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21年中國建黨的12人
為李達、李漢俊、董必武、陳潭秋、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和周佛海。
1、12人,包括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武漢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小組的陳公博,旅日小組的周佛海。
2、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7月23日成立後,在反動軍閥政府的殘暴統治之下,只能處於秘密狀態,沒有公開進行活動的環境。在大革命時期,黨忙於國共合作、開展工農運動和支援北伐戰爭,沒有條件對黨的誕生進行紀念。把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辰紀念日,為毛澤東同志於1938年5月提出來的。
3、「七一」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最早見於中央文件為1941年6月。當時,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紀念指示》。《指示》說:「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二十周年,七七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據地應分別召集會議,採取各種辦法,舉行紀念,並在各種刊物出特刊或特輯。」
(1)分析有哪些人參加過中國建黨擴展閱讀:
1、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舉行,出席大會代表12人,代表著全國50餘名黨員,毛澤東作為長沙小組也出席了大會,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列席了會議,因30日晚受到租借巡捕的搜查後,大會轉移到了嘉興南湖的一隻遊船上舉行。中共一大的順利召開,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每年中國建黨節,部隊都組織盛大的紀念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各級政府,也組織隆重的軍民聯歡晚會或座誡會,邀請老紅軍、軍隊離退休幹部復員退伍軍人、革命傷殘軍人及烈軍屬代表參加。同時,還要組織擁軍優屬活動,宣傳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檢查優撫工作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和困難及時給予解決。
② 1921年中國共產黨是在什麼背景下建黨的如何建立的有什麼成員
一、歷史背景:
1、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做了榜樣,隨後馬克思主義為李大釗,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所接受並傳播,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礎,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 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於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最終勝利。
4、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5、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二、建立過程
1、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2、1920年10月,由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3人發起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負責人。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范鴻劼、張太雷等先後加入,成員大多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幹。
3、1920年秋,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開會議,正式成立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推選包惠僧為書記。
4、1920年秋,施存統、周佛海等在日本東京建立旅日共產黨早期組織,施存統為負責人。
5、1920年秋冬之際,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以新民學會骨幹為核心秘密組建共產黨早期組織。
6、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7、1921年春,在與無政府主義者組織的「共產黨」分道揚鑣後,陳獨秀等重新組建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有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等,陳獨秀、譚平山先後任書記。
8、1921年,張申府、周恩來、趙世炎、劉清揚等在法國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學生中先進分子組成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張申府為負責人。
三、成員
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鄧中夏、蔡和森、惲代英、翟秋白、周恩來、趙世炎、陳潭秋、向警予、高君宇、何孟雄、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等。
(圖為共產黨誕生的小漁船)
(2)分析有哪些人參加過中國建黨擴展閱讀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最後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
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是:李達、李漢俊(上海),張國燾、劉仁靜(北京),毛澤東、何叔衡(長沙),董必武、陳潭秋(武漢),王盡美、鄧恩銘(濟南),陳公博(廣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在廣州的陳獨秀派遣,也參加了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會議。
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消滅資本家私有制」,以及聯合第三國際。大會討論了實際工作計劃,決定集中精力領導工人運動,組織工會和教育工人。
③ 中國共產黨1921年建黨有哪些人參加
參加會議的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董必武,陳潭秋,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柯爾斯基。
1921年7月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後因被帝國主義密探發覺,會議又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隻遊船上繼續進行。
參加會議的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董必武,陳潭秋,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公博,周佛海,共十二名。代表全國各界五十七名黨員出席了會議。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出席了會議。
參加會議的還有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柯爾斯基。大會通過了黨的章程,選舉陳獨秀為總書記,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
從此,在中國出現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辟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新時代,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3)分析有哪些人參加過中國建黨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歷史特點。
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工人運動的基礎上產生的。如前所述,中國工人階級身受帝國主義、本國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的三重壓迫,具有堅強的革命性。在這個階級中,不存在歐洲那種工人貴族階層,沒有社會改良主義的基礎。
