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都有哪些簡化字

中國都有哪些簡化字

發布時間:2022-11-08 03:51:13

A. 中國到底有多少簡體個漢字(一定要有數字)

1986年,經過個別調整而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共收簡化字2235個。這是目前為止經國家批准公布的全部簡化漢字。
簡體字通常被等同於中國大陸現在的中文用字系統(規范漢字),不過其實此系統和台灣地區、香港特區、澳門特區的用字系統的差異除了簡繁漢字本身的分別外,也有很大部份源於不同的異體字選擇和字形的分別,所以"簡體中文"的筆劃不一定較少;有的筆劃還比前者多。受書寫習慣的影響,台灣也出現了部分漢字的合並現象,如"只有"的"只"寫成"只"。但被替代字仍可作為異體使用,且只是該字的某一字項被取代。這是漢字系統內部自發的調節,與大陸官方做法不同。台灣與港澳的若干繁體字常用字寫法上略有些出入。

B. 簡體漢字,筆畫少的都有哪些

一畫:

一 乙

二畫:

二 十 丁 廠 七 卜 人 入 八 九 幾 兒 了 力 乃 刀 又

三畫:

三 於 干 虧 士 工 土 才 寸 下 大 丈 與 萬 上 小

口 巾 山 千 乞 川 億 個 勺 久 凡 及 夕 丸 么 廣

亡 門 義 之 屍 弓 己 已 子 衛 也 女 飛 刃 習 叉

馬 鄉

(2)中國都有哪些簡化字擴展閱讀:筆畫較多字有:

馨、耀、釁、鼙、驘、懿、囊、臝、蠲、矗、纛、鼟

1、馨

讀音:xīn

筆畫:20

釋義:

a、散布很遠的香氣:馨香。如蘭之馨。

b、喻長存的英名:垂馨千祀。

c、助詞,作用同「樣」:寧馨(這樣,如此)。寧馨兒(原意是「這樣的兒子」,後用以贊美孩子或子弟)。

2、耀

讀音:yào

筆畫:20

釋義:

a、光線照射:耀眼。閃耀。照耀。光耀。耀斑。

b、顯揚,顯示出來:誇耀。炫耀。耀武揚威。

c、光榮:榮~。

3、釁

讀音:xìn

筆畫:20

釋義:古同「釁」。玉的裂縫。嫌隙;感情上的裂縫。

4、鼙

讀音:pí

筆畫:21

釋義:古代軍中的一種小鼓。

5、驘

讀音:luó

筆畫:23

釋義:同「騾」。

C. 漢字一共簡化了多少個

列入總表的簡化字共計2238個,簡化偏旁14個。1977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了《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曾一度試用。由於群眾對該方案意見較多,不久停止使用。1981年11月開始對上述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工作。

經國務院審定公布後,被群眾接受。至此,漢字簡化工作基本結束。當前漢字簡化工作仍繼續進行,主要任務是穩定現行漢字的字形,以適應漢字信息化的要求,特別是要使漢字便於編碼輸入電子計算機。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和世界各國在使用漢字文獻中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國廣大宣傳工作者的願望。

(3)中國都有哪些簡化字擴展閱讀

古代簡體字

古代由於戰亂及地方關系,石刻、手抄本經常出現異體字,後來越來越多。當和平時期便開始收集統計,如《宋元以來俗字譜》便有簡體字收錄。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 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就創制了統一的簡化漢字小篆。

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國是歷史上首次賦予簡體字合法地位的。在太平天國政府的印璽和所印發的公告、書籍等,大量採用了民間流行的簡體字,同時也創造了不少新的簡體字。這些字筆劃比原來漢字減省,卻不完全依照六書原則,但這些簡體字大多數已被《漢字簡化方案》收錄。

1909年(清宣統元年),主張推行俗體字的《教育雜志》創刊,陸費逵在創刊號上發表《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這是近代中國的發展和變遷里,首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D. 簡體漢字,筆畫少的都有哪些

