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均佔有量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方面的人均佔有量,幫你找到了中國在自然資源方面的人均佔有量,希望對你有用
土地~~
中國土地總面積居於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積僅相當於世界人均土地的1/3。中國耕地面積12823.31萬公頃,每年還在以約130萬公頃的速度遞減;人均耕地僅相當於世界人均耕地的43%。
森林
我國森林資源的現狀是: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6.55%;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全國人工林面積(不含台灣省)4666.7萬公頃,蓄積量10.1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雖然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位於世界前列,但人均佔有量很低。我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積量列第7位。但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相當於世界森林覆蓋率的61.3%,全國人均佔有森林面積相當於世界人均佔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積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積量的1/8。
水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目前水資源用量已佔到總量的1/5,其開發利用量已超過世界的任何國家。 中國地下水資源總量8700億立方米,可開采量為2000億立方米,已開采量880億立方米,超採的後果嚴重。總起來說,中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人均佔有水資源僅為全球人均的1/4,前蘇聯的1/7,美國的1/3。據預測,到下個世紀20年代,中國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只有1800立方米。
石油
據1993年全國油氣資源評價,中國石油資源量為800億噸左右,得到證實的儲量極為有限。已探明石油儲量約占資源量的20%,約為30億噸。據世界石油大會估計,中國常規可採石油總資源114.9億噸,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佔有量僅10噸,居世界第41位。目前,剩餘可采儲量連年徘徊不前, 1994年「儲采比」為22.2,1995年儲采比降為22,遠低於世界平均46的水平。
關於其它礦產~~~
1!!金屬礦產資源總量豐富
共有 金屬礦產54種 無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具有明顯的優勢,有較強的國際競爭能力
2!!礦產資源質量差,國際競爭力弱
考慮礦石品位、礦石類型、礦石的選冶性能等綜合因素,我國金礦,鉛礦、鋅礦的質量為中等;鐵礦、錳礦、銅礦、鋁土礦的質量處於最差地位。
3!!成分復雜的共(伴)生礦多,大大增加了開發利用的技術。
有色金屬最為普遍。例如,鉛鋅礦中共(伴)生組分達50多種,僅鉛鋅礦中的銀就佔全國銀儲量的60%,產量佔70%;伴生疏達大型、特大型的銅礦床就有10餘座,全國伴生金的76%和伴生銀的32.5%均來自銅礦等等。雖然共(伴)生礦的潛在價值較大,甚至超過主要組分的價值,但其開發利用的技術難度亦大,選冶復雜,成本高。因而競爭力低。
4 中、小型礦和坑采礦多,大型、超大型礦和露采礦少,嚴重製約著礦產開發的規模效益。
擁有大型、超大型礦床的多為鎢、鋁、銻、鉛鋅、菱鐵礦等礦產一些重要支柱礦產如鐵、銅、鋁、金礦產,以中小型為主,不利於規模開發,單個礦床難以形成較大的產量,影響資源開發的總體效益。我國至今尚未發現特大型的富鐵礦(5億t級)和富銅礦(500萬t級),而國外探明金屬量超過1000萬t的超大型銅礦60餘座,其中有一半超過1000萬t。目前我國己開採的329個銅礦,全年產量僅33.4萬t;世界超200t的超大型金礦有48個,我國金礦超過60噸的產地也僅有7處。可露採的礦產地少。如煤礦可露採的儲量僅佔7%,而美國、澳大利亞露采礦分別占總產量的60%和70%,因此生產效率、成本、回採率等,都難以與國外的相比。在金屬礦產中,我國70%以上的鋁土礦,80%以上的銅礦,90%以上的鎳礦都需坑采。而硫鐵礦全國可露採的僅15%。此外,由於礦床規模偏小,並以坑采為主,不能形成規模開發。這些都是造成我國礦產資源開發效率和經濟效益低的重要原因。
5 礦產資源地理分布不均衡,產區與加工消費區錯位
鐵礦主要集中在遼、冀、川、晉等省。鐵礦主要集中在遼寧、河北、四川和山西省,其開發利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6貧礦多,富礦、易選的礦少,致使商品礦的成本大大增加。
我國支柱性礦產大多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國鐵礦平均品位僅33%,比世界鐵礦平均品位低10%,而國外主要鐵礦生產國如:澳大利亞、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其鐵礦石不經選礦品位就可達62%的商品礦石品位。我國錳礦平均品位僅22%,不到世界錳商品礦石工業標准48%的一半,且多屬難選的碳酸錳。我國銅礦平均品位僅0.87%,而智利、尚比亞分別為1.5%和2%。我國鋁土礦幾乎全是一水硬鋁石,生產成本遠高於美、加、澳等國的三水或一水軟鋁石。
煤
我國煤炭資源總量為5.6萬億噸,其中已探明儲量為1萬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11%。
B. 全國人均GDP連續兩年超1萬美元,你有沒有感受到
沒有感覺到,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0276美元,2020年在此基礎上繼續增長本無懸念,然而,由於疫情沖擊而致增長速度下降,一旦滑入零增長或負增長,人均GDP就將跌入1萬美元之內。所幸,中國2020年GDP增長為2.3%,這個增長率肯定超過人口增長率,再考慮到去年人民幣升值的因素,按美元計算的人均GDP有望略高於2019年。
根據測算,到2035年,中國經濟總量將再翻一番,在此基礎上,並考慮人口和人民幣升值因素,人均GDP將超過翻一番的水平。與此同時,如果中等收入群體從現在的4億人(佔比不到30%),擴大到45%左右的水平,那將對中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和作用。
C. 中國人均GDP超世界平均,疫情下,我國的產業彰顯了哪些優勢
我們國家擁有著巨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全工業鏈非常完整什麼東西都能製造,而且我國經濟一直處於高速增長的時期,即便新冠疫情的到來依然讓我國的經濟水平保持良好狀態。對此我還有以下觀點:
一、什麼是GDP?
GDP又叫國內生產總值,它是指按照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者某地區內,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結果,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GDP反映的是一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實力。
