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有哪些地方有蜜蟲

中國有哪些地方有蜜蟲

發布時間:2022-11-08 05:10:50

A. 最難治的蚜蟲是哪種,蚜蟲有幾種顏色

最難治的蘋蚜,成體黃綠色,頭、足黑色;卵黑色,產在唯一的宿主──蘋果樹上越冬。一種真菌靠它的蜜露生長。

蚜蟲腹部有管狀突起(腹管),蚜蟲具有一對腹管,用於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禦液,成份為甘油三酸脂,腹管通常管狀,長常大於寬,基部粗,吸食植物汁液,為植物大害蟲。不僅阻礙植物生長,形成蟲癭,傳布病毒,而且造成花、葉、芽畸形。

形態特徵:

體長1.5~4.9毫米,多數約2毫米。有時被蠟粉,但缺蠟片。觸角6節,少數5節,罕見4節,感覺圓圈形,罕見橢圓形,末節端部常長於基部。眼大,多小眼面,常有突出的3小眼面眼瘤。喙末節短鈍至長尖。腹部大於頭部與胸部之和。前胸與腹部各節常有緣瘤。

腹管通常管狀,長常大於寬,基部粗,向端部漸細,中部或端部有時膨大,頂端常有緣突,表面光滑或有瓦紋或端部有網紋,罕見生有或少或多的毛,罕見腹管環狀或缺。

尾片圓椎形、指形、劍形、三角形、五角形、盔形至半月形。尾板末端圓。表皮光滑、有網紋或皺紋或由微刺或顆粒組成的斑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蚜蟲

B. 屋子裡突然出現很多黑色的小蟲子有翅膀

晚間應該緊閉窗戶。花卉要注意除蟲。

蚜蟲,俗稱膩蟲或蜜蟲等,隸屬於半翅目(原為同翅目Hemiptera),飛行本領強,包括球蚜總科Adelgoidea和蚜總科Aphidoidea。蚜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熱帶地區分布很少。世界已知約4700餘種,中國分布約1100種。前翅4~5斜脈,觸角次生感覺圈圓形,腹管管狀的蚜蟲。其中小蚜屬、黑背蚜屬及否蚜屬為中國特有屬。

只有在有性繁殖期時,蟲子數量才特別多。據介紹,蚜蟲有趨光性,車燈和色彩鮮艷的衣服,就會吸引蚜蟲向上撲。

C. 什麼是蚜蟲

蚜蟲又稱蜜蟲、膩蟲等,多屬於同翅目蚜科,為刺吸式口器的害蟲,常群集於葉片、嫩莖、花蕾、頂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葉片皺縮、捲曲、畸形,嚴重時引起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蟲分泌的蜜露還會誘發煤污病、病毒病並招來螞蟻危害等。
蚜蟲是一類植食性昆蟲,包括蚜總科(又稱蚜蟲總科,學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員。目前已經發現的蚜蟲總共有10個科約4400種,其中多數屬於蚜科。蚜蟲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壞性的害蟲之一。[1] 其中大約有250種是對於農林業和園藝業危害嚴重的害蟲。
蚜蟲的大小不一,身長從一到十毫米不等。
蚜蟲的天敵有瓢蟲、食蚜蠅、寄生蜂、食蚜癭蚊(aphid midge larvae)、蟹蛛[2]、草蛉以及昆蟲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i,含綠僵菌)。
蚜蟲在世界范圍內的分布十分廣泛,但主要集中於溫帶地區。另外,物種的多樣性在熱帶比在溫帶要低得多。蚜蟲可以進行遠程遷移,主要是通過隨風飄盪的形式來進行擴散;例如,萵苣蚜蟲被認為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從紐西蘭傳播到塔斯馬尼亞。[3] 而一些人類活動也可以幫助蚜蟲的遷移,例如對附著蚜蟲的植物進行運輸的過程。
蚜蟲--繁殖最快的昆蟲 蚜蟲俗稱膩蟲或蜜蟲等,隸屬於半翅目(原為同翅目Homoptera),包括球蚜總科Adelgoidea和蚜總科Aphidoidea。蚜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熱帶地區分布很少。目前世界已知約4700餘種,中國分布約1100種。前翅4~5斜脈,觸角次生感覺圈圓形,腹管管狀的蚜蟲。其中小蚜屬、黑背蚜屬及否蚜屬為中國特有屬。 蚜蟲英文名為aphid ,亦作plant louse、greenfly或antcow。體小而軟,大小如針頭。腹部有管狀突起(腹管),吸食植物汁液,為植物的大害蟲。不僅阻礙植物生長,形成蟲癭,傳布病毒,而且造成花、葉、芽畸形。
望採納!!

