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民間傳統藝術有哪些
1、琴棋書畫
在中國古代,彈琴(古琴)、弈棋(圍棋)、書法(毛筆)、繪畫(國畫)是文人騷客(包括一些名門閨秀)修身養性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合稱琴棋書畫。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圍棋是由中國首創,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水墨畫也是中國獨有。所以,琴棋書畫體現著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文化。
2、戲曲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它的起源歷史悠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
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祁劇、河北梆子、安慶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也是目前咸陽盤子女人坊點拍率最高的主題之一。
3、皮影戲
皮影戲,發源於我國西漢時期的陝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電影始祖」。
在中國,不少的地方戲曲劇種都是從皮影戲中派生出來的,而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導作用。由此可見,皮影藝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4、剪紙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還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
民間剪紙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5、泥塑藝術
泥塑藝術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
我國泥塑藝術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史前文化地下就有多處發現。中國泥塑藝術最著名的有天津「泥人張」、無錫惠山泥人、敦煌石窟彩塑等。如今,泥塑藝術是人們追求返璞歸真的具體寫照。
6、編織工藝(中國結)
編織工藝在中國有著久遠的歷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遼代已有了精美的編織生活用品。以後更是遍及生活的各個領域,其編織用材多種多樣,有柳條編、藤條編、高粱桿編、草編、竹編、繩編、金屬編等。
其實,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始於先民的結繩記事,是一種造型獨特、絢麗多彩、內涵豐富的傳統吉祥飾物。
② 如何界定民間美術
一、 民間美術的概念:中國民間美術是美術分類的一種特殊范疇,特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主要由身處社 會下層的普通勞動群眾根據自身生活需要而創造,經由集體傳承和歷史積累而不斷發展起來的美術形式。民間美術是區別於宮廷美術,文人士大夫美術而言的一種歷史概念。
二、 民間美術是民俗文化的視覺形象載體,民間美術的產生源於實用,⑪物質使用 ⑫精神實用。 民俗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民俗的產生是人類對社會生活的一種理解。民俗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語言和行為所傳承的喜好,風尚,習慣和禁忌等。張紫晨先生稱「民俗」就是下層人民創造的用來自我教化或傳襲已久的東西。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給民俗下個定義:民俗是創造於民間,傳襲於民間的一種文化現象。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歷史上傳承下來的民間文化現象,特別是在人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當中帶有傳承性的行為,生活習慣,思想意識等。 民間美術與民俗文化之間的關系:民間美術也是一種民俗現象,它包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價值。民間美術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正是因為它依附於民俗活動得以長期流傳而不至於被歷史淹沒。一方面民俗活動為民間美術的創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原動力,另一方面,民間美術又豐富了民俗民風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民間美術貫穿於整個民間生活中,它在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事象中,幾乎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相輔相成,互為表裡,因此人們說民風民俗是民間美術生存與發展的生態環境和文化沃土,而民間美術則是民俗文化和社會習俗的視覺形象載體,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①民間美術與物質民俗(體現在民居,服飾等方面)
②民間美術與社會民俗(包括歲時節令,禮儀習俗等)
③民間美術與精神民俗(宗教,信仰,巫術等)
③ 如何界定中國民間美術它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中國民間美術包括繪畫、雕塑、玩具、刺綉染織、服飾、傢具器皿、戲具、剪紙、紙扎燈紙、編織。
1、繪畫。其中包括版畫、年畫、建築彩畫、壁畫、燈籠畫、扇面畫等。
2、 雕塑。有彩塑( 奇觀彩塑 、 小型泥人)、建築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麵塑、琉璃建築飾件等。
