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人說中國可以拋售美國國債以警告美國,請問這可行嗎 如果拋售對國內對美國和世界會有什麼巨大影響
這種做法可行,但不可為
絕對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做法。
大量拋售美國國債會導致美國國債的貶值,導致美國金融體系惡化甚至是崩潰,但美國國債的貶值中國的損失也是巨大的,中國百姓的血漢錢付之東流不說,中國還得面對美國人的嚴厲反擊手段。其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
B. 中國8次警告美國偵察機在我領海上空非法偵察中國下一步怎麼辦
答:1.如果美國只停留在試探性的偵查意圖上,我軍可以也只能停留在繼續警告喊話的地步;但也可以將我軍偵察機主動排除得稍微遠一點的空域,以此來回敬美日澳。2.下一步的美國軍事行動也極可能如俄羅斯評論者所說,派軍艦到我國島嶼十二海里內來試探通行;這時我軍的應對也必需在態度上對等升級,派出相對較弱的的海軍艦只進行攔截驅離;但原則上以自我實力的保留為主,如田氏賽馬以弱對強。3.如果美國進行再度升級激化,極可能產生撞擊和對射互轟的弱度軍事交鋒;我軍在寧可犧牲一定的弱勢軍艦軍機的可能性上進行必要的還擊。4.如果在外交談判上仍然不能夠使事態化小而再度升級,我軍就必須進行規模超級的全面戰爭實際備戰行動了!5.在進行全面大戰或說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初期或說前期,我軍可以集中我海軍力量於敵對破弱之域;這樣可以避免和優勢的美國海軍進行直接對抗,而保留和創造對敵區域形成不對稱優勢;而直接以空軍或二炮力量來對美國海軍力量進行摧毀性的打擊;而到大戰不可能避免或停下時段,我軍則必確保達到互相摧毀和勾連摧毀的戰略目的!這樣是我國所不願面對但必需進行的,但同時也是美俄印度日本和歐洲乃至世界的全部國家或地區所不願面對的!必需確保我中國在戰後千年乃至更長時段內,在地球上不會再有什麼國家力量能夠到達亞洲來侵略佔領我國!
C. 中國怎樣制裁美國!還可以利用美國的地方
中國和美國之間廣泛又巨大的經濟聯系導致兩國之間的廣泛經濟利益是最大也是選項最多的制裁區域。
制裁項目有很多,美國跨國公司在華有巨大利益,包括最近攻擊中國的facebook,中國也有很多企業每年購買很多美國的產品和服務。
一般認為,財政、金融、貿易等領域的制裁均屬於經濟制裁。一般而言,常見的方式包括:實施貿易禁運、中斷經濟合作、切斷經濟或技術援助等。但經濟制裁也是一把雙刃劍,制裁國也會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
(3)中國怎麼警告美國擴展閱讀
制裁手段
一、對被制裁國的國外資產實施管制的措施,包括扣壓和凍結其國有資產、私有財產以及沒收國有或私有財產等。
二、對被制裁國採取停止提供貸款,限制或停止外匯兌換,對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業務活動加以排斥,干擾其國內金融市場的運行等一系列財政金融方面的制裁措施。
D. 外交部長陳毅是怎樣警告美國政府的
1962年7月中旬,陳毅在日內瓦向英國代表團團長麥克唐納表示:美國向中國駐華沙大使做出的既不支持也不鼓勵蔣介石進攻大陸的保證,受到北京政府的贊賞。北京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進步,但是還不夠,美國應放棄對蔣政權的支持。作為一種回應,中國不進攻金門、馬祖,也不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盡管中國能夠這樣做。台灣問題已經懸而未決13年,中國人有耐心再等13年。
陳毅還表示,理解美國政府不能不顧及國會等處的敵視中國的游說勢力和利益集團,以及美國民間對共產主義中國的強烈反感。中國方面願意諒解和忍耐。
由於英國同美國的親密關系是眾所周知的,可以肯定陳毅這番話是有意說給美國聽的,實際上,談話報告馬上就傳給了肯尼迪。
從1958年1月到1962年9月15日,中國政府就對美國派遣軍艦、飛機的侵犯行為提出了警告,並把美國侵犯中國領海、領空的罪行一筆筆記錄了下來,做為當時警告美國的重要依據。
