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北極的冰山都融化完以後中國被海水淹沒的城市有哪幾個城市
沿海城市廣州上海差不多都被淹,沿海城市都比較的危險,海拔在50米以下的都危險,基本第一階梯的大城市全部危在旦夕,南北極冰川全部融化,海拔大概會升高60m,所以沿海所有的城市全部淪陷,內陸中武漢、北京、鄭州、長沙、南昌等低海拔城市,要麼被水淹,要麼成為濱海城市。
山東省會取代台灣,成為中國最大的島嶼。北京基本就成了沿海城市了,上海,浙江和江蘇基本沉入海底,長江入海口改到湖北境內,黃河入海口改到河南淮河,海河基本消失,成為幾條直接入海的小河流。
(1)中國都有哪些地區被淹了擴展閱讀:
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兩極和中、低緯度的高山區,全球冰川面積1600多萬平方公里,約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1%。兩極地區冰川幾乎覆蓋整個極地,稱大陸冰川,又稱冰蓋冰川。中、低緯度高山區冰川稱山嶽冰川,又稱高山冰川。地球上冰川面積97%,冰量的99%。
南極占據了全球90%的冰川,以及全球70%的淡水,南極冰層的平均厚度也達到了2100多米,如果這么大體量的冰山全部放入海中,那麼全球海平面將上升61米。
其實這61米對大陸並不會造成致命威脅,但是卻會對人類造成致命一擊,因為人們文明最聚集的地方都在海岸線一帶。
Ⅱ 假如海平面再上升66米,我國哪些一線城市會被淹沒
在我國一線城市中,有16個城市主城區的平均海拔低於66米,從低到高依次為:澳門1.2米,廣州4.2米,海口4.3米,上海4.5米,台北8.8米,天津9米,香港13.1米,杭州16米,合肥17.6米,福州21米,南京22米,南昌24.1米,武漢25.5米,北京54.3米,濟南55米,長沙65.2米,上述這些城市全部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或者長江沿岸,與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相符。
科學家警告,即使保持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仍可能達到30-60厘米左右。
而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增長,這一數據在2100年可能達到60-110厘米左右。
而近些年印尼蘇門答臘島南部的「Betet」島和「Gunl」島兩座小島已因海平面上升而消失。
所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Ⅲ 河南暴雨現在有多少地區被水淹了
2021年7月17日以來,河南省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截至7月21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防汛應急」新聞發布會。據不完全統計,16日以來,此輪強降雨造成河南89個縣(市、區)560個鄉鎮1240737人受災,鄭州市因極值暴雨致25人死亡7人失聯。
Ⅳ 中國歷史上有過哪些大水災
南方是我國水災的多方地帶,幾乎每年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水災發生,主要集中地是黃河,長江一帶:
黃河在2000年內決口成災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水災波及范圍達25萬平方公里:
�6�1 1117年黃河決口淹死百餘萬人。
�6�1 1642年黃河決口,水淹開封城,全城37萬人中有34萬人淹死。
�6�1 1933年黃河決口54處,受災面積1.1萬平方公里,受災人口360多萬,死1.8萬人。
長江在1300多年間水災200多次:
�6�1 1931年自沙市至上海沿江城市多被水淹,武漢市受淹百日,淹沒農田333.3萬公頃,受災人口2850萬人,死亡14.5萬人。
�6�1 1932年漢江大水受災面積150.9萬公頃,1003萬人受災,死14.2萬人。
�6�1 1954年長江大水,漢口最高水位達29.73m,超出1931折決堤水位2.8m,經全力搶護,保住重點堤防和武漢市的安全,但受災農田仍達317萬公頃,受災人口1800萬,死亡3.3萬人。
�6�1 1981年長江大水53個縣以上城市、580個城鎮、2600多座工廠企業、83.3萬公頃耕地受淹,倒房160萬間。
Ⅳ 我國近幾年發生的洪澇災害 是一些具體的名稱.如.88水災
20世紀中國部分重大洪澇災害事例:
1、珠江特大暴雨洪澇(1915.7):廣西梧州及廣東廣州7月上旬降大雨和暴雨,造成江河水位上漲,泛濫成災.珠江三角洲受災農田648萬畝,失收的有450萬畝,災民300多萬,死傷達十餘萬人.造成的損失達100億元,其中僅廣州市就損失30億元.