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製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玩具、活動玩具等。
4、刺綉染織。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綉、挑花、補花等。
5、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綉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
6、傢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銅器及革製品、車馬具等帶有裝飾及藝術價值者等。
7、戲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會造型等。
8、剪紙。包括窗花、禮花、刺綉、刺綉花樣、掛箋等。
9、紙扎燈紙。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扎。
10、 編織。包括草編 、竹編 、柳條編、秫秸編、麥稈編、棕編 、紙編等。食品。糕點模、面花面點造型、糖果造型等。
搜狗問問
(3)美術中國民間的范疇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民間美術的影響
民間美術是中國美術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年畫、版畫、雕塑、剪紙等樣式豐富、鮮明活潑,富於民族鄉土特色。
④ 什麼是民間美術民間美術主要類型有哪些
中國民間美術是由中國人民群眾創作的,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風俗活動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流行的美術。
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為一切美術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中國戰國秦漢的石雕、陶俑、畫像磚石,其造型、風格均具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魏晉後,士大夫貴族成為畫壇的主導人,但大量的版畫、年畫、雕塑、壁畫則以民間匠師為主。
而流行於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紙、農民畫、刺綉、印染、服裝縫制、風箏等更是直接來源於群眾之手,並裝飾、美化、豐富了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群眾的心理、願望、信仰和道德觀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斷創新、發展,成為富於民族鄉土特色的優美藝術形式。
可分為:
1、繪畫。其中包括版畫、年畫、建築彩畫、壁畫、燈籠畫、扇面畫等。
2、雕塑。有彩塑( 奇觀彩塑 、 小型泥人)、建築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麵塑、琉璃建築飾件等。
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製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玩具、活動玩具等。
4、刺綉染織。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綉、挑花、補花等。
5、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綉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
6、傢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銅器及革製品、車馬具等帶有裝飾及藝術價值者等。
7、戲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會造型等。
8、剪紙。包括窗花、禮花、刺綉、刺綉花樣、掛箋等。
9、紙扎燈紙。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扎。
10、編織。包括草編 、竹編 、柳條編、秫秸編、麥稈編、棕編 、紙編等。食品。糕點模、面花面點造型、糖果造型等。
河北民間藝術的地方戲曲、民間曲藝、民間歌舞、鄉村古樂、民間美術、特色工藝、滄州武術、吳橋雜技,在國內外都是享有盛譽的。這些藝術從不同角度表現出的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其共同特色是起源於民間生活,有的是從歷史上傳承下來的,有的是從外地移植過來的,有的是在新的形式下創新的,最終逐步形成濃厚的地方特色,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不僅在歷史上有一定的影響,而且至今仍然有著綿延不斷的藝術生命力。
河北民間藝術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對人民群眾陶冶情操、娛樂身心、抒發情感、交流思想,起到了無形紐帶的作用,為促進河北省的社會進步,曾做出過彪炳史冊的貢獻。
陝西是民間藝術大省,窗花剪紙在全國享有很高的聲譽,建國後,先後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剪紙之鄉」的有:安塞、洛川、富縣、旬邑、定邊、靖邊6個縣,還有寶雞、鳳翔、千陽、澄城、華縣、合陽、大荔、延長、黃陵、佳縣、高陵等縣,作品在國內外多次展出並獲獎,有些剪紙藝術家被邀請出訪法國、美國、日本等幾十個國家。
⑤ 民間美術藝術有哪些
民間美術藝術有哪些
民間美術藝術有哪些,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品種極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有以實用為主的工藝品,也有供賞玩的造型藝術。以下分享民間美術藝術有哪些?