同時,陳毅還提醒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必須對美國所堅持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提高警惕,絕不能讓他們的企圖得逞。
中方經過外交努力,終於迫使美國放棄對台灣當局實施軍事反攻的支持。
6月27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了一份聲明。
內容如下:第一,迄今為止,我不知台灣方面有何反攻大陸的聲明或意向,沒有接到任何有關此事的報告。
第二,台灣當局未就此事向白宮提出任何磋商和對話,沒有就雙方所受之條約約束有過任何接洽。
但是,美國總統肯尼迪根據美國和台灣《共同防禦條約》的精神和規定,重申美國對防衛金門外島的政策,即一旦大陸進攻金門、馬祖,美軍將與台灣國民黨軍協同作戰。
至1962年6月底,由於毛澤東以及中央對蔣介石的反攻陰謀進行了及時揭露和全面軍事准備,台灣當局不得不放棄了大規模的軍事冒險行動。
台灣當局大規模竄犯大陸沿海地區的企圖破產後,又立即出台了一個政治登陸的方案。
這個方案的內容如下:派遣小股武裝特務長時間、多批次、多方向對沿海地區進行襲擾破壞。
到1962年下半年,國民黨小股武裝特務的襲擾掀起了高潮,有意製造台灣海峽緊張局勢,其目的是想造成反攻大陸的聲勢,以擴大其政治影響,以鼓舞台灣民心士氣,從而穩定內部。
台灣當局的如意算盤是,這種方式所需的人力、物力不多,即使失敗多次,也不會影響大局,如果成功一次,就可以對內對外大肆宣傳,以撈取政治資本。
所以,國民黨對這種襲擾活動寄予了很大希望,甚至稱之為反攻之當前目標,是對大陸進行軍政斗爭重要形式,是影響美國對華政策的重要一招。
這一活動,由台灣國防部情報局特種軍事情報室、陸軍情報署特種軍事情報隊、金門防衛部兩棲偵察隊等特務機構共同策劃和指揮的。
台灣當局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諸如班超、海威、長風、太武等小股武裝特務襲擾計劃,並先後開辦了海威、長風、昌明等訓練班和神斧、曙光、太武等訓練隊,進行游擊作戰和特種作戰訓練。
他們還購置了大批漁輪、機帆船、膠舟、橡皮舟、舢船、竹筏等偷渡登陸工具,以後又製造了用於攻擊人民海軍的艦艇、武裝機帆船,以及又稱海狼艇的塑料膠舟、爆破艇等。
台灣當局轉而採取這種游擊方式的襲擾活動,不僅可以緩和同美國的矛盾,而且可以試探我方的穩定性,從而直接為美國的戰略利益服務,以便於美國從戰略上發揮作用。
因此,美國不僅出於戰略和策略的需要,對台灣武裝襲擾活動不斷給予支持,而且指示美軍駐台灣軍事顧問團專門成立游擊小組,積極參與小股武裝特務襲擾活動的策劃、指導和訓練。
1962年8月,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在美國參議院作證時稱,由於台灣當局牽制解放軍的相當數量軍隊位於台灣對岸,所以美國必須繼續執行對台的援助計劃,這樣才可以防止解放軍的進一步舉動。
在美國的支持下,1962年秋,台灣國民黨軍經過精心策劃和准備,搜羅、挑選了一批特務、軍官、慣匪首領和大陸土改時的逃亡地主、反革命分子,編成反共救國軍,經過專門訓練後,開始執行竄擾計劃。
針對台灣當局組織的襲擾活動,毛澤東以及中央確定的軍事對策是:放上陸來打,斷其退路,包圍殲滅,同時在海上把其輸送船打掉。
在具體措施上,確定建立和組成海上、海岸、陸地和隱蔽斗爭四道防線,各道防線明確分工,相互配合,形成從海上到陸地、從前沿到縱深、從公開到隱蔽的軍民聯合作戰部署,使其無隙可乘。
台灣小股武裝特務襲擾大陸沿海地區,最初多在廣東沿海一帶,1963年後逐步向北擴展到福建、浙江,甚至出現在山東半島南側沿海,而且次數越來越多,氣焰變得漸漸囂張起來。
從1962年10月到1965年1月,台灣當局曾連續派遣武裝特務竄犯大陸,但都沒有逃脫被殲滅的命運。
E. 中國海軍憤怒警告美軍機 美國人怎麼看
首先一點,在美國人看來南海是自由海洋,中國現在在南海的一切行動都被看做是軍事入侵,美國人覺得中國在南海的行為不僅傷害到了自由航行,還對周邊鄰國的安全造成了威脅,中國在南海的行動完全是法西斯式的擴張,所以我們警告美國,這一點在他們看來是我們在挑釁,中國海軍再次向美國挑釁,中國企圖挑戰這一地區的和平,他們對我們就是這么一個看法。