一筆畫的有:一
乙。一,音yī,(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壹」代,可讀「1"),漢字的基本筆畫,也可單獨成為漢字,基本釋義是最小的正整數。乙是天乾的次位,其在方向上指東方,五行里屬木,陰陽學說里為陰。在天干中,乙指幼苗或出芽。乙在名次里通常指第二位,但亦有作分類用,如乙類、乙種等,不一定為名次用。
二筆畫的有:卜二丁人入十八七了兒刀乃九力幾。卜,古代一種用火灼龜甲,觀其裂紋以預測吉凶的行為。「丁」,中文常用字之一。中國姓氏中最簡單的字,成語中用「目不識丁」來諷刺人不識字。天乾的第四位,用於作順序第四的代稱。常用作名詞(丁晶)、動詞、形容詞等。
三筆畫的有:干、虧、士、工、土、才、寸、下、大、丈、與、萬、上、小、於、口、巾、山、千、乞、川、億、個、馬、鄉、勺、久、凡、及、夕、丸、么、廣、亡、門、義、之、屍、弓、己、已、子、也、女、飛、刃、習、叉。干姓也作邗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73位。才(cái),艸木之初也。從丨上貫一,將生枝葉。
(4)中國都有哪些簡化字擴展閱讀
四畫的有:木、王、無、止、支、犬、水、戈、牙、見、貝、手、長、片、氣、牛、欠、心、月、文、戶、斗、日、車、爪、夫、父、氏豐、井、開、今、專、五、丐、不、丑、互、屯、中、午、升、乏、丹、烏、為、巴。
五畫的有:凧、正、仗、厇、乍、汄、仄、仔、匝、孕、曱、戉、邘、馭、玉、右、永。
六畫的有:亞、交、亥、亦、產、仯、仰、仱、仲、仳、仴、仵、件、價、仸、仹、任、仼、份、仾、仿、伀、企、伂、伃。

E. 簡化漢字表

簡化字總表
(1986年新版)