D.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偉大成就
我國改革開放25年來的成就
25年來,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開放型經濟已經形成,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從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間,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4%。25年前,中國年國內生產總值為 1473億美元,去年已達到14000多億美元。25年前,中國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06億美元,去年已達到8512億美元。25年前,中國外匯儲備為 1.67億美元,去年已達到4033億美元。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六,進出口貿易總額居世界第四。中國之所以能夠發生這樣巨大的變化,最關鍵的原因是我們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激發了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中國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就,但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發展很不平衡,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比較突出。雖然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000美元,但仍排在世界一百位以後。中國要實現現代化,使全體人民都過上富裕生活,還需要進行長期不懈的艱苦奮斗。
我們已經明確了本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這就是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4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E. 2022年世界人均gdp排名
*
會議現場。
*
人民網鄭州2月26日電(楊曉娜)本網從2月25日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召開的2022年度工作會議上獲悉,2021年,航空港區生產總值完成1172.8億元,同比增長12.1%。今年定下「小目標」,力爭2022年GDP增長超10%,加大創新力度,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新引育科技型企業60家以上。
*
外貿進出口突破5000億大關,在全國開發區中排第四
*
去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和洪澇災害與疫情疊加沖擊,鄭州航空港實驗區生產總值完成1172.8億元,同比增長12.1%。據統計,外貿進出口突破5000億大關,達到5245.6億元,在全國各類開發區中排名第四,同比增長17.9%,分別佔全省、全市的64%、89%。
*
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完成4739億元,排名全國綜保區第二位。鄭州機場貨運吞吐量突破70萬噸,達到70.5萬噸,同比增長10.2%,貨運規模連續兩年居全國第6位、躋身全球貨運機場40強。
*
確保2022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
*
新年新氣象,作為河南省唯一一個由國務院批復設立、擁有獨立區劃、擁有多項獨有優勢的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公布了2022年發展「小目標」。
*
2022年航空港實驗區將堅持走好「樞紐+物流+消費+製造」的發展路子,緊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這一生命線,確保2022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以上。
*
堅持以創新增動力,確保整體水平不低於先進發達地區。確保全年新認定省市級研發平台3-5家以上,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新引育科技型企業60家以上。
*
此外,今年還將加快機場三期建設,加快綜保區、口岸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功能提升,藉助「航空+高鐵」雙樞紐融入國內大循環、利用國內大循環提供有力支撐,加快樞紐、口岸、綜保區向產業鏈上下游延展,加快保稅物流、保稅展示、保稅研發、國際貿易發展,加快推進加工貿易向貿易多元化轉變,推進樞紐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
*
實施精準招商,今年,確保每季度都能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新項目。重點抓好富士康、超聚變等龍頭項目的產業鏈、生態鏈、朋友圈的招商,爭取每個項目簽約3家以上產業鏈企業。加快推進超聚變項目上規模,盡快再形成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force_purephv":"0","gnid":"9d03659f4194e8862","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49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3519ecf2a54d2a0.jpg","width":"669"}]}],"original":"1","pat":"piece_72time,art_src_1,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45865635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d6f71bbdb510af39","src":"精選熱點資訊","tag":[{"clk":"keconomy_1:gdp","k":"gdp","u":""}],"title":"鄭州航空港區力爭2022年GDP增長超10%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
中國GDP何時超過美國? : 最快2020年,最遲2022年,目前中國經濟放緩了,2015預計增長百分之七左右,截至2014年底中國GDP10.4萬億美元,美國17.6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的百分之六十.按購買力算的話中國2014年10月就超越美國了.未來7年內中國不發生戰爭的話,中國GDP完全有可能超越美國,重回世界之巔.