D. 油雁是什麼蟲

體短而微扁,棕黃色。體長1.5至5厘米。全身分十五節,每節有組長的足一對,最後一對足特長。足易脫落。氣門在背中央。觸角長。毒顎很大。屬於代謝較低、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差而壽命很長的物種。蚰蜒行動迅速,氣管集中,幾千個單眼聚集在一起構成偽復眼,甚至在庭院和住室中也往往出現。唇足類中的蜈蚣只有4對單眼,雖然視力很差,但行動卻很迅速,不論爬行、捕食或是尋找棲息的處所,主要依靠1對觸角。


E. 青椒種植15天後長小白蟲怎麼回事

那是蚜蟲~~!
蚜蟲--繁殖最快的昆蟲 蚜蟲俗稱膩蟲或蜜蟲等,隸屬於半翅目(原為同翅目Homoptera),包括球蚜總科Adelgoidea和蚜總科Aphidoidea。蚜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熱帶地區分布很少。目前世界已知約4700餘種,中國分布約1100種。前翅4~5斜脈,觸角次生感覺圈圓形,腹管管狀的蚜蟲。其中小蚜屬、黑背蚜屬及否蚜屬為中國特有屬。 蚜蟲英文名為aphid ,亦作plant louse、greenfly或antcow。體小而軟,大小如針頭。腹部有管狀突起(腹管),吸食植物汁液,為植物的大害蟲。不僅阻礙植物生長,形成蟲癭,傳布病毒,而且造成花、葉、芽畸形。生活史復雜,無翅的雌蟲(干母〔stem mother〕)在夏季營孤雌生殖,卵胎生,產幼蚜。植株上的蚜蟲過密時,有的長出兩對大型膜質翅,尋找新宿主。夏末出現雌蚜蟲和雄蚜蟲,交配後,雌蚜蟲產卵,以卵越冬,最終產生干母。溫暖地區可無卵期。蚜蟲有蠟腺分泌物,所以許多蚜蟲外表像白羊毛球。可用農葯或天敵(瓢蟲、蚜獅、草蛉等)防治。蟻保護蚜蟲免受氣候和天敵的危害,把蚜蟲從枯萎植物轉移到健康植物上,並輕拍蚜蟲以得到蜜露(蚜蟲分泌的甜味液體)。
措施:
發現少量蚜蟲時,可用毛筆蘸水刷凈,或將盆花傾斜放於自來水下旋轉沖洗,既滅了蚜,又洗凈葉片,提高了觀賞價值和促進葉面呼吸作用;有條件的還可利用瓢蟲、草蛉等天敵進行防治。

發現大量蚜蟲時,應及時隔離,並立即選用葯物或土法消滅蟲害,其具體措施如下: 1、用1:15的比例配製煙葉水,泡製4小時後噴灑。 2、用1:4:400的比例,配製洗衣粉、尿素、水的溶液噴灑。 3、用1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或馬拉硫磺乳劑1000至1500倍液或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灑。 4、對桃粉蚜一類本身披有蠟粉的蚜蟲,施用任何葯劑時,均應加1‰中性肥皂水或洗衣粉。

推薦用法
到農資店買一包吡蟲啉(10克裝),每包約5角錢,用一點點(1克左右,余也封好,下次再用),加半杯水,淋到根部土中就行了,過兩三天蚜蟲就死光光。如果找不到農資店(大城市中),可用洗潔劑或洗衣粉,加水噴淋,洗去蚜蟲,也可以,不過效果不如上面的好。

硫酸銅和燒鹼是用來配製鹼式硫酸銅,一般用於防病,也有一定殺蟲效果(但不好)。

F. 中國農業有9種害蟲都叫什麼名字

1.
棉鈴蟲,鱗翅目,夜蛾科 ,廣泛分布在中國及世界各地,中國棉區和蔬菜種植區均有發生。黃河流域棉區、長江流域棉區受害較重。近年來,新疆棉區也時有發生。寄主植物有30多科...
2.
東方果實蠅,原產於印度及馬來半島等地,為太平洋地區果樹的重大害蟲。
3.
美國白蛾,又名美國燈蛾、秋幕毛蟲、秋幕蛾,屬鱗翅目燈蛾科,是世界性檢疫害蟲。 主要危害...
4.
蚜蟲,又稱膩蟲、蜜蟲,是一類植食性昆蟲,包括蚜總科(又稱蚜蟲總科,學名:Aphido...