第一表

不作簡作偏旁用的簡化字

本表共收簡化字350個,按讀音的拼音字母順序排列。本表的簡化字都不得作簡化偏旁使用。

A
礙[礙]
骯[骯]
襖[襖]
B
壩[壩]
板[板]
辦[辦]
幫[幫]
寶[寶]
報[報]
幣[幣]
斃[斃]
標[標]
表[表]
別[別]
卜[卜]
補[補]
C
才[才]
蠶[蠶]N1
燦[燦]
層[層]
攙[攙]
讒[讒]
饞[饞]
纏[纏]N2
懺[懺]
償[償]
廠[廠]
徹[徹]
塵[塵]
襯[襯]
稱[稱]
懲[懲]
遲[遲]
沖[遲]
丑[丑]
出[出]
礎[礎]
處[處]
觸[觸]
辭[辭]
聰[聰]
叢[叢]
D
擔[擔]
膽[膽]
導[導] 燈[燈]
鄧[鄧]
敵[敵]
糴[糴]
遞[遞]
點[點]
淀[淀]
電[電]
冬[鼕]
斗[斗]
獨[獨]
噸[噸]
奪[奪]
墮[墮]
E
兒[兒]
F
礬[礬]
范[范]
飛[飛]
墳[墳]
奮[奮]
糞[糞]
鳳[鳳]
膚[膚]
婦[婦]
復[復]
[復]
G
蓋[蓋]
干[乾]N3
[干]
趕[趕]
個[個]
鞏[鞏]
溝[溝]
構[構]
購[購]
谷[谷]
顧[顧]
刮[刮]
關[關]
觀[觀]
櫃[櫃]
H
漢[漢]
號[號]
合[合]
轟[轟] 後[後]
胡[胡]
壺[壺]
滬[滬]
護[護]
劃[劃]
懷[懷]
壞[壞]N4
歡[歡]
環[環]
還[還]
回[回]
伙[夥]N5
獲[獲]
[獲]
J
擊[擊]
雞[雞]
積[積]
極[極]
際[際]
繼[繼]
家[家]
價[價]
艱[艱]
殲[殲]
繭[繭]
揀[揀]
鹼[鹼]
艦[艦]
姜[姜]
漿[漿]N6
槳[槳]
獎[獎]
講[講]
醬[醬]
膠[膠]
階[階]
癤[癤]
潔[潔]
借[藉]N7
僅[僅]
驚[驚]
競[競]
舊[舊]
劇[劇]
據[據]
懼[懼]
卷[卷] K
開[開]
克[克]
墾[墾]
懇[懇]
誇[誇]
塊[塊]
虧[虧]
困[困]
L
臘[臘]
蠟[蠟]
蘭[蘭]
攔[攔]
欄[欄]
爛[爛]
累[累]
壘[壘]
類[類]N8
里[裏]
禮[禮]
隸[隸]
簾[簾]
聯[聯]
憐[憐]
煉[煉]
練[練]
糧[糧]
療[療]
遼[遼]
了[了]N9
獵[獵]
臨[臨]N10
鄰[鄰]
嶺[嶺]N11
廬[廬]
蘆[蘆]
爐[爐]
陸[陸]
驢[驢]
亂[亂]
M
么[麽]N12
霉[霉]
蒙[蒙]
[蒙]
[蒙]
夢[夢]
面[面] 廟[廟]
滅[滅]
蔑[蔑]
畝[畝]
N
惱[惱]
腦[腦]
擬[擬]
釀[釀]
瘧[瘧]
P
盤[盤]
辟[辟]
蘋[蘋]
憑[憑]
撲[撲]
仆[仆]N13
朴[朴]
Q
啟[啟]
簽[簽]
千[千]
牽[牽]
纖[纖]
[纖]N14
竅[竅]
竊[竊]
寢[寢]
慶[慶]N15
瓊[瓊]
秋[秋]
曲[曲]
權[權]
勸[勸]
確[確]
R
讓[讓]
擾[擾]
熱[熱]
認[認]
S
灑[灑]
傘[傘]
喪[喪]
掃[掃]
澀[澀]
曬[曬]
傷[傷]
舍[舍] 沈[沈]
聲[聲]
勝[勝]
濕[濕]
實[實]
適[適]N16
勢[勢]
獸[獸]
書[書]
術[術]N17
樹[樹]
帥[帥]
松[松]
蘇[蘇]
[蘇]
雖[雖]
隨[隨]
T
台[台]
[台]
[台]
態[態]
壇[壇]
[壇]
嘆[嘆]
謄[謄]
體[體]
糶[糶]
鐵[鐵]
聽[聽]
廳[廳]N18
頭[頭]
圖[圖]
塗[塗]
團[團]
[團]
橢[橢]
W
窪[窪]
襪[襪]N19
網[網]
衛[衛]
穩[穩]
務[務]
霧[霧]
X
犧[犧]
習[習]
系[系] [系]N20
戲[戲]
蝦[蝦]
嚇[嚇]N21
咸[咸]
顯[顯]
憲[憲]
縣[縣]N22
響[響]
向[向]
協[協]
脅[脅]
褻[褻]
釁[釁]
興[興]
須[須]
懸[懸]
選[選]
旋[鏇]
Y
壓[壓]N23
鹽[鹽]
陽[陽]
養[養]
癢[癢]
樣[樣]
鑰[鑰]
葯[葯]
爺[爺]
葉[葉]N24
醫[醫]
億[億]
憶[憶]
應[應]
癰[癰]
擁[擁]
佣[佣]
踴[踴]
憂[憂]
優[優]
郵[郵]
余[余]N25
御[御]
吁[吁]N26
郁[郁]
譽[譽]
淵[淵]
園[園]
遠[遠] 願[願]
躍[躍]
運[運]
醞[醞]
Z
雜[雜]
贓[贓]
臟[臟]
[臟]
鑿[鑿]
棗[棘]
灶[灶]
齋[齋]
氈[氈]
戰[戰]
趙[趙]
折[摺]N27
這[這]
征[徵]N28
症[症]
證[證]
只[只]
[只]
致[致]
制[制]
鍾[鍾]
[鍾]
腫[腫]
種[種]
眾[眾]
晝[晝]
朱[朱]
燭[燭]
築[築]
庄[庄]N29
樁[樁]
妝[妝]
裝[裝]
壯[壯]
狀[狀]
准[准]
濁[濁]
總[總]
鑽[鑽]