大家說說,中國GDP什麼時候可以成為世界第一;人均GDP2030? : 單看GDP會很快 因為我國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說白了就是大力掙錢 但你要知道 我國單位GDP的資源破壞率是極高的 中央也在總是資源保護(比如稀土)綜上所述 由於政府的顧忌變大(最近幾年在大搞社會主義法治社會) 負擔變多 中國的發展會有所減慢 但總體還是平穩較快的 超過USA應該在20~50年間 (我指政局穩定)但是我國人口是USA的11備 想過美國人的生活 你是沒戲啦 軍事嗎 這個我不能說 但告訴你 現在玩得起冷戰 但玩不起宣戰明白么
...執世界經濟牛耳.若是中國的實質經濟增長降到年均5%,而其他條件不變,則中國將到2022年才能超關奪冠.當然,美國人仍將比中國人富裕得多,因其... - :[答案] (1)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今世界經濟聯系加強,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與市場條件;中國自身的資源優勢;政府重視經濟發展;中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答出任意三點,可得9分)(2)內部:人口多,一定程度上制...
中國人均gdp世界排名 - 中國GDP世界排名,: 乖乖虎,人均收入和人均GDP完全是兩回事.你想錯了!
2021年中國GDP超114萬億元,在世界排名第幾? - :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象徵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中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2021年中國GDP是很多人非常關注的,相關部門也發布了一定的數據.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了世界GDP水平!今年上半年,全球GDP數據已經出爐....
到2022年,我國人均gdp會達到12000美元嗎 - : 我和馬雲一平均那就是幾百億美元何止12000美元
gdp高增長真相中國離發達國家還有多遠 - : 大概滿足2/3,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中包括了2017年gdp、cpi、房價、投資、進出口、金融等重磅數據.「經濟如果持續向好,2022年左右,中國將進入高收入國家的下限.公報顯示,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全年人均gdp為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如果以美元計價,2017年中國全年人均gdp為8836美元.世界銀行的高收入國家標准為人均國民收入1.2萬美元左右.2017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在8790美元左右,和人均gdp接近.如果此後幾年人均gdp和收入維持2017年增速,則大約在2022年,中國將進入到高收入國家行列.
卡達世界盃: 卡達西亞國家 目前沒有在西亞舉辦過世界盃 2022在卡達舉辦
F. 我國人均年閱讀量不超過五本書,在世界上是什麼水平
先看看世界各國的人均閱讀量,再對比我們自己。
嗯,現在知道為何我們的閱讀量能排在世界的尾端水平了。
G. 中國2010年人均GDP和總GDP各是多少
201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97983億元(58786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二。
按照2009年預測2010年人口數據13.48億計算,人均GDP為29524元(合4361美元),大約排名世界第92位(准確排名要4月份才出來)
H. 王毅說的中國人均8000美元什麼意思
代表中國的人均GDP,由當年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後得出的以美元為帶價的GDP除以總人口數量。
I. 世界人均國民生產值前十位!急須!!!
一個國家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最普通的一個標准,人們通常認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富裕國家—比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的國家,具有更高的經濟福利水平,就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來看2003年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前十位分別是:以美元為單位(1) 盧森堡 43,940 (2) 挪威 43,350( 3)瑞士 39,880 (4) 美國 37,610 (5) 日本 34,510 ( 6)丹麥 33,750 (7) 冰島 30,810 (8) 瑞典 28,840(9) 英國 28,350 (10)芬蘭 27,020
最貧窮的國家後幾位分別是:(167) 烏干達240 (168) 盧安達 220 (169) 莫三比克 210 (170) 尼日 200 (171) 塔吉克 190 (172) 馬拉維 170 ( 173) 獅子山 150 (174) 幾內亞比索 140 (175) 賴比瑞亞 130
(176) 蒲隆地 100. 而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名列第109位,僅為1100美元,那是不是像美國這樣的國家的經濟福利水平就高於中國呢?