1、中國民間美術的主要種類:年畫、刺綉、風箏、編織、玩具、剪紙等民間美術。
2、代表及其特點如下: 一、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
3、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為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4、主要產地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山東濰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畫,其他還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
5、舊年畫因畫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稱謂。
6、 傳統年畫以木刻水印為主,追求拙樸的風格與熱鬧的氣氛,因而畫的線條單純、色彩鮮明。
7、內容有花鳥、胖孩、金雞、春牛、神話傳說與歷史故事等,表達人們祈望豐收的心情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與鄉土氣息。
8、 中國著名的三大「年畫之鄉」是: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
9、這些地方所生產的年畫深受城鄉人民喜愛。
10、 二、刺綉:古稱針綉,是用綉針引綵線,按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綉運針,以綉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
11、古代稱「黹」、「針黹」。
12、因刺綉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
13、刺綉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代表是蘇綉、粵綉、湘綉、蜀綉,號稱「四大名綉」。
14、此外尚有顧綉,京綉、甌綉、魯綉、閩綉、汴綉、漢綉、麻綉和苗綉等,都各具風格,沿傳迄今,歷久不衰。
15、刺綉的針法有:齊針、套針、扎針、長短針、打子針、平金、戳沙等幾十種,豐富多彩,各有特色。
16、綉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裝,歌舞或戲曲服飾,檯布、枕套、靠墊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風、壁掛等陳設品。
17、民代刺綉種最著名的是顧綉。
18、 三、風箏:為中國人發明,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其學生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19、 風箏源於春秋時代,至今已2000餘年。
20、相傳「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
21、」到南北朝,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的。
22、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
23、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24、 在傳統的中國風箏中,隨處可見這種吉祥寓意之處:「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麻姑獻壽」、「百鳥朝鳳」、「連年有魚」、「四季平安」等這些風箏無一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25、 吉祥圖案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徵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圖案」的美術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寄託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等願望。
26、它因物喻義、物吉圖案,將情景物融為一體,因而主題鮮明突出,構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獨特的格調和濃烈的民族色彩。
27、例如一對鳳鳥迎著太陽比翼飛翔的圖案,稱為「雙鳳朝陽」,它以豐富的寓意、變化多姿的圖案,體現了人們健康向上的'進取精神和對美好幸福的追求。
28、 四、剪紙: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
29、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
30、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
31、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而受歡迎。
32、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
33、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
34、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
