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印度越界中國怎麼辦

印度越界中國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11-20 07:47:42

㈠ 印軍越界後,我方為什麼不開火打擊

中國不開第一槍,這是一直以來的原則。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

㈡ 國防部深夜怎麼回應印軍越界問題的

8月2日,中國外交部公布《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文件。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界進入中國境內阻撓中方的修路活動。

我們強烈要求印方立即將越界的邊防部隊撤回邊界線印度一側,盡快妥善解決此次事件,恢復兩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印度不要太過分了,中國也不是沒有底線的,到時候不要後悔額!

㈢ 對於中印對峙情況,中國何時能夠反擊,還是久拖不決

未來幾十年是中國追趕發達國家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了實現這一既定目標,中國不會被一些小事所干擾,中印爭端中,中國一直抱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態度息事寧人,一是給印度講明利害關系;二是增加軍事對峙力量進行強度威懾;三如前兩步無效,就採取冷處理,先放下不理,靜觀印方動態。會有以下兩種可能,一是印度本來就是無理取鬧,在對峙得不到任何利益時就會找台階自己撤離;另一種就是判斷失誤,認為中國好欺負而擴大佔領中國領土,挑起更大爭端,這樣我國政府就不會再忍讓而被迫進行反擊。

㈣ 印度越境19天中國軍隊在做什麼

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並與中方邊防部隊發生相持。

據印度媒體報道稱,「印中陷入1962年以來時間最長的對峙」,雙方都已增兵,印軍士兵「槍口朝下,進入非戰斗模式」,而中國開始在邊境地區測試戰斗坦克。

甚至有印度媒體援引印度陸軍參謀長的話號稱,印度在為「2.5線戰爭」做准備,並聲稱「2017年的印度已經和1962年不一樣了」。

印度提出的「2.5線戰爭」,提法來源於1960年代冷戰時期的美國。當時美國擔心蘇聯和中國在歐亞的威脅,提出要「在歐洲應對一場大規模戰爭,同時在亞洲應對一場大規模戰爭,在世界其他地區應對一場小規模地區沖突」(1+1+0.5)。印度陸軍參謀長所說的「2.5線戰爭」,意思是印度隨時准備應對同時與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的戰爭,以及印度國內的安全威脅。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兩線,國內是0.5線。

至於1962,那一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度的結局是「慘敗」。

中國怎麼應對印度非法越界

也說說我心目中的中印差別:一.中國選擇了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和體制,印度在與中國相似的一窮二白條件下生搬硬套西方的「民主」體制。二.中國採取了類似西周時的土地國有制(西周後期後因各種原因名存實亡),這樣中國在發展需要時,所有法人與自然人,對土地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國家在發展需要使用任何土地時,只存在付出多少代價的問題,不存在法律上收不回私有土地的問題。三.中國有數千年的中央集權政權,百姓普遍認同國家應由一個中央政府統一管治;印度則是在二戰後才形成現在的國家,它的中央政府的政府的權威從無談起,它的邦,就是一個個獨立王國,用過去西方列強形容中國的話來說,印度就是一盤散沙,民族認同度無法與中國相比。四.中國在很好的保存了各地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的同時,普通話在全國通行,而印度則有上百種官方語言,英語和印度語作為主要的官方語言卻不被大多數印度人所掌握。五.與第三點相對應的是:中國有全國統一的稅法,沒有重復征稅給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印度則存在嚴重的重復征稅制度,這無疑對經濟發展帶來嚴重的制約。六.中國不存在所謂的社會身份高低的問題,印度雖然廢除了種姓制度,在城市影響也已很小,但在更廣大的農村,卻依然大行其道。低種姓的印度人在向上發展上天生就有劣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至於列印,中國並不是沒有能力收拾它,而是吸取了歷史上的教訓慎用兵而已。僅舉這樣兩個例子:西漢時由劉邦開國,經文景二帝,社會財富空前充實,唐朝的著名詩人杜甫在他的《憶昔二首》中歌頌道:「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當時倉庫里的糧食多得發霉了,穿銅錢的繩子都爛掉了。但國家富而不強,飽匈奴侵擾之苦。漢武帝上台後,為解決這種局面,國策上改文景兩帝無為而治的黃老之術為積極開拓的儒家學說,向匈奴連年用兵,積極向外開彊拓土,正面方面來說免除了北方之外患,國土空前廣闊。負面方面是前兩代漢帝積累下來的財富不但耗用一空,為補充歲入不足,不得己採取桑弘羊之策,向商人徵收鹽鐵等稅,導致社會矛盾空前激烈,這種矛盾反映到宮內,就有太子劉據被侫臣江充誣陷舉兵反抗,最後被迫自殺,受牽連之人達三萬之多,西漢一度幾近崩潰。另外還有陏煬帝,他在位時是個有雄心壯志的君主,但他所在的朝代是中國歷經長期分裂,統一不久,分裂勢力還很強大的時代,他西遊西域,廣開諸雄大會,大建宮殿,開運河(這是禍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並於公元612、613、614年三年連續大規模在朝鮮半島用兵。致使陏朝二世便亡,僅二十七年。這些歷史教訓就是今天中國慎用兵不得不重視的。今天的美帝,因為沒有這些歷史,所以東征西戰,國雖大,好戰必亡,它卻不明了。