國際間比較的一個最重要,最有趣的內容是不同國家生活水平的比較。哪個國家最富,哪個國家最窮?窮國和富國在生活水準上的差距有多大?因為不同國家相對價格的不同,這些問題比表面看起來更復雜。例如,我們有理由假設貧窮國家不可貿易商品價格比富國低,這些相對價格的差異增加了實際收入和實際生活水平評估上的復雜性。
來看一個例子:據官方數據,2003年中國人均收入1100美元,而美國為37610美元,根據數據,實際收入相差36510美元,美國人均收入是中國的34.2倍。但是這些數據忽略最關鍵的一點:中國的生活成本即價格水平比美國低很多,因此,人均收入1100美元在中國以中國價格可以比在美國以美國價格買到更多的東西,,毫不奇怪,同樣的美元收入在中國要比在美國生活的舒服。任何國際生活水平比較都必須考慮到這個差別,為了作到這一點,我們需要計算中國的收入,不是按實際美元,而是根據購買力調整過的美元計算,正確的購買力比較可以在對下面的問題中得到:按美國價格需要多少美元可以達到中國的實際人均收入水平,為了得到可用於比較的人均美元數據,我們另YUS表示美國的人均收入,Y1表示中國的人均收入,YUS和 Y1 分別用本國貨幣表示,P是用美元表示的美國物價指數,
P1是用人民幣表示的中國的物價指數,這兩種物價指數用同一籃子商品衡量。比較收入的標准方法是比較YUS和Y1/E,這里E是每個人民幣比兌美元的匯率,然而正確的比較應該是(Y1/P1)PUS,因為這個表達式告訴我們按照美國的價格PUS達到中國人均收入所需要的美元數,P1/PUS 也被成為PPP匯率,,它表示需要多少人民幣才能買到在美國1美元能夠買到的同樣的一籃子消費品。
在表---1中我們將會看到用兩種方法得出的結果的差異,(1)列是用市場匯率計算的人均GDP,(2)列表示的是用PPP匯率計算的值。(3)列表示二者的比值,這兩種計算方法的差別比顯示出了有趣的系統模型,市場匯率誇大了富國與窮國的差異,但是即使用PPP匯率調整仍然有很大的差異,例如用市場匯率計算的人均收入在低收入國家(Low income)為510美元,在高收入(High income)國家為32040美元,比例為62.8:1,然而用PPP法計算的當年收入在低收入國家(Low income)為2260美元,高收入(High income)國家為27840美元,比例為12.3:1,其比值雖然大,但比62.8:1已經小多了。
表---12004年世界各類型國家的人均收入:市場匯率和PPP匯率
市場匯率(美元) PPP匯率(美元) 比值
(1) (2) (2)/(1)
World 6280 8760 1.4
Low income 510 2260 4.3
Middle income 2190 6480 2.95
Lower middle incone 1580 5640 3.46
Upper middle income 4770 10090 2.12
Low &middle income 1460 4630 3.17
East Asia & pacific 1280 5070 3.96
Europe¢rai Asia 3290 8360 2.54
Latin America&Caribbean 3660 7660 2.09
Middle East&North Africa 2000 5760 1.82
South Asia 590 2830 4.8
High income 32040 30970 0.12
European Monetary Union 27630 27840 1.01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世界發展報告》
因此可以得出,人均收入的美元比較會誇大富國和窮國的實際購買力差距,因為富國的物價一般比窮國高。
以名義匯率法和購買力評價法計算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有很大差異,人們的福利水平也不盡相同,另外影響人均GDP的另一因素是「匯率偏差」 ,即貨幣的匯率偏離了貨幣的幣值,沒能反映貨幣的真實價值。
我們知道, 貨幣的幣值,過去指貨幣含金量,即:可在本國中央銀行兌換多少黃金(或白銀)。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多數國家都因通貨膨脹而取消了金本位制,使鈔票與黃金脫離關系。到二戰結束,只剩下美國一國,還把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當時,美國擁有世界黃金總量的80%,美國宣布,任何人都可以用35美元向美國聯邦銀行換取l盎司黃金。因此,美元被稱為「美金」,美元成為世界貨幣。後來,美國財政年年虧空,對外貿易逆差增加,黃金儲備銳減,美國只好使美元對黃金貶值,並限制「美元兌換黃金」。隨後改為,只准外國中央銀行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1973年,美國連這也支持不住了(特里芬兩難),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讓黃金價格自由波動。現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國的貨幣實行金本位制,所以,現今所謂貨幣的幣值,指的是它在本國的實際購買力(包括商品與服務)。