F. 中國對美國的八項霸氣反制措施,將會產生哪些影響
我覺得將會讓美國非常的恐慌,而且也會讓美國正視台灣問題,並且再也不侵犯台灣。
G. 中國派志願軍入朝前,對美國進行了多少次警告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時間是1950年10月19日。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祖國人民的重託,在夜幕的掩護下,按照預定計劃,從安東(今遼寧丹東)、長甸河口、集安(今屬吉林)三個口岸,跨過鴨綠江,秘密進入朝鮮戰場。從此,開始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入朝時,由麥克阿瑟指揮的「聯合國軍」已進占平壤、元山一線,並分東西兩線以最快速度向朝中邊境推進,形勢非常嚴峻。鑒於志願軍隱蔽入朝尚未被敵察覺,改變原定入朝後先組織防禦戰的計劃,決定採取在運動中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立即發起進攻。(7)中國怎麼警告美國擴展閱讀志願軍突然出現在朝鮮戰場上,令美國決策當局和在東京的麥克阿瑟大吃一驚,但他們仍錯誤地低估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力量,認為中國不敢也沒有能力與美國較量,即使出兵也不過是為保衛邊防安全和中朝邊界的電力設備。麥克阿瑟立即由東京飛到朝鮮前線,部署全面攻佔朝鮮北部、於「聖誕節(12月25日)前結束戰爭」的總攻勢。針對美方戰略上的錯誤判斷和恃強驕傲的心理,毛澤東、彭德懷決定採取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的方針,部署志願軍於11月下旬發起第二次戰役。參考資料來源:中國軍網-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和朝鮮戰局的穩定
H. 12萬枚火箭彈准備完畢,亞洲大國不再沉默,向美國發出了怎樣的警告呢
伊朗這次12萬枚火箭彈准備完畢,作戰范圍覆蓋2000公里左右,中東所有的美軍基地和航母艦隊,都處在伊朗火箭彈的打擊范圍內。伊朗官方措辭非常強硬,「不會允許任何國家侵犯伊朗。」
不過伊朗的態度雖然強硬,但畢竟作為一個大國,還是做事沉穩,不會輕易的輕舉妄動,更不會輕易給別人插手的理由,戰爭一旦爆發,整個局勢就會失控,想要穩定下來就很難,但是表明自己的態度是正確而且必須的!
I. 抗美援朝值不值同樣警告,前一次置若罔聞,後一次飛機都要迴避-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雄渾的聲音,宣告了新中國的成立。
從此以後,一個站起來的民族傲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承襲長久的 歷史 榮光,還有近代史上的百年屈辱,新生的中國,煥發了別樣的風采。
這個國家,沒有北洋的混亂無序,沒有民國的買辦橫行,有的只是一群堅定的革命者,用畢生奮斗改寫國運的雄心壯志。
那一刻的中國是自信的,是堅定的,是無畏的,但也是窮困落後的。
於是,不少人都不看好新生的中國!
這一點,在後續的一場危機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危機就是朝鮮戰爭。
1950年6月,一場戰爭在朝鮮半島爆發,二戰後新生的朝鮮和韓國,在半島廝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勢如破竹的朝鮮人民軍,打的李承晚軍節節敗退,狼狽不堪,眼見就要滅亡。
突然的變故,也在東北亞引發連鎖反應,
原本已經放棄台灣的美國人,在麥克阿瑟的力主下,開始改變國策,尋求武力保衛台灣。
於是戰爭爆發後不久,美國第七艦隊就公然開進了台灣海峽,面對這悍然舉動,新中國政府立馬明確發聲,強烈譴責了美國的軍事穿越,說美軍的舉動是:
這是朝鮮戰爭之前,新中國對於美國的首次嚴正表態,可美國人的態度如何?
