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使我們國家走向富強的偉大決策是什麼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才能發展社會主義,才能發展馬克思主義。這兩段話,高度概括了我們為什麼要改革,我們應當深刻的領會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這種高度的理論概括。
改革有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在黨領導下的改革,改革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每次重大改革的決策,都是中央通過決定做出的決策,說明黨是主動的推進改革。第二,我們的改革是漸進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國家那樣一步到位的。
沿海開放城市
改革開放的實質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包括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現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開放,主要指對外開放,在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對內開放。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基本點之一,是中國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貳』 近代中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的
近代中國是從1840年到1949年,應該有洋務運動,開啟中國近代化第一步,還有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先進人士的改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國民大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斗爭,解放戰爭,還有無產階級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叄』 中國是如何強大的
從近代史到今天,中國的逐漸強大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為古老東方古國的重新蘇醒奠定了基礎。
1945年,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根本性的勝利,中國人民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的壓迫,開始走向自由民主的道路。
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成立,標志著的4萬萬同胞從此站立起來了,建立了屬於人民自己的新中國。
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在毛主席的英明帶領下,中國人民志願軍粉碎了美帝國主義對華侵略的陰謀,擊敗了美國戰無不勝的神話,讓全世界對新中國有了全面的認識。
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努力,終於引爆了自己的第一顆原子彈,標志著我國的軍事科學技術買上了一個新台階。
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重新進入聯合國,恢復了大國的席位,並得到了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開始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中國與日本 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陸續建立外交關系,中國的崛起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80年代至今,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大發展,在世界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人民逐漸走向富強 民主 自由的道路,2001加入世貿組織,更是讓中國的對外貿易躍居世界第一。
『肆』 中國如何富強
人才第一,各方面的,不單是科技人才,其實治國人才更重要。其次是軍事人才。
堯帝說:「天下有一個人凍了,就是我讓他凍了。天下有一個人餓了,就是我讓他餓了。
堯帝吃飯,就是粗茶淡飯,是他沒有才能使自己吃好嗎?不是。以為他心中有整個天下的人,有一個人吃不好,他也就吃不好。
為了國家他付出了所有,他年老了,想盡一切辦法找能繼續治理國家的人,終於讓他找到了,那就是舜。他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以考驗他,又讓自己的九個兒子跟著他。三年後就將天下和天下的人民交給他。
在他心裡天下是人民的天下,所以沒有傳位給兒子。而是傳給了更有能力的舜。讓國家治理的更好。即便是現代社會,縱是美國再強大,面對一個治理很好的中國,他也不敢放肆!
封建社會即使有治國能人,也只是以帝王為中心的,不能做到大治。現在中國的制度就好,人民的國家,不管做的好不好,終究是人民的國家。有做好的基本條件。
面對外患,做軍事准備,更要有效率的改善人民生活,治理社會風氣。
『伍』 中國是怎麼走向強盛的
中國從傳統的農業經濟社會走到今天,說不好聽的,大部分是被打出來的。。。。
第一步是1861年開始的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的基礎基本都是這個時期打下來的。並且中國開始工業化的第一步,也是在這個時候邁出的。
第二步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隨著君主集權被推翻,阻礙社會發展速度的政治障礙被突破。任何先進可行,能帶來強勢的事物,都擁有了迅速發展的政治基礎。
第三步是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時期,在戰爭弱肉強食法則的作用下,所有先進可行的事物,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例如國民黨在抗戰時期,為了增加農業產量,實行的「糯改秈」農業改革。僅僅三十多年的時間,中國軍隊的武器軍工進步速度,就比過去三百年,甚至三千年還要快。
