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中國哪個地區發生了蝗災!急急!!
先秦古籍如《詩經》等多稱蝗為螽(螽是蝗類的總名,還包括螽斯)或蝝,蝝是蝗的若蟲(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幼蟲稱若蟲)。戰國後多稱蝗。蝗和蝝都為害莊稼。古籍上最早記載蝗災的是《春秋》記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稅畝,冬,蝝生。"最早記載蝗蟲的是《呂氏春秋·孟夏紀第四》:"行春令……則蟲蝗為敗。"及同書《審時篇》:"……得時之麻……如此者,不蝗。"《禮記·月令》也有"蟲蝗為災"的記載,不俱引。約在宋以後,蝝改稱"蝻",合稱蝗蝻,沿用至今。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除蝗疏》統計了春秋時期(公元前770~476年)蝗災的次數,指出春秋294年中共發生蝝災111次,按月分布如下:
月份(農歷)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發生次數 2 3 19 20 31 20 12 1 0 0 3
以上的數字分布,非常合乎統計學上的常態分布規律。表明蝗蟲是在4至9月(農歷)間最猖獗,徐光啟說:"最盛於夏秋之間,與百穀長養成熟之時,正相值也,故為害最廣。"
徐光啟的這個統計與1920年江蘇省及浙江省昆蟲局研究全國各地蝗蟲的發生季節非常吻合,就飛蝗而言,各地以5~8月(陽歷)為蝗患最緊要時期。夏蝗以5月中至7月上旬最盛,秋蝗以8月上中旬為最盛。6、7兩月是夏秋蝗災並發的時期。
筆者對周堯《中國昆蟲學史》附錄歷代蝗蟲災害登記表的重新統計結果,從公元前707年(魯桓公十三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止的2614年中,共發生蝗災508次(該書印刷有誤,統計為2618年,538次)。
《除蝗疏》對於蝗蟲的發生與環境氣候條件的關系有很科學的見解:聞之老農言,蝗初生如粟米,數日旋大如蠅。能跳躍群行,是名為蝻。又數日,即群飛,是名為蝗。所止之處,喙不停嚙……又數日,孕子於地矣。地下之子,十八日復為蝻,蝻復為蝗,如是傳生,禍之所以廣也……蝗之所生,必於大澤之涯……必也驟涸之處……故涸澤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圖之此其地矣。
唐宋以後,紙張及印刷條件改善,蝗災的記載便較詳細,下面略舉數例,以見一斑:
"(唐)貞元元年(785年),夏蝗,東自海,西盡河隴,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遺,餓殍枕道。秋,關輔大蝗,田稼食盡,百姓飢,捕蝗為食。"
"(宋)淳化三年(992年),六月甲申,飛蝗自東北來,蔽天,經西南而去。是夕大雨,蝗盡死。秋七月,許、汝、袞、單、滄、蔡、齊、貝八州蝗。""有蝗起東北,趨至西南,蔽空如雲翳日……"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東、河東、河南、關中等處,蝗飛蔽天,人馬不能行,所落溝塹盡平。""(蝗)食禾稼草木俱盡。所至蔽日,礙人馬不能行。填坑塹皆盈。飢民捕蝗以為食,或曝干而積之……"
"(明)成化二十一年,大旱,飛蝗兼至,人皆相食。流亡者大半,時飢民嘯聚山林。太平縣蝗蟲飛,飛蔽天,禾穗樹葉食之殆盡,民悉轉壑。是年垣曲民流亡大半,聚嘯山林。三月,平陽蝗。四月,河南蝗。七月順天蝗。"
"(清)咸豐七年(1857年),春,昌平、唐山、望都、樂亭、平鄉蝗,平谷蝻生,春無麥。青縣蝻子生,撫寧、曲陽、元氏、清苑、無極大旱,蝗……武昌飛蝗蔽天。房縣、枝江、松滋旱蝗,宜都有蝗長三寸余。秋,黃安、蘄水、黃岡、隨州蝗;應山蝗,落地厚尺許,鍾祥飛蝗蔽天,亘數十里……"
蝗災的地理分布
上引公元前707年(魯桓公五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止的2614年中,共發生蝗災508次,按其發生次數的地理分布,為:
黃河流域:436次,佔85.82%;長江流域:69次,佔13.57%;華南西南:3次,佔0.58%。這個分布情況與陳正祥研究的"蝗神廟之分布"基本一致。地理學者陳正祥查閱國內外收藏的中國方誌3000餘種,找出其中記載有蝗神廟地點的,即在地圖上標明,最後製成中國"蝗神廟之分布"的歷史地理圖(蝗神是總稱,包括叭蠟、蟲王、劉猛將軍等)。利用蝗神廟分布繪成的蝗災分布地圖,有一種超過文字記載的優點,因為凡是有蝗神廟的地方,反映當地的蝗災必有反復發作的歷史,故農民不得不立廟祭祀。
陳正祥歸納蝗神廟分布圖的特點有四:(1)蝗災的分布以黃河下游為最多,尤其是河北、山東、河南三省。(2)華中以南,蝗災漸少,到了東南沿海,幾乎沒有。(3)蝗神廟分布的南限,大致同春季及年平均80%的相對濕度等值線符合。(4)雲南高原中部和太湖流域相似,故蝗災也較普遍。這圖的不足之處是未能反映蝗災偶然發作的地點,因為蝗災偶發地區,往往沒有建立蝗神廟,便無法在地圖上反映出來。
歷史上的蝗蟲是沒有分類的,郭郛等研究現代中國蝗蟲的生物學分類,指出有三大類,即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郭郛等也將中國蝗災的分布繪製成"中國飛蝗三亞種的分布"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黃河和長江流域的蝗蟲主要都是東亞飛蝗,亞洲飛蝗主要分布在西北及內蒙古一帶,西藏飛蝗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一帶。其中東亞飛蝗的分布情況,同陳正祥的"蝗神廟之分布"圖非常一致,並且彌補了"蝗神廟之分布"中因不是多發性地區故沒有蝗神廟的缺點,以及西北內蒙古和西藏地區因缺乏方誌記載故蝗神廟極為稀少的缺點。將兩圖合起來看,可以對中國蝗災的歷史發展和現狀分布有一個較為完整的概念和理解 就你的提問直接網路了壹下。。。。
Ⅱ 古代經常看到蝗災,現在中國怎麼都沒有蝗災了
太監,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歷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宦官,例如高力士、鄭和、魏忠賢等等,可能大多數人都會以為太監就只是伺候嬪妃和皇上的奴僕,但實際上,太監最初是一個官職,今天咱們就來講講古代太監那點事兒。
蔡倫,有名吧,也是一位宦官,最出名的事跡是改進了造紙術,使當時紙的成本大大降低,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孫耀庭,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因為家裡窮,沒有錢讀書了,於是給孫耀庭用了“宮刑”,想送去當太監。但是,孫耀庭“宮刑”後休息了三天,這三天改變了他的命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簽署了“退位詔書”,孫耀庭就這樣還沒有上崗,就失業了。
後來溥儀重新招宮女太監,孫家托關系這才讓孫耀庭當上了太監。
最後給大家講個小笑話吧,有一次,紀曉嵐要進京面聖,到了門口被太監攔住了,那個太監知道紀曉嵐是大學士,學富五車,於是就央求紀曉嵐講個故事,不然就不讓紀曉嵐面聖。紀曉嵐沒辦法,想了一怔說道:“從前有一個太監”,說到這就停了,不說了,太監看他聽了這么久,挺納悶,問道:“下面呢?”這時候紀曉嵐大笑著說道:“下面沒有了。”太監一聽,紅著臉讓紀曉嵐過去了
Ⅲ 中國蝗災情況如何
中國蝗災情況如下:從環境角度看,主要是由乾旱災引起的。
從其生活習性上看,主要是:
(1)它有群居的習性。
(2)它有很強的繁殖力。
(3)它有多食性,也就是它能吃很多種植物。
(4)它的飛翔能力很強,難於防治。
(5)它的卵深藏於地下,難於被破壞。
發生的原因:暖冬後蝗災易泛濫,全球變暖,尤其冬季溫度的上升,有利於蝗蟲越冬卵的增加,為第二年蝗災的爆發提供「蟲卵」;此外氣候變暖、乾旱加劇,草場退化等多種因素的疊加,將為蝗蟲產卵提供合適的產地,而且蝗蟲適應乾旱的能力很強,這是因為其他昆蟲和鳥類在此情況下都不能生存,而且能造成蝗蟲疾病的一種絲狀菌被抑制,故而使其數量大增。因此專家預測,隨著全球變暖的趨勢,未來蝗災發生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對中國的糧食生產將造成嚴重的影響。
Ⅳ 印度的蝗蟲災害會蔓延到中國嗎為什麼