從這角度出發可知,美國是一個唯實力論的國家。
實力不夠,再怎麼說都沒用,用拳頭說話才是真理!
這點上,其實和當時的中國國際地位不夠高有關,當時的中國,國際影響力幾乎沒有,就連軍事力量,在西方世界甚至蘇聯看來也不值一提。
無數人的概念中,面對美軍,人民解放軍根本打不贏,秉持這態度的,就有那些尚在功德林服刑的,不少原國軍將領們。
就連軍隊內部,都有不少人覺得武力不足以跟美國人對抗!
正因此,才有後來出兵與否時,那無數討論出現,可時局的發展不容多想,因為美國佬欺人太甚。
1950年9月15日,朝鮮戰局發生逆轉。
麥克阿瑟在麥金利山號上親自督戰,帶領英美兩國300多艘軍艦,在500多架飛機的配合掩護下,指揮美軍第十兵團,完成了仁川登錄。
一舉繞到朝鮮人民軍大後方,隨即切斷了朝鮮半島,奪回了仁川港和附近的島嶼。
在完成登錄後,朝鮮人民軍遭遇突襲和進攻,損失慘重,一潰千里,戰線日趨接近三八線。
眼見朝鮮擋不住,美軍直挺挺沖擊中朝邊境,中國政府又一次發聲了。
通過廣播嚴正警告美國人:如果跨過三八線,中國就會出兵!
可美國人的回應是什麼?沒有回應,繼續進攻。
美軍的進攻,伴隨著中國的警告不斷重復,警告一次進攻一次。
時間來到了1950年10月3日凌晨,在這一天,美軍開始大舉越過三八線,觸及了中國的底線和之前的話語:
看著沖鋒的美軍,周恩來總理立馬召見了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通過印度告知美國政府:
這幾乎等於中國的最後通牒,也是語氣最為強硬的一次。
不會坐視不顧的背後,是勿謂言之不預啊!
但美國人的態度如何?
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認為,這是中國人的虛張聲勢。
麥克阿瑟則說沒事,就算參戰按解放軍的後勤和准備看,也不過5個師的兵力,不難對付。
是什麼讓他們如此自信,答案是當時美國超然的經濟、政治地位還有軍事實力。
那時的美國!
經濟實力全球第一,工業能力世界首屈一指。
後面十多個工業國加起來也比不過美國,比今日美國強勢得多。
政治地位全球第一,聯合國在他牽頭下成立。
蘇聯的臨時缺席讓他成了控制者,曾經的大英帝國都是小跟班。
軍事實力全球第一,二戰時海量的軍隊雖被裁汰,但精銳老兵依舊在,龐大的海軍、空軍依舊武裝到牙齒。
反觀我們新中國!
經濟百廢待興。
政治,還在籌謀恢復大國影響力。
軍事力量,沒有軍工體系的中國,只能生產少量簡單的武器和彈葯,裝備更是萬國牌。
萬國牌的背後,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落後,在美國人角度看,這軍隊或許等同於叫花子。
這就是美國不管不顧的底氣,回應你都掉價,我就忽視你咋滴了?
在數次警告無效的同時,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其實早已在做戰斗准備。
重組東北邊防軍(第13兵團)是其一,調集准備進攻台灣的部隊北上(第九兵團)是其二,抓緊後勤補給建設是其三。
美國人認為我們是虛張聲勢,我們可是在認真備戰!
備戰之後,眼見美國人越來越囂張,1950年10月8日,中央下達了志願軍入朝的命令。
10月19日,後來的萬歲軍38軍率先從吉林集安出發,渡過鴨綠江作戰。
隨後的10月25日,第一次戰役開始,交戰當天,志願軍就讓美國人見識了厲害。第40軍118師,在北鎮發起對聯合國軍的突襲,僅僅一個多小時就攻克了聯合國軍佔領沒多久的溫井。
這一戰中,我軍充分發揮戰術優勢。
士兵踐行「三三制」原則,以班組為單位,不斷用奇襲、偽裝、佯攻、滲透、牽制、穿插、側攻等靈活多變的輕步兵戰術,讓美國人看的眼花繚亂目瞪口呆。
以至於戰鬥打完,聯合國軍心有餘悸感嘆說:沒有一點重武器,僅靠輕步兵咋能這樣打仗。
美國人的感嘆,當然有道理。
當時的志願軍沒有飛機,沒有坦克,就連火炮都沒幾門。
至於兵力,跟美國人比也沒有多少優勢可言。
但就是打贏了,你說氣人不氣人?
