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05 14:41:05

A. 鴉片戰爭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1. 使中國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 加速了中國傳統小農經濟的解體,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3. 打破了中國閉關鎖國的現實,使林則徐、魏源等有識之士開始開眼看世界。

B.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哪些影響

19世紀上半期歐美資本主義正處於上升階段,英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法、美工業革命也正在迅猛發展。工業資本主義生產的存在和發展,需要不斷開辟新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而此時的清王朝依舊做著「天朝上國」的迷夢,清王朝統治集團虛驕自大,閉目塞聽,對世界形勢茫然無知。清政府仍舊推行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中國依然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正當的中英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當時的英國政府已感到在中國這個封閉了幾千年的古老大國,單靠貿易手段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無恥地向中國輸入鴉片,鴉片嚴重危害到清政府的統治,道光帝任命林則徐禁煙,但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卻成為英國政府使用「炮艦政策」的借口。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1840年英國悍然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一、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危害

鴉片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如《南京條約》、《黃埔條約》等,對關稅稅率、領事裁判權,最惠國待遇等多個方面又達成了協議。鴉片戰爭對中國的消極影響深遠,中英《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變化,中國的領土完整和獨立的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開始解體。

二、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進步性

中英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的簽訂,盡管由於中國道光皇帝的無能和當時清政府的腐敗、落後與封閉,造成中國在鴉片戰爭中的失敗,作為一個失敗者的中國不能不賠償戰爭的費用和損失,接受外國的一些苛刻條件,甚至有些條件直接有損於中國主權的完整;但是畢竟腐敗、落後和封閉的古老中國大門被英國用「炮艦」強行打開了。盡管這個時候打開的僅僅只是一些窗口,但是,它促進了古老的封建與專制的中國的瓦解,對於推進世界文明在中國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意義和作用。其主要表現為:

——鴉片戰爭強行打開了中國腐敗、落後和封閉的大門。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與專制社會,廣大民眾局限在有限的土地之中,過著一種自給自足的封閉生活,到了滿清的後期,這種封閉性與落後性以及腐敗性更加突出。當世界在發展,特別是歐洲經濟經過近幾百年的迅速發展,先進的技術和現代文明,給歐洲民眾不僅帶來了生活上的改善,而且還帶給了歐洲民眾較多的自由和民主,使中國與世界特別是歐洲的差距更大。盡管西方各國在打開中國封閉大門時,採用了「鴉片」和「大炮」兩種不文明的手段,但是中國的封閉大門畢竟是需要打開的,外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這種進程。為了掠奪中國,傾銷廉價的商品,英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大門。

——促進了中國近代商業的發展。

《南京條約》規定了五口通商,先後開放廣州、廈門、上海、寧波、福州為商埠。五市的開市和開埠,促進了當時五市商業的發展,舊日的商業中心廣州和新起的商業中心上海最為繁盛,其他次之,中國也出現了一批大商人如廣州的吳健彰、揚坊等人。這些擁資百萬的商人,盡管有些是依附於外國人,但是畢竟是中國較早的具有現代商業意識的商人,他們促進了當時中國商業的發展。

——帶來了西方的現代文明和技術。

隨著中國的國門逐步被打開,一些外國的文明與技術,特別是外國的一些進步和開放的民主思想和自由的主張,也開始在中國大陸產生。比如當時著名的思想家魏源也研究了「鴉片戰爭」的過程,提出了對外關系方面的幾個原則。第一是「聽互市各國以款夷,持鴉片初約以互市」,這就是允許合法貿易,反對鴉片貿易。第二是「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魏源所指「夷之長技」雖然主要還是指槍炮,魏源等人的這些主張已成為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較早提出「向西方學習」的先驅者,自這以後西方的一些先進技術和新產品也開始陸續地進入中國,中國民眾也開始在逐步認識西方世界。

總之,鴉片戰爭是中國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起點,它使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化,它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但鴉片戰爭也強行打開了中國封閉的大門,中國長期以來奉行的閉關鎖國的政策被打破,一批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出現了探求西方知識、學習西方軍事技術以御外侮的新思潮。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鴉片戰爭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中國的古老的封建與專制的瓦解,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C.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危難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以下危難:
一、社會性質的變化。在政治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爭後,通過不平等條約,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的破壞
。在經濟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社會矛盾的變化。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務的變化。鴉片戰爭以前,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是反對本國的封建統治。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語:First
Opium
War;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滿清和英國就英國向滿清走私鴉片引發的一場戰爭,戰爭的導火線是英國商人在中國廣東海域走私鴉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林則徐於1839年在廣東強行銷煙,中英矛盾逐次升級,而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由此簽署的《南京條約》是近代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除賠款外,將香港島永久讓予英國,並使英國得到領事裁判權。

D. 第一次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第1次鴉片戰爭給我們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讓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國家的領土,主權,司法主權,海關自主權等方面遭到破壞,已不是一個獨立完整主權國家。從經濟角度而言,西方資本主義列強憑借強加給中國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將中國經濟納入資本主義發展的鏈條之中,沖擊著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條件。上述這些重大變化影響著我們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

