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捐贈防疫物資你怎麼看

中國捐贈防疫物資你怎麼看

發布時間:2022-11-20 19:52:33

Ⅰ 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約3500億只口罩,你如何看待中國這一行為

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約3500億只口罩,你如何看待中國這一行為?

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它的歷史十分的悠久,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同時它的文化也是非常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我們作為中國的青年一代,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中華文化進行有效的繼承與傳播。同時我們也要去其糟粕,吸收其精華,給自己的人生增加不一樣的。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中國雖然向國際社會提供了大約3500一隻口罩,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他提供了超過40億件防護服以及核酸檢測的試劑 ,這是許多國家不能夠比的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中國在疫情之初受到了全世界各國的積極響應。捐獻了各種的防疫物資 ,當中國的疫情開始緩解的時候,其他國家的疫情開始爆發,中國盡最大的努力捐獻其物質 ,讓其他的國家可以渡過難關 。這種行為是值得我們點贊的,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

Ⅱ 吳奇隆、劉詩詩為上海捐贈物資,給當地抗擊疫情帶來了哪些幫助

上海的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全國各個地區和個人都給上海捐贈防疫物資,其中包括一些明星,比如吳奇隆、劉詩詩夫婦。吳奇隆、劉詩詩夫婦捐贈的這批物資主要是針對上海地區獨居的老人。我一直都很喜歡夫婦二人,兩人平時都是很低調,但是在關鍵時刻總會為國家奉獻力量。吳奇隆、劉詩詩給上海捐贈物資,給上海抗擊疫情帶來很大的幫助。

作為一名普通人,沒有夫婦二人的財力,不能給疫區捐獻物資,但是依然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就是遵守當地的防疫政策,積極接種新冠疫苗,配合防疫人員的工作,非必要不外出。

Ⅲ 捐贈抗疫物資的意義


1、捐贈抗疫物資表明大家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大愛善舉。使戰斗在一線的抗疫人員倍感振奮,增強了戰勝疫情的信心與決心,凝聚了人心。
2、對於疫情地區和人民來說,物資或資金的捐贈與捐助,不僅可以在生活和物質上感受社會的溫暖和人文關懷,迅速地恢復生產,也會在他們的心理上感受到安全和穩定,這一功效具有實際的意義。
3、捐贈抗疫物資有利於我國歷來弘揚的中華民族扶危幫困、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和美德發揚光大,提高我國的國民素質,促進我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執行和貫徹我黨一貫堅持的群眾路線和根本的宗旨,讓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促進全國走上社會現代化的發展步伐。

Ⅳ 宋茜在上海隔離期間 依然盡力為向上海群眾捐贈物資 ,你怎麼看

上海的疫情形勢依然不容怠慢,市民們繼續居家隔離。物資缺乏的問題依然困擾著很多人,越來越多的明星都加入到援助的隊伍中來。3月22日,肖戰捐贈的物資抵達上海,包括牛奶、米和油等等,都是生活必需品。有網友透露稱這些物資是專門給老人的,肖戰果然沒有讓粉絲們失望。

Ⅳ 疫情當前我國與各國互幫互助捐贈物資提現了什麼

在疫情下,我國和世界各個國家互相捐贈物資,互相幫助,體現了我國的大國風范,加深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也體現了國際友好互助的精神,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發展

Ⅵ 王一博向上海捐贈口罩防護服等物資,如何評價他的暖心行為

2022年4月20日的時候,上海市民在公眾平台發布信息透露自己收到了王一博捐贈的防疫物資。王一博也一直非常低調的在做一些暖心的事情,雖然他年齡不大,但是他知道感恩眾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上海居民得到物資之後,也都很感謝王一博的貢獻,因為那個小區是特別小的,對於他們來說,王一博的物資就是雪中送炭,大家都在誇贊他是一個正能量的小夥子。

王一博是河南洛陽人,當河南因為暴雨發洪水的時候,他也積極的加入援助團隊當中成為了志願者,幫助了很多人,積極的為家鄉做貢獻,他的這種行為也確實打動了粉絲們。

Ⅶ 山東一村民為支持抗疫向西安捐贈10萬斤白菜,你對此有何感觸

我們都知道,因為疫情,所以很多地方的物資都非常的缺乏。然後有很多的地方也出現了搶購物資的現象,有很多的超市都被一洗而空。那麼山東一村民為支持抗疫向西安捐贈10萬斤白菜,你對此有何感觸?