㈥ 印度越界中國為什麼不採取強硬措施

國與國之間有很多政治考量的。


中國的領導人要比印度的領導人高明很多。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印度領導人比較短視。
中國之所以現在不把印度入侵的軍人趕出去,原因是中國是禮儀之邦,首先要展現和平的姿態。如果印度執迷不悟,很可能會發生讓印度後悔的事情。


因為這次與以往不同,以往印度的入侵事件一般都是在爭議邊界上,所以中國可以剋制,也可以用犬牙交錯的形式與印度對峙。


但是這次不是對峙,而是入侵。 本來中段錫金段的邊界屬於已定邊界。印度卻入侵了,還聲稱是不丹的領土。真的是很可惡的。 中國不打則已,一旦打起來就是必勝,戰爭也需要合理的預判和准備工作。現在中國預判事情的發展情況,肯定部隊也在緊鑼密鼓做准備工作。這段時間,主要是在國際上宣傳事情的真相,讓正義站到自己的一邊,讓印度的侵略嘴臉露於世人面前。


一旦等中國軍隊准備完畢,印度再不懸崖勒馬,那肯定要兵戎相見的。 這次事情十分嚴重,以前發生爭端都是未定國界,還可以忍受,這次是已定國界,肯定無法忍受!


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也是中國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當時中國的退讓,並沒有得到印度的理解,卻認為中國軟弱可欺,是怕了他們。什麼他們得寸進尺。最後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才決定對印度進行懲戒!


今天的情況差不多。1962年的懲戒,讓印度老實了五十年。現在他們那一茬人都下去了, 新一代還是這個毛病,老毛病又犯了。 有待中國在外交和軍事准備階段做好,可能會來真 。至少來個一定程度的懲戒。

㈦ 為什麼印度越界那麼多天,中國做了什麼

近日,印度邊防人員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過邊界線進入中方境內,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在洞朗地區的正常活動。中方已採取相應應對措施。但為何遲遲不肯動用真格的。為什麼一直在說?

盡管雙方存在分岐,但事實是,這兩個有敵意的鄰國已經走過了很長一段路。雙邊和全球環境與1962年完全不同。中國可能比印度擁有更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但它幾乎無法承受今天的軍事沖突。

位於洞朗的軍事對峙引發中印關系新局勢,印度國防部長阿倫·賈伊特最近回擊了中國的恐嚇。他說印度不再是1962年印度(在中印戰爭中被中國擊敗),中國回應稱中國也不是1962年的中國。

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發起了一場宏大的宣傳活動塑造國家形象。中國不希望被視為一個更面積更大、更富有和有威脅性的半島某國。今年1月,中國為經濟全球化辯護,並反對新興的保護主義趨勢,令世界感到震驚。

由於有跡象表明,美國正從其全球領導人的位置上退下來,中國正在盯著這一角色。但就這一點來說,中國需要擺脫好戰和不可靠的貿易商的形象。正因為如此,中國越來越多地將自己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展現給世界。

恃強欺弱和好戰的行為,與中國企圖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領袖的雄心背道而馳,或者至少與中國作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和可靠、開放的經濟體背道而馳。在洞朗軍事對峙中,中國已經墮落到威脅要鼓勵錫金的分裂主義的角色,而這是在武裝沖突的威脅下開始的。在亞洲和非洲的無數小國家中,中國正尋求經濟夥伴關系。這種姿態很難讓人產生信心。

中國的全球夢最好的例證是「一帶一路」倡議(OBOR),它試圖把自己描繪成負責任的全球經濟力量,願意為所有人的經濟利益而努力。

中國在亞洲的霸權地位經常受到印度的挑戰。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區域綜合經濟夥伴關系(RCEP)。它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和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紐西蘭之間的10個成員國之間擬議的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區)。對中國來說,這意味著很多,它將佔到全球貿易的40%左右。RCEP將為中國商品提供急需的市場。

中國設定游戲規則的雄心,至少在亞洲是這樣的,這常常讓印度感到沮喪。印度對亞投行(OBOR)的抵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與印度的武裝沖突肯定會終結中國在亞洲扮演重要角色的夢想。只有印度積極參與,中國才能實現這一夢想。

多年來,中印貿易合作不斷深化,15年來雙邊貿易增長了24倍,從2000年的29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708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印度增長最快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的來源之一。2016年排名第17位,高於2014年的第28位和2011年的第35位。許多中國公司正在印度設立製造部門。這是印度的情況,中印貿易合作的未來取決於中國。

另英國《衛報》7月6日刊文,評中印新爭端,「印度怕被北京掐斷咽喉」。文章引用專家們說,這兩個亞洲大國不太可能發生武裝沖突,但是兩國言辭激烈,且在偏遠且戰略上重要的地區如此大規模地調動軍隊,在近些年來事史無前例的。

