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三教合一的寺有哪些

中國三教合一的寺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1-22 12:05:13

① 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地方在哪

《愣嚴經》文殊菩薩選圓通說偈曰: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教之異如百川,理之同如一水。
順俗之教不過行於一方,窮源之教乃可頓悟萬類。
智者不拘於一方,達者遍行於宇內。
若通釋理而不通儒,總屬狂慧之流;
若通儒理而不通道,必受固執之病;
若通道而不明諸家,何以為之至道?
人處於天地之間,無不是父母所生,
故修性命之法亦是一理。
正道無二法,有二即旁門。
三教歸一之指,另有教外別傳之受命。
凡三教之中,俱有高人,不可偏弊自惑。

儒曰:存心養性。
道曰:修心煉性。
釋曰:明心見性。心性者,本體也。
儒之執中者,執此本體之中也。
道之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
釋之空中者,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道之得一者,得此本體之一也。
釋之歸一者,歸此本體之一也。
儒之一貫者,以此本體之一而貫之也。
余於是而知:
不執中、不一貫,其成聖而孔子乎?
不守中,不得一,其能玄而老子乎?
不空中、不歸一,其能禪而釋迦乎?
唯此本體。以其虛空無朕,強名曰中;
以其霹出端倪,強名曰一。
言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

儒釋道三教,
為治世、濟世、救世之正宗,
雖各立門牆,究皆此心此理。

聖人立教之意,果何為也哉?
因其世運之降,大道衰微,風俗澆淳,
人類縱於情慾,昧其真性,
致為:陰陽造化所鼓鑄,而不自覺,
陷於:生死苦海之中,而不知道。
聖人憂之,
乃推察天道變化之微,探究人生性命之旨,
詳其義理,定其法則,以垂至教。
教者,效也。使眾生依所教,而效也。
以葆其性,而全其生,而達天合道也。
此即:聖人立教之意。
蓋,為道而立也,為道之不明而立也。
為人之悖於道,而失其自性,而立也。
聖人知其「道」之為物,無名無形,不可言,不可見,
若是則「教」將不能行,而「道」亦無從修,
因溯其本始,明其貫通,

知天出於道,性受於天。
故明性,即是明天;明天,即是明道。
則天也,道也,其義:一也。
陰符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孔子,釋迦,太上之旨,
只是教人:明性,明天,明道也。
學者,必須先知此義,
然後於三教同源一本之旨歸,
可以瞭然無疑而不為邪說所惑。

易曰:天下一致而百慮,殊途而同歸。
蓋以言道也。一致同歸者,致於道,歸於道耳。
左傳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命即性也。
此性命者:
儒曰:天性。
釋曰:真如。
道曰:真氣。
即:天之所以為天之理也。
理者,即道也。道者,即氣也。(六祖曰:物也)
此氣者,非呼吸之氣也,乃先天虛無真一之氣也。
天以此理,賦之與人,故人身亦具天地之全德,
人與天,並稱為:三才。人,一小天地也。
人秉受天所賦與之性命以生,
而其載此性命,則為一:虛靈之心。
故吾人能保其心之天,即所以能存其命之天。
亦即所以全其性之天。
能全其性天,而謂之:盡性合天。
是為:觀天之道,執天之行也。
然後可以盡修道之能事,

明乎此義,則知修道之成功與否,
其關鍵只在於:一心。
書曰: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
聖狂之分,亦只在此心之於念慮或克或罔,以為轉移耳。
故內典真誥、四書五經之文,
其簡約旨趣,莫不諄諄教人從心性上用工夫也。
儒家,存心養性,以臻於無聲無臭之天,以為極功;
佛家,明心見性,以皈於極樂不滅之天,以為究竟;
道家,虛心煉性,以返於至玄無極之天,以為成就。
教雖分三,旨則一也。
其性道境界,
儒曰:至誠;
佛曰:真空;
道曰:清靜。
聖人猶恐學者不得要領,復示之以修養之旨趣,
儒曰:執中精一;
佛曰:止觀禪定;
道曰:守中抱一。

