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近代中國的基本特徵
一、近代中國的基本特徵:
1.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被破壞,但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地主對農民的剝削依然保持著。
2.民族資本有了某些發展,但它的力量很軟弱。
3.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並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軍事力量,成為中國的太上皇。
4.中國的封建勢力日益衰敗並同外國侵略勢力相勾結,成為資本-帝國主義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
5.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6.由於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雙重壓迫,中國人民的貧困程度和不自由,在世界上是少見的。
二、分界
1、此時期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
2、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為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在此後的近一百年間,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標,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後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但都屬於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
4、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對象和任務性質。
三、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
1、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而前者為最主要矛盾。但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進程中,呈現出錯綜復雜關系和起伏狀態。
2、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擺脫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說,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國家近代化,改變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1)中國有哪些基本特徵擴展閱讀:
1、19世紀中葉,這是世界近代史階段基本到來的歷史時刻。因為,第一,工業革命在歐美主要國家完成或迅速發展,使得西方大工業生產力向全球傳播,世界市場已經基本上形成。
2、第二,西方的機制工業品,已經傾銷到世界大部分落後國家和地區,亞、非、拉的許多國家開始產生或初步地發展了自己的近代資本主義經濟,這樣,除了亞、非一些地區外,整個世界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的歷史時代,世界近代史的歷史階段,已經基本到來。
3、19世紀末,這是世界近代史階段完全到來的歷史時刻。因為,第一,經過第二次產業革命,西方的大工業生產力已完全具備向世界各地傳播的能力,西方的資本主義社會也已開始進入新質的發展階段;
4、第二,資本輸出已經具有了重要意義,它「加速了最落後的國家裡的資本主義發展」,全球大部分落後國家均已進入了近代資本主義發生、發展的歷史時期;
5、第三,到19世紀末,世界被瓜分完畢,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已經形成,整個世界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世界近代史階段,也完全到來。
Ⅱ 中國現代化的五個基本特徵
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徵: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些特徵都要在我國發展的方針政策、戰略戰術、政策舉措、工作部署中得到體現。
中國式現代化的意義:
現代化是標識人類文明演進的核心術語。在世界歷史前進的軌道中,現代化道路具有多樣性、復合性,但在總體類型中,「資本主義現代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兩種最為典型的道路,前者是以資本為驅動的現代化,後者是以人為價值追求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在本質上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它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和普遍意蘊,也有基於中國國情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中國式現代化的這種「共性」與「個性」共同標注了其內在特質、歷史方位和未來走向,對於人類社會進步具有世界歷史意義。
Ⅲ 中國文化有哪些基本特徵
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獨特的楹聯通過獨特的書法表現出來,鈐印上獨特的名章與閑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裝飾。其他諸如中華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其極強的個性。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本來存在著多種不同的地域文化,後來才合成一個大體統一的華夏文化。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Ⅳ 我國環境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1、區域位置: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2、地勢:地形復雜,高原、山地和丘陵佔有很大比重。3、自然因素:獨特的自然發展歷史,土壤、生物資源豐富。4、氣候:中國的氣候復雜多樣,有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類型。
(4)中國有哪些基本特徵擴展閱讀
中國的主要自然資源:1、礦產: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獨特的自然發展歷史,使得我國的土壤、生物資源豐富。在我國,某些從地質時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襲下來的因素,在現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第四紀冰川作用遠沒有歐洲、北美同緯度地區那樣廣泛、強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響較少,所以生物種屬(包括特有種屬)特別繁多,地理成分復雜,分布亦比較混雜。
我國地理環境西高東低,地勢呈三級階梯分布,河流多自西向東流。地形復雜多樣,西部多高大山脈。西南喀斯特地貌廣部,西北部多荒漠。東部多平原,東南部多為丘陵,地壤為呈酸性的磚紅壤,東北黑土地土壤肥沃。
Ⅳ 中國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的特點是漢字等。是漢字的閱讀書寫和通過漢字思維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是家家族家國以及在這一社會結構中產生的儒家學說這是非常有影響的,漢族中國文化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是中國最有趣的陰陽五行是中國天下觀念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中國古代的世界觀跟其他國家和民族很不一樣。
中國的特點
我國是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祖國的歷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由於各種原因漢族在我國多民族的國家中處於主體地位,但是並不能因此而忽視或否認其他少數民族對於祖國歷史發展所做的貢獻,如秦漢統一了中原地區匈奴族則統一了北方草原地區。
看待民族關系不能站在一個民族的立場上而應站在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立場上,對歷史上一切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事件,人物給以充分的肯定和贊頌反之要給以否定和鞭撻堅決反對大漢族主義和狹隘的地方民族主義。
Ⅵ 中國基本特徵是什麼
中國基層的主要特徵就是中國人口地大物博,每個人身心發展的水平是不一樣的,城鄉差距比較大。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在這一章中,費孝通將中國社會的基層定義為鄉土性的,這「鄉土性」帶有三方面特點:
其一、「鄉下人離不了泥土」。鄉下人以種地為最普通的謀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貴。
其二、不流動性。靠農業謀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並不是說鄉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說在人與空間的關繫上是不流動的,安土重遷,各自保持著孤立與隔膜。
其三、熟人社會。鄉土社會的這種人口流動性緩慢的特點使鄉村生活很富於「地方性」特點,聚村而居,終老是鄉。
(6)中國有哪些基本特徵擴展閱讀
在分析鄉土社會秩序何以維持的基礎上,費孝通進一步剖析了鄉土社會的權力結構。他把權力劃分為四種類型,即社會沖突中發生的橫暴權力,社會合作中發生的同意權力,社會繼替中發生的長老權力和社會急劇變遷中發生的時勢權力。
在鄉土社會中,既有不民主的橫暴權力,也有民主的同意權力,但這兩者均不構成權力結構的主導方面,因為前者受到農業生產力水平的限制,而後者又受到分工體系不發達的局限,因而鄉土社會「雖則名義上說是『專制』的。