35、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36、 1.南方派,代表為廣東佛山剪紙和福建民間剪紙。
37、 2.江浙派,代表為江蘇揚州剪紙和浙[江]民間剪紙。
38、 3.北方派,代表為山西剪紙、陝西民間剪紙和山東民間剪紙。
39、 庫淑蘭(1920--2004年):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剪花娘子」她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傑出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稱號。
40、 朱華梅,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美術學會河南分會會員,在二十多年的探索創新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41、其作品代表了商城剪紙的優秀品質和獨特的工藝風格。
42、在舞檯布置、居室裝修、禮品設計、婚禮慶賀等生活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43、 五、傳統編織工藝品:編織工藝歷史悠久,它的起源早於陶器。
44、陶器製造最初是在編制的或木製的容器上塗上粘土使之能夠耐火而產生的。
45、後來人們發現這編織物燒毀毀了,而粘土模型卻保存下來成了陶器,這說明人類是先有編織工藝,而後才掌握制陶工藝。
46、新石器時代就有各種竹編器物,如簍、籃、箅、簸箕等,而且編織技巧已相當成熟。
47、到戰國的竹器,漢代的彩篋。
48、製作就相當精美了。
49、到唐代,閩、粵一帶的藤器,北方滄州的柳箱,薄州的麥桿扇就已是著名的土特產品了。
50、 六、中國傳統玩具: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手工製作玩具,俗稱「耍貨」。
民間藝術按照製作技藝的不同,可以分為剪刻類、塑作類、織綉類(包括印染類)、編織類、繪畫類、雕鐫類、扎糊類、表演類、裝飾陳設類等。
1、染織綉類,包括四大名綉,民間印染等。
2、塑作類,包括泥塑藝術和木偶藝術等。
3、剪刻類,包括剪紙、皮影等。
4、雕鐫類,包括玉雕、木雕、石雕等。
5、民間玩具類,包括風箏、花燈等。
6、繪畫類,通常把古代石刻線畫、宗教版畫、水陸畫、影像畫、廟畫、年畫、燈屏畫、建築彩繪、扇面畫、包括現代農民畫、布貼畫等在內的一切民間繪畫形式都納入到民間繪畫之中。
7、編制類,中國編織工藝品的歷史得益於物產豐富,千百年來,勤勞的勞動人民為了生存,就地取材,通過不斷的實踐,選擇利用自然界中生長的各種植物,編織出各種生活所需的器物。
8、扎糊類,扎糊,是指以竹、木、鐵絲等為骨架,以絲綢、紙等外面,通過扎結、扣榫、糊裱等方法製作工藝品的方法,也是民間藝術中紙扎(又稱扎作、糊紙、扎紙庫、扎罩子、彩糊等)、彩燈、風箏、扇子等一類以扎糊方法製作的藝術品的總稱。
9、表演藝術類,其特點是以部分民間藝術品、器械、工具等為道具或裝飾手段,突出展現人的歌舞、演奏和絕技等天賦和表演技能。包括木偶戲、雜技、變臉、戲曲等。
10、其他方面,包括建築裝飾、臉譜、面具、民間玩具、陶瓷等。
民間美術的簡介
中國民間美術是由中國人民群眾創作的,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風俗活動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流行的美術。
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為一切美術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中國戰國秦漢的石雕、陶俑、畫像磚石,其造型、風格均具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魏晉後,士大夫貴族成為畫壇的主導人
但大量的版畫、年畫、雕塑、壁畫則以民間匠師為主,而流行於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紙、農民畫、刺綉、印染、服裝縫制、風箏等更是直接來源於群眾之手,並裝飾、美化、豐富了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群眾的心理、願望、信仰和道德觀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斷創新、發展,成為富於民族鄉土特色的優美藝術形式。
民間美術的種類
民間美術品種極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賞玩的造型藝術,亦有以實用為主的工藝品。總的來說,可分為:
①繪畫。其中包括版畫、年畫、建築彩畫、壁畫、燈籠畫、扇面畫等。
② 雕塑。有彩塑( 奇觀彩塑 、 小型泥人)、建築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麵塑、琉璃建築飾件等。
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製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玩具、活動玩具等。
④刺綉染織。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綉、挑花、補花等。
⑤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綉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
⑥傢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銅器及革製品、車馬具等帶有裝飾及藝術價值者等。