《中庸》至曲,《大學》止於至善。
惟是儒家言其性道,有體用二義。
故修養必具內外工夫,

佛家謂之:顯密。
徵見於事物者,是其:顯。
深會於精神者,是其:密。

自內修言之:
儒曰:正心誠意,克己復禮,閑邪存誠,
格物臻知,集義養氣。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道家:守信去妄致柔,虛心實腹,
恬淡寡慾,清靜無為。

自外修言之:
齊家,治國,平天下, 親親、仁民、愛其物,
此皆:儒家希聖之外功也。
利他慈悲,庄嚴地獄,
渡盡眾生,咸登覺岸者,
此皆:佛家證果之外功也。

敬老慈幼,戒殺放生,
排難解紛,寬讓接物,
不擾化民,俾萬物各遂生養,
此皆:道家之外功也。

工夫雖分內外,然皆本乎性之德也,合其內外之道也。
物有本末,水有源流,二也,皆一也。
故三教之學,則天人一貫之道也。
所謂三教旨歸為一本者,即指此一貫之道耳。
三教一本者,本於一道也。
釋迦,太上,孔子說法講道者,
以救世者,皆以天下蒼生為念也。
聖人之恬退,正恐學者貪戀利祿,蔽其性靈,
不知潛移默化之德,眾生亦可受其賜也。
立己,即是立人。成己,即是成物。
《中庸》《大學》所謂:
正心誠意以修身,定靜安慮以止至善,
即:教人修養心性也。
儒曰:正心誠意;
釋曰:四禪無念;
道曰:煉心築基。

儒曰:渾然太極;
釋曰:神通智慧,超出人天;
道曰:七返九還。
儒曰:知命順耳,從所欲,不逾矩者,
則已由至誠如神,而達於形神俱妙。
第夫子,不語神奇,
而其境界,又難以言語文字形容。
故門人記述,亦莫之能詳也。
學者必須細究三教之旨,覽其三教文字,
似各異趣,實皆一道,道無二致。
儒曰:克己;
釋曰:降心;
道曰:煉心。
不可執其經典文字之不同,
而遂疑其教旨亦互有殊異也。

自聖人既沒,而大道之不明於天下,久矣。
佛教自達摩東入震旦,凡六傳,至於慧能。
時,在李唐初葉,遂無人承其衣缽。
以後皈依佛者,僅知以:念誦經咒,為能事,
而佛教之真諦以失。

道教則自柱下授經於關尹,至秦時,已失其系統。
雖漢初時,有河上公。
而漢末時,有魏伯陽。
晉時,有葛洪。
然已屬秘傳之學,故後世於《道德》《參同》 諸丹經,

無復有通其義者,而道教之微旨遂絕矣。
儒學,自堯舜授受孔子,集群聖之大成,以授曾子,
至子思,乃發揮於《中庸》,而孟子得之,以成道。
至於今日,而世人已不知:教為何教?道為何道?
且將以經文之難解,一並廢棄而不讀,
風俗之壞,災劫之宏,則亘古未有。
至是,委為氣數之使然,而嘆無有挽救之術,
不亦大可哀也,此豈聖人立教未善之過歟。

不得真傳者,不解教旨,
不明至道,習於虛偽,
蔑棄德行,以至於此極歟。
學者,若果志在修道,

則三教教人者,教人修道也。
皈於儒固可,皈於佛老,亦無不可也。
修道者,只是:明心見性也。
而成道之功,只是存心養性也。
吾人第於此心性之存養,使之合於:
儒之:無極、至誠。
釋之:真空、虛空。
道之:清靜、自然。
一旦豁然貫通,則可立登道岸。
內典真誥,經傳之文,所言祥明,指導無遺,
須要學者因事悟理,立德溯道,
方為:天人一貫內實外宏之學。
天下古今,無有不得口訣之仙佛聖人。
試讀三教經典,言道不可謂之不詳矣。
然何嘗略載訣語?
須知:一訣天機,足抵讀破萬卷經典。
古人曰:

至道之真諦,不在文字之間。
觀於皇古之世,人類心性純一,
自然合乎至道,可知之矣。
願有志於道者,其速速修德積誠,
訪求明師,傳授真訣,
則庶幾經中所謂:
有為無為、順生逆運之秘機,不難明了,
而性命雙修,超出陰陽之功,
或亦可以:有志竟成,而不差謬也歟。

