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大陸億萬富豪有415人,其中98%是白手起家
《2020億萬富豪洞察》報告,向大家展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有多少。
1、目前全世界共有2189位億萬富豪,標準是凈資產至少達到10億美元,而他們的總財富達10.2萬億美元,約70萬億人民幣。
對筆者來說,唯一的感覺就是沒感覺,也沒辦法,人窮就是這樣。
2、全球最多富豪的地方是亞太地區,在這里有831位億萬富豪,他們的總財富達到了3.3萬億美元。不過,美國仍然是全球億萬富豪最多的國家,一共有636位億萬富豪。
只能說老美牛逼,匯集了全世界的人才,造就了一大批巨無霸公司。是全球億萬富豪最多的國家一點也不讓人意外。
3、中國大陸億萬富豪增加到了415人,他們的總財富達到了1.68萬億美元。其中98%的億萬富豪是靠自己白手起家的。
這……中國大陸這么多億萬富豪怎麼說呢,一方面,說明大陸發展起來了,越來越有錢了,值得喝彩;
另一方面,額,我們不是 社會 主義國家嗎?這和共同富裕的宗旨放在一起有點辣眼睛。
另外,這98%的白手起家率……恩,開心就好~
4、中國億萬富豪們的財富從今年4月至7月增長了41%,得益於疫情得到控制後的股市上漲。
這也是最迷幻的了,疫情來了,大部分人的錢包都扁了,但是有錢人的腰包它鼓了……
5、印度有114位億萬富豪,香港有65位,台灣有40位。
印度這么多億萬富豪,看來是發展越來越快了,不過也證明他們貧富差距也挺大的,在這方面倒是追得挺緊的啊!
2. 中國富人是怎樣發財起家的
該報告顯示,中國有105萬千萬富豪和6.45萬億萬富豪。北京富裕人士最多,排名第一,廣東次之,上海排名第三。 30多年前,中國多數人都是過著貧窮的生活。其實,這種情況經持續了幾千年。人們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極度匱乏,上了一定年紀的人都這方面的感觸。那時,人們的願望就是努力賺錢,從而讓自己吃得好一些。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幾乎沒有什麼富人,人們普遍都是很窮。上個世紀80年代初出現的萬元戶,那是很多人都羨慕的對象。當時,如果誰家裡有了一萬元,真是一個牛字。如今30多年過去了,資產上億元都不算什麼了。 上個世紀80年代富裕起來的人,往往是體制之外的人。那個時代,在體制內的人們,是一種地位的象徵。相對金錢來說,人們更羨慕體制內的身份。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在中國做生意是很賺錢的。做生意的人,往往是那種沒文化的人,有文化的人都會選擇在單位里供職。被體制排斥的人,只好做起生意,但是很多人想不到,就是被逼上發財之路。 擁有體制內的身份,就意味著擁有一定社會的地位。有了單位,戶口就可以農轉非,享受到很多福利。筆者有一些親戚,他們是做生意的,賺了很多錢,但是他們仍然是相當羨慕體制內的身份。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筆者有個親戚做批發生意,農歷每年最後的一個月,能賺到10萬元以上。不過,到了90年代末期之後,生意就不好做了。因此,那時賺錢挺容易的,只要放下架子就行了。 進入21世紀以來,很多海歸回到中國創業。中國商人階層之中,出現了很多高學歷的人。中國有少數人能夠暴富起來,除了有一部分人通過權力運作出來的結果,同時有更多人在市場大浪之中拼搏,從而抓住各種機會。可以說,他們的拼搏精神、冒險精神等因素從而給自己創造機會。 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報道,「如果想成為百萬富翁,必須在私企或國企擔任老總。最近的調查顯示,聯想集團CEO楊元慶是收入最高的私企老總,年收入7872萬元人民幣;華銳風電(,問診)集團的韓俊良是收入最高的國企老總,年收入858萬元人民幣。