第四步是新中國1949-1956年,在三十多年的戰爭中的科技進步得到鞏固,經濟發展基本恢復,被過度消耗的民力國力得到補充。
第四步是1957-1977年,雖然政治動亂不斷,經濟發展受到打擊,甚至出現過倒退。但是整體經濟科技發展仍處於勻速發展中,這也為改革開放打下了基礎。
第五步是1978至今,改革開放重新引入了市場機制,放棄了過去想要跳躍式發展的思想。中國開始了類似工業革命式的經濟高速增長,但是隨著這種遵從私有制市場經濟的發展,馬克思預言的陰影開始籠罩在中國上空。
『陸』 近代中國富強的奮斗歷程
1)孫中山的努力: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2分)
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標: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封建軍閥統治(反帝反封建)(1分)
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的標志:「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開辟,)標志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1分)
確立為全黨指導思想的時間:1945年中共七大。(1分)
2)主要繼承的精髓:實事求是 (1分)
共同因素: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吸取、借鑒了國內外革命和建設的經驗和教訓。(2分)
3)答案1: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中共13大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 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
改革開放率先在農村取得突破性進展,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迅速在全國農村推廣,1993年作為農村的基本經營管理體制寫入憲法。城鄉經濟體制實現重大變革,社會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的一項創舉,帶動和推進全國多層次開放,使中國經濟從封閉半封閉中大踏步走向世界。
一國兩制的構想,圓滿解決了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問題,祖國統一大業取得重大進展。
2001年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7分)
『柒』 中國是如何富裕起來的
黨的正確領導 人民的正確選擇 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中國農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經過60年的發展,中國糧棉油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大幅度增長,農業部提供的數據顯示,60年來,中國糧食年產量從1949年的1億噸增加到2008年的5億多噸。近幾年來,中國政府採取了更有效的惠農政策,促進了糧食生產的迅速恢復發展,實現糧食連年增產。
與此同時,中國的棉花、油料、糖料等經濟作物生產也實現了突破式增長。2008年全國棉花總產量達到近750萬噸,比1949年增長了16倍,產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此外,60年間,中國的油料糖料生產增長飛速。2008年,中國油料、糖料總產分別比1949年增長了10倍和46倍。
根本原因:我國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他代表先進的生產力,適合我過的發展。
第一:必須堅持國情為基本出發點。
第二: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第三: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得同步進行。
第四:堅持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
第五: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
首先是取得了民族獨立,這個問題困擾我們百年——先要國家富強,還是民族獨立,只有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做出了正確的回答,適宜的制度。順應時勢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運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作指導。前三十年的建設為我們確立了國家的各項基礎,這包括政治上、經濟上、文化衛生體育教育等各個方面。而後三十年我們在前三十年的基礎上不斷開拓、不斷追趕,勇於革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了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而推動了其他方面的重大改革。
黨的權威核心領導。之所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與中國共產黨的有效領導密不可分。說到這,很容易回想起清末的洋務運動,而洋務運動失敗的一大原因就是在中央缺乏核心領導而只是靠幾個熱心的地方大臣。在這里,我們與其他中央集權制國家的不同在於,社會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政黨具有明顯的先進性,它能夠盡它所掌握的所有資源在根本戰略、思想制度、組織領導、人才隊伍方面實現最高效的利用,並通過不斷保持先進性以保證大政方針的正確性。
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得到什麼啟示
金風拂丹桂,盛世譜華章。今年是我們偉大祖國迎來60周年華誕。在這豐收而又美麗的季節里,讓我們用最純真的情感和最朴實的語言向祖國母親道聲:媽媽,生日快樂!