第二表

可作簡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簡化偏旁

本表共收簡化字132個和簡化偏旁14個。簡化字按讀音的拼音字母順序排列,簡化偏旁按筆數排列。

A
愛[愛]
B
罷[罷]
備[備]
貝[貝]
筆[筆]
畢[畢]
邊[邊]
賓[賓]
C
參[參]
倉[倉]
產[產]
長[長]N1
嘗[嘗]N2
車[車]
齒[齒]
蟲[蟲]
芻[芻]
從[從]
竄[竄] D
達[達]
帶[帶]
單[單]
當[當]
[當]
黨[黨]
東[東]
動[動]
斷[斷]
對[對]
隊[隊]
E
爾[爾]
F
發[發]
[發]
豐[豐]N3
風[風]
G
岡[岡]
廣[廣] 歸[歸]
龜[龜]
國[國]
過[過]
H
華[華]
畫[畫]
匯[匯]
[匯]
會[會]
J
幾[幾]
夾[夾]
戔[戔]
監[監]
見[見]
薦[薦]
將[將]N4
節[節]
盡[盡]
[盡]
進[進] 舉[舉]
K
殼[殼]N5
L
來[來]
樂[樂]
離[離]
歷[歷]
[歷]
麗[麗]N6
兩[兩]
靈[靈]
劉[劉]
龍[龍]
婁[婁]
盧[盧]
虜[虜]
鹵[鹵]
[鹵]
錄[錄]
慮[慮]
侖[侖] 羅[羅]
M
馬[馬]N7
買[買]
賣[賣]N8
麥[麥]
門[門]
黽[黽]N9
N
難[難]
鳥[鳥]N10
聶[聶]
寧[寧]N11
農[農]
Q
齊[齊]
豈[豈]
氣[氣]
遷[遷]
僉[僉]
喬[喬]
親[親] 窮[窮]
區[區]N12
S
嗇[嗇]
殺[殺]
審[審]
聖[聖]
師[師]
時[時]
壽[壽]
屬[屬]
雙[雙]
肅[肅]N13
歲[歲]
孫[孫]
T
條[條]N14
W
萬[萬]
為[為]
韋[韋]
烏[烏]N15 無[無]N16
X
獻[獻]
鄉[鄉]
寫[寫]N17
尋[尋]
Y
亞[亞]
嚴[嚴]
厭[厭]
堯[堯]N18
業[業]
頁[頁]
義[義]N19
藝[藝]
陰[陰]
隱[隱]
猶[猶]
魚[魚]
與[與]
雲[雲]
Z 鄭[鄭]
執[執]
質[質]
專[專]

簡化偏旁
訁[訁]N20
飠[飠]N21
[昜]N22
糹[糹]
[臤]
[]
[]
只[戠]
釒[釒]N23
[]
[睾]N24
[巠]
亦[]
咼[咼]

第三表

應用第二表所列簡化字和簡化偏旁得出來的簡化字

本表共收簡化字1753個(不包含重見的字。例如「纜」分見「糹、、見」三部,只算一字),以第二表中的簡化字和簡化偏旁作部首,按第二表的順序排列。同一部首中的簡化字,按筆數排列。

(表暫略)

附 錄

以下39個字是從《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摘錄出來的。這些字習慣被看作簡化字,附此以便檢查。括弧里的字是停止使用的異體字。

呆[獃獃]
布[布]
痴[痴]
床[牀]
唇[唇] 雇[雇]
掛[掛]
哄[閧哄]
跡[跡跡]
秸[稭] 傑[傑]N1
巨[鉅]
昆[昆崐]
捆[捆]
淚[淚] 厘[厘]
麻[蔴]
脈[脈]
貓[貓]
棲[棲] 棄[棄]
升[升升]
筍[筍]
它[它]
席[席] 凶[凶]
綉[綉]
銹[銹]
岩[岩]
異[異] 涌[涌]
岳[岳]
韻[韻]
災[災]
札[剳札] 扎[紥扎]
占[占]
周[周]
注[注]

腳註:N1 傑:從木,不從術。

下列地名用字,因為生僻難認,已經國務院批准更改,錄後以備檢查。

黑龍江 鐵驪縣改鐵力縣
瑗琿縣改愛輝縣
青 海 亹源回族自治縣改門源回族自
治縣
新 疆 和闐專區改和田專區
和闐縣改和田縣
於闐縣改於田縣
婼羌縣改若羌縣
江 西 雩都縣改於都縣
大庾縣改大余縣
虔南縣改全南縣
新淦縣改新干縣
新喻縣改新余縣
鄱陽縣改波陽縣
尋鄔縣改尋烏縣
廣 西 鬰林縣改玉林縣
四 川 酆都縣改豐都縣
石砫縣改石柱縣 越嶲縣改越西縣
呷洛縣改甘洛縣
貴 州 婺川縣改務川縣
鰼水縣改習水縣
陝 西 商雒專區改商洛專區
盩厔縣改周至縣
郿縣改眉縣
醴泉縣改禮泉縣
郃陽縣改合陽縣
鄠縣改戶縣
雒南縣改洛南縣
邠縣改彬縣
鄜縣改富縣
葭縣改佳縣
沔縣改勉縣
旬邑縣改旬邑縣
洵陽縣改旬陽縣
汧陽縣改千陽縣