印度獨立後,印度政府多次以書面形式對此予以確認,承認雙方對錫金段邊界走向沒有異議。中方要求印方尊重邊界條約規定,尊重中國的領土主權,立即撤回越界的印邊防人員並徹底調查此事,維護好中印邊界錫金段的和平與安寧。與此同時,鑒於上述事件,出於安全考慮,中方不得不暫緩安排印度官方香客團經中印邊界錫金段乃堆拉山口入境朝聖,並已通過外交渠道通知印方。

㈧ 印度已經越界叫陣,中國為什麼不開火

沒必要開火,中國軍隊已經趕過去了阻止他們進一步深入了。中國向來不打第一槍,就像西沙海戰,如果印度敢開槍,那他們肯定回不去了。

㈨ 中印邊界問題,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其實這個就是敵不動我不動的原則更好吧。

保持和平

其實我個人覺得還是說敵不動我不動原則更好吧,因為誰都不想去破壞現在的和平狀態,不是說誰能不能打過誰的問題,而是戰爭造成的不僅僅是證據的動盪,經濟的倒退,還有就是人民的安全狀態吧。

所以說保持中立,然後把所有的原則,退步還有讓步都說好,接著就是看印度怎麼選擇的。

因為我們國家現在主要還是發展經濟的,誰沒事都不想好好的不發展,非要去打仗玩的啊。

其實看看國內每年出去的維和部隊,和平沒有戰爭才是最主要的。

㈩ 如何解決中印邊界問題

中印邊界問題,指中國與印度的邊界問題,主要包括東段、錫金段、中段和西段。整個中印邊界全長1700餘公里(因未實際勘測,此數據只是大 東線邊界概數據,也有資料說近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手裡。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

1962年兩國因邊界爭端爆發了一場邊界戰爭。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11月29日至30日,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將在北京舉行第14次會晤。在會晤之前,印度軍方卻接連作出不利於兩國友好的舉動:除在中印邊境有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即我國的藏南地區)組建一支5000人偵察兵部隊外,22日,印軍宣布再向中印邊境新增派兩個山地師,且公然宣稱這兩個師是為了「拱衛」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

上一次中印邊界問題談判是2009年在新德里舉行的,雙方同意繼續推進對話的框架。中國與印度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邊界問題談判;1993年和1996年分別簽署了維護中印兩國邊境安全與穩定的相關協議;2003年,兩國領導人指定邊界問題特別代表,進行中印邊界劃定工作的談判准備;2005年,中印兩國簽署了邊界劃定工作的政治指南。

東線爭端及麥克馬洪線的由來

中印邊境東段爭端,是傳統習慣線與麥克馬洪線之爭。傳統習慣線在喜馬拉雅山南麓,以此線作為邊界,約9萬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屬於中國;而麥克馬洪線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將藏南土地劃歸印度。

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參加的解決西藏問題的「(印度)西姆拉會議」上,英方代表亨利•麥克馬洪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炮製了一條新的印藏邊界線,將中國藏南約 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英屬印度。麥克馬洪又利誘西藏噶夏的代表,背著中國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劃界換文。當時對西藏擁有主權的中國政府並不知道此事,達賴喇嘛和噶夏政權也未給其參加西姆拉會議的代表有劃界的授權,後來了解了情況的噶夏政權對麥克馬洪畫的線不予承認。歷屆中國中央政府對麥克馬洪線也未予承認。所以,這是一條非法的邊境線。

西線爭端及約翰遜線的由來

西線邊境爭端主要是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歸屬之爭。阿克賽欽是一塊被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及阿里高原環繞的盆地,自古以來就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通道,一直屬於中國,直到五十年代印度人抗議中國通過阿克賽欽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國政府並不知道印度對這里有領土要求。

印度的依據是所謂約翰遜線。19世紀60年代,英國測繪軍官約翰遜曾到新疆作探險旅行,此人把阿克賽欽視為無主地,因此將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進英印的屬地,將中印分界線畫在了昆侖山一側。對於這條約翰遜線,英國政府並未知會清朝政府,歷代中國政府包括新中國並不知道此事,更談不上承認了 。

閱讀全文

與印度越界中國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衛塑像在義大利哪裡 瀏覽:885
義大利怎麼坐大巴 瀏覽:32
印尼林區有什麼規劃 瀏覽:693
義大利為什麼崇拜狼 瀏覽:421
中國多少人在用海爾 瀏覽:105
目前坐什麼飛機可以入境越南 瀏覽:750
義大利在哪裡可以換歐元 瀏覽:142
伊朗在什麼的北部 瀏覽:355
哪個國家會幫伊朗 瀏覽:495
越南總統有多少錢 瀏覽:78
義大利面和披薩哪個更難吃 瀏覽:206
伊朗人做生意為什麼不收錢 瀏覽:851
義大利軍團叫什麼 瀏覽:10
怎麼看待伊朗襲擊伊朗 瀏覽:423
崇左和越南哪裡交界 瀏覽:438
伊朗人平時吃什麼 瀏覽:580
義大利在什麼時候幫助過中國 瀏覽:25
英語單詞印度怎麼寫 瀏覽:673
尼泊爾與印度哪個更窮 瀏覽:996
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數是多少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