⑦戲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會造型等。
⑧ 剪紙。包括窗花、禮花、刺綉、刺綉花樣、掛箋等。
⑨紙扎燈紙。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扎。
⑩ 編織。包括草編 、竹編 、柳條編、秫秸編、麥稈編、棕編 、紙編等。食品。糕點模、面花面點造型、糖果造型等。
民間美術的來源
民間美術與民俗活動關系極為密切,如民間的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生子祝壽、迎神賽會等活動中的年畫、剪紙、春聯、戲具、花燈 、扎紙 、符道神像 、服裝飾件 、龍舟綵船、月餅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數民族民俗節日中的服飾、布置等。民間美術分布於各地,因地域、風俗、感情、氣質的差異又形成豐富的品類和風格。
但它們都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統一的特點。另外 ,它們的製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紙、竹、泥土,但製作技巧高超、構思巧妙,擅長大膽想像、誇張,且常用人們熟悉的寓意諧音手法,積極樂觀、清新剛健、淳樸活潑,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理想,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讓人有更多的喜慶感覺。
⑥ 中國民間美術形式有哪些
民間美術品種極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賞玩的造型藝術,亦有以實用為主的工藝品。總的來說,可分為:①繪畫。其中包括版畫、年畫、建築彩畫、壁畫、燈籠畫、扇面畫等。②
雕塑。有彩塑(
奇觀彩塑
、
小型泥人)、建築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麵塑、琉璃建築飾件等。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製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玩具等。④刺綉染織。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綉、挑花、補花等。⑤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綉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⑥傢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銅器及革製品、車馬具等帶有裝飾及藝術價值者等。⑦戲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會造型等
。⑧
剪紙
。包括窗花、禮花、刺綉、刺綉花樣、掛箋等。⑨紙扎燈紙。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扎。⑩
編織
。包括草編
、竹編
、柳條編、秫秸編、麥稈編、棕編
、紙編等。
食品
。糕點模、面花面點造型、糖果造型等。
⑦ 美術的概念和范疇是什麼
概念:泛指創作佔有一定平面或空間,且具有可視性的藝術,就叫作美術。
范疇:它主要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建築、書法、篆刻、設計、新媒體和攝影等類型。每個門類又可以根據表現的題材和使用的題材,再分成若干小類。
不同類別的繪畫形式,由於各自的歷史傳統不同,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表現形式與審美特徵。中國畫又稱國畫,它在世界繪畫領域中自成體系,獨具特色,是東方繪畫體系的主流。
在工具材料上,中國畫是用毛筆、墨在宣紙、絹帛上作畫的,它講究筆墨,著眼於用筆墨造型。在表現方法上,中國畫採用一種散點透視的方法;
在畫面的構成上,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形式美與內容美。油畫是西洋繪畫的代表,它是世界繪畫藝術中最有影響的畫種。
(7)美術中國民間的范疇有哪些擴展閱讀
美術的范圍非常廣泛。從大的方面說,它可以大體分成觀賞性藝術和實用性藝術兩種類型。 從觀賞性藝術來講,它主要包括繪畫和雕塑兩大類。
而繪畫,由於它使用的物質材料和工具的不同,又可分成中國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版畫、素描等畫種。雕塑也有圓雕和浮雕等多種形式,所用材料則有石、木、泥、石膏、青銅等。
實用性藝術同樣包括兩大類:工藝美術和建築。中國國內外對工藝美術這個概念的理解雖有不同的看法,但按照通常的說法,工藝美術包括了傳統手工藝品、現代工業美術和商業美術三大部分。
⑧ 民間美術的種類
民間美術的種類
民間美術的種類,我國歷史文化悠久,美術形式豐富多樣,其中民間美術作為傳統美術的分支之一,專指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民間的藝術活動,更加貼近群眾生活,反映民俗風情,接下來具體了解一下民間美術的種類。
民間美術品種極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賞玩的造型藝術,亦有以實用為主的工藝品
總的來說,可分為:
①繪畫。其中包括版畫、年畫、建築彩畫、壁畫、燈籠畫、扇面畫等。