此外,還有以下兩種更改地名用字的情況:(1)由於漢字簡化,例如遼寧省沈陽市改為沈陽市;(2)由於異體字整理,例如河南省浚縣改為浚縣。

《簡化字總表》說明

本表收錄1956年國務院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中的全部簡化字。關於簡化偏旁的應用范圍,本表遵照1956年方案中的規定以及1964年3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文化部、教育部《關於簡化字的聯合通知》的規定,用簡化字和簡化偏旁作為偏旁得出來的簡化字,也收錄本表內(本表所說的偏旁,不限於左旁和右旁,也包括字的上部下部內部外部,總之指一個字的可以分出來的組成部分而言。這個組成部分在一個字里可以是筆畫較少的,也可以是筆畫較多的。例如「擺」字,「扌」固然是偏旁,但是「罷」也作偏旁)。
總表分成三個表。表內所有簡化字和簡化偏旁後面,都在括弧里列入原來的繁體。
第一表所收的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作字。這些字的繁體一般都不用作別的字的偏旁。個別能作別的字的偏旁,也不依簡化字簡化。如「習」簡化作「習」,但「褶」不簡化作「」。
第二表所收的是:一、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二、14個簡化偏旁。
第一項所列繁體字,無論單獨用或者作別的字的偏旁用,同樣簡化。第二項的簡化偏旁,不論在一個字的任何部位,都可以使用,其中「訁、飠、糹、釒」一般只能用於左偏旁。這些簡化偏旁一般都不能單獨使用。
在《漢字簡化方案》中已另行簡化的繁體字,不能再適用上述原則簡化。例如「戰」、「過」、「誇」,按《漢字簡化方案》已簡化作「戰」、「過」、「誇」,因此不能按「單」、「咼」、「訁」作為偏旁簡化作「」、「」、「」。
除本表所列的146個簡化字和簡化偏旁外,不得任意將某一簡化字的部分結構當作簡化偏旁使用。例如「陽」按《漢字簡化方案》作「陽」,但不得任意將「日」當作「昜」的簡化偏旁。如「楊」應按簡化偏旁「(昜)」簡化作「楊」,不得簡化作「」。
第三表所收的是應用第二表的簡化字和簡化偏旁作為偏旁得出來的簡化字。漢字總數很多,這個表不必盡列。例如有「車」旁的字,如果盡量地列,就可以列出一二百個,其中有許多是很生僻的字,不大用得到。現在為了適應一般的需要,第三表所列的簡化字的范圍,基本上以《新華字典》(1962年第三版,只收漢字八千個左右)為標准。未收入第三表的字,凡用第二表的簡化字或簡化偏旁作為偏旁的,一般應該同樣簡化。
此外,在1955年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布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有些被淘汰的異體字和被選用的正體字繁簡不同,一般人習慣把這些筆畫少的正體字看作簡化字。為了便於檢查,本表把這些字列為一表,作為附錄。
一部分簡化字,有特殊情形,需要加適當的註解。例如「干」是「乾」(gān)的簡作字,但是「乾坤」的「乾」(qián)並不簡化;又如「吁」是「吁」(yù)的簡化字,但是「長吁短嘆」的「吁」仍舊讀xū;這種一字兩讀的情形,在漢字里本來常有,如果不注出來,就容易引起誤會。又如以「余」代「余」,以「復」代「覆」,雖然群眾已經習慣了,而在某些情況下卻不適宜,需要區別。又如「么」和「幺」有什麼不同,「馬」字究竟幾筆,等等。諸如此類可能發生疑難的地方,都在頁末加了腳注。

F. 中國目前的簡體漢字有多少個

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北京國安咨詢設備公司漢字字型檔收入有出處漢字91251個),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只有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歷史上出現過的漢字總數有8萬多(也有6萬多的說法),其中多數為異體字和罕用字。絕大多數異體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規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爾出現。此外,繼第一批簡化字後,還有一批「二簡字」,已被廢除,但仍有少數字在社會上流行。

漢字數量的首次統計是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行的,共收錄9353字。其後,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記載共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說有22726字。此後收字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類篇》,收字31319個;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日本的《大漢和字典》收字48902個,另有附錄1062個;台灣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個;《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個。20世紀已出版的字數最多的是《中華字海》,收字85000個。

在漢字計算機編碼標准中,目前最大的漢字編碼是台灣的「國家標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錄可考證之繁簡、日、韓語漢字共76,067個,但並不普及,只有在戶政系統等少數環境使用。台港民間通用的大五碼收錄繁體漢字13053個。GB1803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最新的內碼字集,GBK收錄簡體、繁體及日語、韓語漢字20912個,而早期的GB2312收錄簡體漢字6763個。而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則收錄漢字20902個,另有兩個擴展區,總數亦高達七萬多字。