G. 家裡植物上有特別小的青綠色蟲子 越來越多 越來越大 這是什麼蟲子有沒有什麼方法驅蟲

最省心的方法就是把有蚜蟲的枝條下移的部位全部剪除掉。

【蚜蟲】又稱膩蟲、蜜蟲,是一類植食性昆蟲,包括蚜總科(又稱蚜蟲總科,學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員。目前已經發現的蚜蟲總共有10個科約4400種,其中多數屬於蚜科。蚜蟲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壞性的害蟲之一。 其中大約有250種是對於農林業和園藝業危害嚴重的害蟲。蚜蟲的大小不一,身長從一到十毫米不等。蚜蟲的天敵有瓢蟲、食蚜蠅、寄生蜂、食蚜癭蚊(aphid midge larvae)、蟹蛛、草蛉以及昆蟲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i,含綠僵菌)。

蚜蟲——繁殖最快的昆蟲。蚜蟲俗稱膩蟲或蜜蟲等,隸屬於半翅目(原為同翅目Hemiptera),包括球蚜總科Adelgoidea和蚜總科Aphidoidea。蚜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熱帶地區分布很少。世界已知約4700餘種,中國分布約1100種。前翅4~5斜脈,著生於觸角第6節基部與鞭部交界處的感覺圈稱為「初生感覺圈」,生於其餘各節的叫「次生感覺圈」。蚜蟲為多態昆蟲,同種有無翅和有翅,有翅個體有單眼,無翅個體無單眼。具翅個體2對翅,前翅大,後翅小,前翅近前緣有1條由縱脈合並而成的粗脈,端部有翅痣。第6腹節背側有1對腹管,腹部末端有1個尾片。其中小蚜屬、黑背蚜屬及否蚜屬為中國特有屬。蚜蟲與螞蟻有著和諧的共生關系。蚜蟲帶吸嘴的小口針能刺穿植物的表皮層,吸取養分。每隔一兩分鍾,這些蚜蟲會翹起腹部,開始分泌含有糖分的蜜露。工蟻趕來,用大顎把蜜露刮下,吞到嘴裡。一隻工蟻來回穿梭,靠近蚜蟲,舔食蜜露,就像奶牛場的擠奶作業。螞蟻為蚜蟲提供保護,趕走天敵;蚜蟲也給螞蟻提供蜜露,這是一個合作兩利的交易。

發現大量蚜蟲時,及時噴施農葯。用50%馬拉松乳劑 1000 倍液,或 50%殺螟松乳劑 1000倍液,或 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 30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乳劑 3000 倍液,或 2.5%滅掃利乳劑 3000 倍液,或 40%吡蟲啉水溶劑 1500~2000 倍液等,噴灑植株 1~2 次;用 1:6—1:8 的比例配製辣椒水(煮半小時左右),或用 1:20—1:30 的比例配製洗衣粉水噴灑,或用 1:20:400 的比例配製洗衣粉、尿素、水混合溶液噴灑,連續噴灑植株 2~3 次;對桃粉蚜一類本身披有蠟粉的蚜蟲,施用任何葯劑時,均應加入1%肥皂水或洗衣粉,增加粘附力,提高防治效果。秋、冬季在樹干基部刷白,防止蚜蟲產卵;結合修剪,剪除被害枝梢、殘花,集中燒毀,降低越冬蟲口;冬季刮除或刷除樹皮上密集越冬的卵塊,及時清理殘枝落葉,減少越冬蟲卵;春季花卉上發現少量蚜蟲時,可用毛筆蘸水刷凈,或將盆花傾斜放於自來水下旋轉沖洗。

H. 我真有一種會飛的蟲子,不知道是什麼蟲,灰色的老是在身上爬,有人知道是啥蟲嗎

是前段時間非常多嗎?仔細觀察一下它們是有翅膀的,這類蟲子叫蚜蟲,有的地方俗稱「蜜蟲」。這些蟲子對人沒有危害,爬來爬去比較癢,在春季開始大量繁殖時,原來的位置食物不夠吃的時候,長翅膀的會飛出來尋找新的地方生活,偶爾會降落在人的身上。它們對黃色敏感,如果你穿黃衣服,那麼會吸引更多的小蟲。