2、暴雨洪澇(1931):以長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的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山東8省災情最重.據統計,8省受災人口5127萬人,占當地人口的四分之一,死亡40萬人,受災農田1.46億畝.武漢市整整被淹100多天.
3、黃河大水(1931)死亡370萬人.
4、黃河中游暴雨洪澇(1933.8):僅陝西、河南、河北、山東、江蘇等省受災面積就超過8600平方公里,受災人口364萬人,死亡1.8萬人,淹沒耕地280萬畝,沖毀房屋169萬間,財產損失2.3億元.
5、長江中游暴雨洪澇(1935.7):長江中下游平原區受災農田2264畝,受災人口1003萬,死亡人口14.2萬人,損毀房屋40.6萬間.湖北荊州被水圍困,交通斷絕,城外水深及丈,江陵水灌全城,「人民淹斃者幾達三分之二」.
6、江淮暴雨洪澇(1954):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河堤岸大小決口共14430處,圩堤大小潰決共13083處.其中,長江流域受災農田面積4700萬畝,受災人口達1888餘萬人,死亡33169人;經濟損失100多億元,京廣線中斷100多天;淮河流域受災農田面積6200萬畝,死亡1930人.
7、遼東暴雨洪澇(1960.8):據不完全統計,遼寧省7地市、吉林2地市共25個縣的部分地區遭受不同程度災害.受災人口145萬,重災70萬人,死亡及失蹤人數達2414人,淹沒耕地420萬畝,本溪、遼陽兩市生產一度陷入停頓狀態,僅遼寧省減產糧食約2.5億公斤,直接經濟損失就達3億元以上.
8、海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澇(1963.8):損失非常嚴重,河北平原一片汪洋.直接經濟損失達60億元,農田受災減產糧食60億斤.國家為救災、恢復各類設施投入資金達10億元.
9、四川暴雨洪澇(1981.7中旬):53個縣以上城市被淹,受災人口1584萬人,沖毀、倒塌房屋139萬間,死亡888人,傷13010人,直接經濟損失20億元以上.
10、江淮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1991):據不完全統計,受整個梅雨期間洪水的影響,安徽、江蘇、湖北、河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受災人口達1.3億人,死亡5113人,傷2.5萬人;房屋倒塌400多萬間.遭受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損失達600多億元.
11、江西、湖南暴雨洪澇(1992.3):江西、湖南、廣東、福建4省近200個縣市的2000萬人受到影響, 2100多萬畝農田被淹,房屋倒塌11.4萬間,房屋損壞19.1萬間,死亡273人,沖壞橋梁2700多座,直接經濟損失29.5億元.
12、特大洪水(1998):洪水大、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洪澇災害嚴重.全國共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據各省統計,農田受災面積2229萬公頃(3.34億畝),成災面積1378萬公頃(2.07億畝),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內蒙古、吉林等省(區)受災最重.