總的來說,有232個上市公司的CEO年薪超過100萬元人民幣,111個為私企工作,121個為國企工作。如果你想成為億萬富翁,必須創辦自己的企業,最好是在建築業,然後向公眾出售股票。根據最近《胡潤百富》雜志的『胡潤富豪榜』,三一重工(,問診)股份有限公司的梁穩根是中國最富有的人,資本凈值為700億元人民幣,其後是娃哈哈集團的宗慶後,資本凈值為680億元人民幣。」 要讓自己富裕起來,就要學會在市場經濟之中給別人服務。接受你服務的人越來越多,那麼你的財富就越多。比爾蓋茨之所以成為世界首富,並不是為他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而是他學會讓世界最多人來接受他的服務。 中國有一些人就依靠權力而致富,從而也讓人們仇恨的對象。不過,相對來說,要想從底層爬起來,這個難度要比上個世紀80年代要大得多。 其實,不管是東方社會還是西方社會,賺錢都是依靠人脈。善於交際,就容易在市場里賺錢。只是有所不同的就是,美國富人需要認識更多成功的商人,這是有利自己的事業,但是認識官員可能對自己幫助不大。 不管什麼時候,白手起家的機會還是有的。不能擁有天生的人脈,但是只要聰明的話,一樣可以通過後天去運作。當然,白手起家的難度確實比以前增加了。
3. 海天味業背後的千億富豪到底是誰你知道他是如何發家的嗎
海天除了添加劑和雙標問題後,都把矛頭指向海天,卻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誰讓海天在資本市場如此榮耀的。
總結:不管怎麼說,海天醬油既然被揭開了一個口子,其他的問題,似乎也該關注一下。畢竟,海天醬油是一個方面,如果只是追著海天猛打,而不關注其他方面,不太有效。
4. 胡潤財富榜公布:千億富豪達41人,頂豪們短短一年賺了十萬億
最近幾年有一個詞很流行,就是叫做頂豪。過去我們常常說百萬富翁,不過現在這個時代,有套房子幾乎就是百萬富翁了。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隨便一個有房子的人,身家就至少幾百萬了。
更早的時候我們說萬元戶,而現在一萬元只能買一個蘋果手機。那麼現在什麼人才可以算有錢呢?自然就是頂豪了。頂豪就是頂級富豪的意思。每年胡潤富豪榜的公布,就是我們關注中國頂豪變化的一個好機會。
2020年胡潤中國富豪榜最近公布了,今年的榜單可以說絕對驚人。雖然過去一年全球經濟遭遇了巨大的困難,中國經濟增速也在放緩,不過今年的中國頂豪們,卻創造了一個驚人的 歷史 。
今年中國身家達到或者超過20億的頂豪人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398位,這個數據比去年增加了579人。1999年第一屆胡潤富豪榜公布的時候,當年中國首富的身家才區區80億。如今80億身家只能排在今年財富榜的729名。
今年中國的千億富豪人數達到了創造紀錄的41人。這比去年足足多了一倍,也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年。另外馬雲以4千億的財富登頂中國首富,他也是第一個身家達到4千億的中國首富。22年來,中國首富的身家從80億暴漲了4千億,足足增加了50倍。千億富豪就是頂豪中的頂豪了。
全部上榜的頂豪們,去年短短一年財富總計增加了10萬億。這幾乎等於英國半年的GDP了。全部上榜富豪總計財富達到了27.5萬億。這個數據確實驚人。如果把這2千多個頂豪的財富平均分給全中國的人,那麼每一個中國老百姓可以拿到2萬多元。
另外身家百億的頂豪今年也達到了620人,比去年增加了200人。今年頂豪們財富暴漲,主要是因為股市大漲,同時很多多年沒有上市的公司,都集中在今年上市了。
比如說農夫山泉的老闆鍾晱晱,他的兩家公司都在今年集中上市,這讓他的身家暴漲到了3650億,排名第三。馬雲跟馬化騰也是因為阿里跟騰訊的市值大漲,所以身家都大幅度增加。另外拼多多跟京東的市值大漲,讓劉強東跟黃崢的財富也跟著大漲。
另外還有值得關注的現象,那就是房地產造富的速度正在下降。今年房地產上榜富豪的數量佔比從14.8%下降到了10.6%。過去21年房地產的造富能力一直是全部行業的前兩名,今年第一次跌到了第三名。
