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製造怎麼做

中國製造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2-11-18 08:53:39

① 實現中國製造到中國質造轉型政府怎樣做

飛速發展三十多年之後,中國製造業可謂「四面楚歌」。在一代人的發展時間里,我們不僅幾乎用光了原有的優勢,還積累下大量的問題等待處理。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出台了《中國製造2025》,以繪就藍圖的方式描述了目前到2049年我國製造業的方向、路徑和目標。計劃宏大而又富有細節感,如果執行過程如計劃本身一樣扎實,那麼「中國製造」一定會以全新格調閃耀起來,華麗轉身成「中國質造」。

我國製造業的困境
我國製造業早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出口的大量商品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低端商品。「Made in China」很多時候成了「低質量便宜貨」的代名詞。而且,即便是這種定位,我國輕工業目前的生存境況也舉步維艱。紡織、製鞋、玩具、傢具等輕工業自2008年之後就再難有漫天訂單飛來。企業同時還要應付人民幣與工人工資的雙重升值,利潤空間幾乎喪失殆盡。

重工業方面,「兩高一剩」成為揮之不去的印象標簽。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重化工業遍地開花,單位產能對應的能耗和環境成本都高於國際平均水平,為國家提供的不僅僅是根本用不完的基礎材料,還有漫天的霧霾、沉積的壞賬和大批難覓出路的低水平產業工人。

在有限的高端製造業領域,我國缺乏相應水平的創新,使得飛機發動機、手機晶元、精密儀表等核心零部件需要依賴進口。我們的高鐵製造技術在國際上依然是靠價格而非技術拿單,能走出去的高端產業局限於通訊設備、工程機械等寥寥幾個領域。

轉型的道路在何方?
在《中國製造2025》里,政府描述的轉型路徑是這樣的:以創新為核心,在推進工業信息化的同時提升基礎工業能力,打造質量品牌,推動綠色製造,並將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等作為重點領域來突破,推動整體產業結構的深化調整。

作為一份全面的戰略部署,這樣的路徑方向和著力點都是很明確的,同時也是極為宏大的。宏偉藍圖的實現需要點滴寸勁的不斷接續,企業和政府都需要更細致的行為指引。

企業需創新
全球企業界在創新方面的標桿中,3M公司對我們有強烈的啟示意義。這家百年老店的全名是「明尼蘇達礦業與製造業公司」,聽起來可謂「又傻又笨」。但就是這家公司,在電子和日用品領域當中持續創新,在膠帶、光碟、液晶等無數毫不「高精尖」的領域內獲得突破。3M創新能力之強,甚至超過蘋果。

3M公司一直強調1/3的營業額必須來源於創新產品,各級主管得容忍下屬鑽研自己不甚同意的項目。我國產業升級的應有之義是企業大面積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3M這種「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創新路徑值得借鑒。

政府需放手
政府最大的挑戰則在於如何踐行「市場主導、政府引導」這條自己劃下的界限。我國製造業中以國企為主,如果以「市場主導」,那麼過剩產能都應該立即出清,地方政府不應以就業、財稅等名義干涉企業合並。然而這在目前看起來何其困難!

國企和政府已經在過去多輪經濟周期當中成為最大的利益集團,如今要求自己往後撤,恐怕僅有高層意志仍然不夠。傑克·韋爾奇接手GE這家航空母艦級的龐大企業時,採取的手段是雷霆式的,大規模裁員並去除不賺錢的項目。3M公司也強調要及時清理沒有前景的產品。我國比GE、3M要大無數倍,手段烈度需要考量,但去蕪存菁的方向不應改變。從來沒有聽說過艱苦卓絕的創新是發生在政府保護之下的。

② 中國製造如何向中國智造轉變


根據《中國製造2025》,我國將大體分「三步走」、用3個10年左右時間,最終躋身世界製造強國前列。在此過程中,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推廣「智能製造」,做大互聯網+模式,實現從「製造」向「智造」的新突破。
一、創新驅動:創什麼,怎麼創?
核心技術買不來,創新要走「自主化」
二、智能製造:造什麼,怎麼造?
深度融合用「乘法」,生產模式「智能化」