Ⅵ 最近成都天天下雨,有什麼地方被淹了嚴重嗎
截止到2020年9月30日,近期成都沒有發生過洪水,也沒有地方被淹,歷史上成都發生過許多洪水。以2013年為例,7月9日,在成都市金堂縣趙鎮,一名市民在街上劃船前行。
當日,受綿陽、德陽等地區連續降雨影響,沱江上游的中河、北河、毗河暴漲,地處三條河並流區域的成都市金堂縣遭受洪水襲擊,9日15點30分洪峰流量達到7390立方米/秒,超警戒水位3.25米,為20年一遇。
(6)中國都有哪些地區被淹了擴展閱讀:
洪水災難影響
洪水災害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洪水往往分布在人口稠密、農業墾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溫帶、亞熱帶。中國、孟加拉國是世界上洪水災害發生最頻繁的地區,美國、日本、印度和歐洲的洪水災害也較嚴重。
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季風氣候顯著,是世界上水災頻發且影響范圍較廣泛的國家之一。全國約有35%的耕地、40%的人口和70%的工農業生產經常受到江河洪水的威脅,並且因洪水災害所造成的財產損失居各種災害之首。
根據史料統計,從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當中,全國各地發生較大的洪澇災害1092次,平均約每兩年發生1次。1954年是1949年以來長江全流域洪澇災害最嚴重的一年,全國受災農作物面積達24億畝,約33萬人死亡。
Ⅶ 我國都有哪些年份發生洪澇災害
歷史上洪澇災害發生過很多次,重大的有:
1、公元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黃河決口,淹死100多萬人。
2、公元1642年(明崇禎15年),黃河泛濫,開封城內37萬人,被淹死34萬人。
3、1933年黃河決口62處。
4、1938年,蔣介石在河南花園口扒開黃河大堤,使1250萬人受害。
5、1931年,中國發生特大水災,有16個省受災,其中最嚴重的是安徽、江西、江蘇、湖北、湖南五省,山東、河北和浙江次之。8省受災面積達14170萬畝。
據統計,半數房屋被沖,近半數的人流離失所,不少人舉家逃難。這次大水災禍不單行,還伴有其他自然災害,加上社會動盪,受災人口達1億人,死亡370萬人,令人觸目驚心。
6、1954年特大水災全國受災面積達2.4億畝,成災面積1.7億畝。長江洪水淹沒耕地4700餘萬畝,死亡3.3萬人。國家對自然災害的救濟費為3.2億元。
7、1998年,一場世紀末的大洪災幾乎席捲了大半個中國,長江,嫩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洪波洶涌,水位陡漲。
800萬軍民與洪水進行著殊死搏鬥,京廣鐵路行車受阻100天。據統計,全國共有29個省區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666億元。
(7)中國都有哪些地區被淹了擴展閱讀:
自古以來,洪澇災害一直是困擾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災害。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頁就是勞動人民和洪水斗爭的光輝畫卷--大禹大禹治水。
迄今為止,洪澇依然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災害。中國長江連年洪災給中下游地區帶來極大的損失,嚴重損害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據《明史》和《清史稿》資料統計,明清兩代(1368—1911年)的543年中,范圍涉及數州縣到30州縣的水災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發生3次,其中范圍超過30州縣的共有190年次、平均每3年1次。
新中國成立以來,洪澇災害年年都有發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特別是50年代,10年中就發生大洪水11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洪澇災害
Ⅷ 中國那個地方被水淹沒了,不存在了
1、三峽庫區,比如豐都鬼城、白帝城、張飛廟、秭歸老縣城等地。三峽水庫淹沒線以下被全淹或基本被全淹的縣
城有8個,分布在湖北、重慶兩地。除興山縣城高陽鎮外,還有秭歸縣城歸州鎮、巴東縣城信陵鎮、巫山縣城巫峽鎮、奉節縣城永安鎮、雲陽縣城雲陽鎮、開縣縣城
漢豐鎮和豐都縣城名山鎮。被淹的集鎮和場鎮有116個,其中重慶庫區101個,湖北庫區15個。冬季蓄水發電,三峽庫區水位到達設計目標175米時,上述老縣城全被淹沒。
2、在千島湖下,沉睡著兩座千年古城:賀城和獅城。據《淳安縣志》等歷史資料的記載,1955年10月,當時的電力工業部建設新安江水電站,選址淳安和建德交界的銅官。1959年9月21日,新安江截流,庫區開始蓄水。從此,這兩座歷史悠久的浙西縣城悄然「沉入」了千島湖底。
其實,許多人工湖都不可避免地要淹沒一些村莊甚至城市
Ⅸ 若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至66米,我國哪些一線城市會被淹沒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我們對於地球資源的掠奪也在逐漸加劇,而這也導致了地球環境逐漸發生了變化,其中全球變暖問題因溫室氣體的大量排出而越發嚴重,甚至已經到了無法「逆轉」的地步。全球變暖雖然聽起來沒有太過可怕,但是全球變暖造成的「連鎖反應」是巨大的,其中海平面上升會淹沒人類生存區域,威脅人類的生存。
Ⅹ 今起我國進入汛期,我國的汛期時間內哪些地方有洪澇風險
東南沿海如廣西省、廣東省、福建省、浙江省等地,一到汛期,這些地區易發台風天氣,引發強降雨、冰雹等災害,容易發生城市內澇。幾乎每年都會有台風入侵的消息,而這些地區也是容易發生洪澇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