I. 桃、李(302286)、梅主要害蟲與防治有哪些

1.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桃蛀螟(見圖2-93)屬於鱗翅目,螟蛾科。又名桃蠹螟,桃斑蛀螟,俗稱蛀心蟲,食心蟲。該蟲分布南方各省。危害極為嚴重。該蟲以幼蟲蛀食桃果,使果實不能發育,變色脫落,或果內充滿蟲糞,不能食用,對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桃蛀螟除危害桃果外,還可危害梨、李(303287)、蘋果、山楂、板栗、石榴、枇杷、杧果、荔枝、龍眼、無花果等多種果樹的果實,還危害向日葵、玉米、麻等作物及松、杉等樹木,是一種多食性害蟲。

圖2-93 桃蛀螟

1.幼蟲 2.卵 3.成蟲

(1)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9~14毫米,黃色。前翅有23~28個黑斑,後翅有10~16個。個體間有差異。卵長0.6毫米,橢圓形,表面有網狀線紋。初產時乳白色,以後由黃變紅褐色。老熟幼蟲體長22~27毫米,胸腹部顏色多變化,有暗紅、灰褐、灰藍等色。中後胸及第一至第八腹節上各有褐色毛片8個,排成2列,前列6個,後列2個。蛹長13毫米,褐色或淡褐色。

(2)生活習性 桃蛀螟在江西、湖北、福建一年5代,在長江流域一帶以老熟幼蟲在向日葵、玉米等作物遺株、落葉中越冬較多,也有在蓖麻種子中或板栗堆果場的倉庫壁縫間越冬。一般於次年4月間開始化蛹,蛹先後不齊,成蟲多於傍晚7~10時羽化,白天停息於桃葉葉叢背面,傍晚以後活動,取食花蜜,還可吸食桃和葡萄等熟果汁液。有趨光性,對黑光燈趨性強,對糖、醋液也有趨化性。產卵前期3天,產卵時間多為夜間9~10時,卵多產於枝葉茂密的桃果上,或於桃果互相緊靠處。卵散產。但一個果上可著卵多粒,成熟度較高的果實著卵較多。一個果上以胴部著卵最多,果肩次之,縫合線處最少。幼蟲多於清晨孵化,先在果梗,果蒂基部吐絲蛀食果皮,隨後從果梗基部沿果核鑽入果心,蛀食果肉和幼嫩核仁,果外蛀孔常流出膠質,並有褐色顆粒狀蟲糞黏附,果內也有蟲糞。一個果內常有數條幼蟲,幼蟲可轉果為害。幼蟲共有5齡,老熟後可在果內、果枝或兩果相接處結白色絲質繭化蛹。

長江流域各省及福建第一、第二代幼蟲主要為害桃果、采果後的各代多轉移為害玉米、向日葵等作物。

(3)防治方法 ①清除越冬寄主,消滅越冬幼蟲。②果實套袋。套袋前先噴葯1次,防治其他病蟲。③誘殺成蟲。在桃園邊點黑光燈或利用糖醋誘殺成蟲。④及時摘除蟲果,拾起落果,集中銷毀,消滅其中幼蟲。摘除與果實緊挨的葉片及重迭葉片,能有效減少成蟲在果面上產卵。⑤開展查蟲測報,每隔2~3天查果上著卵量,當卵量比上次顯著增加時,即指導噴葯。有效葯劑:采果前半個月可用50%殺螟松乳劑1000倍液,對卵、各齡幼蟲及成蟲都有高效。50%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40%樂果乳劑1000倍2.5%敵殺死乳油2000倍液等也有效果。⑥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避免桃、李、梨等果樹混栽或相鄰種植,以免造成轉寄主為害,增加防治難度。

2.桃蚜蟲 桃芽蟲屬於同翅目,蚜科,又稱蜜蟲、油蟲。為害桃樹的主要蚜蟲有三種:①桃蚜(M yzus Persicae Sulzer)(見圖2-94),又名煙蚜、桃赤蚜。分布極廣,國內南、北果區普遍分布。寄主植物廣泛,越冬及早春寄主以桃為主,其他有李(304288)、杏、櫻桃、梨、柑橘、柿等;夏、秋寄主則有煙草、茄、大豆、瓜類、番茄、白菜、甘藍等。已記載桃蚜寄主達300多種。②桃粉蚜(H yalopterus arundinis Fabricius)(圖2-95),又名桃大尾蚜、桃粉吹蚜。我國南北果區都有分布。越冬及早春寄主,除桃外,還有李(304288)、杏、梨、櫻桃、梅等;夏、秋寄主為禾本科雜草。③桃瘤蚜(Myxis momonis Mats)(見圖2-96),分在東北、華北、華東、西北、西南,台灣等地。越冬及早春寄主為桃、櫻桃,還有梨、梅;夏、秋寄主在南京為艾。上述3種蚜蟲,以桃蚜和桃粉蚜為害最普遍,桃瘤蚜在局部果園有為害。蚜蟲大量發生時,密集在嫩梢上和葉片上吮吸汁液,被害桃葉蒼白卷縮,以致脫落,影響桃果產量及花芽形成,並大大削弱樹勢。桃蚜又是目前傳播病毒的一種嚴重害蟲。