60年前的10月1日,一位帶有濃濃湖南口音的偉人站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從此,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後的中國人民終於擺脫了苦難,重新站了起來。60年,把一個民生凋敝、經濟嚴重落後、國家事業百廢待興和一個滿目瘡痍的舊中國,變成了一條騰飛的巨龍,以一個大國的身份屹立在了世界的東方。
光陰如水,歲月如梭。60年的滄桑,60年的巨變,數不盡道不完。別的不說,就我們這一代、正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和煦春風長大的一代,見證、目睹和享受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巨大成果和偉大變遷:她從一個極其落後的國家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保持年均10%的增幅;綜合國力在世界上也取得了長足的提高;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綜合國力第六、世界公認的綜合國力強國;新中國成立、這一甲子的國際地位迅速的、不斷地提升。新中國歷史和新中國走過60年來的光輝足跡,這一樁樁、一切切讓世界無不為之贊嘆,國人無不為之自豪與驕傲。
盤點著祖國60年來的輝煌成就,中國人從來沒象今天這樣揚眉吐氣,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充滿著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特別記憶猶新、令人感動和難忘的是2008。這一年中國人經歷了太多太多的大悲大喜、跌宕起伏、難以忘懷的一年。在這一年裡,13億中華兒女用真情傳遞著溫暖,激盪著堅強,分享著喜悅,憧憬著未來,2008鐫刻了我們共同的記憶;2008,在中國的歷史上異常珍貴,更值得回味,以至成為永久珍藏的一段歷史。
2008,說它是個非常之年、感動之年、大愛之年一點不為過。本以為,08是舉國歡慶的一年,不曾想到,卻成了揪心的一年,難忘的一年。春天伊始,當我們正為奧運會欣喜的數著倒計時時,一場30年、50年未遇的雨雪冰凍災害向我國的北方襲來。常言說的好,大災必有大愛。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萬;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霎時間,抗災運動在祖國的北方勃勃興起,捐款捐物熱潮風起雲涌;在整個華夏的大地,不論男女老少,不論富貴貧窮,不論城市鄉村,人人都捧出了一顆真誠而又滾燙的心,把整個災區來溫暖。
2008我們又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5.12」汶川大地震。在山動地搖的那一刻,勇敢堅強的中國人民沒有被困難和災難嚇倒,整個中國人團結得跟一個人似的,我們的團結,我們的拼搏精神讓世界刮目相看,並用我們13億人的力量築起愛的長城長達半年之久。就這樣,13億中國人擰成一股繩,強忍淚水,埋藏悲痛,煥發出眾志成城、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用愛的力量譜寫出一曲曲感天動地抗災壯歌。為此,中國在一次次災難中所表現出來的堅強、理性以及以人為本等諸多方面的巨大進步,贏得了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目光和贊美的掌聲!
2008對於中國來說又是大喜的一年。百年夢圓,北京奧運會盛會以其巨大的魅力和獨特的感召力,撥動著中華兒女的心弦,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奧林匹克火炬在這塊聖潔的土地上從此點燃。13億中國人和著北京奧運的鼓點,品味改革開放30年來釀造的幸福生活,向著更高水平小康的新征程邁進。
2008是收獲的一年。從1999年「神一」到今天的「神七」,載著13億中國人的期盼與夢想,迎著世界關注的目光,於9月25日21時10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勝利發射升空。這是中國在2008這個不平凡年份送給世界的又一個驚嘆,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又一次綻放出的光芒。
2008對於三峽庫區兒女來說,是自豪的一年。從大禹治水的神話,到孫中山、毛澤東等幾代偉人勾畫的藍圖,到今天三峽工程蓄水的實現,它承載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奮斗歷史,也展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與膽識。三峽工程的竣工,標志著蓄水的三峽工程邁入收獲期;標志著「防洪、發電、通航」三大目標首戰告捷;標志著一位偉人的百年夢想終於從詩境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變為了現實……不屈不撓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英明決策下,用我們的愛在震撼、信心、力量的感召下,肩並肩、心連心一同走過了難忘的――2008。
天大地大沒有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沒有社會主義大家庭親。祖國啊祖國,沒有你,哪有人民的和諧美滿;沒有你,哪有人民的幸福安康;沒有你,哪有人民的小康之路。這一篇篇一行行文字豈能寫盡對你的贊美之情?!這一首首一曲曲頌歌豈能唱盡對你的眷戀?!讓我們用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祖國媽媽,我愛您!
60年的光輝歷程即將成為一段歷史,並將永遠定格在中國歷史的史冊上。如今的中國,正以巨人的步伐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行列。讓我告訴世界,中國命運自已主宰;讓我告訴未來,中國進行著接力賽。勤勞、勇敢、智慧的中國人民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祖國大地,普天同慶。在祖國60華誕來臨之際,在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億中華兒女正以無限激情和別樣風采共祝祖國母親60華誕,用最樸素和最強音對祖國母親說:我熱愛我的祖國,我祝福我的祖國,我報效我的祖國;用歌聲與微笑同唱一首歌:祖國你好、祖國你好!你的兒女都在為你祈禱,願你歲歲平安事事如意,喜洋洋的好年景熱熱鬧鬧……天南地北共祝願--祖國明天更美好!
