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封國對什麼有影響

中國封國對什麼有影響

發布時間:2022-11-18 10:03:29

① 為什麼說封國制的存在是對中央集權的威脅

中央集權的對立面可以說是地方分權,封國制即分封制是將國土分給他人(非君主一人統治全國),所以說封國制是對中央集權的威脅。歷來就有削藩之事。分封制來源已久,周朝確立的封建王朝,因諸侯之亂而亡,西漢諸王之亂,東漢滅亡,唐末,等等。

② 閉關鎖國對當時的中國有什麼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

利: 打擊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盜行為,保證沿海地區百姓的生產生活穩定;有效的限制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滲透。

弊: 長期推行閉關鎖國,阻礙了中國同世界的交流,影響了中國吸收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致使中國與世界隔絕,一直生活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直接造成中國近代200年的屈辱史!

③ 封國對漢王朝政權產生了怎樣的負面影響

最主要的負面影響應該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當時漢朝的力量,或者說是在他對其他的一些問題的解決過程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麻煩,這就相當於他們內部之間可能會有問題,所以我覺得最主要的應該就是並不能增強內部的力量,反而會削弱內部的力量,所以說漢武帝時期會有這些動作。

④ 閉關鎖國對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分別有什麼影響

希望對你有幫助:一、閉關鎖國影響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造成中國經濟落後。

清朝前的中國,國力強盛足以俯視世界,當時尖端的技術,發達的經濟,讓各國咋舌。唐朝的「絲綢之路」,外國客商雲集中國,嚮往中國;明朝的「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外國人驚奇地仰視著數層樓高的船隻通向遠方,無不贊嘆不已。閉關鎖國之後,外界的風生水起,中國內卻平靜如水,人們依然在若無其事地過著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他們一定不知道,外國此時正在飛快地發展著,各種先進的技術一樣接著一樣的騰空出世。遠處的西方國家此時收割機正在飛速旋轉著,堆積如山的農作物在陽光下格外耀眼,而此時清朝的農田裡,農民們正曝曬在烈日炎炎下,驅趕著一旁步履蹣跚的耕牛,緩慢的看著土地一點一點的被翻開粉碎。顯而易見,當國門之外正飛速變遷並發展時,中國內依然風平浪靜——或者說是止步不前。

二、閉關鎖國影響中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造成中國人才匱乏,中國文化難以傳播。

閉關鎖國,中國經濟已經不知不覺之間落後歐洲許多,而文化教育事業也是如此。唐朝時期風靡世界的燦爛文化此時已經近乎默默無聞。門被鎖上了,中華民族曾經富有魅力的文化積淀已被外國人逐漸淡忘。外國人認識中國還是停留在「陶瓷」年代,別的一概不知。當時的閉關鎖國政策,鎖住了與外界交流的機會,鎖住了中國文化在世界這個舞台上展示的機會。人們不禁哀嘆,在那段時間里,中國絢麗的文化衰落了多少?

曾經有多少有志的讀書人想要走出國門學習,可是都被明令禁止。望窗外明月高掛,多少明理之人在月下哀嘆。當時英國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已經聞名世界,而中國呢?難以尋覓到學校等教育場所,人才少之又少。直到清朝後期,詹天佑等一批學者才得以走出國門步入國外的學堂,回到中國後才能貢獻出學識。否則當初那第一條中國人自己修建的鐵路恐怕也難以問世。

三、閉關鎖國政策壓制了國民思想進步。

漫步於當時中國的大街上,只見青牆紅瓦,鮮見高樓大廈。大街上的人們依然留著長辮,披著長袍,滿臉麻木之情。朝廷中依然回響著「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之類的附和。君臨天下,此時已顯得如此落後。婦女纏足,又足不出戶;君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底層的百姓沒有任何地位等等這些封建社會的迂腐思想還彌漫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國家。而別的國家呢?已經早早步入了發展開放的社會,英國等發達國家更是已經邁向了工業社會,人們思想上早已經脫離了封建社會的束縛,追求平等、自由、人權。