而我也十分幸運能夠出生在這個強大的祖國,在這個祖國里,個民族也齊聚一心,團結友愛。所以我覺得這個仁捐贈了十萬多斤白菜,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他還是不要求回報,他只希望疫情能夠快快的過去,讓我們的生活能夠恢復正常的秩序。

其次就是我們在疫情期間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範,配合相關人員的工作。因為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團結起來,去配合工作,然後這個疫情才會盡早的過去。雖然到現在已經比之前好很多了,但我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時刻防備著,然後出門記得帶口罩,做好防護。我們也終將相信暴雨之後一定會有彩虹的,等到疫情結束了,再和自己喜歡的人去旅遊吧,在現在這個關頭還是乖乖的呆在家裡。

Ⅷ 如何捐贈抗疫物資

一、盲目的社會捐贈豐富了救助資源但也帶來管理負擔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勢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由於「封城」措施加之春節期間各生產企業休假,導致在一些疫情嚴重地區的生活物資和醫療物資出現了緊缺的情況。一方面,國家採取多種措施緊急調配全國資源全力支援武漢等地抗擊疫情,另一方面,民間社會捐贈也被激活,國內外的組織機構和個人捐贈了大量資金和物資。
紛至沓來的捐贈,客觀上確實豐富了救助資源,增強了抵抗疫情能力。截至1月底,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機關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共接受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社會捐贈款物84972.32萬元。即便擁有如此龐大的捐贈款物,部分地區仍然存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主要源於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捐贈物資的處理本身也需要成本。
「有什麼捐什麼」的實際行動,出現「所捐非所需」的情況,有可能會出現過剩堆積、毀損、過期、變質等問題。三是存在捐贈方「蹭熱度」式捐贈,捐贈物資質量不過關。一些廠商為了在疫情爆發期間樹立良好社會聲譽,因為將清理庫存或者產品換代而剩餘的一些物資捐給疫區,賺了名譽又清理了庫存。
紅十字會、基金會等慈善組織應當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權力和義務,積極開展「抗疫」救助活動。在遇到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等情況,需要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時,必須由具備募捐資格的主體進行。公益性社會團體應當遵循合法、自願、誠信、非營利的原則,相關募捐活動不得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得接受附加違反法律法規和違背社會公德條件的捐贈,更不能對受益人附加違反法律法規和違背社會公德的條件。
法律依據:《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條挪用用於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情節嚴重,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害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Ⅸ 中國一汽捐8000萬元支持吉林省疫情防控,吉林現在的疫情情況如何

疫情的又一波襲來,讓我國又進入了嚴峻的疫情防控時期,其中吉林省的疫情最為嚴重,中國一汽為此向吉林省捐贈了8000萬元用作疫情的防控,那麼吉林省現在的疫情情況是如何呢?

1、每日新增病例還是很多

吉林省最近幾天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數,依舊是全國最多的一個省份,再加上吉林省人口的密集度和復雜度都非常高,所以想控制住這波疫情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4、緊急方艙醫院已經開啟

這次吉林疫情的嚴峻和規模的較大,需隔治療的人數太多,吉林省已經開啟了全省的緊急方艙醫院,對於那些密集接觸的人群,都被安排在家中,自行隔離,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是很嚴重的。

5、在校大學生已經開始了網上教學

吉林省由於大學生的規模巨大,所以現在各個高校不得不開啟了線上教學的模式,就吉林省現在的疫情狀況來看,學生們大概要持續幾個月的網課。

吉林的疫情爆發真的是讓我們措手不及,但由於防控的及時,現在已經得到了很好地控制,每日新增病例在逐漸下降,這次的疫情大概率是今年春天的最後一波攻勢,我也相信吉林省會很快地控制住疫情,讓群眾們回歸正常的生活。

Ⅹ 面對疫情:捐款捐物資是一種利己主義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全國。面對疫情,很多人都選擇出手相助。

我們看到了醫護人員面對疫情選擇「逆行」:全國各地醫療隊伍馳援湖北武漢;84歲高齡的鍾南山院士義無反顧地奔赴武漢防疫最前線;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赴武漢忘我工作,每天僅睡三小時......

