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古代一年有哪些重要祭拜日

中國古代一年有哪些重要祭拜日

發布時間:2022-11-05 22:03:06

❶ 一年的時間都是什麼時候祭祀親人

一年中的重要祭祀節日
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以下日期為農歷 .

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也在此日祭祀先人。

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日,民間有拜觀音求救渡的習俗。

七月十五:即鬼節,此日亡人可以得渡,脫離苦海,是靈魂解脫的節日。

七月三十:地藏菩薩生日,將救助一切行善之人。

十月初一:此時寒意已現,民間有送寒衣之俗。

十一月十七:此日祭供有請求佛祖超渡亡靈之意。

十二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是祭祀迎春之日。

同時,可以在每月初一、初八、十五、十九、二十三、二十九和三十祭供,
以消罪生福,另可按逝者生卒日進行祭祀。

❷ 中國古代將什麼什麼看做三大祭祖節日

話說「中國三大祭祖節」
一、清明,在春分後第十五日,又叫踏青節;二、七月半,又叫中元、盂蘭盆節;三、十月一,又叫十月朔、寒衣節、冥陰節。
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是有來源的。相傳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大戰好幾回合後,終於取得天下。他光榮返回故鄉的時候,想到父母親的墳墓前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劉邦非常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爹娘在天有靈,現在風颳得這么大,我將把這些小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爹娘的墳墓。」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劉邦高興得不得了,馬上請人重新整修父母親的墓,而且從此以後,每年的清明節一定到父母的墳上祭拜。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十月一起源於秦時孟蓋女為被抓去修萬里長城的丈夫送寒衣的民間傳說。孟蓋女哭倒了長城,丈夫的屍骨顯露出來,孟蓋女就用帶來的寒衣葬了丈夫。於是以後人們就在這一天用五色彩紙剪成寒衣,寫上故去的親人姓名,在門前焚燒。
農歷十月初一為治酒、燒紙、焚香、祭奠亡靈和掃墓的日子。這一習俗一直延續下來,農村多於此日上墳拜墓。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❸ 祭祖節日有哪些

提起民間傳統的祭祀節日,耳熟能詳要數清明節、除夕和端午節了。除了這三大節日,你還知道哪些節日以祭祖活動為主嗎?接下來給大家談一下,民間傳統的祭祀節日。

最後、除夕日:除夕祭祖是中國傳統的年俗,人們從年頭忙到年尾,除夕夜是時候向先祖說一下一年的光景了。除夕祭祖不僅表達了人們對先祖的感恩和懷念之情,還寄託了人們對新一年的憧憬和對未來的期許。

❹ 源於古代祭祀活動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❺ 祭祀的日子都有那些

1、清明節

端午節也是國家的法定假日,人們在端午這天,除了舉辦各類傳統活動外,還會祭祀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些地區還會選擇在端午節祭祀已故的親人,以表達對親人的追思懷念。

❻ 中國傳統的祭奠節日有哪些

重要祭祀節日(陰歷)
清明節:為一年陽明之時,寒去春來,萬物始生,正適合踏青維護墓體,多在此日祭祀先人。
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也在此日祭祀先人。
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日,民間有拜觀音求救渡的習俗。
七月十五:即鬼節,此日亡人可以得渡,脫離苦海,是靈魂解脫的節日。
七月三十:地藏菩薩生日,將救助一切行善之人。
十月初一:此時寒意已現,民間有送寒衣之俗。
十一月十七:此日祭供有請求佛祖超渡亡靈之意。
十二月二十三:谷稱小年,是祭祀迎春之日。
同時,可以在每月初一、初八、十五、十九、二十三、二十九和三十祭供,以消罪生福,另可按逝者生卒日進行祭祀。
天路網-為您提供網上掃墓,網上祭拜,免費創建墓地空間,上傳逝者紀念視頻;天路網商城提供各種掃墓商品、紀念花圈等,讓您隨時隨地都可以在網上掃墓。