三、互聯網+:加什麼,怎麼加?
人人都是設計師,產業形態「服務化」

與發達製造國家相比,中國製造業基礎相對較弱,但互聯網應用和創新卻更有優勢。加快互聯網技術應用,將有效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
但是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歸根結底仍是產品本身。互聯網並非萬能,它可以放大優秀的製造能力,卻也能讓缺乏競爭力的製造企業很快消亡。要重塑「中國製造」新優勢,除了全方位擁抱互聯網,還需在提高製造能力上下工夫。這才是「中國製造」的「立身之本」。

③ 如何改善「中國製造」的質量形象

客觀地說,我國出口產品中存在大量的產品質量問題是不可能的,因為一件產品從生產到進入西方國家的流通渠道,要經過國內、國外有關機構的層層的質量檢查。如果出口產品明顯存在質量問題,這些產品根本就不可能出去,就算出去了也會被退回來。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西方媒體是以受眾為導向的,媒體的內容能否引起受眾的關心、重視對媒體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西方媒體熱炒中國產品質量問題,應該說是有一定受眾基礎的。也就是說,很多西方消費者仍然對中國製造產品抱有疑慮的態度,中國產品在西方消費者心目中是廉價品、甚至劣質品的形象依然存在。
因此在我們譴責西方媒體妖魔化中國產品的同時,更應該想方設法努力提高中國產品在西方消費者心目中的質量形象。
西方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質量形象不是瞬間形成的,也不可能是因為一個質量事件形成的,而是長期以來在許許多多直接或間接經驗基礎上形成的。因此要改變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刻板印象」,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做到的,需要我們長期的努力。具體來說,要改善中國產品的質量形象,需要長期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強政府對產品質量的管理。一方面,政府要採取措施要求企業加強產品質量的控制和管理,從源頭上防止劣質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流通領域的產品的質量檢查力度,對偽劣產品堅決予以打擊,對故意將偽劣產品輸入流通渠道的企業或個人,依法予以嚴懲。
第二,盡量減少、努力甚至杜絕重大質量事故的發生。任何一個重大質量事件的發生,對我國產品或品牌的質量形象都將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例如,今年8月13日發生的湖南省鳳凰堤溪公路大橋的突然坍塌事件。很容易讓人產生這樣的聯想,連可能帶來巨大災難的基礎設施的質量尚且如此,何況區區小商品。
第三,努力做好質量事故的危機處理。無論檢查多麼認真、嚴格,質量事故還是難免會發生的,就像我國的出口產品一樣。問題是一旦出現事故要及時地採取應對措施,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目前我國企業的危機處理能力還不夠強,往往等到事態發展到很嚴重的時候,才意識到要認真對待,這時,產品的質量形象已經受到很大損害了。
第四,要想方設法提高國民的質量意識和責任心。質量問題的出現往往與人的質量意識和責任心有關系。當今,我國國民的質量意識仍然薄弱,責任心不強。特別是我國還有相當一部分這樣的人,對它們來說,不管大事小事、國事家事,都是應付了事。帶著這樣一種思想和態度去工作,不管幹什麼,都不會精益求精,而且只會生產出存在或多或少、或大或小質量問題的產品。

④ 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這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

經過艱苦奮斗和不懈發展,我國已經成為經濟文化強國,這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努力奮斗的結果。2020年我國的GDP已經達到了14.7萬億美元,佔全世界GDP的比重高達17%,而這還是在2020年我國受到了疫情沖擊的情況下的成績。與美國相比,在全世界GDP均在下跌的時候,我國在疫情期間實現了正向增長,這也象徵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強大。現如今美國的GDP只佔了全球25%不到,也許未來我國在GDP上將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另外2020年的疫情也證明了我國的強大,在其他國家對疫情不屑一顧的時候,我國迅速拿出應對措施,緊急封鎖疫情重大城市,並且積極開展抗疫行動,最終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取得了其他國家一年都沒有達到的成果。這說明我國醫療科技及經濟的各個方面都在進步,並且已經躋身世界前列,也意味著我國已經在逐步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要想徹底實現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要付出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一、要努力發展科技