打贏了之後,志願軍評價美軍是,比國軍強點,但也不難打。
這就是輕步兵巔峰時,志願軍的戰鬥力。
他們用靈活的戰術,頑強的意志,讓美軍和南韓軍隊遭遇重創。
隨後在八個多月的運動戰中,志願軍將士們大多數時候,愣是憑藉手中簡陋的武器,跟聯合國軍爭鋒相對,雖然也有挫折,可將美國打退到三八線以南依舊是實打實的戰績。
那無數美軍的被消滅,也是實打實的戰績!
這一切的成因,戰斗意志和戰術水平更重要,因為運動戰五大戰役中,蘇聯援助的裝備,都是在第四次戰役末期,第五次戰役時才開始部分換裝。
1951年7月10日,連續五次運動戰役後,被打出陰影的聯合國軍終於開始了談判的節奏。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人能聽懂的話,唯有拳頭。
但和談了之後,美國人依舊小動作不斷,這小動作不斷的根源就是,他們自覺實力更強。
為了在談判中爭奪主動權,聯合國軍和南韓軍隊在接下來的四個月中,接連發動了所謂的 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 ,進攻志願軍和朝鮮軍隊的防線。
面對敵人的咄咄逼人,在毛主席謀劃下,志願軍開始踐行: 邊打邊談方針!
面對聯合國軍在1951年發起的夏季攻勢,朝鮮人民軍也奮起抵抗,讓美軍遭遇了「血染嶺」、「傷心嶺」阻擊,在付出數萬人代價,陣地僅僅推進了2到8公里。
隨後美軍又發起對志願軍的秋季攻勢,出動大批坦克進攻志願軍天德山、馬良山、文登里等陣地,堅守的志願軍將士們組織反坦克力量,讓美軍有來無回。
眼見正面進攻無力,美軍又發起對於中國軍隊的絞殺戰,試圖用空中封鎖,切斷志願軍交通線。志願軍面對封鎖,頑強阻擊,鐵道兵,工程兵,運輸兵,高射炮兵輪番上陣,踐行重點搶修,重點防空,改善運輸線等方式,粉碎了美軍的「絞殺戰」,建成了鋼鐵運輸線。
1951年9月,志願軍空軍終於正式亮相,在蘇聯人配合之下,打出了赫赫有名的「米格走廊」,一度掌握了清川江以北部分區域的制空權。
新生的中國空軍, 面對美軍毫不手軟,擊落美軍飛機330架。
氣急敗壞的美軍,甚至發起了細菌戰,也在准備充分的志願軍將士面前鎩羽而歸。
接連打完這一輪輪陣地戰後,無奈的美軍在10月25日恢復談判。
雙方談了一個月,在11月27日達成了以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協議。
隨後的歲月,進入了具體停戰安排上,雙方在互有讓步後,也漸漸達成了協議。
可,戰火依舊沒停,這一次是李承晚不老實。
和談關鍵點,一直卡在戰俘問題上,因為戰俘問題,中美雙方不斷僵持。
中朝雙方堅持按照日內瓦公約,提出互相全部遣返戰俘的建議,但聯合國軍不同意,因為中朝兩軍的戰俘相對多點。
美方於是提出,用一換一的方式,配合自願遣返主張完成戰俘交換,並且不停弄小動作!