而貨幣的匯率,指本國貨幣能兌換多少外國貨幣(一般指美元)。匯率是由供求關系、對外貿易狀況、國際收支狀況來決定的,所以常常偏離幣值。在各國貨幣都與黃金(或白銀)掛鉤時,匯率偏離幣值的幅度較小;在各國貨幣都與黃金(或白銀)脫鉤的今天,匯率偏離幣值的幅度可能很大,因此(以美元為單位)計算出的人均GDP存在很大差異,應該說這種差異是不合理,不科學的。我們也知道中國在對外貿易中出口的大多是價格低廉,半成品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而進口資本密集型的高技術產品,我們明知這些初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被壓得很低。為了換取美元,只能忍痛出口。為了鼓勵出口,所以人民幣連年對美元貶值,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外匯儲備大幅增加,而美國由於面臨雙赤字的壓力,頻頻要求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004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達115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5000多億美元,進出口排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次於日本,排世界第二位。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2萬多億人民幣折1.4萬多億美元(人民幣與美元比例為1:8.3),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1000多美元(按13億人口)美國、日本等國家認為中國人民幣幣值偏低並要求人民幣升值,歐洲各國也在各方面施加壓力,中央銀行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人民幣升值千分之2,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人民銀行決定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 脫離了美元,參考一籃子貨幣,使我國匯率有更大的浮動空間,可以減少匯率的偏差,能夠更好更靈活的反映貨幣的真實價值,更好的放映人們的實際生活水平。
我們看到這樣一種現象,一般來華的外國人都很富有,花錢很闊綽,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佔了「匯率偏差」的光,保守地估計,1990年時,按實際購買力算,人民幣與美元至少是l比o.8,而匯率卻是5.4比l。美國等西方人來中國,佔了匯率上的便宜,等於手上的鈔票突然膨脹了四五倍,所以顯得很富我們中國人去西方國家,在匯率上要吃大虧,等於手上的10元鈔票突然縮小,變成了l元或2元,怎能不窮? 日元與美元是另一種「匯率偏差」,日元的匯率大大高於日元的幣值。日本人用日元換成美元,到中國後用美元換成人民幣,等於手上的鈔票突然膨脹7倍,所以顯得比美國人更加財大氣粗。中國人到日本,吃一碗普通面條,摺合人民幣15元以上。靠中國的收入在日本生活,簡直活不下去。如果將匯率偏差問題倒轉過來,1元人民幣換5.4美元;那麼,我們取出2000元人民幣存款(這是許多人能辦到的),就能兌換11000美元。用這筆錢去美國旅遊一圈,也會是風風光光的。
盡快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是每個國人和每屆政府的願望和目標。通常認為,中國目前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按照2004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3年中國GDP總值為121103.8億元(按官定匯率約合1.4萬億美元),人均GDP9371元(按官定匯率約合1100美元)。與此同時,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公布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相關數據。世界銀行2004年世界發展報告顯示,按照名義匯率法計算的2003年中國GDP總值為14098億美元,人均GDP1087美元,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基本一致;而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2003年中國GDP總值為63538億美元,人均GDP4900美元。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中國的人均GDP也遠遠不止1000美元。
如果將人均GDP作為經濟福利的衡量尺度必須記住以下幾點:(傑弗里。薩克斯認為)
第一, 國民生產總值是按市場價格,而不一定是按真實社會價值來側度的。
第二, 由即定的國民生產總值確定的經濟福利水平取決於產品的市場價格,假定兩個國家的人均GDP均為1000美圓,但在第一個國家產出的價格要高於第二個國家,那麼盡管這兩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相同,但是第一個國家的經濟福利要大於第二個國家,因為其一美圓的國民生產總值能夠購買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務,
第三, 人均GDP 的計算沒有考慮到經濟中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在貧富之間的分配極端不均,那麼這個國家的社會狀況就可能十分緊張。收入分配相對均等的國家,其社會福利指標要高於收入不均的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