另外還出現了很多做冷門行業的超級大富豪,比如說搞火鍋的張勇,還有養豬的秦英林,還有搞快遞的王衛,還有做電器的何享健。這些人今年都殺入了前十中。過去前十幾乎都是互聯跟房地產的富豪,今年也算是百花齊放。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對於年輕人未來的創業方向就有很大的影響。讓你無法相信的,在地產領域,市值最高的公司竟然是房產中介貝殼找房,市值超過了4千億,比恆大、萬科、碧桂園都高。這讓貝殼找房的老闆左暉以1千億身家,成功躋身千億富豪之列。
中國富豪財富的暴漲,也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明,中國企業家在全球的影響力正在不斷上漲。同時我們也可以從過去22年中國首富的改變,看出中國經濟的變遷 歷史 。
第一第二屆的中國首富是中信集團的創始人。那個時候的中國經濟,依然是以國營經濟為代表。第三屆的中國首富則是劉永好兄弟。這對兄弟是做飼料起家。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劉永好兄弟的當選,也是對證明了這一點。
2003年32歲的丁磊當選中國首富,也證明了互聯網經濟的崛起。那個時候丁磊之外,陳天橋等一大批互聯網富豪已經崛起。當時互聯網圈也誕生了很多出色的創業者,比如說馬雲、馬化騰等人。
2004年、2005年、2008年黃光裕三次當選,那是中國零售業爆發的時代,國美、蘇寧為代表的大量連鎖零售企業開始爆發。2007年楊惠妍當選中國首富,並且創造了1300億的財富紀錄,成為了第一個身家突破1千億的中國首富。楊惠妍的當選也是中國房地產開始爆發的一個標志。
2007年之後,中國房地產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周期,萬科、碧桂園、恆大、融創、世茂、龍湖等房地產公司開始不斷攻城略地。2009年王傳福當選中國首富,隨後一年宗慶後當選,再之後梁穩根當選。3個人都是來自於製造業,這也是中國製造開始崛起的一個標志。
2013年王健林成功當選。王健林的萬達是全國最大的商業地產公司,商業跟地產的結合,說明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消費升級時代。2014年馬雲成功拿到了中國首富,這是電商大時代來臨的標志。隨後幾年的主旋律就是地產跟電商,從2013年開始,中國首富都是來自於這兩個行業。可以說這兩個行業也是過去幾年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兩個行業。
最近三年馬雲連續當選,2017年許家印當選中國首富之後,地產行業再也沒有出過首富了。這也說明互聯網跟新產業經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房地產的影響力也逐漸弱。未來幾年的首富估計也將是出自 科技 行業。
不過中國頂豪們財富集體暴漲,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憂慮。2018年統計局發布了一個數據,那就是月收入1萬的人群佔比是3%,換句話說中國有97%的人月收入低於1萬元,如果乘以13億,那麼月收入低於1萬元的人足足有12億多。
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群佔比達到了84%。也就說中國有超過10億人月收入低於5千元。如果按照5千元來算,那麼這部分人群一年的總收入是10.92億人乘以5千,再乘以12個月,總計是65.5萬億。而最有錢的那2千多個頂豪,一年的財富收入就達到了27.5萬億。這些數據真的讓人觸目驚心。
5. 富豪是如何發家的
你好!富豪發家的途徑有很多,比較常見的有,自主創業、搞貿易發財的;進軍房地產行業發財的;從事金融或互聯網有關工作發財的;投資發財的甚至是偶然中了大獎等等。這些都是富豪發家的手段。以上都是純手打,希望可以幫到你!