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國,工人階級根本不可能進行和平的議會斗爭,他們很少可能對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抱有期望。盡管他們的人數不是很多,但具有很強的戰鬥力。
另一方面,它成立於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第二國際社會民主主義、修正主義遭到破產之後。
它所接受的,是沒有被修正主義閹割的馬克思主義的完整的科學世界觀和社會革命論,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即列寧主義,是在斗爭中同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劃清了界限的科學社會主義。
正因為如此,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為基礎的黨,是一個區別於第二國際後期的社會改良黨的新型工人階級革命政黨。
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原則,這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為對於這個初生的黨來說,理論准備不足可以通過學習加以彌補,經驗缺乏可以在斗爭的實踐中進行積累,只要堅持正確的方向,這個黨的弱點是可以克服的;
但如果不能同機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劃清界限,在政治上迷失了方向,它就只能成為資產階級的思想附庸,就不會有真正的生命力了。
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具有偉大而深遠的意義。它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中國人民從來就勤勞勇敢、富於斗爭傳統。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斗爭之所以屢遭挫折和失敗,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先進的堅強的政黨作為凝聚自己力量的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局面。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使得一切反動勢力感到深深的恐慌。這個運動在萌芽時即被斥為「過激主義」,被視為「洪水猛獸」,而遭到中外反動派的聯合壓迫,以致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就不能不處於秘密狀態,以後更長期受到嚴厲的迫害和血腥的鎮壓。
這種極端嚴酷的環境,是中國其他政黨很少遇到過的。但是,由於中國共產黨作為最先進的階級——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中國廣大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由於它掌握著馬克思主義這個銳利的思想武器,能夠為中國人民指明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所以,幼年的中國共產黨還是迎著種種誣蔑和壓迫,在斗爭的實踐中不可遏止地成長和發展起來。歸根到底,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社會前進方向的新生力量是不可戰勝的。
中國共產黨是在一個幅員廣大、人口眾多、情況復雜、經濟文化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進行活動的。
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正確地結合起來,這是一項前人沒有遇到過的缺乏現成經驗的艱巨工程,需要有一個摸索的過程,一個在斗爭中積累經驗的過程。
因此,黨要搞好自身的建設,要制定出一整套適合中國國情的馬克思主義路線和方針、政策,不能不經過艱難曲折的歷程。
④ 建黨100周年英雄人物有哪些
1、楊靖宇
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2、左權
字孳麟,號叔仁,原名左紀權。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一期生,是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赴蘇聯學習;1934年參加長征,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斗。長徵到達陝北後,左權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戰役和紅軍東征。
3、劉胡蘭
原名劉富蘭,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優秀共產黨員。1945年進中共婦女幹部訓練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做婦女工作,擔任婦救會秘書,後為主任,並成為中共候補黨員。
4、趙一曼
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
5、雷鋒
原名雷正興,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共產主義戰士。1954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4)分析有哪些人參加過中國建黨擴展閱讀: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尤其需要挺身而出的英雄。 歷史車輪的每一寸前行,都是無數英雄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的結果。千百年來,華夏兒女奮勇拼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英雄精神」,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英雄的身影。 中華民族可謂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也是一個敬畏英雄、銘記英雄的民族。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的葉挺,「永遠做一個螺絲釘」的雷鋒,「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面前」的焦裕祿更有數不清的抗震英雄、抗洪英雄、抗疫英雄。
⑤ 中國建黨時有哪幾個人
中共中央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3人。
他們是: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武漢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小組的陳公博,旅日小組的周佛海。參加會議的還有武漢小組的包惠僧。
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當時,對黨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李大釗、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工作脫不開身,而沒有出席大會。共產國際派馬林(荷蘭人)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克爾斯基(俄國人)出席了會議。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召開。而後,又因有法國搜查人員介入,逮捕。會議被迫終止,轉至嘉興南湖一艘船(紅船)上進行,最終圓滿落幕。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鑒於當時黨員人數少、地方組織尚不健全,決定暫不成立中央委員會,先建立三人組成的中央局,並選舉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黨的第一個中央機關由此產生。
中共一大召開意義
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猶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毛澤東說:「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件」。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共一大
⑥ 建黨功臣有哪些
建黨功臣: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陳公博,包惠僧等。
1920年初,李大釗和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建黨的問題。在法國留學的蔡和森則明確提出應該建立「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代表的幫助下,上海、北京、武漢、廣州、長沙、濟南等地的先進知識分子,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在法國和日本留學的青年學生,也成立了黨的早期組織。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陳公博,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參加了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