② 雕塑。有彩塑( 奇觀彩塑 、 小型泥人)、建築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麵塑、琉璃建築飾件等。
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製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玩具等。
④刺綉染織。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綉、挑花、補花等。
⑤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綉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
⑥傢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銅器及革製品、車馬具等帶有裝飾及藝術價值者等。
⑦戲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會造型等 。
⑧ 剪紙 。包括窗花、禮花、刺綉、刺綉花樣、掛箋等。
⑨紙扎燈紙。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扎。
⑩ 編織 。包括草編 、竹編 、柳條編、秫秸編、麥稈編、棕編 、紙編等。 食品 。糕點模、面花面點造型、糖果造型等。民間美術貫穿於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顯示出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藝術才能。
概念
中國對民間美術的關注始於20世紀20年代,民俗學家鍾敬文等在《歌謠周刊》等刊物上發表有關「民間圖畫」的文章,此後,對民間美術的研究一直限於視覺藝術的審美范疇。20世紀80年代,張道
一提出「為生活造福的藝術」的論斷,強調民間美術的生活形態,從此,對民間美術的研究拓展到了生活方式的藝術創造的層面。研究取向的調整也使得民間美術的內涵與外延不斷發生變化,其概念得以重新界定。目前,學術界一般不沿襲「民間美術」的稱謂,而代之以「民藝」,以增強「民間美術」的文化和生活內涵
強化其人文科學意義,強調以社會學、民俗學、藝術學、美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多學科交叉的視野來看待「民間美術」形態及現象。一般意義上,我們將「民間美術」或「民藝」看作是民眾階層為生活的藝術創造,它緊密依託生活本身,既包括衣、食、住、行、用的物質形態,也包括由此延展出來的工藝、風俗、制度、信仰、價值觀念等精神形態。
分類
概括來說,民間美術分為8類:
①祭祀類;民眾對民間諸神信仰崇拜所雕刻、繪畫的各類神像、神馬,在祭祀活動中製作的各類面花、紙扎等供品和供具;
②娛教類:民眾在戲曲文化傳播中所使用的面具、臉譜、皮影、木偶及相關的戲文美術品以及具有啟蒙、開發智力和審美功能的民間玩具等;
③裝飾類:民眾對環境和自身的美化和裝飾用品,如節令中的年畫、窗花、布畫、雜畫和室內裝飾品以及服飾、剪紙花樣、鞋樣等;
④游藝類:民眾在游藝民俗活動中所創造的民間樂舞、舞具、道具、樂器以及相關的樂舞表演形式,和民俗活動中常見的燈彩、競技及其他雜藝品等;
⑤穿戴類:民眾用來裝飾自身的藝術,主要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服裝、飾品、鞋帽、首飾,以及印染、刺綉、挑花、織錦等服飾用品;
⑥起居類:民眾居住的宅舍及與生活有關的其他建築物,其中包括建築構件的各種磚、木、石雕刻飾品和室內的傢具陳設等;
⑦生產類:民眾在日常勞動中所創造和使用的各種農業生產工具、交通運輸工具、商貿交易工具,手工業工具等;
⑧用品類: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所創造和使用的各種材質的餐飲廚炊用具、起居用品及其他生活用品等。
1 、民間美術具有群眾性
我國是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自殷商以來數千年的歷史貫穿著一條明確的.民族文化脈絡。這個特點使我國民間美術產生了豐富的內涵。從藝術體裁上區分,民間美術也同樣包含了繪畫、雕刻、工藝美術、建築和書法金石五大類。民間美術的最主要的創造者是廣大的農民和手工業匠師,所以它具有普遍性和大眾性。
民間美術的靈感來自於生產、生活的實踐,它的藝術性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最基本的方面,構成了封建社會歷史發展階段中最廣大的底層人民生活的「美」的一面,它最能體現本民族、本地區基層文化的精神和人們的審美意向。
從這個方面說,中國文化的基本素質主要是由包括民間美術在內的民間藝術所造就和體現的。由此可見,民間美術同其他藝術一樣,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也是民間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
2
民間美術具有民俗性
民間美術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就是民俗民風,通過民俗民風體現出民間美術的藝術性和普遍性。民俗民風是伴隨著人類生存而產生的一種日常生活中的風俗習慣,民俗活動也體現了豐富的民間美術活動。例如民間保留至今的剪窗花,就是民俗中體現民間美術的典範。窗花可以說是民間美化自己生活環境的一個相當重要的裝飾物。
在陝北莽莽黃土高原上,民間窗花有一種是要根據窯洞窗格的框架結構,分門別類剪刻出形象,在拼貼時再重新組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構圖,婚嫁中應用的剪貼窗花也遵循這種約定俗成的形式,內容豐富又耐人尋味。而南方因為氣候和環境的不同,婚嫁民俗中的剪紙都是以獨幅的構圖出現在門窗上、覆蓋在娘家的陪嫁器具上。