② 懸空寺在什麼地方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境內的翠屏山半山腰的內凹處,寺內最高處距離谷底90餘米。寺廟的正上方的山體被開鑿出一條天溝,用以避免更高處的山體出現落石砸到寺體。

該寺現存建築均為明清時期重建,整座寺廟建於翠峰山的半山腰上,依靠27根木樑支撐全部寺廟主要建築,遠看形如懸在半空,故名懸空寺。整座寺廟共有40間房屋,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主體建築之間由走廊和棧道相連。

在整座寺廟的底部共埋有27根木質橫梁,直徑約為50厘米,這些木樑均曾被桐油浸泡,其中一端依靠榫卯結構固定在山體之中,另有一部分承接寺廟主體建築,並從主體建築下伸出1米左右以承接棧道部分。

(2)中國三教合一的寺有哪些擴展閱讀:

懸空寺的創建的歷史有不同說法。一種稱該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是由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下令建造的,原意是將天師道長寇謙之的天師道場遷移至此。懸空寺建成時原名為玄空閣,後因為「懸」和「玄」諧音,以及寺廟建在了懸崖的半山腰處,遂被稱為懸空寺。

另一說法稱北魏道武帝拓跋圭在天興元年(398年)攻克北燕後,從中山北歸平城,發兵萬人鑿開恆嶺,通直到五百餘里,此處為始基。宋朝楊業鎮守三關,也屯兵於此。

在金代之前,懸空寺已經成為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將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三位合貢於寺院的最高處。該寺廟於金朝、明朝、以及清朝同治年間均有重修,現存建築大多為明清時期重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懸空寺

③ 南嶽大廟是儒、釋、道三教共存,世界唯一一個嗎

南嶽大廟很多人都聽說過,屬於儒、釋、道三教共存的精華!廟里總共有大大小小一百零八個菩薩及諸神,但是一般必朝拜的有八位:南嶽聖帝,聖公聖母,轄神總管,文殊菩薩,觀音菩薩,財神老爺,如來佛祖,葯王菩薩。我們一起了解下:

南嶽大廟勝景

盡管儒、釋、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異,但他們長期以來友好相處、共同發展、同存共榮。儒、釋、道三教共存一廟,這是我國乃至世界廟宇中絕無僅有的。

聞名遐邇的南嶽大廟:儒、釋、道三教共存世界絕無僅有的!

④ 中國十大佛教寺院

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里,洛龍區白馬寺鎮內。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大昭寺

大昭寺,坐落在拉薩市舊城中心八角街,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譽, 與這座佛像有關。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並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

法門寺

位於扶風縣城北十公里的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在山西運城市解州鎮西關。北靠銀湖(鹽池),面對中條山,景色秀麗。解州東南10公里常平村是三國蜀將關羽的原籍,故解州關帝廟為武廟之祖。

晉祠

位於山西太原,始建於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這里殿宇、亭台、樓閣、橋樹互相映襯,山環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十分優美的古建園林。

孔廟

位於山東曲阜城中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色彩、規模宏大的建築群,與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建築群。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琅",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鼎盛時期,僧侶達到4000餘人,1980年對外開放旅遊。

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佔地面積約57600平方米,現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門釋永信。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塔爾寺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蓮花山坳中。塔爾寺院依山勢建築,由眾多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等組成,布局嚴謹,建築巍峨,金碧輝煌,氣勢恢宏,是我國著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塔爾寺是青海省佛學院的最高學府,現設有顯宗、密宗、時輪、醫明四大學院(經院)。

懸空寺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建成於1400年前北魏後期,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於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教理,"空"則來源於佛教的教理,後來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