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了會議。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闖進了會場,會議被迫中斷。於是,最後一天的會議,便轉到了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艇上舉行。經過討論,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並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⑦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主要人物有誰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主要人物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李大釗、蔡和森。
1、陳獨秀
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創始人;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最主要的領導人;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個深刻總結、反思蘇聯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教訓的人。
⑧ 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是哪七個人
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是在1921年7月,各地共產主義研究小組派出上海的李達、李漢俊,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廣州的陳公博,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陳獨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出席會議,這就是中共一大,開始時是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因為暴露,後改在嘉興南湖的紅船上完成會議,在紅船上確立完成了大會議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1年8月3日,中共一大閉幕,參與紅船宣誓的有:李達、張國燾、劉仁靜,董必武、陳潭秋,長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周佛海,包惠僧,全程見證了此次壯舉的還有李達的夫人王會悟,不止七個人;
⑨ 建黨名人有誰
陳獨秀 1919年五四運動後期,開始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初潛往上海,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同時與其他各地的先進分子聯系,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為主要創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雖然沒有出席,但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從一大到五大,均被選為中央委員,先後任中央局書記、中央局執行委員會委員長、中央總書記等職務,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
李大釗 1920年初,李大釗與陳獨秀相約,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活動,籌建中國共產黨。同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組織中國第一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聚集了鄧中夏、高君宇、張國燾、黃日葵、何孟雄、羅章龍等一批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青年知識分子,為建黨作準備。李大釗還在北京多次會見共產國際代表,商討籌建中國共產黨。同年秋,他又領導建立了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並與在上海的陳獨秀遙相呼應,積極活動,擴大宣傳,發展組織,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黨組織。「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成為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話。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李大釗和陳獨秀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李大釗負責黨在北方的全面工作,並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區分部主任。在黨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釗都當選為中央委員。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釗頻繁地奔走於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產黨與孫中山會談,為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嘔心瀝血,做了大量工作。1924年1月,李大釗作為大會主席團五位成員之一,出席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孫中山指定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之一,參加大會宣言的起草等,為實現國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此後,直接擔負國共兩黨在北方的實際領導工作。
俄國十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中國的先進分子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把它與中國正在發展的工人運動結合起來。他們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講解革命道理,組織工人進行斗爭。在這個基礎上,各地先後成立了一些黨的早期組織,這些地方分別是上海、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此外,旅居日本和法國的中國共產主義者也成立了這樣的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後,積極開展工作,推動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已經成熟。 1921年6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通知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派代表到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次全國代表大會。7月下旬,除旅法小組因路途遙遠未能派代表外,其他各地代表陸續抵達上海。由於當時革命活動處於秘密狀態,所以,參加會議的外地代表,統一安排居住在以北京大學暑假旅行團的名義臨時租借的私立博文女校內。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們是: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武漢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小組的陳公博,旅日小組的周佛海。參加會議的還有武漢小組的包惠僧(他是在廣州與陳獨秀商談工作期間,受陳個人委派參加會議的)。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當時,對黨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李大釗、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工作脫不開身,而沒有出席大會。共產國際派馬林(荷蘭人)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克爾斯基(俄國人)出席了會議。
⑩ 1921年建黨7偉人有哪些
1921年建黨7偉人有李漢俊、李達、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和董必武。
1、李漢俊
李漢俊(1890年-1927年12月17日),犧牲時年僅37歲。原名李書詩,字人傑,號漢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啟蒙者之一。
1890年出生於荊楚大地一個貧寒的知識分子家庭,早年留學日本,接受馬克思主義。回國後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啟蒙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