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航拍中國解說詞誰寫的
《航拍中國》節目組的主創人員。
《航拍中國》第二季的解說詞並不算多,而且內容也淺顯易懂,在包含大量知識點的同時不失幽默風趣。《航拍中國》第二季的解說詞只有6000字左右。
據透露,《航拍中國》第二季的台本不僅會拿給團隊反復地內審,而且會找普通觀眾來測試,包括兒童來「聽台本」,看有沒有孩子聽不懂的內容,如果有,就改掉。
(1)中國航拍是怎麼介紹浙江的擴展閱讀:
《航拍中國第二季》選取了浙江、四川、內蒙古、甘肅、廣東、福建、江蘇等七個省區,將鏡頭聚焦七省區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歷史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內容,使用無人機、載人機和軌道衛星進行多層次影像呈現。
使用VR攝像機在平面影像上進行特效呈現,並採用「一鏡到底」場景飛行拍攝等手法,展示中國大美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生態環境,彰顯經濟建設的輝煌成就,揭秘「中國奇跡」背後的創新動力,讓世界分享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❷ 衛星航拍:浙江10大水庫,有你家鄉的嗎
浙江地處我們東南沿海地區,著名的 錢塘江是其 境內最大的河流,浙江的地形地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加上水資源比較豐富,使浙江境內形成了眾多湖泊,為水庫的修建提供了天然的條件,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浙江境內比較有名的水庫。
新安江水庫,即 千島湖 ,位於杭州市淳安縣,1957年破土動工,1959年9月水庫建成開始蓄水,千島湖有「天下第一秀水」的美譽。
灘坑水庫,即千峽湖,庫區橫跨青田、景寧兩縣,為全省第二大水庫水域,2009年下閘蓄水,「千峽環湖」的壯麗景象,可媲美千島湖。
湖南鎮水庫,位於衢州市衢江區,在錢塘江幹流衢江支流烏溪江上,是烏溪江梯級開發的一級水電站。
珊溪水庫,位於溫州市,2000年竣工,由珊溪水庫工程和 趙山渡引水工程 組成,具有供水、發電、灌溉、防洪等綜合效益。
緊水灘水庫, 位於麗水市雲和縣,該處建有緊水灘水電站,以發電為主,兼有航運、過木(竹)、防洪等綜合效益,緊水灘電站年接待遊客1.5萬人次。
富春江水庫,位於桐廬縣境內,1968年建成發電,水庫以發電為主,兼有航運、灌溉、水產、城市供水等綜合經濟效益。
長潭水庫,位於台州市 黃岩區 ,原名長潭湖,始建於1958年,1964 年竣工,是一座以城市供水為主,集防洪、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為一體的大型水庫。
牛頭山水庫位,位於臨海市,水庫以灌溉、防洪為主,結合發電、供水等綜合利用,1991年牛頭山水庫工程設計獲國家優秀設計銅質獎。
橫錦水庫,位於東陽市,是一座以灌溉、防洪為主,兼發電、供水、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庫。
白水坑水庫,位於江山市,2001年2月動工建設,2003年建成運行,是以防洪、發電、灌溉為主要功能的大(二)型水庫。
浙江境內還有很多的水庫,遠不止這10座,有時間再給大家介紹其它的。此時此刻的你,是不是已經心動了,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這些湖光秀色。
❸ 航拍中國第一季有哪些省份
航拍中國第一季的省份有:新疆、海南、黑龍江、陝西、江西、上海。
航拍中國是一部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的紀錄片。第一季選取新疆、海南、黑龍江、陝西、江西、上海六地為拍攝對象。立體化展示我國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及經濟社會發展,全景式俯瞰一個觀眾既熟悉又新鮮的美麗中國、生態中國、文明中國。
拍攝過程:
拍攝中動用了16架載人直升機、57架無人機,總行程近15萬多公里。航拍之前通過網路結合衛星地圖及實地調研的形式完成多輪踩點,在模擬三維的環境中方便地預覽不同機位的效果,完成一系列構圖,再結合實地調研的情況選定拍攝地點,設計飛行路線、飛行高度和角度,畫出分鏡頭腳本,從而形成一本完整詳細的拍攝目標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航拍中國第一季