⑨ 民間美術的概念
民間美術的概念
民間美術的概念,民間美術主要來源於民間,很多人都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美術其實是由普通老百姓創作,然後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風俗活動為目的創造的美術,以下分享民間美術的概念。
一、 民間美術的概念:中國民間美術是美術分類的一種特殊范疇,特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主要由身處社 會下層的普通勞動群眾根據自身生活需要而創造,經由集體傳承和歷史積累而不斷發展起來的美術形式。民間美術是區別於宮廷美術,文人士大夫美術而言的一種歷史概念。
二、 民間美術是民俗文化的視覺形象載體,民間美術的產生源於實用,物質使用 精神實用。 民俗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民俗的產生是人類對社會生活的一種理解。
民俗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語言和行為所傳承的喜好,風尚,習慣和禁忌等。張紫晨先生稱「民俗」就是下層人民創造的用來自我教化或傳襲已久的東西。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給民俗下個定義:民俗是創造於民間,傳襲於民間的一種文化現象。
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歷史上傳承下來的民間文化現象,特別是在人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當中帶有傳承性的行為,生活習慣,思想意識等。 民間美術與民俗文化之間的關系:民間美術也是一種民俗現象,它包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價值。
民間美術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正是因為它依附於民俗活動得以長期流傳而不至於被歷史淹沒。一方面民俗活動為民間美術的創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原動力,另一方面,民間美術又豐富了民俗民風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民間美術貫穿於整個民間生活中,它在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事象中,幾乎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相輔相成,互為表裡,因此人們說民風民俗是民間美術生存與發展的生態環境和文化沃土,而民間美術則是民俗文化和社會習俗的視覺形象載體,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①民間美術與物質民俗(體現在民居,服飾等方面)
②民間美術與社會民俗(包括歲時節令,禮儀習俗等)
③民間美術與精神民俗(宗教,信仰,巫術等)
民間美術的界定
1983年7月16-26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貴州分會聯合主辦的首屆「民間美術學術研討會」,會議由王朝聞主持,來自全國各地的71名代表參會。相關專家學者、文藝工作者齊聚貴陽,深入探討民間美術相關問題。
與會者針對當時中國民間美術現狀發出四點呼籲:
(1)建立民間美術研究會;
(2)創辦《民間美術》或《民間美術研究》雜志
(3)各類高等美術院校建立民間美術系科,開設民間美術課,有計劃地培養和訓練民間美術的專門人才;
(4)中央和地方的文化主管部門和有關的研究單位、群眾團體,對民間美術進行有計劃的普查、發掘、搶救、搜集和整理工作。在改革開放初期,這樣一次大規模、高規格的學術集會,發揮了開創性與動員性的文化意義,鼓舞並促進著民間美術事業的復甦與前行。
與會代表發表了40餘篇論文,並匯編為《中國民間美術研究》,於1987年出版面世,在當時堪稱一本「最豐富、代表性相當強的論文專集」,可謂里程碑意義的'學術成果,學者們用鮮活的文筆表述出自己對民間美術深刻的理解與思考。
「民間美術」的定義是具有前提性的核心問題,在貴州會議中,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視角與層面對「民間美術」進行了界定,但往往眾說紛紜、各持己見。正如王朝聞在論文集「代序」(題為《總要選最「趣」的畫——民間美術研究漫談》)所談「我不企圖在這里探討民間美術的定義。」
[張道一也談道:「民間美術,就字面看似乎不難理解,但若給它下個確切的定義,並嚴格界定其范圍,卻又不太容易……但是,為了深入地研究民間美術,又不能迴避這個問題。」
其實,民間美術已經成為大眾輿論中一個常用詞彙,盡管其定義沒有清晰的釐清,但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寬泛指向性的詞彙概念,所以,「從實際入手,從量中求實,或許能篩選出一點有用的東西來。」
民間美術究竟始於何時?如今已經無從也無須追溯。但可以斷定「民間美術」是一個出現於20世紀初期的新生詞彙,《裝飾》雜志2000年第1期設「中國民間美術百年回顧」專欄,刊登了4位學者撰寫的相關文章。
2005年,徐藝乙發表《中國民間美術研究一百年》談道:「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民間美術研究文章,則是1930年代的事了。但是,與民間美術研究相關的基礎工作可能要更早一些。」[8]20世紀初期應當是民間美術相類觀念產生的萌芽期。