科技是一個國家的強國之本,只有科技發達了才能不受制於人,被其他國家卡脖子,這樣才能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

⑤ 連續11年世界第一的中國製造,是如何由大變強的

這些年來中國的發展是非常快速的,但是能夠完全達到頂尖水平的項目確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對於中國製造,卻已經連續11年獲得世界第一了。那麼他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變大變強的呢?其實之所以有這個結果,和他本身是有著一定關系的,因為他本身的市場分類很明確,而且又有著巨大的市場和生產力,所以自然使得他們迅速做強。再結合他們在世貿上的影響力,讓他們也是越做越大。這對於我們來說自然是我們國人的驕傲,當然也希望其他領域也能像中國製造一樣,不過要想真正達到這個效果我們還是要做好一些工作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

希望大家能夠引起重視,因為這些東西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我們能夠真正重視起來,我們才能減少他的影響,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意外發生。所以大家一定要認真對待這個問題,並且針對這方面進行提升,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我們帶來更大的發展,相信這也是我們最想看到的結果。

⑥ 把中國製造變為中國創造,我國應該怎麼做

您可參考《中國造: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該書是2010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富強。本書以生動逼真的實例為您解讀中國企業怎樣從低端的「製造工」和資源「搬運工」的困境中走出來,如何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打開國門,走向世界,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當代中國正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刻,從製造到創造的轉變勢在必行。由中國製造轉變成中國創造,實際上是市場升級的一個重要過程,中國將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獲得更大收益。揭示了「中國製造」要想戰勝「外國製造」,最終的取勝之道是「中國創造」。因為只有「創造」才能為中國經濟發展突破瓶頸帶來全新思路,以商業創新和品牌戰略贏得屬於我們的尊嚴。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1-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⑦ 中國製造驚艷世界,如何才能讓中國製造走出國門,推向世界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升級,「中國製造」越來越多的走出國門,更多的被賦予新的內涵,並開始在國際社會獲得認可。

「中國製造」要找到適合企業本身的資源和能力。資源和能力分有形和無形兩種,它可以是某一樣產品,也可以是某一項技術或者某一個品牌,比如去紐西蘭收購奶製品,去法國收購紅酒這些產品都是有形的,可被直接引進國內市場,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無形的資源比如去德國收購一項技術,結合企業現有的能力進行匹配,目的是將這一資源在中國放量,創造出具體的價值。

⑧ 中國是如何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

中國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加強質量管理我國出口到歐美等國的產品、樹立品牌意識品牌

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創新能力:企業在推行自主創新的過程中斷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是要素。在加大研發投入的前提下,宏觀上要考慮優化支出結構,堅持引進與自主研發想結合,技術戰略與品牌及市場戰略相結合。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我們要抓住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帶來的戰略機遇,加大新產品和新服務的開發力度,提高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

2、加強質量管理我國出口到歐美等國的產品:從食品、飼料到牙膏、玩具等,遭到過無數質量的挑戰,成為西方媒體抨擊中國的主要話題,同時也是西方國家限制中國產品出口的重要借口。但是,我國產品質量問題確實是存在的,這點毋庸置疑。由於產品合格率不高,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然而,不論是食品,還是其他的產品,質量安全已經引起了大家的重點關注。

3、樹立品牌意識品牌:是一種「信號標准」。品牌意味著高質量、搞信譽、益、低成本。品牌的背後就是在一個市場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成功企業。在世界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和佔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就離不開中國國際品牌的強大建設,也就是中國「世界」的強大建設,加強、提高和擁有更多的屬於中國自己的知識產權。


(8)中國製造怎麼做擴展閱讀:

中國製造彰顯中國底氣,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回顧70載歷程,中國製造業穿越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並在2010年重奪丟失了一個半世紀的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地位,如今已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位居全球第一。