E.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影響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其總體影響如下:
1、政治上,滿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2、經濟上,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產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市場;原本佔主導地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受到強烈沖擊,中國日益成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一部分。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但是外國資本主義進一步激化了階級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
3、思想文化上,鴉片戰爭後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對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沖擊作用。社會矛盾上,隨著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變成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從反封建變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國從封建社會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4、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F.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中國被迫同英、美、法等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社會的性質開始發生根本的變化,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一、《南京條約》(史稱《江寧條約》)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裡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國軍艦「皋華利」號上同璞鼎查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共有13款,主要內容有: 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示意圖
1、五口通商 2、割讓香港島 3、勒索賠款4、協定關稅5、干涉司法6、自由貿易 二、《五口通商章程及海關稅則》 1、領事裁判權 所謂「領事裁判權」,指帝國主義國家僑民不受居留國管轄的非法特權,按照正當的准則和慣例,居留國有權按照本國的法律管理外僑。《虎門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這項正當的權益,規定英人。中華人的交涉詞訟,「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領事辦理。 2、協定海關稅則 收海關稅率大大降低(出口的61種貨物和進口的48種貨物稅率比鴉片戰前降低50%-90%,其他貨物皆定為百值抽五的稅率)。 三、《五口通商章程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 1、片面最惠國待遇 《虎門條約》規定,中國將來如「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准英人一體均沾」。後來,中美、中法所訂條約也都有同樣的規定。列強依此互相援引,共享侵略權益。 2、租界權 3、駐軍權 四、《望廈條約》 1、擴大領事裁判權 2、協定關稅權 3、稅則4、文化5、修約。五、《黃埔條約》繼美國之後,1844年冬,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黃埔條約》。這個條約使法國享有美國在《望廈條約》中取得的一切特權,同時還規定,允許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修建墳地,清朝地方政府負責保護教堂和墳地。 六、葡萄牙強佔澳門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俄國自以「調停」有功,逼迫奕欣於11月14日訂立中俄《北京條約》,割占烏蘇里江以東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並為進一步掠奪中國西部領土製造條約根據。1864年,俄國據此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東以南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G. 第一次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了獨立自主地位,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半殖民地化來看,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等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的破壞,中國在政治上已經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國家地位。
特別是列強建立的租界,完全獨立於中國行政系統和法律許可權以外,是「國中之國」,成為列強推行侵華政策的基地。從半封建化來看,鴉片戰爭後,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為主要標志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一方面,東南沿海地區以棉紡織業為主的家庭手工業受到外來商品的巨大沖擊,另一方面,以絲茶為主的農產品日益商品化。
政治上,滿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經濟上,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產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市場。原本佔主導地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受到強烈沖擊,中國日益成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一部分。
思想文化上,鴉片戰爭後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對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沖擊作用。

H.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什麼後果

在政治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爭後,通過不平等條約,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的破壞 。

在經濟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拓展資料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閉關鎖國」後的滿清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打擊了英國走私販的囂張氣焰,同時影響到了英國的利益。

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

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斗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I. 第一次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1、政治上,滿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2、經濟上,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產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市場。原本佔主導地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受到強烈沖擊,中國日益成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一部分。

3、思想文化上,鴉片戰爭後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對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沖擊作用。

(9)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什麼擴展閱讀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鴉片戰爭是中國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第1次戰爭。英軍以較少的兵力、較小的代價戰勝了中國。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觀上敵人兵器佔有優勢,戰略戰術運用得當,能集中大部兵力轉沿海城市,佔領經濟命脈之地,戰斗中常以正面攻擊與側翼包抄相結合之外,在主觀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政治腐敗中國封建社會制度到了19世紀30年代,更加沒落腐朽,不僅經濟停滯,十分落後,削弱了戰爭賴以取勝的經濟基礎,而且整個統治集團內部,彌漫著享樂苟安,貪污腐化氣息。

閱讀全文

與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國人只知道印度教梵天 瀏覽:122
中國捐贈義大利哪些醫療物資 瀏覽:350
印度進口大米什麼意思 瀏覽:663
如何申請英國留學證明 瀏覽:546
美國為什麼咬死伊朗不放 瀏覽:479
英國有什麼紳士 瀏覽:172
伊朗總統怎麼上台的 瀏覽:826
義大利點炮手是什麼梗 瀏覽:456
怎麼畫印度眼睛 瀏覽:324
伊朗空襲能力怎麼樣 瀏覽:763
英國什麼時候進入議會制度 瀏覽:734
中國電信如何裝電視 瀏覽:200
英國蓮功放如何配音箱 瀏覽:657
印尼榴槤怎麼取 瀏覽:23
印度女方出嫁需要給多少錢 瀏覽:139
新中國改革運動有哪些 瀏覽:514
印度的航母是長什麼樣子 瀏覽:507
英國人為什麼不用付錢 瀏覽:516
義大利歌曲綠樹成蔭什麼調 瀏覽:63
伊朗什麼時候有海軍 瀏覽: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