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那些航天史上的第一人,你都知道有誰嗎
那些航天史上的第一人,你都知道有誰嗎?
⑵ 「太空行走第一人」去世,我國的太空行走第一人是誰
翟志剛,男,1966年10月出生,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龍江鎮人。大學文化、雙學士學位。1985年6月入伍,1989年畢業於空軍第三飛行學院,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戰斗機飛行員,飛過殲七、殲八等機種,安全飛行9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2008年6月,翟志剛入選「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乘組。北京時間2008年9月27日16點43分24秒,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開始出艙,16點45分17秒,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16點59分,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成功返回地球。
⑶ 有哪些人類探索宇宙的第一例如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太空探測器是先驅者十號
人類進入太空第一人:加加林,蘇聯。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上午9時零7分,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從拜克努爾發射場起航,在最大高度為301公里的軌道上繞地球一周,歷時1小時48分鍾,於上午10時55分降落在蘇聯境內,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願望。
美國進入太空第一人:美國航天員阿蘭·謝潑德中校。他在蘇聯加加林進入太空後四個月,乘「水星」號飛船進行了亞軌道飛行(186千米),它說明美國具備了擺脫空間困境的能力。
最早進行登月飛行的人:美國航天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奧爾德林,邁克爾·柯林斯。1969年7月16日,土星5運載火箭將阿波羅11號飛船以及三名宇航員送入太空,開始了人類第一次登月旅程。
踏上月球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美國。
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現由俄羅斯承繼)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⑷ 中國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1、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模式確立
2016年2月1日,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共同研製的中國新一代北斗導航第五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
該衛星採用中國科學院導航衛星專用平台,首次集成了自主研發的氫原子鍾、高集成度空間抗輻照專用晶元等一批關鍵技術成果,與先期發射的4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一起,基本確立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全球組網模式,具有里程碑意義。
2、「實踐十號」成功發射並返回
2016年4月6日,我國首顆返回式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 「實踐十號」成功發射,並於4月18日順利返回。這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旨在利用太空中微重力和空間輻射等特殊環境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揭示物質運動及生命活動的規律。
該衛星已成功獲取大量實驗數據和資料,可產出一批重大科學發現和原創成果。
3、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
2016年8月16日,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這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主要科學目標是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和廣域量子密鑰網路實驗,並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等實驗研究。
該衛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星地量子通信,構建了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對我國鞏固和擴大量子通信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實現從經典信息技術時代跟蹤者向未來信息技術引領者的轉變,具有里程碑意義。
4、「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對接並開展科學實驗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對接。「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作為空間應用系統的總體單位,牽頭負責空間科學、對地觀測及地球科學研究、空間應用新技術等三大領域的全部14項科學實驗,包括全球第一台空間運行的冷原子鍾、寬波段成像光譜儀、伴隨衛星飛行、高等植物培養等,技術發展處於國際先進行列。
5、C919首次試飛
2017年5月5日,中國首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式干線民用飛機C919的首飛完滿結束。這標志著大型民用客機的壟斷市場在A(Airbus空中客車)和B(Boeing波音)之外,正式迎來了新的參與者C(C919)。
⑸ 第一個在太空中行走的中國人是
翟志剛、在2008年9月25日至27日的神舟七號飛行任務中,擔任飛船指令長,是第一位出艙活動的中國人。
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經過:
2008年9月27日,北京時間16:41至17:00,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標志著中國成為繼美蘇後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的國家。
下午一點三十三分,神舟七號返回艙門關閉,航天員出艙執行太空行走任務開始。隨後翟志剛和劉伯明兩人開始穿艙外航天服,三點二十左右,兩人全副武裝,其中擔任出艙任務的翟志剛身著「飛天」艙外航天服,劉伯明則身著俄制「海鷹」艙外航天服。
四點三十四分,飛控中心發出指令:「神舟七號,打開軌道艙門,按程序啟動出艙」。
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開始出艙,在劉伯明的幫助下,翟志剛一隻手固定身體,一隻手將軌道艙門解鎖,緩緩打開艙門,整個開門過程持續約十分鍾。
四點四十四分,翟志剛開始出艙進入太空,他向地面報告:「神舟七號已出艙,身體感覺良好,向全國人民,向全世界人民問候。」 潔白的航天服上,鮮艷的五星紅旗格外醒目。
四點四十八分,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開始了。劉伯明上身出艙,遞給翟志剛一面五星紅旗,翟志剛向著鏡頭揮動,指控大廳里掌聲雷動。
在翟志剛的太空行走過程中,身上始終有兩條安全系繩與母船相連,每一步操作之前,他都要先在艙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繩的掛鉤,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能改變位置。
經過十分鍾的太空漫步後,四點五十八分,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發出指令:「神舟七號,返回到軌道艙」。
四點五十九分,翟志剛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
拓展資料:
翟志剛,男,1966年10月出生,黑龍江省龍江人。大學文化、雙學士學位。1985年6月入伍,1989年畢業於空軍第三飛行學院,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戰斗機飛行員,飛過殲七、殲八等機種,安全飛行9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03年曾入選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
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曾任空軍試訓中心某團飛行教員,飛過殲七、殲八等機型,安全飛行95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1996年,被選拔參加航天計劃測試。
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
2003年曾入選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
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船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2008年5月,入選神七航天員乘組。
2008年9月25日至27日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
2008年9月27日16點43分24秒,翟志剛開始出艙,16點45分17秒,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16點59分,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
所獲榮譽:
1995年5月,翟志剛參加飛行訓練,返航途中遭遇一股強勁氣流沖擊,風速10米以上,翟志剛駕駛戰機完全憑儀表安全著陸,榮立三等功。
200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翟志剛同志「航天英雄」,胡錦濤親自為翟志剛頒發「航天功勛獎章」和證書。
2018年1月,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
⑹ 中國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神州五號載人飛船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火箭在震天憾地的轟鳴中騰空而起,急速飛向太空。
10月15日9時10分左右,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從這一刻起,楊利偉成了浩瀚太空迎來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神州六號載人飛船
2005年10月12日09:00時,神州六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10月17日4時33分,神舟六號飛船著陸成功.