❹ 《航拍中國》紀錄片第二季拍攝的意義在哪裡
延續第一季東西南北中的全方位布局,選取了浙江、四川、內蒙古、甘肅、廣東、福建、江蘇等七個省區,將鏡頭聚焦七省區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歷史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內容,使用無人機、載人機和軌道衛星進行多層次影像呈現,使用VR攝像機在平面影像上進行特效呈現,並採用「一鏡到底」場景飛行拍攝等手法,展示中國大美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生態環境,彰顯經濟建設的輝煌成就,揭秘「中國奇跡」背後的創新動力,讓世界分享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航拍中國第二季-2019》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G0kjKOmiJm4zizU8rnxBzg
提取碼:s8i6
❺ 《航拍中國》第四季哪些省
1、航拍中國第四季正在籌備中,所以現在還不知道有哪些省份。但從目前已經拍攝過的省份來看,航拍中國第四季估計會有河南、湖南、湖北等省份。
2、《航拍中國》第四季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製的航拍紀錄片。
3、在未來第四季繼續加強策劃調研,形成拍攝製作全流程的鏈條。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表示,片中呈現的人與自然的關系為紀錄片增添了更多「溫度」。「如何把『浪漫主義』表達融入到內容中,在凸顯出每個地方特色的同時,呈現出更多別樣的氣質。
航拍中國前三季包括的省份:
《航拍中國第一季》在新疆、海南、黑龍江、陝西、江西、上海六個單元中,展現了中國東南西北中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氣候環境、自然生態。
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立體化展示中國歷史人文、地理風貌及社會形態,讓觀眾以一個全新的的角度看到美麗中國、生態中國、文明中國。
《航拍中國第二季》選取了浙江、四川、內蒙古、甘肅、廣東、福建、江蘇等七個省區,將鏡頭聚焦七省區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歷史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內容。
使用無人機、載人機和軌道衛星進行多層次影像呈現,使用VR攝像機在平面影像上進行特效呈現,並採用「一鏡到底」場景飛行拍攝等手法。
展示中國大美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生態環境,彰顯經濟建設的輝煌成就,揭秘「中國奇跡」背後的創新動力,讓世界分享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航拍中國第三季》選取了雲南、安徽、貴州、山東、天津、山西、吉林、湖南、河北、寧夏等十個省市自治區,力求把精美的畫面和更關注人文的態度傳遞給大家。
全片通過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空中拍攝角度,全方位展示各省自然地理風貌、歷史人文景觀及經濟社會發展,全景式俯瞰一個觀眾既熟悉又新鮮的美麗中國、生態中國、文明中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航拍中國第四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航拍中國
❻ 航拍中國解說詞誰寫的
《航拍中國》第二季拍攝的浙江南麂島。
《航拍中國》第二季,延續第一季「東西南北中」的全方位布局,選取了浙江、四川、內蒙古、甘肅、廣東、福建、江蘇七個省區,從航拍的角度展示一個前所未見的中國。第二季執行總導演樊志遠介紹,此次在一年的拍攝時間里,先後動用了12架載人直升機、70多架無人機,總航程達到20多萬公里。攝制組不僅採用無人機、載人機和軌道衛星進行多層次影像呈現,而且首次使用VR技術在平面影像上進行特效呈現。拍攝中還採用了一鏡到底場景飛行拍攝等手法,從空中展現景觀的「大、美、奇、變」。