⑨ 中國製造變為中國創造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做

對於青少年人來說,重要的是在立足國本的前提下,要對這個世界有更多地了解,要兼容並蓄,充分了解這個世界的進步與領先,這需要不斷通過學習與實踐來完成,從而確定自己的未來目標和發展方向。

青少年人是國家的未來,青少年強則國家強,有了立人之本,就要善於探索世界與國家的發展潮流,按照世界與中國的發展規律積極發展與創造。

譬如當前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需要引導,需要重新樹立符合世界發展的國家民族發展觀,需要時代的強音,需要社會和諧的呼喚,那麼在文化娛樂創新上就要實事求是,深入人民生活,反映社會的現實,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民眾的思想覺悟,才能促進國家的和諧。

也只有在實事求是的土壤中才能開放出智慧之花與創新之花,正如科技進步一樣,虛假的理論是造不出先進設備的。

(9)中國製造怎麼做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積極利用現有資源:不少在職人員都選擇了與工作密切相關的領域創業,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資源是最大的創業財富,要善於利用這些資源,以便近水樓台先得月。對能幫用戶生存的項目,要優先進行考慮。不要在只能改善形象或者帶來更大方便的項目上亂花費用。

要志同道合,其次要互相信任。不要聘用那些適合工作,卻與用戶合不來的人員,也不要聘用那些沒有心理准備面對新辦企業壓力的人。

掃光提醒創業人員在通過各種渠道增強這方面的基礎知識;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創業項目,為創業開一個好頭;撰寫一份詳細的商業策劃書,包括市場機會評估、贏利模式分析、開業危機應對等,並摸清市場情況,知己知彼,打有準備之仗。

⑩ 在中國製造2025戰略下如何實現中國製造業價值鏈升級

緊扣價值鏈治理要義,把握產業升級方向。

一是強化技術創新,提升供應能力。
二是發揮比較優勢,避免過度競爭。
三是優化管理服務,降低交易成本。
四是做強實體經濟,增強質量優勢。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一是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營造追求成功、寬容失敗的人文環境。
二是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營造有力有效的政策環境。
三是堅持競爭中性原則,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四是堅持深化「放管服」綜合改革,營造充滿活力的綜合創新生態環境。


提高企業創新水平,增加企業產品附加值。

一是要瞄準關鍵核心技術,以原始創新增強產業主導性。
二是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產業創新提升行業附加值。
三是完善技術創新體系,以協同創新延伸企業價值鏈。


堅持對外開放政策,完善全球價值鏈治理。

一是擴大開放,主動融入全球價值鏈。
二是主動引領,重構全球價值鏈。
三是引進外資,提升國際競爭力。
四是拓展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抓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機遇,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以大力開拓市場、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提升技術、打造品牌以及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為重點,著力打造開放型現代產業體系。


來源:光明日報(黃慶華)

閱讀全文

與中國製造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留學學音樂需要考什麼 瀏覽:442
印度老虎學名叫什麼 瀏覽:956
印度的大學有什麼用 瀏覽:433
中國省界怎麼記 瀏覽:609
中國支援伊朗有多少人 瀏覽:181
義大利的貝爾加莫在哪裡 瀏覽:963
印尼蘇拉威西肯達里怎麼樣 瀏覽:488
原油寶中國銀行為什麼要認 瀏覽:790
印尼客人喜歡吃什麼菜 瀏覽:735
大衛塑像在義大利哪裡 瀏覽:885
義大利怎麼坐大巴 瀏覽:32
印尼林區有什麼規劃 瀏覽:693
義大利為什麼崇拜狼 瀏覽:421
中國多少人在用海爾 瀏覽:105
目前坐什麼飛機可以入境越南 瀏覽:750
義大利在哪裡可以換歐元 瀏覽:142
伊朗在什麼的北部 瀏覽:355
哪個國家會幫伊朗 瀏覽:495
越南總統有多少錢 瀏覽:78
義大利面和披薩哪個更難吃 瀏覽: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