6. 媒體扒海天味業背後的千億富豪,龐康是如何發家致富的
她身家從1.5萬到100億,財運來了擋都擋不住。最近風口浪尖上的海天味業就有這么一位,她的名字叫程雪,現任海天的副總裁,她就是典型的財來了也接得住的人。
其實海天是有歷史的,它的前身是佛山醬園,說起來到現在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這家老字型大小到了80年代,迎來了它的命運轉折點。1982年,時年26歲的龐康剛剛從南京師范學院食品機械專業畢業,被分配到了老字型大小海天醬油廠。
他的身家,也從當初的全部家當1.5萬到100億,她只花了短短20多年。
7. 富豪都是怎麼起家的
創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其在任何經濟發展時期任何國家都最具活力與挑戰性。下面我就為大家解開富豪都是怎麼起家的,希望能幫到你。
第一點是找到自已的優勢,第二點是依靠名企名人“出師”。第三點是吃苦耐勞宣傳自已的“善舉”,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第四點,要緊跟政策尋商機。第五點,要把你的友人和緣人當成至親友善待。第六點,要男女老幼仁義之表。
理想,目標,堅持,貴人相助。
許多人常常訴說,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沒有經驗,沒有門路不知該搞哪一門。其實不然。創業的路徑、方法很多,以下幾點,希望對每個創業者有所啟發。
1、市場調研宜先做。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確定創業方向之前,如果做些市場調查,就能夠大大減少失敗的幾率,提高成功的可能性。鄧長勇高中畢業後,一直待業在家。一次偶然看到辦出租錄音磁帶亭的信息,於是他認真地做了一次市場調查,發現這樣的出租亭在當地還沒有人辦。而他們那裡經濟迅速發展,市區的轎車、計程車很多,而且增加很快,道路建設卻一下子跟不上,致使經常塞車。在塞車時間里,司機覺得很無聊,而車載機已經很普及。他覺得出租錄音磁帶有很大市場潛力。於是在一個交通便利,便於停車的地方開了一個磁帶出租亭,兼賣雜志和書報。由於出租手續簡便、形式多樣(日租、月租、年租),服務熱情,在司機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三個月時間里純利潤達1.5萬元。後來他在市場調查基礎上又在鄰近的幾個市區設立了磁帶出租亭,進行連鎖經營。面向塞車的司機出租磁帶,市場看起來很少,但是鄧長勇就是在這個看起來很小的地方通過市場調查和研究開拓了一個很廣闊的市場,獲得了比較豐厚的收入。
2、生活當中勤琢磨,摸著石頭能過河。
有人說,我也進行過調查,發現市場上商品琳琅滿目,要什麼就有什麼。我們想到的項目別人早就想到了,該搞的別人都搞起來了,沒有我們的市場了。其實不然。只要是生活,人們就有生活需求,發現這種需要,關鍵是我們要細心,肯思考。劉璽家附近有兩所學校,有一天他看到兩個同學為了一本書爭得不可開交,於是突發奇想開了間書屋。開始他把家裡原先積累的書拿出來擺到學校門口出租,因為書舊而沒有生意。是退還是進?他們硬著頭皮按照學生們開列的書單到南京進了1000多元的新書,結果學生發現大多是盜版的,不願意看。一周之後,劉璽再次去南京進貨,這次他成功了。
3、"吃穿住用行"五字,抓住一個能致富。
沒有專業知識,我們乾脆從人們的衣食住行開始做起。許多人尤其是老一代經商的人都知道,吃是永恆的需要,這就是永恆的市場,當然就有永恆的生意。人要吃的東西很多,光是這"吃"字就可以做出很多文章來。不光是吃,在人們的其它基本生活需要方面,我們也同樣可以做出很多文章來。
4、充分發揮專業優勢。
許多工人下崗失業,並不是因為自己沒有技術或技術不佳,而是由於非主觀的種種原因,無法在市場經濟中發揮作用。只要我們自己主動到市場中去,將自己的專業優勢或技術優勢與人們的需要結合起來,必定能大有作為。南京某機械廠幼兒園教師田海英因為廠里不景氣,不到40歲被"內退"了。她是幼兒老師,自然關注幼兒教育問題。她發現她家周圍小區中,5歲以下的小孩就有80名。她以專業眼光發現了這個市場,決定利用自己原來的專業優勢辦個家庭幼兒園。她把家裡僅有的1000多元存款拿了出來,添置了些小傢具、玩具和一部腳踏風琴,貼出招生廣告:白天托送,包中午飯,每人每月收費80元。第二天就有15位家長送小孩來報名,家庭幼兒園就這樣辦起來了。
5、資金並非無法籌,積累借貸都可以。
有人認為,創業都需要很多資金。其實,剛開始可以從小的項目、小的產品做起,有些行當只需要很少的資金就可以做。即使自己真的一無所有,從親朋那裡借一些資金是一個可行的辦法。羅小玲下崗在家,為了生計,她只好把家裡閑置多年的破縫紉機搬出來,替人縫縫補補。好友登門見她做衣服款式新穎,做工精細,鼓勵她開個服裝店,好心的姐妹們為她湊足了本錢,而且還張羅著為她租下一間門面,讓她當上了小老闆。這是朋友提供幫助的例子。萬一所有的親戚朋友都很困難,無法提供幫助,我們自己也可以積累,這個積累本身就是一個創業過程。
6、白手起家 、零資本創業不是盲目的闖與創,也不是一味的充滿激情,更不是僅僅具有了老闆的心態就可以萬事大吉,而是要有超人的智慧,對人類需求的透徹了解!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進和完善自己直到成功!--讀《零資本創業》做時代創業英雄!