「第一季給《航拍中國》奠定了很好的觀眾基礎,在做第二季時我們其實面臨的創作壓力很大。」據主創介紹,做航拍紀錄片有別於普通的紀錄片拍攝,因為航拍往往受到季節和氣候的影響,對於那些只有在某幾天或某一時節才能見到的景色,攝制組需要提前做好多套預案,保證拍攝一次成功。「有時候航拍器或者飛機已經升空了,卻發現當天的氣候並不適合拍攝,可能就需要返航或重來,等待下一次更好的拍攝環境。」
「為了保證一次性拍攝成功,我們在正式起飛前,就需要做好分鏡頭,並與攝像團隊溝通好具體的飛行路徑,基本上相當於拍攝前就已經預估了最後成型的拍攝結果。」據主創介紹,第二季的拍攝中整體成功率較高,其實也得益於第一季時的經驗積累。「一般紀錄片的拍攝大部分是作者電影的模式,而《航拍中國》第一季的拍攝積累了一個相對工業化的操作流程,我們的團隊中有資料員、調研員、攝影團隊,以及負責調色、後期的相關製作人員,面對具體的拍攝任務時將任務分解,拍攝起來就是各司其職,按照流程走。」
《航拍中國》每集不過50分鍾的體量,卻要在這50分鍾里展現一個省的全貌。在《航拍中國》第二季的播出界面中,不少觀眾大呼50分鍾根本看不夠,還有很多觀眾在彈幕中為自己的家鄉「打卡」,呼籲導演組下一次重點拍攝自己的家鄉。主創人員透露,50分鍾的體量確實不算大,而為了盡可能全面地呈現一個省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貌,導演組會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該省份的推薦與相關資料,挑出一省中最值得表現的內容,「一般一個省份會找出100多個可拍攝的點,在第一輪篩選後會留下40多個,最後留下30個左右的點位,以50分鍾的體量去容納這些內容,相對來說節奏比較合適。」
熟悉《航拍中國》的觀眾會發現,不同於一般的自然類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二季的解說詞並不算多,而且內容也淺顯易懂,在包含大量知識點的同時不失幽默風趣。「一般50分鍾的紀錄片,解說詞會在8000字左右,而《航拍中國》第二季的解說詞只有6000字左右。」主創人員解釋,這種解說風格也是延續了第一季定下的基調,「第一季的主創人員在給我們傳授經驗時,就強調了台本一定要『簡單點,再簡單點』。」主創人員理解,這種「簡單」其實是回歸紀錄片的知識屬性,也兼顧了《航拍中國》系列的可看性,「我們既要通過片子傳遞祖國河山背後的故事,也需要片子老少皆宜,一定不能因為知識太高深而趕客。」據透露,《航拍中國》第二季的台本不僅會拿給團隊反復地內審,而且會找普通觀眾來測試,包括兒童來「聽台本」,「試試看有沒有孩子聽不懂的內容,如果有,就改掉。」
有不少觀眾在看完《航拍中國》第二季後,直言該片提升了自己對祖國河山的認識,「厲害了我的國」「大美河山我驕傲」等評論在彈幕中常常刷屏。主創人員也坦言,在他眼中《航拍中國》系列並沒有走嚴肅高端的路線,而是用眾多具體而微的細節展現出「大美中國」的主題,在他眼中,這個系列就是寫給祖國的34封情書,「情書一定不是直接地說出『我愛你』三個字,它可能會扯點兒閑篇,聊聊生活瑣事,但恰恰是在這些閑言碎語中你能感受到豐沛的情感。」據了解,目前《航拍中國》第三季已列入日程中,最新確定將拍攝的省份是貴州省。
❼ 《航拍中國》第二季在哪幾個省份有航拍
第二季選取浙江、四川、內蒙古、甘肅、廣東、福建、江蘇七地為拍攝對象。
劇情介紹
第1集《航拍中國第二季·浙江》
浙江,位於中國東南沿海,一條曲折的大江,將這塊土地劃分為東部與西部,起伏的山脈從西南向東北綿延伸展,版圖的東部,是繁星般的海島和曲折的海岸。
我們的旅程從跨越海灣的大橋開始,在群島中去探訪一段遙遠的記憶,穿越島鏈,我們探尋古老的港區,向南,和一場盛大的節日相聚。
第2集 《航拍中國第二季·四川》
四川位於中國內陸的西南部,它的西邊是雄偉的山脈與高原,中部和東部則是深陷在群山中的盆地,其中的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被譽為「天府之國」。我們的旅程從西北端的高原開始,然後深入高山峽谷,發現舉世無雙的人間仙境,翻越雪山,隨滔滔江水,去見識一座奇跡般的古代工程。
第3集 《航拍中國第二季·內蒙古》
內蒙古,東起東經126度,西至東經97度,是中國跨越經度最大的省份。大興安嶺與陰山山脈橫亘東西,黃河以幾字形穿越一角。森林、草原、沙漠、戈壁,這里有著豐富多樣的自然地貌。
第4集《航拍中國第二季·甘肅》
甘肅,位於中國的西北部,黃河穿越蘭州,將這片土地劃分為河東與河西,一南一北的山脈擠壓出一條約1000公里的狹長走廊,片片綠洲,勾連著中原與塞外。
我們的飛行之旅從甘肅中部開啟,邂逅別樣的黃土高原。穿越時空隧道,俯瞰農耕文明的過去與現在,順流而下看一條大河如何變換色彩,最後與一座古城不期而遇。
第5集《航拍中國第二季·廣東》