『獨裁』……在人民實際生活上看,是松馳和微弱的,是掛名的,是無為的」。鄉土社會中明顯地存在於一種既不同於橫暴權力又不同於同意權力的另一種權力,費孝通稱之日「長老權力」,它是一種既非民主又異於不同主的專制。
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1、以民為本
「以民為本」,就是以人民為本位,既不同於「以官為本",又不同於「以人為本」。中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江澤民同志曾經強調指出,貫徹「三個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斷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以人民為本位,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市場經濟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要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優化資源的配置,發揮市場經濟的基礎作用。
3、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第一有個先富後富的問題,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還應是有差別的,不是搞平均主義,不然社會經濟的發展就沒有動力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也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實現共同富裕,要解決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的社會化和私人佔有的矛盾。我們要實行生產社會化和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相結合。
4、公平正義
十八大報告指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5、民主政治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障。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什麼?是廣大人民。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來源於人民,因此必須受人民的監督。
Ⅷ 中國有什麼特點
1 我們黃皮膚
2 我們黑頭發
3 我們人才輩出
4 我們中有帥哥美女
5 我們有悠久的歷史
6 我們有廣闊的疆域
7 我們充滿智慧
8 我們造出了長城
9 我們造出了都江堰
10 我們造出了故宮
11 我們要舉辦世博會了
12 我們要舉辦奧運會了
13 我們說漢語
14 我們的語言很復雜
15 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
16 我們的國家地廣物博
17 我們的人多
18 我們的人遍布全球
19 我們有56個少數民族
20 我們全國人民團結在一起
21 我們有偉大的中國和諧用語黨帶領
22 我們發明了指南針
23 我們發明了火葯
24 我們發明了紙
25 我們出產絲綢
26 我們出產陶瓷
27 我們發明了茶道
28 我們新疆的葡萄和哈密瓜很甜
29 我們的江南出產美女
30 我們的四川有丹巴美人谷
31 我們有大熊貓
32 我們有麻婆豆腐
33 我們有北京烤鴨
34 我們有紅燒蹄膀
35 我們有內蒙古大草原
36 我們的成吉思汗曾踏平亞歐大陸
37 我們內蒙古的羊肉又鮮又嫩
38 我們新疆的姑娘能歌善舞
39 我們有少林寺的和尚武功高強
40 我們有氣功大師
41 我們有清廉的官吏
42 我們有文明的國民
43 我們有發達的經濟
44 我們有便捷的交通
45 我們有國色天香的牡丹花
46 我們有貂嬋
47 我們有王昭君
48 我們有楊貴妃
49 我們有西施
50 我們有諸葛亮
51 我們有很多成語
52 我們有很多諺語
53 我們有很多名人名言
54 我們有魯迅
55 我們有秦始皇
56 我們有毛主席
57 我們有唐太宗
58 我們有武則天
59 我們有項羽
60 我們有康熙
61 我們有紀曉嵐
62 我們有詩
63 我們有詞
64 我們有對聯
65 我們有流行音樂
66 我們有古典曲子
67 我們有曹雪芹
68 我們有《紅樓夢》
69 我們有《三國演義》
70 我們有《西遊記》
71 我們有《水滸傳》
72 我們有孔子
73 我們有孟子
74 我們有老子
75 我們有莊子
76 我們有韓非子
77 我們有屈原
78 我們有春節
79 我們有端午節
80 我們有重陽節
81 我們有中秋節
82 我們會劃龍舟
83 我們有月餅
84 我們有粽子
85 我們有十二生肖
86 我們有星占術
87 我們有網路
88 我們有騰訊
89 我們有搜狐
90 我們有巴金
91 我們有郁達夫
92 我們有冰心
93 我們國家自行車最多
94 我們心靈手巧
95 我們聰慧過人
96 我們讓外國人汗顏
97 我們有桂林山水
98 我們有大好河山
99 我們都有一顆愛國心
100 我們都是中國人!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特
Ⅸ 近代中國的基本特徵
列強通過戰爭,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資本輸出等,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控制中國,阻礙了中國獨立發展。封建主義雖然受到打擊,但封建主義與外國資本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相勾結,殘酷統治中國人民。
自然經濟的基礎遭破壞,但在經濟生活中仍然占優勢地位;民族資本主義有所發展,但未能成為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
由於小農經濟的大量存在,帝國主義的分而治之,使中國長期不統一,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緩慢,經濟落後。
兩大社會矛盾並存(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始終是中國近代社會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是中國革命的主要任務。
(9)中國有哪些基本特徵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的1840年到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這一時期社會發生巨變。
一、政治上:
1.列強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中國的主權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2.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由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轉變為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主義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3.中國革命任務由反對本國封建統治轉變為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任務,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二、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並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三、思想文化上:"天朝上國"的愚昧思想受到沖擊,思想界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主要是學習西方的物質文明。
Ⅹ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本特徵是什麼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本特徵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1、我國的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們國家有14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這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的,必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克服更多的困難,也必然會產生更廣泛的世界性影響,對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2、我國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們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在現代化進程中要自覺、主動地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差距問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使全體人民共享現代化成果。
3、我國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我們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在現代化進程中協調實現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4、我國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注重同步推進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而是要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綠色低碳的新型發展道路。我們要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全人類作出積極貢獻。
5、我國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們始終把和平共處、互利共贏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准則,堅持多邊主義,反對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