蝗蟲是一種小型節肢動物,在中國也被稱為蚱蜢。這種動物,在正常情況下,是無害的。但這種小巧可愛的動物一直作為害蟲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事實上,蝗蟲營養豐富,肉質細嫩,像蝦一樣美味,是一種罕見的美味。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會去草地上抓些蚱蜢回家做炸食。中醫認為脾消,風止痙,咳喘,通絡。它還富含蛋白質和脂肪,鈣,磷,鐵,銅,錳,維生素 a,b 和其他成分。中醫常用於脾虛、缺乏食物或營養不良、驚厥、抽搐、驚厥、百日咳、哮喘、呼吸困難及唿吸困難。現已發現,殼多糖又稱幾丁質 在蝗蟲體內還具有抗氧化能力,可以活化細胞,防止細胞老化,促進細胞再生,而幾丁質還可以讓皮膚高效保濕,美容美容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健康食品。
Ⅳ 東非蝗災會不會進入到中國呢如果會,它們可能會入侵哪裡呢
東非蝗災不會進入中國,哪怕能夠進入,也只是一小部分,這與地理位置、環境、地形,以及蝗蟲種類、生活習性等因素有關,國內雖然發生過蝗災,但蝗蟲品種以「東亞蝗蟲」為主,是「本土蝗蟲」導致的蝗災,與外來蝗蟲無關,接下來結合蝗蟲的習性、說說東非蝗災的起因,以及為什麼不會進入中國。
結束語:要說東非蝗災100%不會蔓延到中國,那肯定不現實,但受限於地理環境,蝗災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之後,中方直接就派出了專家組參與滅蝗,盡可能的將「沙漠蝗蟲」消滅在國外,哪怕沙漠蝗蟲真的進入我國,實際上也沒多少。
Ⅵ 中國歷史上蝗蟲成災、遺禍千年,是從什麼時候被控制的呢
當然,這只是明朝的記載罷了,真假與否,我是不知道的。
自從有了農葯之後,蝗災得到抑制,農葯在噴灑過程中,首先會殺死部分蝗蟲的卵,一季莊稼有時候要打幾遍農葯,盡管過多使用農葯對人體不好,但也有效的殺死了害蟲。
當然,這同樣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一些益蟲和益鳥也遭到牽連,可這又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中國在歷史上對老百姓危害最大的就是水災、旱災和蝗災。自夏朝的大禹開始治水直到現在基本上已經解決,已經沒有什麼水災可言了,但是旱災和蝗災卻是一直存在。而且蝗災和旱災往往是分不開的,每當有大旱的時候必定有蝗災,旱災和蝗災有著說不清的關系。但是新中國成立以後蝗災就逐步的被控制住了,雖然蝗災還時有發生,但是都能被及時消滅。
Ⅶ 蝗災是如何形成的,會危害到中國嗎
蝗蟲,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里,存活時間三個月左右。據悉,佔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蟲群一天可吃掉3.5萬人的口糧。所以我們說蝗蟲所到之處,可謂寸草不生,那麼蝗災是如何形成的呢?會危害到中國嗎?如果出現蝗災,我們國家該如何應對?下面我就來跟大家說說這些問題:
一,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蝗蟲,蝗災又是怎麼形成的。所謂的蝗蟲,是一種危害性極強的農業害蟲,水稻.小麥.玉米.豆類.蔬菜等等農作物都是他們的食物,單一的蝗蟲可能你不覺得害怕,但是一旦他們聚集起來的時候,破壞性相當的大,尤其當他們大規模爆發的時候,可以將農作物吃的連個光桿子都不剩,可能會引發蝗災。而蝗災的出現跟氣候有關,如果天氣乾旱,很多植物都枯死了。食物不夠,蝗蟲就會大規模的聚集存活的植物上,就形成了蝗災。
雖然持續的蝗災可能給國家造成糧食危機,但是其實蝗災並不可怕,我們國家在面對蝗災的問題上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我國有著豐富的糧食儲備,所以相信他們對我國影響不大。
Ⅷ 中國歷史上的幾次大蝗災
黃河三角洲蝗災