樂觀性
習慣從正面角度看待人與事的傾向
社交性
喜歡社交活動並積極與他人互動的傾向
堅毅性
做事鍥而不舍,堅持不懈的傾向
活力
精力充沛,活動力旺盛的傾向
企圖心
喜歡贏過別人,努力追求個人最大成就的傾向
領導性
喜歡擔任領導者,願意主動承擔領導責任的傾向
冒險性
願意嘗試風險並樂於體驗不確定性的傾向
求變性
喜歡追求變化、嘗試新奇事物的傾向
創造性
喜歡思索獨特、創新想法的傾向
敏覺性
喜歡觀察人際互動,隨時注意別人反應的傾向
8. 中國富人是如何發財起家的
中國有很多富有的人,但就現如今那些富翁是靠什麼起家的呢?
現在中國互聯網的三大巨頭是誰,我想很多人都會回答是阿里巴巴、騰訊和網路。沒錯現如今的中國富翁們都是靠互聯網致富的。互聯網就像一張很大的漁網,它覆蓋了全世界,中國是全世界接入網路的第七十七個國家。
早在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飛上天空之時,美國人就感到深深的危機感,他們國家開始組織人研發網路,最初它是叫做阿帕網,在後來才被改為萬維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互聯網。在矽谷那裡平均每五天就會上市一家互聯網公司,很多人在睡夢中就從普通人轉化為了千萬富翁。在那裡只要你有想法你就可以去創業,斯坦福尼亞大學,為創業者提供場地。大學的周圍也都是谷歌,雅虎等行業巨頭。在互聯網的時代中,我發現很多公司的CEO都很年輕,像易貝和臉譜都是如此。
看到國外那般情景,國內怎麼甘心落後,於是我們國家的網路、騰訊、阿里巴巴、搜狐等出現了,他們占據領先地位。在如今這個時代,誰能善於運用互聯網,誰就能賺到錢。馬雲看到了中國沒有電商的前景於是淘寶出現了,在2041年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馬雲就以二百多億美元成為中國首富。中國沸騰了,原來一個互聯網可以讓一個人賺到那麼多錢。
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很多人靠它成為了富翁,馬雲如此,李彥宏如此,馬化騰如此,劉強東也是如此。只要你有想法,你就可以去實施,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馬雲。
9. 媒體扒海天味業背後的千億富豪,他是如何發家致富的
海天醬油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這是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較喜歡食用的一種醬油品牌。最近海天醬油一直處在風尖浪口上,頻頻上熱搜。網友們也開始深挖海天醬油背後的掌舵人龐康。對於龐康大家都很陌生,因為龐康很少在公開場合亮相或者是發表言論,他行事非常低調,比較擅長悶聲發大財。
難得的是,即使龐康如今有這樣的成就,他還是行事非常低調。作為一個曾經對醬油一竅不通的技術員,龐康很了解,做事情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滿招損,謙受益。所以他才會非常低調,踏踏實實做醬油,將海天醬油品牌發揚光大,成為中國調味品的龍頭企業。與許多資金充足的富二代相比,龐康的發家致富歷程還是非常勵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