⑤ 全國十大佛教寺廟

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寺廟——白馬寺
中國歷史上第二座寺廟——大報恩寺
漢地最早的佛寺——阿育王寺,中國第一位佛教信徒劉英建造
中國五山十剎之首——金陵天界寺
民間第一寺——永寧寺
正史記載的最早寺廟——浮圖祠
第一比丘尼寺——竹林寺,中國第一位比丘尼凈儉建造
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獨樂寺
南朝第一寺——南京雞鳴寺
中國第一國寶——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3]
神州第一勝地——嵩山大法王寺
天下第一禪林——靈谷寺
天下第一剎——少林寺,中國禪宗發源地
神州第一壇——戒台寺
達摩第一道場、中國禪宗發祥地和最初祖庭之一——定山寺
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廟——桑耶寺
佛、道、儒三教合一寺廟——懸空寺,現存唯一的
最早的清真寺——懷聖寺
佛教「三論宗」的發源地——棲霞寺
中國佛教禪宗之源——華林寺
中國佛教凈土宗發源地——東林寺
中國現存最古的佛塔——嵩岳寺
現存最大、最早的藏式佛塔——白塔寺
中國最大的舍利塔——棲霞寺舍利塔
第一禪林、川西第一叢林——昭覺寺,入門不見寺、十里聽松風
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哲蚌寺
東南佛國——天童寺
北方最大的佛教叢林——紅螺寺
嶺南禪林之冠——南華禪寺,嶺南第一山
中州一絕——水簾寺
雲南規模最大的寺——華亭寺,昆明現存最久的寺廟
雲南藏傳佛教寺廟之首——噶丹松贊林寺,被喻為「小布達拉宮」
貴州佛教的第一叢林——弘福寺
北京地區最早的寺廟——潭柘寺,皇家第一寺院
北朝最初名勝,東土第一道場——寶相寺,千年寶剎
中國佛教「禪林清規」發祥地——百丈寺 [4-5]
游覽常識編輯
彌勒菩薩名「阿逸多」,釋迦牟尼弟子,南天竺人,後來由人間生在兜率天內院中教化菩薩。也有把布袋和尚稱為彌勒菩薩的,源自浙江奉化在五代時有一僧人常攜布袋,教化群眾,頗受群眾信仰,臨終時說了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分勝百千億,時時示時人,世人自不識。」因此,人們認為彌勒佛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韋馱天——傳說唐道宣律師曾與天人會談,說及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韋將軍常周行東南西三洲(北洲無出家人),護助諸出家人。宋代以後,便在寺中塑了韋天像,又和佛經中所說韋托天相混,一般稱為韋馱菩薩。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即是正殿,或稱大殿。大雄是稱贊釋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釋迦牟尼佛——佛教的教主,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釋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成佛,教立了佛教,所以稱為釋迦牟尼佛。一般多在釋迦牟尼佛像旁塑有兩位比丘立像,其中年老者名「迦葉尊者」,佛涅槃以後後世稱他為初祖;年輕者名「阿難尊者」,迦葉尊者涅槃以後後世稱他為二祖。
俗稱釋迦牟尼佛為如來佛,這是不對的,因為如來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稱,並不是說某佛。就像先生閣下不能說明

⑥ 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趨勢出現於什麼時候

依據所學知識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盛行,沖擊著儒學正統地位,各種思想體系為了滿足統治者的需求,彼此借鑒出現了三教合一的現象,所以出現於:南北朝。

三教合一是指儒教、釋教、道教三個教派的融合,其中有儒家立場的三教融合、道家立場的三教融合和佛教立場的三教融合三種類型。對於此種現象,學者多以三教合一統而論之。然而,從三教並立到三教合一,則有一個過程。元明間「三教合一」一詞的出現可以說是三教間關系已經具有內質的演變。

參考資料

「三教」,指的是儒、釋、道三家。三教概念的發展,可以分幾個階段,魏晉南北朝梁武帝是一個階段,唐宋是一個階段,元明清是一個階段。

最初的階段里,雖然有三教的連稱,不過彼此是獨立的,當然相互間都有影響,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並論,則是偏重於它們社會功能的互補。

中間的階段是一個過渡的階段,主要在於彼此內在意識上的流通融合,逐步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樹一幟。

只有最後的階段才出現真正宗教形態上的三教合一。其中,第二階段是在繼續第一階段三教功能互補的基礎上更添新內容,第三階段亦是在前二個階段的底子上再演化出來「三教合一」的新成份,這也反映了三教合流的趨勢越來越大。