圖2-94 桃蚜

1.無翅雌蚜 2.有翅雌蚜

圖2-95 桃粉蚜

1.有翅胎生雌蚜 2.觸角 3.腹管 4.尾片

圖2-96 桃瘤蚜

1.有翅胎生雌蚜 2.無翅胎生雌蚜

(1)形態特徵 ①桃蚜。無翅胎生雌蚜體鴨梨形,長2.0毫米左右,有翅胎生雌蚜體長1.8~2.1毫米;體色變化大,有翅蚜、無翅蚜都有綠、黃綠、赤褐等色,腹管較細長。②桃粉蚜。無翅胎生雌蚜橢圓形,體長2.25毫米左右,淡綠色,體披白蠟粉;有翅胎雌蚜體長1.5毫米左右,腹管短小,黃綠或橙綠色,體上亦披有白蠟粉。③桃瘤蚜。無翅胎生雌蚜橢圓形,長2.1毫米左右,較肥大,頭黑色,體深綠或黃褐色;有翅胎生雌蚜體長約1.8毫米,淡黃褐色,腹管圓柱狀。

(2)生活習性 三種蚜蟲一年發生10~30代,生活史比較復雜。均以卵在桃、梅、李(307291)的芽腋、樹皮裂縫小枝杈芽等處越冬。越冬後,桃、梅、李(307291)等萌芽時開始孵化,群集在芽上為害,在花、葉開放後,又轉而為害花和葉片,並不斷進行孤雌生殖,卵胎生小蚜蟲。4、5月間產生有翅蚜遷飛至夏季寄主上為害。桃蚜的夏季寄主很多,主要為禾本科蘆葦。至晚秋又產生有翅蚜飛遷回桃、梅、李等果樹上,產生雌雄性蚜,產受精卵越冬。24℃時發育最快,28℃以上對它繁殖不利。5天內平均氣溫超過期30℃或小於6℃數量下降。

(3)防治方法 葯劑防治的關鍵是應掌握在春季花芽已萌發,而未開放,卵已全部孵化,但尚未大量繁殖和卷葉以前噴葯。花後至初夏,根據蟲情再噴葯1~2次。秋後遷返桃樹的蟲口數量大時,也可噴葯。常用葯劑有40%樂果乳劑2000倍液,50%馬拉松乳劑1000倍液、50%辛硫磷乳劑2000倍液、50%滅蚜松可濕性粉1500倍液、50%硫磷乳劑1000倍液、50%敵敵畏乳劑1000~1500倍液及10%大功臣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對有抗性蚜可用40%樂果乳劑2000倍液混5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煙草、石灰(1∶1)水60~80倍。

蚜蟲天敵很多,控製作用相當強。據觀察,1頭七星瓢蟲、大草蛉的一生,可捕食蚜蟲4000~5000頭。因此,當天敵多時,對桃樹上的蚜蟲可改用吸劑塗莖防治蚜蟲。在蚜蟲開始發生為害時,在桃樹上可用40%樂果乳劑7份,加水3份,用毛刷將葯液塗在主幹上,環寬約6厘米,塗後用薄膜包好,減少揮發。梅、李(307291)不能使用樂果,有葯害。

此外,在果園附近,不宜栽培煙草等蚜蟲夏季寄主作物。

3.桃一點葉蟬[Eryhroneura sudra(Distant)]桃一點葉蟬(見圖2-97)屬於同翅目,葉蟬科,又名一點斑葉蟬、桃小綠葉蟬和桃浮塵子。在長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普遍發生,北方也有分布。成蟲和若蟲在葉上吸食汁液,被害葉片出現失綠的白斑,嚴重時全樹葉片呈蒼白色,提早落葉,使樹勢衰弱。寄主植物以桃、杏為主,李(308292)、梅次之,其他有櫻桃、海棠、蘋果和梨等。