『捌』 中國如何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
70年來,我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1952年至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從679.1億元躍升至90.03萬億元,實際增長174倍;人均GDP從119元提高到6.46萬元,實際增長70倍。
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我國正在建設製造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教育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70年來,我國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大幅提升。據統計,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實際增長59.2倍,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1956年實際增長28.5倍,居民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比重降到30%以下。
7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作用凸顯。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0%左右,居世界各國首位,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大。
寧吉喆介紹,我國將多措並舉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加快項目建設的步伐和進度、加強項目儲備工作,合理擴大有效投資。我國還將著力促進消費提質擴容,推動更新升級,推動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破除汽車消費的限制。
具體來說,目前廣州、深圳等城市已經放寬或取消了汽車限購規定,西安、昆明、貴陽等城市也正在考慮,後續一些具備條件的地區也會陸續跟進。
■財政 財政收入70年增長3000倍
在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進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方面,與新中國經濟發展同步,70年來,我國財政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國家財政實力日益壯大,公共財政體系逐步完善,財政宏觀調控持續加強,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為推進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據介紹,1950年,全國財政收入僅為62億元,1978年增加到1132億元。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財政收入大幅增長,1999年全國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進入新世紀後,財政收入實現連續跨越,2012年達到117254億元。黨的十八大以來,財政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達到183352億元。
70年來,全國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5%,增長了近3000倍。也就是說,現在一天的財政收入,就相當於8個1950年的規模。
劉昆表示,為了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我國減稅降費力度也不斷加大。2013年至2017年,營改增試點改革累計減稅2.1萬億元,再加上採取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清理各種收費等措施,共減輕市場主體負擔3萬多億元。2018年全年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預計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2萬億元。
「從減稅量來看,比我們原來預計還會多一些。」針對減稅降費的實際成效,劉昆會上披露,國家統計局對北京等9個省市、311家企業開展的專題調研顯示,減稅的紅利中,七成以上是用於企業研發、技改和擴大再生產再投資,並明顯帶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減稅降費同時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有力增強了市場信心和經濟增長後勁。當前我國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減稅降費發揮了重要作用。
■金融 銀行業規模居全球第一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金融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大局,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我國基本建成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適應的現代金融市場體系。目前,我國金融業形成了覆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等領域種類齊全、競爭充分的金融機構體系。
2018年末,我國擁有458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31家證券公司、120家基金公司、229家保險公司;金融業總資產294萬億元,其中銀行業總資產268萬億元,規模居全球第一,證券業總資產7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18萬億元。2018年末,民間資本在股份制銀行股本中佔比超過40%,在城市商業銀行中佔比超50%,在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中佔比超80%。民營銀行已批准開業17家。截至2019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1萬億美元,多年居全球第一。