根據東營市植物保護站的調查分析,2008年黃河三角洲東亞飛蝗將達到中等偏重發生程度,蝗蟲在5月中旬就開始出土,下旬達到出土高峰期,預計這一地區2008年夏季蝗災發生面積將達到170萬畝。 農業部2008年3月份發布的一份中國蝗災預測報告則顯示,在中國,2008年發生蝗災的土地面積有9000多萬畝。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防治蝗蟲專家王憲輝告訴《北京科技報》,在中國造成災害的蝗蟲主要有兩大類別,一類是飛蝗,其中包括東亞飛蝗、亞洲飛蝗、西藏飛蝗等幾類;另一類是在中國分布廣泛的土蝗。而對中國危害最大的,就是東亞飛蝗,黃河三角洲一帶的蝗災,主要就是這種蝗蟲所致。 在中國古代,一直就有「旱極而蝗」的說法,蝗災往往和旱災相伴相生。王憲輝解釋說,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乾旱的環境對它們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因為蝗蟲是將卵產在沒有植物或 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漫天飛蝗
植物稀少的灘塗荒地里,所以在乾旱年份,河、湖水面縮小,低窪地裸露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另一方面,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就較快,一旦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群聚成災。 其實單個的蝗蟲危害性並不大,平常見到人就會逃掉,又是什麼原因讓這種「愛害羞」的小昆蟲變得如此具有攻擊性?王憲輝說,從表面看,蝗蟲聚集到一定程度後,彷彿就會變性,變得很有攻擊性,而且常常是一起行動,具體原因現在科學界還沒有定論,這也是他們目前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中國雖然在歷史上蝗災頻繁,但在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大力治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蝗區大為縮小,蝗災發生率也下降了很多。但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隨著一些地方生態環境的退化,加上氣候變暖等因素的影響,很多地方蝗災死灰復燃,新蝗災區不斷出現。 黃河三角洲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它在歷史上就是蝗災的重災區,特別是發生旱災的年份,往往就會有蝗災。近年來,因為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這里乾旱年份也越來越多,黃河水量不斷縮減,暴露的灘塗荒地也越來越多,再加上乾旱造成這一地區的湖泊、水庫水量的銳減,有的甚至基本乾涸,再加上沿海一帶面積很大的鹽鹼地,為蝗蟲的產卵繁殖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所以現在,每到一年的五六月份,當地的植物保護部門都要為防治夏季蝗災而傷腦筋,過幾個月還得為防治秋季蝗災費心思。 在中國,也有一些地方的蝗災與人們過度開發,大肆砍伐林木,使得植被轉型有關,比如海南三亞。王憲輝告訴記者,這裏海邊原來都是以灌木、小樹林為主的植被類型,後來因為人工開發,那裡的植被變成了草地類型,一些地面出現了沙化,以至於最終引起了蝗災。 在天津,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某地一座水庫乾涸後,由於綠化和防治措施沒有跟上,居然成了「螞蚱窩」,結果每年要施放數十噸農葯才能控制蝗情。 「蝗災極難徹底根治,只要遇到合適的條件,它就有可能發生,因為蝗蟲的繁殖力實在太強了,要想完全消滅它是不太可能的。」王憲輝說。「目前全世界都在為治理蝗災犯難,並不僅僅是中國。」
Ⅸ 中國歷史上蝗蟲成災、遺禍千年,是從什麼時候被控制的
蝗災直到新中國的建立之後,才被控制下來,運用了農葯,而且從美國引進了蝗蟲微孢子,它可以讓蝗蟲不能大規模產卵,可以從根本上杜絕蝗蟲災害。
Ⅹ 印度的蝗蟲災害會蔓延到中國嗎如果會,有什麼好辦法嗎
印度的蝗蟲災害會蔓延到中國嗎?如果會,有什麼好辦法嗎?
從東非爆發的蝗蟲災害,目前已經擴張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這次蝗災聚眾上千億,來勢洶洶,西亞東非南亞等國都如臨大敵。有朋友想問,這些蝗蟲會蔓延到中國嗎?中國能對付得了嗎?
應該說,我們還是有這個實力的。
所以,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