在20世紀初的相關文獻記載中,「民間美術」一詞尚為少見,與之相近的概念為「民間藝術」,也可見「人類學標本」「民俗物品」「民物」「民族文物」「民間圖畫」「工藝」「民族工藝」「民間手工藝」「農民美術」「鄉土藝術」等相近術語。「
民間美術」是一個新擬的名詞術語[9],隨著社會歷史的演變,逐漸形成為一個具有寬泛性概念,當代學者也就此從多層面進行定義與探討。
顧方松從工藝美術的層面討論,在《論民間工藝美術》一文中提出民間工藝美術的概念是「城鄉勞動人民為滿足多方面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種原材料並以手工操作為主而完成的一種工藝美術品。」
首先,強調「城鄉勞動人民」,是對一般將民間美術理解為鄉村農民人群的觀點的拓展,將城市平民也涵蓋其中;其次,他提出民間工藝美術滿足人們「多方面的物質和精神的需要」
充分說明了在現實中所謂民間美術品往往具有多樣性的功能,除了物質性的實用功能,在精神層面往往也是多方面的,並不僅局限於審美方面;再者,在生產方式方面更強調手工性;最後,在材料方面,繁雜的民間美術品製作所需材料是多樣性。
由於民間美術是一個相對晚近的新生概念,專家學者所作出的努力,與其說是對其進行定義,不如說是一種范疇的界定,顧衛松從這樣四個方面對民間工藝美術作了討論。
王樹村認為民間美術是「勞動人民自己創造,或在勞動群眾中廣泛流傳的美術。民間美術是與『宮廷』或『官方』美術相對而言的,但宮廷美術里的作者也多是來自民間藝人。
所不同者,他們創造出來東西只為宮廷內少數人享有、享用,所以為數不多,質料上高於一切民間美術品,固非普及之物。民間美術則相反,它到處可見……它是從人民大眾生活和民俗活動中成長起來的。」
民間美術是由作為社會主體的民眾所創造「普及之物」,有著大眾生活和民俗內涵。所以民間美術一稱,與其說一個學術概念,毋寧說是階級話語下的美術事物的劃分,有著「階層」或「身份」先決的意味,這也就是所強調的「民間」的內涵。
關於民間美術與民間工藝美術內涵相近,然而,差異何在?王樹村談到「拙意將中國民間美術與民間工藝美術分作兩大類,……可澄清中國美術辭書中分類方法上的模糊觀念。」他作出了具體闡釋:「一類是純民間美術,即不含使用價值或僅起裝飾作用者;
另一類是具有實用價值的民間工藝美術。前者以負載人民精神生活為主,後者則通過實用物質使人得到美的享受。」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兩者往往並非涇渭分明,所以「有的兼而並存,並非絕對如是。」[12]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而簡單的割裂對待,應當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⑩ 民間美術的含義是什麼民間美術有哪些民俗特徵
民間美術是由身處社會下層的普通勞動者,根據自身生活需要而創造,經過集體傳承和歷史積累而不斷發展的藝術形式。廣義的民間藝術包括民間造型藝術、民間表演藝術、民間建築藝術、民間說唱藝術、民間舞蹈藝術、民間文學藝術等。狹義的民間藝術主要指民間美術,其中包括民間繪畫、民間雕塑、民間建築、民間工藝等。
民間美術的民俗特徵
1、地域性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生產方式的差異,歷史上文化中心的幾經聚散和位置變換,文化形態的發展也隨之千差萬別,呈現出多類型、多層次的現象,形成較為明顯的地域特徵。民間美術是融合在具體的民俗生活中的,因而每一種民間美術形式的產生、發展、傳播都要受某一特定地域內的地理因素、生產及生活因素、人文因素等的制約,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利用當地物力資源進行民間美術創作,由此而形成獨特的地方風貌,並能穩定地在此區域中流傳。各地物產不同,產生的民間美術也就多姿多彩。
民間美術是藝術與生活的零距離接觸點,以最原始、最樸素的方式從生活中誕生,在實踐中完善,形成獨特的美術形式。民間美術既是藝術之源,又是藝術之流,它像民歌一樣凝聚著勞動者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祝願、對美的追求。人類最初的活動都是為了生存,因而民間美術的主流多帶有實用性。在實用的基礎上逐漸發展了審美,使之既能滿足實用的物質需求,又能滿足審美的精神需求。
地域性的社會文化傳統塑造著地域內居民的文化性格,制約著民眾的生活習慣,構成了人類文化的豐富多彩。地域性特徵也體現著鄉土情感的內涵。由於某一民族、某一地域內的人們對自己民族和地域的風俗習慣、民族信仰總存有一種長期熏陶、潛移默化之後的心理作用,因而地域性形式特徵越濃的藝術亦越容易喚起這種鄉土情感,故地域性因素也構成民間美術的情感內涵。如少數民族由於聚居的特點,形成了地域性的色彩特徵:彝族、哈尼族崇尚黑色,以黑為貴,其服飾主要色彩為黑色。
4、傳承性
民間美術從古到今,世代相傳,在傳承的基礎上吸收、改進和發展,並且留有每個時代的烙印。傳承性的基本含義是歷史的延續性,是民族本性及其表現方式的濃縮,是人類發展的基礎和靈魂。傳承性是民間美術發展的時間特徵。
中國民間文化的傳承是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在以家庭為中心的技藝傳承環境中,言傳是師徒、父子、母女關系直接傳播的方式。通過「口訣」來傳遞絕大多數技術性手藝,由於技巧是靠「祖傳」獲得,因而更多保持了民族初期文化的審美特質。傳統民間美術在審美價值上對民族古老文化的積淀和承繼,成為後人藝術創造中富有生機的精神參照。
傳承不是一成不變的沿襲,民間美術的傳承延續是民間自發的,以習慣為紐帶,因而沒有自上而下的約束,他們按照自己的直觀感受,無拘束地表達思想。在流傳過程中往往伴隨著不同程度的變化,導致變化的因素有地理條件、歷史條件、時尚因素等。如陝北民間剪紙,大多是某一家族的女長者自娛自樂的民間美術行為,在農閑時傳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