比如:派遣韓國人和台灣特工進入戰俘營策反啊。
比如:給中朝戰俘進行所謂甄別啊。
比如:強迫戰俘表達不願意遣返的心意啊。
這無數小動作,讓戰俘問題談判陷入長期僵持之中。
眼見談判無果,志願軍在十個月穩定期中,也不斷建設工事。
到1952年春、夏之際,志願軍在前線完成了1200公里地下立體坑道工事的挖掘和完善。
隨後志願軍改變戰術,選擇優秀的射手組成阻擊團隊,開始小規模進攻敵人。
1952年9月,為了配合談判進程,志願軍發起秋季戰術反擊,憑借堅固的坑道防禦體系,對美韓聯軍發起了77次小規模進攻,不斷消耗敵軍有生力量。
美軍看志願軍進攻,不願低頭的他們,宣布無限期休會。
並在1952年10月發起金化攻勢,試圖奪取戰場主動權。
面對敵人的進攻,我軍也在五聖山上甘嶺區域頑強防禦。
這就是著名的 「上甘嶺戰役」 ,雙方從小規模戰斗,在戰爭規模不斷擴大下變成了大規模戰斗,十萬人奮戰43天,終於挫敗了美軍的進攻。
自那以後,被打服氣的美軍再也沒有發起過大規模進攻。
隨後兩方恢復談判。
1953年2月兩方恢復談判,四個多月後戰俘問題迎來突破,雙方達成了遣返全部戰俘,其餘戰俘交給中立國處理的協議。
雖然談判獲得了突破,但志願軍的軍事准備和戰爭准備依舊沒停。
在完善東西海岸的防禦體系後,志願軍在1953年6月發起了夏季攻勢!
第一階段,以重點打擊聯合國軍為目標,致力於改善前線態勢,以求督促和談加快進度。
第二階段,以重點打擊南韓軍隊為主。
就在第二階段戰斗進行中時,李承晚方面企圖阻撓協議達成,選擇退出談判,還扣押了2.7萬名中朝戰俘作為籌碼。一看李承晚做派,我軍決定繼續進攻南韓軍隊。
並在1953年7月發起了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擁有重火力的志願軍,讓美國人大吃一驚。
在喀秋莎配合下的志願軍,瞬息間突破南韓四個師的防禦縱深,讓美國人明白, 沒有重武器的輕步兵巔峰已經如此厲害,擁有重武器之後的中國軍隊更厲害。
這是一隻善於學習,善於總結的軍隊。
經過數輪打打談談之後,美國人終於認慫。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點,中朝兩方和聯合國軍在板門店簽訂《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韓國方面沒在協定上簽字,因為那一刻金城戰役還在繼續,停戰令在當天晚上22點才生效。
從這個角度看,支援軍戰斗到了最後一刻!
邊打邊談的成果也是巨大的,最終確定的軍事分界線,比最早協議的分界線向南移動了 332.6 平方千米。
抗美援朝戰爭打完,新中國揚眉吐氣!
這揚眉吐氣除了戰場上的赫赫武功之外,還有深遠的政治和軍事影響。
從那以後,美國人遇見中國軍隊就會尋思,不好打,遇見中國的警告就會留心,不能不聽。
因為:勿謂言之不預
於是1961年4月,當美國人接替法國人介入越南戰爭時,面對中國政府的警告:
美國人不敢越過分毫,不僅地面部隊不敢越過17度線,就連空軍都專門設置提醒裝置,但凡有越過風險,這裝置就會發出警報,提醒美國飛機,別一浪就浪過去了,不好交待!
這也讓美國人,在越南戰爭時一直束手束腳。
17度線不敢過,就消滅不了敵人,最後只能耗死在越南。
古今觀之,中國的警告就是如此的厲害!
這厲害的背後,就是先輩們用奮戰換來的,今日不也是如此嗎?
無論 科技 戰,貿易戰,打隨意,談可以,其他免談!
J. 中國怎樣對付美國
由於美國長期霸佔一超位置,而且擁有眾多西方盟國,對於不結盟政策與意識形態與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有差別的中國來說要向對付美國是很困難的。所以這就需要進行不對稱戰略來對付美國,具體來說就是找出美國的弱點並加以打擊。
可以說現在中國不對稱戰略是很成功的,美國陷入了次貸危機,軍事武力在中國近海的天平也不再向美國傾斜。
從鄧的時代開始,中國領導人就盡量避免與美國產生正面沖突,這種做法是很明確的,勾踐卧薪嘗膽飽受屈辱,最終滅掉了吳國,而中美由於從最開始就相差了二百年的差距,那麼卧薪嘗膽的時間將會更長,不要自己有了一點實力就沾沾自喜以為天下盡在掌握。如果要等到對付美國的時候,那麼至少還需要兩代人的時間來完成現在中國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