圖2-97 桃一點葉蟬

1.成蟲 2.頭部正面觀 3.被害桃葉 4.卵

(1)形態特徵 ①成蟲體長3.1~3.3毫米,全體綠色。初羽化時略有光澤,幾天後,體外覆有一層白色蠟質。翅綠色半透明。②卵長橢圓形,長約0.75~0.83毫米,一端略尖,乳白色,半透明。③成長若蟲體長2.4~2.7毫米,全體淡墨綠色,復眼紫黑色,翅芽綠色,共五齡。

(2)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4~6代。以成蟲越冬於柑橘、荔枝、龍眼、馬尾松、龍柏、側柏、柳杉等常綠樹葉叢中。桃樹現蕾萌芽時,開始從越冬寄主向桃樹遷飛,有極少數遷往梅、李等果樹上,桃樹展葉後集中到桃樹上為害,經數代重疊發生,蟲口密度增高,為害日趨嚴重。江西南昌越冬成蟲3~4月遷入桃園,至8~10月為盛發高峰,受害嚴重的桃園,8月間葉片已基本脫落。南京越冬成蟲於3月遷入桃園,7~9月為害最嚴重。福建福州4月第一代成蟲出現,6~10月每月可發生一代。

成蟲在天氣晴朗、溫度較高時行動活躍,能飛善跳,橫走。晨昏及風雨時不活動,無趨光性,桃花開放時刺吸桃花花萼和花瓣汁液,形成半透明的斑點,落花後轉而集中為害葉片,被害葉出現失綠白斑。秋季乾燥時常見幾十頭群集卷葉內。卵多產於葉背中脈內,以近基部為多,少數在葉柄內。若蟲喜群集葉片背面為害,受驚時很快橫向爬行。

(3)防治方法 必須掌握3個關鍵時期噴葯防治:①3月間越冬成蟲遷飛回桃園時,尤其是上年發生嚴重的桃園,更要注意。②第一代若蟲孵化盛期。③采果後第二代若蟲盛發期。

葯劑可用40%樂果乳劑2000~3000倍液、50%馬拉松乳劑2000倍液、80%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50%殺螟松乳劑1000倍液、50%倍硫磷乳劑1000倍液。後期溫度高時以用樂果等葯劑效果好,此外,也可用2%蟬散粉在露水未乾時撒施。

4.桑白蚧(Psendznlacspis pentagona Targioni)桑白蚧(見圖2-98)屬於同翅目,盾蚧科。又名桑盾蚧、桃介殼蟲等。桑白蚧在國內分布很廣,南方的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四川、重慶、廣西、福建、台灣等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有發生。是南方桃、李(309293)、梅樹的一種重要害蟲,還可危害梨、蘋果、枇杷、葡萄、柿、核桃、茶、桑等。雌蟲和若蟲群集於枝幹上刺吸汁液,嚴重時介殼密集層疊,削弱樹勢,

圖2-98 桑白蚧

1.雄蟲 2.雌介殼 3.卵 4.雌成蟲腹面觀 5.雄介殼 6.若蟲 7.被害狀

春季發芽遲緩,甚至導致枝條或全株死亡。發生3~5年內,如不加有效防治,可導致桃園毀滅。

(1)形態特徵 ①雌成蟲介殼長2~2.5毫米,近圓形、灰白色。蟲體橙黃色,胸部寬大。②雄成蟲長0.65~0.7毫米,橙黃色,具有1對灰白色前翅。羽化前介殼扁長筒形。③卵橢圓形,淡橙色。④初孵若蟲扁橢圓形,橙色,體長0.3毫米,觸角長5節,足發達能爬行。脫皮之後,觸角、足、尾毛均退化,開始形成介殼。

(2)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3~5代,浙江各代若蟲發生期:第一代4~5月,第二代6~7月,第三代8~9月。福建第一代4~5月,第二代6月,第三代7~8月,第四代9月左右。以受精雌蟲於枝幹上越冬;翌年春暖,桃、李等萌動後開始吸食,蟲本體迅速膨大,不久開始產卵,雌蟲產完卵即干縮死於介殼下。卵堆積在介殼內母體下,孵出的爬蟲在母殼下停留數小時後逐漸爬出分散活動,約經1天左右,於枝條上固定取食,經5~7天開始分泌綿毛狀白色蠟粉被覆於體背,逐漸加厚,脫皮時自腹面裂開,蟲本體微向後移,繼續分泌蠟質形成介殼。雌若蟲經2次脫皮成熟,雄若蟲第二次脫皮後變為預蛹,再經蛹期羽化為成蟲。雄成蟲午間活動,壽命極短(僅1天左右),羽化後即找雌蟲交尾,交尾後不久即死亡。一般新感染植株雌蟲數量大,感染已久的植株雄蟲數量逐漸增多,嚴重時雄介殼密集,枝幹上一片白色,似掛一層棉絮。