四、閉關鎖國並不能從根本上保護中國,不能讓中華民族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

用今日的目光來看,清朝統治者閉關鎖國的政策真是可笑,他們自以為這樣可以保衛住萬里江山。不可否認,當時乾隆皇帝想要以此來消除外界的影響,保住天下太平的局勢。這一道聖旨的確將不少不利的因素排除在外,將中國這個大國包裹而不受傷害。難道這樣就真的成為了陶淵明筆下的那個桃花源嗎?答案完全相反,閉關鎖國初期,人們的確是安居樂業,如同在一個溫暖的避風港一般,生活在這個與外界隔絕的空間里,不必擔憂可能從外面傳入的各種不利。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人們才猛然發現中國這個曾經令各國生畏的強國正急速下滑著,幾乎到了谷底。閉關鎖國,鎖住的不僅僅是外界可能帶來的危機,更是鎖起了中國人的眼光,以及國運的發展。可以想像,當一隻雄鷹要展翅飛翔時被緊緊地禁錮住而不能動彈,那是一件多麼可怕而又荒唐的事情。

後來,英國人更是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接著是中國歷史上那段不堪回首的八國聯軍侵入。中國這片土地,再次被蹂躪在鐵蹄之下。清朝統治者閉關鎖國政策真的保住了這萬里江山嗎?不!非但沒都能保住,反而讓曾經富強的國家變得不堪一擊,讓世界列強人人垂涎。

⑤ 清代閉關鎖國對中國社會造成了什麼影響

⑥ 閉關鎖國政策對中國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①一定程度上對外采侵略有某種民族自衛作用,保護了封建自然經濟。
②嚴重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阻礙了國內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③影響了科學技術的進步,造成了經濟技術的落後,導致近代中國大大落後於西方,造成近代中國落後挨打的局面。
從根本上說,是一種消極防禦的政策,是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政策,最終導致清朝脫離世界潮流.進一步導致了閉塞、停滯、倒退。

⑦ 中國「閉關鎖國」的具體表現是什麼對中國有何影響

表現:(1) 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擅自出海 (2) 有最初的開放4個對外通商口岸後減少至只開放廣州一個 (3) 嚴格限制進口的種類和出海船隻的載重量。 影響:1.閉關,限制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工商業的發展,使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始終得不到發展。中國一直呆在中古時代,不愛出來。 2.助長了統治階級妄自尊大的心理,自詡天朝上國,盲目排外,不思進取,保守愚昧。 3.阻礙了中外文化交流,使西方近代科學和技術無法傳入我國。中國當時的教育還是以科舉為核心的,視西方科技為「奇技淫巧」,導致中國全面落後於世界。 清政府試圖通過「閉關政策」,對內加固自身的統治,對外進行民族「自衛」。這種政策作為一種消極防禦的手段,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對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過一定的民族自衛作用。但它更大的影響是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前進和發展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它使中國長期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嚴重阻礙國內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後於西方;它「作繭自縛」,不利於中華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於中國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學習世界各民族優秀的思想文化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導致了近代中國的被動挨打。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中國經濟沒有發生大的變動;②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中國仍然是清朝的封建統治,洋務運動只是為維護封建統治而學習西方軍事技術和科學技術,並且很快失敗;外國資本主義設備的引入,反而通過戰爭和資本輸 出在中國繼續掠奪;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極其緩慢;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時,由於帝國主義國家長期敵視、封鎖、包圍,中國沒有發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環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國後受蘇聯高度集中政治經濟體制影響,「左」傾思潮泛濫,沒有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教育發展經常受到沖擊,科學技術失去了發展的好機會。 閉關鎖國政策阻隔了清朝的對外貿易往來,不利於經濟的發展;清統治者以天朝大國自居,固步自封嚴重影響了中國文化的進步;與世隔絕即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清朝的閉關鎖國,嚴重地阻礙了其他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科技的落後導致軍事力量的落後。清朝處於封建社會的衰弱時期,封建的生產關系已經開始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閉關鎖國的政策使先進的制度難以進入。 條件:1、要有強大的國家實力作為其堅強的後盾,明初中國的國家綜合實力為世界第一,國民生產共值約佔世界的1/3; 2、鄭和下西洋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成功的,中國古代的造船、航海業十分發達,在當時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能造出萬噸級海船的國家,關於這一點有許多歷史物證; 3、由於明初的統治者實行了與民休養的政策,使得國內人口迅速發展。這是鄭和下西洋有必要的人力基礎; 4、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並使用指南針的國家。這使得中國的海船不會在大海上迷航; 5、軍事工業的發展。據考古發現,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將火炮裝備在戰船上的國家(大約在元代中國就已經出現了裝備火炮的戰船); 6、統治者的雄才大略,明成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有作為、很有魄力和一定遠見的皇帝; 7、發達並較為正確的外交政策; 8、鄭和出使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擴展殖民地和發動對外戰爭,而是為了宣揚教化、宣揚國威、發展貿易等和平目的; 9、鄭和船隊有嚴格的紀律; 10、數千年忠君愛國等傳統思想的影響,使鄭和七下西洋的過程中,未出現船員叛亂的情況; 11、鄭和本人也是一位飽讀詩書的文人,且是一位難得的統帥; 12、發達的農業。據文獻記載,鄭和船隊為保證船員在海上不出現壞血病,帶有大量的新鮮水果和疏菜,並且還在船上培植豆芽等; 13、發達的中醫。中國古代發達的醫學,能在最大限度內保證船員的健康; 14、中國古代發達的手工業。鄭和每次下西洋都攜帶有大量的、精美的手工藝品,作為獻給當地首領的寶物或者乾脆作為商品在當地進行交易; 15、中國古代發達的文明對東亞和東南亞的深遠影響。

