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當代中國該如何處理與周邊國家的國際關系
與周邊國家有矛盾,摩擦其實很正常,但是中國周邊國家間的矛盾就不同了
有很多原因,其中絕大多數是歷史原因
日本:二戰前後日本始終沒有對侵略過的國家所道歉過,還有釣魚島等問題
韓國:高句麗歷史問題,抗美援朝問題(其實這時候很多韓國民眾死在中國人槍下),最近貧乏發生的中國漁船過界捕魚問題
朝鮮:與中國唯一友好天長地久的共和國(可朝鮮人民不大喜歡中國人,因為中國商人把朝鮮市場完全佔領,物價過高,想像一下大米一斤4塊錢.人民幣...)
台灣:雖然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台灣人不這么想,入了中國就感到恥辱,中國平均國民素質不夠
越南:以前的盟友,但是越南戰爭的時候中國把南海列入中國領海,一此產生矛盾,還有中越戰爭
菲律賓:以前的美國殖民地,現在是美國的盟國,又與中國有南沙群島爭議
印度尼西亞:與中國存在南海爭議,也是美國的盟國
泰國:擁有航母的東南亞軍事強國,美國盟國
緬甸:中國關系還算不錯,可中國支持緬甸共產黨武裝(其實是以漢族為主的反政府武裝,漢族在緬甸是少數民族)
東文帝:雖然是東亞最小的國家,但與中國存在南海爭議
新加坡:雖然華人很多,也是美國的盟國
印度:有著和平共處原則,但有過戰爭,中國支持巴基斯坦,印度認為中國強佔了克什米爾北部地區
巴基斯坦:與中國關系很好,但是是美國的盟國
阿富汗:阿富汗戰爭後是美國的盟國
中亞各國:關系不好不壞
蒙古:到了蒙古就知道,蒙古人多麼不喜歡中國人
俄羅斯:只有政治上是友好國家
還有很多其他原因...
中國長期以來只重視著自己的發展,沒有搞好周邊國家的關系.
確實現在中國周邊的國家限制中國,害怕中國.
我看必須搞好周邊國家的關系為主,共同發展,還有特別重要的是加強教育,中國平均素質和中國的人均GDP是正比的.......國家強大了,人民素質始終沒能提高,這也是周邊發達國家鄙視中國人的一種原因,........還有中國有很多人存在著大中華思想,表面上看是一種愛國精神,可外國人理解的是大中華思想是一種以大欺小的思想,會把他們的文明給毀滅掉..所以強烈抵制中國
我們必須樹立一種以世界為中心的思想,而不是大中華思想
現在以美國為超級大國的世界裡,中國周邊國家感到很放心,但是換了一個世界,以中國為超級大國的世界,他們是有點害怕的.....
B. 泰國和印度尼西亞還有越南
這3個國家我都去過,總體感覺同意大多數人的意見 泰國>印尼>越南
泰國開放的比較早,旅遊業很發達,曾經是4小龍,整體經濟基礎好一些。有錢的人很多,不過窮人也不少。曼谷是亞洲最值得游覽的都市之一。
印尼,70-80年代發展比較塊,雅加達的立體交通都是70年代的作品,現在已經很陳舊。整體市容跟國內中等城市的發達水平差不多,窮人非常多,大都是印尼人。華人只有10%,控制90%的經濟。說說一個很深刻的感受,華人有些非常有錢,2000-3000萬(RMB)的別墅大都是華人擁有的。雅加達北部海灣有個富人區,裡面水系發達,各家的遊艇都停在自家後院,全是華人。不遠是窮人的棚戶區大片大片的。
越南目前處於最後,因為雖然印尼落後了,但是瘦死的駱駝目前還是比馬大。越南現在跟中國的93年很象,正處於其第一個高速發展階段的尾期,房地產還沒有真正興起(雖然房價很高,但都是自建房),窮人還是沒房子住。月收入600RMB-1000RMB已經算不錯,外國工業已經大舉進入,奢侈品也能找到一些,幾乎沒看到大的超市,商品銷售渠道還處於很原始的市場買賣。
C. 繼越南之後,印度尼西亞也對中國強收小費,中國大使館的回應為何獲得一片掌聲
隨著中國遊客的不斷增長,看見我國遊客潛力的國家也變得越來越多。因為中國人口基數是十分龐大,消費能力也是比較強的。面對這種情況,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國家使用正當的手段來吸引中國遊客,比如使用中文路標讓我們感到親切感,以此提升我們的好感度。但是有的國家卻想到的是宰客,最近在印度尼西亞就發生了強制徵收小費的事件,最後中國大使館的回應,獲得了一片掌聲。
這次被強收小費的是一位姓劉的先生,他的家人在過境的時候被攔下,被海關人員帶到一間房內。他們被要求繳納小費,雖然小費的金額並不是很高。但是劉先生的家人感到這是一個不公正的行為,後來他聯系了中國大使館,大使館出面解決了這件事情。
不過雖然大使館願意為我們遊客解決這個事情,但是中國遊客自己也要爭氣才對。很多中國遊客碰見這種事情往往都選擇忍氣吞聲,所以我們要為自己維權才對。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看法。
D. 印度尼西亞,越南,新加坡與中國隔海相望嗎
印度尼西亞是隔海相望
越南是陸地有接壤,就像中國和朝鮮。
新加坡與中國不是隔海相望的,它被馬來西亞擋著。
E. 東南亞人民怎麼看待中國的呢
東南亞主要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和東帝汶等國家。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東南亞各國人民對中國的態度一直在不斷變化。