桑白蚧的天敵種類不少浙江杭州桑白盾蚧褐黃蚜小蜂(Prospaltella beriosei How.)是優勢種。紅點唇瓢蟲(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和日本方頭甲(Cybocophalus nuppon-icus Endrody-Younga)對桑白蚧捕食能力很強,是控制桑白蚧的有效天敵。

(3)防治方法關鍵是必須抓住若蟲分散轉移期的葯劑防治為主,進行綜合防治。

①結合修剪清園,清除受害嚴重的枝條。②葯劑防治,抓住若蟲分散轉移期噴葯。常用葯劑有:1%機油乳劑,50%混滅威乳劑800倍液,50%馬拉松乳劑1000倍液,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50%可濕性西維因400倍液,90%敵百蟲1000倍液,80%敵敵畏乳劑800倍液,50%一六○五乳劑2000倍液,40%速朴殺乳油1500倍液等。噴葯時要周到,葯劑必須接觸蟲體才有效。桃樹對磷胺最敏感,易產生葯害,應禁用。試驗證明,第一代防治若錯過,以後各世代重疊桃樹都必須選擇有機磷農葯與1%機油混用,才能提高防治效果。但油311295在掛果期不宜使用機油乳劑,應改用速朴殺。據福建油311295產區試驗,用25%愛卡士乳油防治桑百蚧(噴葯時間不遲於芽萌動期),單位樹冠投影面積的使用劑量為每平方米7~12克;用25%撲虱靈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桑百蚧,在卵孵化高峰後1~2周噴葯,防治效果良好,能有效地控制蟲害。

5.桃紅頸天牛(Aromia bungii Fald)桃紅頸天牛(見圖2-99)屬於鞘翅目、天牛科。我國南北都有發生,南方主要分布於四川、重慶、廣東、福建等省、直轄市。主要危害桃、李(棟)、梅、杏、櫻桃等。幼蟲鑽蛀樹干木質部形成不規則的隧道,影響樹液輸導,樹干被蛀空,使樹勢衰弱,甚至造成死亡。蛀孔外排有大量紅褐色蟲糞及木屑,堆積在樹干基部地面,較易發現。

圖2-99 桃紅頸天牛

1.幼蟲 2.蛹 3.雌成蟲

(1)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28~37毫米,黑色,前胸大部分棕紅色或全部黑色,有光澤。前胸兩側各有1刺突,背面有瘤狀突起。卵長圓形,乳白色,長6~7毫米。幼蟲體長50毫米,黃白色。前胸背板扁平方形,前緣黃褐色,中間色淡。蛹淡黃白色,長36毫米。前胸兩側和前緣中央各有突起1個。

(2)生活習性 華北地區兩年發生一代,幼蟲孵化後,頭向下蛀入韌皮部,先在樹皮下蛀食,經過停育過冬,翌春繼續向下蛀食皮層,至7、8月份當幼蟲長到體長30毫米後,頭向上往木質部蛀食。再經過冬天,到第三年5~6月老熟化蛹,蛹期10天左右羽化為成蟲。6~7月成蟲羽化後,先在蛹室內停留3~5日,然後鑽出,經2~3日交配。卵多產在主幹、主枝的樹皮縫隙中,以近地面33厘米范圍內較多。卵期8日左右。幼蟲一生鑽蛀隧道總長50~60厘米。

(3)防治方法 ①成蟲羽化期前在主枝和樹幹上塗石灰硫磺合劑葯渣,或用白塗劑(生石灰10份,硫磺1份,食鹽0.2份,桐油0.2份,水40份),防止成蟲產卵。②6~7月成蟲出現期,利用午間成蟲靜息枝條的習性,振落捕捉成蟲。在大枝及樹幹上噴40%樂果乳劑或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防治成蟲。③經常檢查枝幹,發現蟲糞、木屑,即用小刀在幼蟲為害部位順樹干縱劃2、3道殺死幼蟲,或用鐵線刺,或用注射器注射敵敵畏乳劑100倍液入隧道內毒殺幼蟲。④蟲孔施葯。見新鮮蟲糞排出蛀孔外時,清潔一下排糞孔,將1粒磷化鋁(0.6克片劑的1/8~1/4)塞入蟲孔內,然後取粘泥團壓緊壓實蟲孔。磷化鋁為劇毒農葯,在保管、分割片劑及蟲孔施葯時要嚴格注意安全。