初期的漢字系統字數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復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漢字數量的過度增加又引發了漢字學習的困難,單一漢字能表示的意義有限,於是有許多單一的漢語意義是用漢語詞語表示,例如常見的雙字詞。目前漢語書寫的發展多朝向造新詞而非造新字。

G. 簡化字都有什麼

1、漢朝史游《急就章》中有:時、東、陳、孫、檢、帳、項、樓、來、夾、頰、俠、篋、貝、學、見、為、偽、長、張、隨、狀、問、覺、樂、犢、讀、斷、變、鄲。

2、晉朝王羲之用過:東、豈、試、為、緬、臨、終、張、時、將、見、當、孫、揚、實、爾、鯉、魚、與、詔、長、樂、陳、來、誠、絕、顧、災、寬、飲、謝、楊、學、萬、發、問、悵、頤、視。行書字帖中用過:於、將、隨、終、豈、誰、維、俠、綿、絳、結、給、糧、紡、謂、語、為、數、謝、敗、喪、蓋、紙、書。

3、晉朝王獻之用過:嘗、臨、謂、諸、當、問、頓、許、爾、聞、彌、將、來、終、纏、絕、隨、門、與、豈、勞、腎、為、湯、悵、時、經、傳、寫、孫、覺、陳、見、莖、順、東、險、會、詣、請。

4、唐朝歐陽詢用過:來、閏、餘、問、蓋、維、臨、終、隨、隱、將、俠、榮、門、閑、牆、糧、顧、紙、紛、綏、紜、間、喪、辭、結、數、狀。

5、唐朝虞世南書《孔子廟堂碑》中有:狀、彌、將、於、來、隨、爾、涌、麥、継。此外用過:來、問、禮、絕、維。

6、唐朝褚遂良書《雁塔聖教序》中有:蓋、彌、凈、篋、綱、隨。

7、唐朝《紀泰山銘》唐玄宗李隆基封禪泰山後撰書的銘文有:葉、號。

8、宋朝蘇軾用過:顧、蓋、來、墮、於、飢、誤、斂、將、請、絕、萬、爾、賈、聞、禱、須、闕、計、時、誠、誇、納、記、訴、糾、與、訪、誰、長、詩、語、餘、緣、彌、紀、閑、終、謂、閏、債、狀、謁、見、間、挾、維、問、談、嘯、傳、東、寬、當、閏、絕、須、數、挾、細、鸞。



9、元朝趙孟頫用過:來、給、諸、憚、質、喪、將、門、壺、設、請、絕、違。

10、明朝董其昌用過:記、為、將、納、緝、於、萬、證、蓋、蕭、顧、樓、賦、長、與、謂、覽、盡、時、諸、譜、傳。

11、清朝鄭板橋用過:問、覺、盡、夢、詩、來、綢、繆、濰、為、兩、現、畫、聞、壯、劍、紅、飯、賈、見、語、狀、膽、爾、閱、詞、緩、繼、應、給、證、寬、訊、說、請、違、麥、隨、時、課、該、調、結、約、對、詳、訴、賢、險、賦、蔣、學、勁。

閱讀全文

與中國都有哪些簡化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萬隆有什麼高科技 瀏覽:182
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園林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瀏覽:334
在越南沒有護照怎麼打疫苗 瀏覽:862
越南ip是多少 瀏覽:409
英國人的復數形式英語怎麼讀 瀏覽:173
美國人民怎麼看待伊朗事件 瀏覽:970
怎麼進入越南網 瀏覽:524
伊朗國王最後怎麼樣 瀏覽:956
印度人流量多少 瀏覽:690
刺激戰場印度服怎麼登錄 瀏覽:800
3d印尼龍粉末哪裡有 瀏覽:772
印尼青山工作簡歷怎麼寫 瀏覽:829
中國信必可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470
中國現在發快遞到美國要多久 瀏覽:686
義大利的國旗跟什麼相似 瀏覽:233
匡威與義大利utt哪個好 瀏覽:800
中國心冠疫苗什麼時候可以上市 瀏覽:38
伊朗有多少新型冠狀病人 瀏覽:585
伊朗美軍基地有多少 瀏覽:99
伊朗和伊拉克哪個實力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