❼ 我國古代有四大祭祀節日,你都知道是什麼嗎

寒衣節;清明節;上巳節;中元節。

農歷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又稱祭祖節、授衣節等。因為在鬼節這天,祭祀的標志之一就是哭,所以寒衣節又叫“哭節”。與上巳節、清明節、中元節並稱中國四大祭祀節日,也是四大鬼節。這天,人們祭奠先人,表達哀思。根據民間傳說,孟姜女新婚燕爾之際,丈夫被抓服謠役,修築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歷盡艱辛,送衣禦寒。丈夫卻屈死,被埋城牆之下。其悲痛欲絕,哀號呼喊,感動上天,哭倒長城,用棉衣重新安葬。寒衣節因此得名。

中元節,又稱鬼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農歷正月十五日這一天,漢稱上元佳節,是元宵佳節,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來祭祀先人。中元節在農歷的七月十五日,部分可能稍早。民間按照習俗是要祀祖的,用新米祭祀,報告秋成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行禮如儀。七月十五這一天掃墓,祭拜先祖。

❽ 一年中傳統上墳的日子有哪些

1、春節(除夕)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歲、團圓飯、貼年紅、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2、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3、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

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

4、寒食節(農歷十月初一)

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8)中國古代一年有哪些重要祭拜日擴展閱讀

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除、清、九、盂),是漢族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

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俗稱"送錢糧"。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

❾ 中國古代的主要節日有哪些

1、上元

亦直稱「正月十五」,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等風俗。

2、社日

立春後第五個戊日和立秋後第五個戊日,農家祭社祈年的日子。又稱「春社、秋社」。杜甫《遭田夫泥飲美嚴中丞》:「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

3、寒食

又稱「一百五」、「熟食節」、「禁煙節」,清明前三日,舊傳「去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荊楚歲時記》)事實上去冬至一百四到一百六都有。須禁火三日。食隔夜熟食。舊傳太原風俗為紀念介子推焚骸一事。

4、清明

寒食後三日為清明,古時寒食與清明是聯系在一起的。寒食時禁火,至清明第一日的早晨取新火。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5、上巳

三月三日,此節原定為三月上旬一巳日,故稱上巳。但自曹魏以後定為每年的三月三日。舊俗於此日臨水以祓除不祥,稱「修禊」。 禊者,潔也。故於水上盥潔之也。原定為「巳日」,取「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之意。

❿ 每年祭祀的時間有哪些

1、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

2、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3、清明節:公歷4月4到6日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4、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10)中國古代一年有哪些重要祭拜日擴展閱讀

上古干支歷法的制訂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決條件,原始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歲節形成的重要因素。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於一歲(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歲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

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跡。如嶺南部分地區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歲的習俗,新年期間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節儀活動,由此可見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的蛛絲馬跡。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一年有哪些重要祭拜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空襲能力怎麼樣 瀏覽:761
英國什麼時候進入議會制度 瀏覽:732
中國電信如何裝電視 瀏覽:200
英國蓮功放如何配音箱 瀏覽:657
印尼榴槤怎麼取 瀏覽:23
印度女方出嫁需要給多少錢 瀏覽:139
新中國改革運動有哪些 瀏覽:514
印度的航母是長什麼樣子 瀏覽:507
英國人為什麼不用付錢 瀏覽:516
義大利歌曲綠樹成蔭什麼調 瀏覽:63
伊朗什麼時候有海軍 瀏覽:39
越南老婆來中國有多少 瀏覽:483
義大利高中畢業去哪裡留學 瀏覽:239
印尼siap是什麼意思 瀏覽:892
印尼fe第三方第七欄應該標注什麼區別 瀏覽:73
伊朗總統的工資是多少 瀏覽:803
印度貨幣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815
越南鐵路時速為多少 瀏覽:719
俄語義大利怎麼說 瀏覽:716
英國警察在什麼地方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