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南嶺的阻隔,造就了這片溫暖的土地。東南面是茫茫大海,山海之間的豐富水系匯成一條大江,江海合奏,沖擊出一片肥沃的三角洲。
第6集《航拍中國第二季·福建》
福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八山一水一分田」,綿延的武夷山雄踞西北部。近700條大大小小的河流穿行於群山之間,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相望。
進入福建的旅程,從閩贛邊界的武夷山開始。探尋一片樹葉的傳奇,造訪一座古村聆聽往昔的繁華,感受神奇的水上丹霞,往南飛行,邂逅一片最美的蓮海梯田。
第7集《航拍中國第二季·江蘇》
江蘇東臨黃海,北有淮河,南有長江,中間是京杭大運河。境內河湖眾多,是中國平均海拔最低的省份,平原和水面的佔比均位列全國第一。
(7)中國航拍是怎麼介紹浙江的擴展閱讀
該片延續了《航拍中國》一貫的聲效和音樂特色。在節目的原創音樂中,吸收了長調、民歌、戲曲的元素,不同的旋律渲染出多樣的情感氛圍,極大提升了這部紀錄片的音樂美感 。
該片打頭的浙江篇,呈現的是自古水系交錯、島嶼散布、萬物崢嶸的大美浙江。以江南水鄉精緻秀美的特點為基調,以浙江的山脈、水系為脈絡,展現了浙江的過去和現在。
❽ 航拍中國在哪個app看
央視頻客戶端可以觀看。
2017年,一部採用空中俯拍視角呈現中國之美的《航拍中國》,用美得令人心醉的自然風貌,難得從高空看見的人文景觀,走紅網路。第一季播出以來,觀眾規模超過5億人次。2019年3月,讓觀眾等待了兩年的第二季終於來了。在第一集里,鏡頭對准了浙江。
浙江,位於中國東南沿海,一條曲折蜿蜒的大江,將這塊土地劃分為東部和西部,山脈從西南向東北綿延伸展,版圖的東部,是密布的海島和曲折的海岸。通過航拍視角,《航拍中國》用「水」將散落的浙江美景串聯。
從高空往下眺望,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西湖變得小而精緻,比想像中更加絢麗多彩,到了秋天,看上去就像打翻了的顏料盤。而那些平時看慣的斷橋、雷峰塔、保俶塔,在航拍的鏡頭下,也都格外有情調。
該片猶如一本「地理教科書」,讓觀眾在觀看的同時,重新發現中國地理圖景,不僅看到當下祖國的秀美河山和建設成就,也能看到不遠的將來科技進步為祖國發展續寫出新篇章。
該片不僅僅是「雲端旅遊」、「空中看景」,更是愛國情懷的當代寫照,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熱愛祖國的概念融入到神州大地的景色之中,用影像將國家主旋律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進行客觀呈現,在河川山林之間,在生活的柴米油鹽之中,突顯對祖國的熱愛和贊美。
❾ 《航拍中國》解說詞是什麼
航拍中國解說詞有:
江蘇,東臨黃海,北有淮河,南有長江,中間是京杭大運河,境內河湖眾多,是中國平均海拔最低的省份,平原和水面的佔比均位列全國第一。
燈會,是南京延續了千年的傳統民俗,早在三國時期,南京城就出現了在重要節慶張燈結綵的現象。當時的彩燈都是由織錦織成,成本較高,能夠扎得起彩燈的,還僅限於宮廷和少數富貴人家。到了200年後的南朝,造紙技術發展迅速,成本低廉的紙張取代了絲織品被大量應用,燈彩藝術才得以迅速發展走向民間。
簡介:
《航拍中國第二季》選取了浙江、四川、內蒙古、甘肅、廣東、福建、江蘇等七個省區,將鏡頭聚焦七省區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歷史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內容,使用無人機、載人機和軌道衛星進行多層次影像呈現,使用VR攝像機在平面影像上進行特效呈現,並採用「一鏡到底」場景飛行拍攝等手法,展示中國大美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生態環境。
❿ 地理中國和航拍中國的區別
地理中國是科普類節目,航拍中國是旅遊類節目。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航拍中國》選取了浙江、四川、內蒙古、甘肅、廣東、福建、江蘇等多個省區,將鏡頭聚焦七省區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歷史和社會發展。
兩檔節目都由央視獨家播出:地理中國在CCTY-10,航拍中國在CCTY-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