經歷5年多的快速增長,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產能迅速增加。這些產能的相繼建成釋放,將加劇產能過剩的壓力。
2、國家對安全生產的要求提高 一、市場競爭風險
隨著市場化的不斷深入,煤炭施工企業也推向了市場,然而煤炭施工企業的管理體制還沒有大的變化,機制不活。煤炭施工項目能否全面、順利實施,解決好項目與企業的關系是關鍵 ,項目與企業間責任不明、關系模糊,激勵不夠,約束不嚴,不確定因素過多等嚴重影響著煤炭項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實施,必須通過創新才能使煤炭項目施工管理適應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要 求。
煤炭施工企業在工程投標中存在的過渡競爭,相互壓價、低價中標,仍然是普遍現象。煤炭施工企業還不能完全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運行,一些法律法規還沒有健全,存在著許多人為 因素、政策導向、行業行為乃至灰色交易,但無論怎樣,市場經濟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煤炭施工市場的逐步完善和國際化必然要求我們的煤炭施工的項目管理要不斷創新來適應市場經濟運 行的規律。
投標風險類似於一般製造業中的市場風險,我國建築施工領域實行招投標制後,施工企業基本上都要以投標報價的形式爭取中標。為了獲取工程項目,企業間的競爭十分激烈。一個企業如果拿不到工程項目,就無利可談,為投標而付出的人、財、物也只能由投標企業買單。如果低價中標或招標文件中有對承包企業不利的條款,或投標報價時計算失誤、漏計項目、取費不 當,或由於其他原因造成經營管理失敗而虧損,再加上招標市場上的不規范操作和不正常的因素,給承包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
二、原材料壓力風險分析
一是所採煤層的自然賦存條件;二是生產者的經營管理水平;三是對國家煤炭資源的態度;四是開采工藝的復雜程度;五是開采投資的佔用量等等。鄉鎮煤礦技術水平、管理水平較 低,開采設施簡單而且資金佔用量小,再加上對煤炭資源的珍惜程度不夠,其原煤生產成本遠遠低於國有煤礦水平。鄉鎮煤礦低50%左右,有的甚至低65%以上。因此,鄉鎮煤礦具有低價競爭 的優勢,過度的低價競爭對國有煤炭企業的扭虧增盈和長遠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煤炭與電力是密切相連的上下游產業,電力企業煤炭消費量佔全國煤炭消費量的一半以上,煤電聯營模式已經得到了普遍認同。煤炭是中國能源的主體,長期以來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由於資源的布局無法改變,要改變階段性能源供應緊張的情況,必須運用市場機制解決煤電矛盾,推進煤電一體化建設、推進產業融合。煤電聯營模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在煤礦所在地建立坑口電廠,改「輸煤」為「輸電」,加快發展特高壓輸電,提高煤電就地轉化比例,減輕電煤運輸壓力。其次,煤電企業之間還可以簽訂長期煤炭供需協議,進行煤電戰略合作。再次,大型煤炭企業和發電企業之間可以通過相互參股,形成煤電一體化的企業。最後,使煤電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聯合上市、兼並收購等多種形式,促進煤電企業的戰略合作。
2015年6月,內蒙古發布《關於支持煤炭轉化企業與煤炭生產企業重組有關事宜的通知》。宣布內蒙古煤炭上下游企業重組拉開序幕,多家煤企和電企達成了合作意向,以化解產能過剩的問題。目的是有效化解煤炭產能過剩,推動煤電、煤化重組並購。 中國許多行業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低電價、低煤價和高能耗的基礎上,市場化的煤炭價格不斷上漲,恰恰反映了這些產業對能源的過度消耗。應下決心、下力氣控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勢頭,完善產業政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抑制不合理的能源需求,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方面,對高耗能產業和過熱行業在項目許可、土地、環保、信貸投放等方面要收緊口子、抬高門檻。另一方面,盡快改革資源價格形成機制,使資源價格充分反映資源的稀缺性和環境成本,使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
加快資源稅費改革
改革中國的資源稅制度,改從量徵收為從價徵收,實行以儲量為基數、與回採率等掛鉤的資源有償使用辦法,這一方面加大了煤炭資源獲取的難度,增加了煤炭生產的前期投入和財務成本,使得煤礦不能夠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另一方面,將使煤炭生產企業更加珍惜資源,節約資源,更加科學合理配采,在某種程度上遏制「采肥丟瘦」,盲目增加產量的行為。 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成立於2009年7月,致力於推動煤炭市場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建立高度信息化、標准化、開放性的煤炭電子交易平台和煤炭供應鏈服務平台。
隨著煤炭產業環境的深刻變化以及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提出「成為領先的全球煤炭產業鏈整合者」的願景,並以「建設煤炭交易和煤炭供應鏈服務標准,優化煤炭產業資源配置,促進產業價值鏈的高效協同,推動煤炭市場體系建設與發展」為使命,明確提出建設成為「煤炭交易與煤炭供應鏈服務平台」的戰略定位。
依託中國、蒙古、朝鮮、俄羅斯遠東、越南、印尼、澳大利亞等全球主要煤炭產地,輻射東北亞主要煤炭消費市場,通過集約的交易平台和電子交易系統,提供公開、高效、公信的煤炭現貨交易服務平台,同時通過引進和整合金融、物流等專業服務商,為交易提供信息資訊、倉單質押監管、代墊貨款、結算、庫存管理、代理采購、運輸代理、綜合物流、化驗檢測等綜合一體化的服務解決方案。
Ⅸ 煤炭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是什麼
煤炭行業發展現狀:「十一五」期間是煤炭行業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的最佳時期。煤炭是中國的基礎能源,在一次能源構成中佔70%左右。「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進一步確立了「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基本方略,為中國煤炭行業的興旺發展奠定了基礎。「十一五」期間需要新建煤礦規模3億噸左右,其中投產2億噸,轉結「十二五」1億噸。
煤炭行業發展趨勢:中國煤炭工業將繼續保持旺盛的發展趨勢,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中國煤炭行業的發展前景都將非常廣闊。
中國煤炭行業發展情況:
我國的煤炭流通企業總量約為10萬家,規模偏小。這主要是由於我國煤炭生產與消費企業分布較為分散,行業集中度偏低,為不同規模的煤炭流通服務商提供了生存空間。
國家正大力推動煤炭開采企業的整合,煤炭流通市場也將趨向集中,這將逐步提高煤炭流通企業的市場進入壁壘,小規模煤炭流通企業的生存空間將不斷縮減,大規模、跨區域的流通服務商將成為主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煤炭行業
Ⅹ 我國在煤炭安全高效清潔生產方面取得哪些成果未來煤礦建設趨勢如何
首先我國煤炭技術含量高,生產效率高。煤炭生產效率也稱為生產人機工程學,即一個普通工人一天工作的煤炭產量。技術進步推動我國煤礦機械化水平和單井產量規模逐步提高,帶動煤炭生產效率快速提高。智慧綠色已成為煤炭生產的新趨勢。煤礦安全得到根本改善。我國煤炭資源普遍埋深,採煤以地下煤礦為主。井下環境復雜,災害風險因素多,煤礦安全生產面臨巨大挑戰。
要知道煤炭產業是指以開採煤炭資源為主的產業。它是國家能源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煤炭在我國能源中的主導地位不會改變。雖然比重呈緩慢下降趨勢,但煤炭在我國能源市場的主導地位不會改變,當前國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煤炭。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多重挑戰。新能源、清潔能源替代煤炭步伐加快;煤炭需求增速放緩;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