有關建築:

青龍洞古建築

青龍洞古建築群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貴州鎮遠城東的中和山上。這里山勢挺拔,峭壁懸崖。巨岩、洞穴和為一體。道、儒、佛三種宗教的寺廟群生就山腰。它背靠青山,面臨綠水,貼壁臨空,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翹翼飛檐、雕梁畫棟。這些古建築依山因地,分別採用了「吊」、「借」、「附」、「嵌」、「築」等多種工藝,硬是在一段懸崖上築出中元洞、紫陽洞、青龍洞、萬壽宮等一片閣樓洞天。它氣勢雄偉、構思大膽、布局精巧。於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衛高廟

高廟位於中衛城北,接連城牆的高台上。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稱「新廟」。」。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10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後經道光二年、咸豐三年、光緒八年續建,改稱「玉皇閣」。民國初年增建後,改稱「高廟」,建築面積達2510平方米,是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築群。高廟坐北朝南,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主要建築都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因,逐步增高;輔助建築位於兩側,均衡對稱;主體建築與輔助建築之間飛橋相連,極富變化。在僅2000餘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築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殿宇。整個建築群以其殿宇精巧,檐牙相啄,翼角高翹曲廊有致而聞名遐邇,真是寧夏古建築中的傑作。高廟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其完美的造型,更妙的是它還集儒、道、佛三教於一廟,共塑有各類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極,令人目不暇接。高廟地獄是我國四大鬼城之一,進入陰曹地府,既刺激又令人嘆為觀止。登上中衛高廟的最高層,又是另一番景象。極目雲天,潑黛浮藍;大漠綠洲、黃河、長城盡收眼底。近處,雲蒸霞蔚;遠處,飄來的瀚海駝鈴深沉悅耳。真是寧夏古建築中的傑作。

懸空寺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城南四公里恆山金龍峽的半崖峭壁間,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國內現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全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橫梁為基,巧借岩石暗托,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虛實相生。

三教合一---網路

⑦ 懸空寺中同時供奉著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中國是否還有像這樣的寺廟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境內,是在北魏晚期建立的,至今仍保存的非常完好,這座寺廟全部都是木質結構,在每一個朝代都有進行修繕,直接掛在懸崖峭壁上面,和懸崖峭壁直接成90度的垂直,遠遠看去彷彿就鑲嵌在半山腰一樣。在懸空寺中,同時供奉了孔子,老子以及釋迦摩尼的雕像,這是將中國的佛,道,儒三教合在了一起,在中國,這樣的寺廟是唯一一個。

懸空寺內供奉著老子,孔子以及釋迦摩尼的,釋迦摩尼是佛教的創始人,位於正中間,左邊是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右邊是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這三個宗教同時供奉在一個店內,在其他寺廟中都是沒有見到的。同時也正因為三個宗教供奉在一個店內,所以也能夠避免懸空寺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被損毀,懸空寺至今能保存的如此完好,也是一個奇跡。

閱讀全文

與中國三教合一的寺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崇左和越南哪裡交界 瀏覽:438
伊朗人平時吃什麼 瀏覽:580
義大利在什麼時候幫助過中國 瀏覽:25
英語單詞印度怎麼寫 瀏覽:673
尼泊爾與印度哪個更窮 瀏覽:996
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數是多少 瀏覽:998
瓊海市裡哪裡有越南鞋批發 瀏覽:783
美國為什麼要打伊朗的將軍 瀏覽:943
印尼黃檀傢具怎麼樣 瀏覽:285
印尼什麼節日會放炮 瀏覽:942
在越南怎麼可以玩微信 瀏覽:461
越南國土如何管理 瀏覽:462
為什麼中國沒有雇傭兵 瀏覽:739
印度青年葯房怎麼買葯 瀏覽:633
如何自己去越南打工 瀏覽:53
中國第二個經濟體在哪個省 瀏覽:676
伊朗為什麼造不了戰斗機 瀏覽:829
義大利有哪些運動項目 瀏覽:184
謝謝伊朗文怎麼寫 瀏覽:702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版權多久下證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