70年來,我國基本建成了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便民利民的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建成了有效維護金融穩定的金融監管體系;基本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金融調控體系;基本確立了面向全球、平等競爭的對外開放體系。
針對社會關切的我國貨幣政策的問題,易綱表示,綜合分析國內形勢和國際背景,中國貨幣政策應該保持定力,保持穩健取向;堅決不搞「大水漫灌」,要保持杠桿率穩定,使整個社會債務水平處於可持續的水平
『玖』 戴旭演講:從清朝到今天不過百年,中國如何從屈辱走向富強
1.中國人民懂得了學習新的事物,接納不同的觀點;
2.在血與火的洗禮中,人們懂得了團結一致,共同對抗外敵;
3.人民的思想不斷得到了解放,開始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
4.我們有了正確的領導方針,使得我們團結一致,努力齊心。
『拾』 怎樣讓中國變的更富強
如果歷史地看待社會發展進程,在一定時期內尤其是現代化進程初期,不同社會階層或群體之間利益差距的擴大有著一定的規律性。所以,仇富心理的存在也是情有可原的。況且當下,貧富差距逐漸加大是不可避免的現實,極易使社會成員因利益格局反差明顯而產生嚴重的相對剝奪感或社會不公平感。這的確是首先應當從制度安排的角度來加以解決的重要問題。惟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防止出現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馬太效應」。
(一)根治法一:富人應做社會表率
說起商人,不得不說「紅頂商人」胡雪岩,以及盧作孚、張謇、范旭東、榮德生這些20世紀上半葉著名的民族工商業巨人。他們積聚財富而不奢靡,富甲一方而不忘本,抱救國救民之心,勢要改良社會。也許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很多人已經忘卻了這些足以比肩中國史冊上其他英雄人物的企業家們,曾經為國家做出的傑出貢獻,這些人卻在「文革」中都被掘墓曝屍,史書上的介紹也是寥寥,實在可悲。但是,他們才是當之無愧的企業家,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企業家精神才值得後人學習和景仰。
鄢烈山先生對這些企業家精神做了歸納:1.不恥從商,「實業救國」,做改良社會的理想主義者。2.不恥言利,在商言商,理直氣壯爭經濟自由。3.共生共贏,勞資兩利,明智處理己與人、近利與遠功的關系。4.相位法治,反對專制和暴力,支持民主憲政。5.重視人才養育,致力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6.創新取勝,在科技研發和管理制度的改進上永不鬆懈。
筆者認為,企業家們的精神可以用「四個不」來概括:不鬥爭,以和為貴,力求雙贏;不怨恨,心境豁達,樂善好施;不取巧,腳踏實地,誠信經營;不短視,面向世界,傳承文化。
簡單說來,就是企業家們要有「兼濟天下」的情懷,財富應該用在最能使它發揮其作用的地方,用在最需要它的人身上。托馬斯潘恩就曾在《土地正義論》中說道,既然個人財產的全部總和,除去個人親手創造的部分外,大多來源於社會,那麼,個人理當把來自社會的那部分財富歸還產生它們的社會。所以,企業家們要從一而終地貫穿「社會責任與道德」,用智慧去創造財富,用真誠去經營財富,用良心去使用財富。
(二)根治法二:完善和規范市場經濟體制
從某種程度上講,「仇富」也是因為沒有健康的市場經濟體制,因而沒有與其相適應的產權明確、產權保護和法制觀念的社會,這就使得「仇富」和嫉妒有了廣闊的存在空間。
因此,建立成熟、穩健、公平的市場經濟體制,是解決貧富差距的關鍵。
市場經濟所以魅力無窮,創造了空前的社會生產力,根本的原因在於市場經濟特有的開放和競爭。競爭有贏有輸,所以我們必須承認因各樣因素導致的差距,沒有差距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就沒有競爭。按照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社會應當向每個人提供相等的機會。然而即使如此,由於人們的能力及努力程度不同,最終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能乾的人機會越來越多,不能乾的人機會越來越少。沒有多少人能像比爾蓋茨一樣,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條件做了適當的事情,並且走向成功;沒有多少人能像李嘉誠一樣,初中水平考賣塑膠花也能夠打造出傲視世界華商的財富帝國。
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人們按照「紅綠燈」規則和基本的商業操守開展各自的經營活動。所有這些規則都是公開的,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通常相對富裕的人,都是對社會貢獻比較大的人。藉助於馬克思的經濟學原理,即較為富裕的人,通常是他的、或他們的企業的商品和服務得到了更為廣泛的社會承認,是社會對他的回報或獎勵。
所以,最關鍵問題在於,政府應建立並完善能夠充分體現社會公正原則的制度化體制。在當前,以收入差距為主的利益差距的凸顯,說明體現社會公正原則,成為保持社會整合程度的一項根本措施。由於市場經濟所注重的是競爭過程的有序性,所追求的目標是效率的最大化。
但是,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的市場經濟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這種自然而然形成的市場經濟,其產權一開始就是明確的,是與財產所有者的利益休戚相關的。明確的產權得到了嚴格的法律保護,不經過嚴格、透明的法律程序,是不能被剝奪的。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國家的就是國家的。個人擁有的財富不被權力和社會覬覦,只能由個人去支配。所以,政府在規范市場秩序的同時,應該少干預市場運營的方式和財富流動的規則,讓更多的財富充分涌現。
只有讓國民的荷包漸漸鼓起來,中國的富強之夢才有可能實現。
我國必須注重生態建設,發展戰略的重點已由經濟目標為主轉到「生態、經濟、社會目標並重,生態優先」上來。國家對天然林地、草原保護建設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採取植樹造林與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封山禁伐等相結合的措施,逐步扭轉生態退化、惡化的趨勢。三河(淮河、海河、遼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兩區(酸雨控制區和二氧化硫控制區)、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的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到建國60周年時,城鄉的天會更藍,水會更清,綠地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