也看到了廣大市民積極捐款默默奉獻:安徽小伙在派出所丟下500個口罩就跑;小女孩將自己攢下的零花錢都捐給武漢。

很多人都相信,幫助是一種利他主義。(利他主義:對別人有好處,而對自己沒有任何明顯益處的自覺自願行為。)

在某一方面,確實是這樣。大多數人都有 共情力。 當我們看到一些疫情嚴重的城市,醫療物資告急,一線醫護人員為了節省稀缺的防護服而少喝水,少上廁所時,當看到那些感染新型肺炎的病人家屬在微博發文苦苦尋求一個床位時,我們對他們的遭遇感到擔憂、難過、焦慮。為了能夠減少他們的痛苦與壓力,我們盡可能地通過捐款、捐贈物資來幫助他們。我們所擁有的共情力使我們不求回報地去幫助他人。

但是人們往往不會相信的是:

有時,幫助出於利己。

因為提到利己,很多人會聯想到自私、貪婪,甚至把利己和壞等同起來。然而實際上, 利己主義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中性詞 。

為什麼幫助也可能來自於利己?

有關幫助的研究有一個一致的結論:從長遠來看,幫助他人不僅有利於接受者,也有利於給予者。

社會交換理論認為,人們相互之間不僅交換物質資料,也交換社會資料(比如愛、服務、信息),目的是使付出最小化,回報最大化。

社會交換理論不主張我們有意識地計算付出和回報,但是一種對於付出和回報的微妙的權衡預測了我們的行為。

想像一下,你的學校發起了一個獻血活動,有人叫你去參加。你不會去把獻血的代價(打針的痛苦、浪費時間、疲憊感)與不獻血的代價(負罪感、別人對你的看法)作比較。你可能也不會把獻血的好處(因幫助他人產生的良好的感受、免費的食物)和不獻血的好處(節省時間)進行比較。

但是,社會交換理論認為: 對於付出和回報的微妙的權衡 引導我們選擇幫助或者不幫助。

對於外在與內在的回報的追求都會影響我們去幫助他人。

外在回報相對直觀,公司捐贈是為了改善企業形象;他人載你順風車是希望獲得你對TA的好感。

內在回報反映在個人的情感上。幫助他人能夠增加我們的自我價值感(如獻血),或者能減弱我們的痛苦和負罪感。

美國總統林肯曾對馬車上的一位乘客闡述了這個哲學問題。在林肯指出是自私產生了所有善行後,他注意到外面一隻母豬發出凄慘的叫聲。它的小豬掉落到一個泥濘的池塘里,面臨著淹死的風險。林肯叫停馬車,跳下了車,然後往回跑把那些小豬救了上來。當他回到車上,他的同伴問:「這哪裡是自私啊?」林肯答:「這就是自私的本質。如果我不管那隻母豬擔憂著它的孩子就離開,那麼我一整天心情都不好。你看到了嗎?我做這些事是為了 獲得內心的平靜 。」

研究學家Dennis Krebs 根據哈佛大學男性參與者的生理反應和自我報告研究發現:那些因他人的痛苦而受到有最多的刺激的人,會給予TA更多的幫助。

當看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人數、死亡人數不斷上升時,看到武漢的一些肺炎患者因為醫療資源緊張而遲遲得不到救助,最終發微博尋求幫助時,很多人說他們感覺非常焦慮、內疚、無力,甚至有人會一直想一直想,焦慮到失眠。為了緩解內心的不適,很多人選擇各種方式(捐贈、向求助人提供幫助、轉發擴散求助信息)來幫助他們,從而減少自己的痛苦。

這時有人會說,我們為了減少自己的痛苦而去幫助別人是不是太自私了?這一點也不高尚。

因為回報而去幫助看上去有些卑微,但是我們無需為其感到自責和愧疚,因為人類的基因是自私的,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況且,不管我們幫助他人是出於利他還是利己,都有利於人類社會。

閱讀全文

與中國捐贈防疫物資你怎麼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林區有什麼規劃 瀏覽:693
義大利為什麼崇拜狼 瀏覽:421
中國多少人在用海爾 瀏覽:105
目前坐什麼飛機可以入境越南 瀏覽:750
義大利在哪裡可以換歐元 瀏覽:142
伊朗在什麼的北部 瀏覽:355
哪個國家會幫伊朗 瀏覽:495
越南總統有多少錢 瀏覽:78
義大利面和披薩哪個更難吃 瀏覽:206
伊朗人做生意為什麼不收錢 瀏覽:851
義大利軍團叫什麼 瀏覽:10
怎麼看待伊朗襲擊伊朗 瀏覽:423
崇左和越南哪裡交界 瀏覽:438
伊朗人平時吃什麼 瀏覽:580
義大利在什麼時候幫助過中國 瀏覽:25
英語單詞印度怎麼寫 瀏覽:673
尼泊爾與印度哪個更窮 瀏覽:996
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數是多少 瀏覽:998
瓊海市裡哪裡有越南鞋批發 瀏覽:783
美國為什麼要打伊朗的將軍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