總的來說,東南亞大多數國家的人看待中國有點像中國人看待日本人。他們會在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無不感受到中國的存在,並對其產品有一種不可割捨的依賴,卻又對中國時時刻刻防備著。
無可否認的是,隨著中國的崛起,東南亞國家會更加看重和依賴中國。
F. 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越南哪個國家與中國關系好
各懷鬼胎,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G. 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是我國的鄰國嗎
都是。
越南是中國的陸上鄰國兼海上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是中國的海上鄰國。
H. 中國和哪些國家有領土 領海 爭議 分別是哪些地方 什麼原因造成的
中國和印度、不丹、日本、菲律賓、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有領土領海爭議。
爭議地區:藏南地區、阿克賽欽、不丹北部、釣魚島及附屬島嶼(釣魚台列嶼)、中沙群島(黃岩島)、蘇岩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
原因:中國的領土糾紛問題主要是由歷史和資源原因造成的。
在西方國家主權概念的引入和西方殖民者的侵入,主權邊界問題日益突出在西方殖民者侵略下,中國被迫簽署了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割讓了大片領土。
(8)中國怎麼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擴展閱讀
中國一貫以「神聖領土不容侵犯」、「堅決捍衛國家主權」作為處理領土糾紛的原則。實際上其他國家也是這樣。如果我們看看印度和菲律賓的媒體,就會發現它們在和中國的領土糾紛中,同樣顯得義正詞嚴、群情激奮,用的是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和媒體一樣的語言。
不管這些領土是如何從中國非法佔有去的,時間長了,便會真的覺得是自己的東西,就像大英博物館里珍藏的圓明園文物一樣,逐漸當成了傳家寶,也要「誓死捍衛」,失主想要回來就沒那麼容易了。歷史的堆積有時候會加劇領土問題的復雜性。
如果兩個國家都覺得領土是自己的,理論上說它們可以進行談判,明確劃界。但這在現實中很難做到。因為領土被賦予了神聖的意義。國家的人口可以移民、財產可以贈予、外債可以豁免、連貨幣發行權和國防權都可以移交——比如歐盟和日美同盟,唯獨領土被賦予了神聖不可侵犯的意義。
在這種特殊觀念下,圍繞著領土產生的糾紛是情緒化、不可調和也不可妥協的。對於中國來說,即便用武力奪回了領土,也會長期和一群永懷怨恨的鄰居相伴,並且始終生活在如何保有這些領土的擔憂之中。這對中國的崛起決不是一個好的環境。
I. 印尼軍事實力和越南相比如何
與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相比,最大的兩個優勢是海軍和空軍。印度尼西亞的軍事力量比越南強得多,未來成為東南亞第一軍事強國也不是不可能。 印度尼西亞最大的優勢是人口多,超過1億人,所以經濟總量也很大,進入了G20集團。 也就是說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總量在世界前二十以內。
當然,海軍和空軍是最燒錢的軍種。 像越南這樣經濟量有限的國家,不能自然建設,但說到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軍事力量,兩國隔海相望,印度尼西亞被稱為千島國。 所以,他們最好比海軍和空軍吧。 印度尼西亞海軍45000多人,分為東部和西部兩個艦隊,還有一個軍事海運司令部,這些編制類似於美國海軍的部署。最後,印度尼西亞空軍裝備了大量的蘇-30MKK和蘇-35戰斗機,還有80架美國製造的F-16戰斗機。 相比之下,越南空軍只有20多架蘇-27SM戰斗機和少量蘇-30MKK戰斗機。 不足以與印度尼西亞空軍對抗。
所以,印尼的軍事力量要比越南強大,主要還是因為有錢,買得起先進裝備,而且買的還不少。至於說單兵素質嘛,那還是越南強,但是在導彈面前,恐怕越南那點單兵素質,也無法完全展現了吧。
J. 印度尼西亞是垃圾國家嗎
這些根本不需要在網上搜資料,真鄙視那些不管什麼問題就直接回答的,你回答那麼多,有什麼用,除了浪費別人的時間去看你跟老太太裹腳布一樣的答案。下次再這樣回答,麻煩你說明出處,盜用也要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