6.桃虎(Rhynchites confragrossicollis Voss)桃虎(見圖2-100)屬於鞘翅目,象蟲科。又名桃象蟲。我國南北均有分布。南方分布的省份有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四川、重慶等省市。主要危害桃,也危害李(棟)、梅、杏等。成蟲蛀食幼果,蛀孔累累,流膠,品質降低,幼蟲在果內蛀食,使果實干腐脫落。蟲傷果還易引起褐腐病。

(1)形態特徵 成蟲與梨虎很相似,但體較小。體長(連頭管)10毫米左右,全體紫紅色有金屬光澤,前胸背面「小」形凹陷不及梨虎明顯,鞘翅上刻點較細,每鞘翅上有9條,其長短比較一致。卵橢圓形,長約1毫米,乳白色。成熟幼蟲體長12.5毫米左右,乳白略帶黃色,背面拱起,無胸、腹足。蛹體長8毫米左右,淡黃色,稍彎曲,頭、胸部背面褐色,有長刺毛,腹末有大的褐色刺1對。

圖2-100 桃虎

1.成蟲 2.幼蟲 3.蛹 4.被害狀

(2)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1代,主要以成蟲在土中越冬,也有的以幼蟲越冬。次年春季桃樹發芽時開始出土上樹為害,成蟲出現期很長,在福建長達5個月,產卵期經歷3個月。因此早期各蟲態發生不整齊。3~6月為主要為害期,以4月初幼果期,成蟲盛發後為害嚴重,落果最多。成蟲怕陽光,常棲息在花、葉、果比較茂密的地方,有假死性,受驚後即墜落地面或在下落途中飛逃。成蟲主要為害幼果,以頭管伸入果內,食害果肉。果外蛀孔圓形,被害果面蛀孔很多,孔外有黏膠流出。成蟲也食害花萼,葉片和嫩芽。成蟲產卵時以口吻在幼果面上咬一小孔,深約1毫米,產卵於孔中,通常一孔產1粒卵,一個果上常有卵數十粒。卵孵化後幼蟲即蛀入果內為害,取食果肉和果核,一果內有幼蟲最多可達數十頭,幼蟲老熟後,即從落果或樹上的蛀果中脫出果外,潛入土中化蛹。11月為羽化盛期。

(3)防治方法 ①地面噴葯。早春3月中旬,在桃園地面上噴敵百蟲或敵敵畏,噴後用鐵耙在地面拖一下,成蟲出土接觸葯劑後即會死亡。②人工捕捉成蟲。利用成蟲假死性,於清晨露水未乾時,搖動或敲打樹枝,枝下用一紗布網盛接,成蟲受驚後即跌入網中,然後集中處理。③噴葯防治成蟲。在4月間成蟲盛發期,噴90%敵百蟲10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④勤拾落果和摘除樹上的蛀果,加以漚肥或浸泡在水中,可消滅尚未脫果的幼蟲。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哪些地方有蜜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園林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瀏覽:334
在越南沒有護照怎麼打疫苗 瀏覽:862
越南ip是多少 瀏覽:409
英國人的復數形式英語怎麼讀 瀏覽:173
美國人民怎麼看待伊朗事件 瀏覽:970
怎麼進入越南網 瀏覽:524
伊朗國王最後怎麼樣 瀏覽:956
印度人流量多少 瀏覽:690
刺激戰場印度服怎麼登錄 瀏覽:800
3d印尼龍粉末哪裡有 瀏覽:772
印尼青山工作簡歷怎麼寫 瀏覽:829
中國信必可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470
中國現在發快遞到美國要多久 瀏覽:686
義大利的國旗跟什麼相似 瀏覽:233
匡威與義大利utt哪個好 瀏覽:800
中國心冠疫苗什麼時候可以上市 瀏覽:37
伊朗有多少新型冠狀病人 瀏覽:584
伊朗美軍基地有多少 瀏覽:99
伊朗和伊拉克哪個實力 瀏覽:911
美國拒絕伊朗總部說明什麼 瀏覽: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