⑧ 閉關鎖國 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清政府的閉關鎖國阻礙了中國人學習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減少與外界接觸的機會。使中國的科學技術和社會文明遠遠落後於西方,嚴重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的萌芽和發展,阻礙本國的經濟發展,徹底喪失對外貿易主動權,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得中國和世界脫軌,慢慢地落後於世界。文化上,經濟上,科學上無法和世界接軌,各種先進技術思想難以發展,整體上呈現帝國黃昏現象。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後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⑨ 閉關鎖國對當時的中國有什麼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

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勢力對中國的侵略,在一定時期內維護了國家的安全。

消極影響:使中國日益封閉,與世界隔絕,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辟海外市場和推進工業化的契機,導致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使中國日益落後於世界潮流。



(9)中國封國對什麼有影響擴展閱讀

認定中國清代前期實行了「閉關自守」或「閉關鎖國」政策的觀點,源於當時試圖向中國推銷其商品(特別是鴉片)的英國商人。馬克思在1853年為《紐約每日論壇報》寫的《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一文中,接受了這一觀點。

因此,這一觀點於20世紀50年代納入了當時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並被學者們推至明代,寫入了教科書。於是,在大多數大陸中國人頭腦中形成了一個「常識」:明清時代「閉關鎖國」,「閉關鎖國」是造成中國歷史上由先進轉為落後,以至近代長期挨打的重要原因。

「閉關鎖國」體現為對海外貿易的各種限制性政策,其中最嚴重的是「海禁」,其次為「一口通商」,再次為其他限制性政策。

⑩ 中國古代分封制利與弊是什麼呀

中國古代分封制利與弊如下:

優點:

1、通過分封制,加強了天子對地方的統治。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並逐步構織出遍布全國的交通網路,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時期眾邦國林立的狀態。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

2、通過分封,勢力范圍不斷擴大;天子確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統治效果得到加強。分封制使貴族集團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等。

3、通過分封制,文化形式因此覆蓋了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周文化具有驚人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4、分封制加速了全國經濟的發展。

缺點:

分封制到了後期加劇了各諸侯國對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強大的地方武裝割據。

分封制

分封制正式起源於何時,近代學者說法不一。分封制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起源時間已經難以考證。根據史記記載,黃帝時代,「諸侯咸來賓從」、「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

五帝三代時期不斷發展,到周朝時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達到頂峰。柳翼謀謂:「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即從堯、舜經夏、商到周朝,採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古代中國的「天子」將土地分給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後裔,所封之地稱為「諸侯國」、「封國」或「藩國」等等,統治封地的君主被稱為「諸侯」、「藩王」等等。

閱讀全文

與中國封國對什麼有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的大學有什麼用 瀏覽:433
中國省界怎麼記 瀏覽:609
中國支援伊朗有多少人 瀏覽:181
義大利的貝爾加莫在哪裡 瀏覽:963
印尼蘇拉威西肯達里怎麼樣 瀏覽:488
原油寶中國銀行為什麼要認 瀏覽:790
印尼客人喜歡吃什麼菜 瀏覽:735
大衛塑像在義大利哪裡 瀏覽:885
義大利怎麼坐大巴 瀏覽:32
印尼林區有什麼規劃 瀏覽:693
義大利為什麼崇拜狼 瀏覽:421
中國多少人在用海爾 瀏覽:105
目前坐什麼飛機可以入境越南 瀏覽:750
義大利在哪裡可以換歐元 瀏覽:142
伊朗在什麼的北部 瀏覽:355
哪個國家會幫伊朗 瀏覽:495
越南總統有多少錢 瀏覽:78
義大利面和披薩哪個更難吃 瀏覽:206
伊朗人做生意為什麼不收錢 瀏覽:851
義大利軍團叫什麼 瀏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