「嫦娥一號」
中國發射的第一顆繞月球飛行的衛星.
2007年10月24日18點05分04秒,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
「嫦娥一號」肩負4項任務
1,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
3,探測月壤特性
4,探測地月空間環境
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成功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乃至文化領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政治領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體現了中國強大的綜合國力以及相關的尖端科技,是中國發展軟實力的又一象徵,表明了中國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資源、實現科研創新、凝聚民心、增強國家競爭力等一系列遠大目標的決心與行動。嫦娥一號在十七大勝利閉幕之際成功發射升空,無疑是對中共十七大獻禮的最好禮物。
經濟領域:將帶動信息、材料、能源、微機電、遙科學等其它新技術的提高,對於促進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空間技術的進步和深空探測的深入,對相關材料的需求必將促進相關行業、產業得到更大的發展。
同時,月球上特有的礦產資源和能源是對地球上礦產資源的補充和儲備,將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月球表面具有極其豐富的太陽能,月壤中蘊藏的豐富的氦3也能提供新型核聚變的材料,應用前景廣闊。
軍事領域:表明我國的導彈技術\火箭技術都進入世界領先行列.
科技領域:將促進中國航天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和中國基礎科學的全面發展。月球探測將推進宇宙學、比較行星學、月球科學、地球行星科學、空間物理學、材料科學、環境學等學科的發展,而這些學科的發展又將帶動更多學科的交叉滲透。
文化領域:嫦娥奔月的成功帶給中國人的是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心,通過媒體以各種形式傳播「嫦娥奔月」的科普知識、時代意義,公眾接受了氛圍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啟蒙。
⑺ 世界航天日,重溫11名中國航天員都有哪些飛天「名場面」
四月十二日是世界航天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起中國航天史上為我國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十一位航天員。
七、首個“開飛船”的航天員劉旺(2012神舟九號)
2012年6月22日12時許,在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組合體正常飛行狀態下,航天員劉旺操作飛船姿態控制手柄,對組合體飛行姿態進行控制試驗。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空間實施對飛行器的姿態控制,試驗取得成功。劉旺成為第一個駕駛神舟飛船的中國人
八、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2012神舟九號)
2012年6月15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宣布,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將組成飛行乘組,執行神九與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劉洋主要是在執行手控交會對接的時候進行監視、支持。除此之外,劉洋在長達十三天的飛行任務中還承擔科學實驗任務。
九、15年堅持終圓夢的張曉光(2013神舟十號)
"神十"飛天的張曉光已經艱苦執著地努力了15年,才終於等到執行飛行任務的一刻。
"他是我見過最執著的人。"聶海勝評價說,哪裡訓練有缺陷,他就在哪裡刻苦地練,直至完美。
十、中國首位“太空教師”王亞平(2013神舟十號)
17歲參加空軍招飛選拔,成為我國第七批女飛行員,能飛4種機型,參加過多次戰備演習、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雲減雨等重大任務。2009年5月通過層層嚴格選拔,成為我國首批女航天員,神九任務備份乘組成員。
十一、完成“太空健身”陳冬(2016神舟十一號)
2016年10月17日,擔任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員。同景海鵬一起駕駛神舟十一號飛船飛赴太空,成為第二批男航天員中首位實現飛天夢的人。
⑻ 宇航史上有哪些第一次
進入太空第一人:原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1961年4月12日9時,他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繞地球飛行了108分鍾後安全返回地面。加加林的名字,連同他那迷人的微笑,從此傳遍了世界每個角落。
進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原蘇聯宇航員瓦連金娜•捷列什科娃1963年6月,原蘇聯宇航員瓦連金娜•捷列什科娃駕駛"東方"6號飛船升空,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
太空行走第一人:原蘇聯宇航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1965年3月,原蘇聯宇航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乘坐上升號飛船進行了2分鍾的人類首次太空行走,由於宇航服的膨脹,他險些沒能爬回艙內。 登月第一人: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1969年20日,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地降落在地球的衛星——月球上。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涼而沉寂的土地,並說出了此後在無數場合常被引用的名言:"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
第一架太空梭升空1981年4月12日,美國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升空。美國先後又相繼研製了"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和"奮進"號等太空梭。華裔太空第一人:美籍華裔科學家王贛駿1985年4月29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發射升空,美籍華裔科學家王贛駿和6名美國宇航員一起參加了這次為期7天的太空飛行。
太空遊客第一人:美國人蒂托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遊客、美國人蒂托快樂地進入國際空間站,開始了他為期一周的太空觀光生活。
進入太空的第一位中國人: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楊利偉送上太空。飛船經過繞地球14圈以後,於16日6點23分在內蒙古阿木古郎草原安全著陸,航天員自主走出返回艙,狀態良好。
⑼ 中國探索太空取得了哪些成就
中國探索太空取得的成就:
1、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
2、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
3、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4、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再次飛上太空,並在遨遊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實驗後安全返回地面。
5、2008年9月27日下午,隨著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艙門的徐徐開啟,中國航天員翟志剛穿著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進入茫茫太空,並揮舞國旗向人們致意。太空舞動的五星紅旗告訴世界:中國,正式成為第三個掌握出艙技術的國家。而此時,距中國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只有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