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家怎麼評價原子彈
如果現在世界上沒有原子彈,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避免任何國家和組織研製它;但是當原子彈和其他核武器已經為一些國家所掌握時,我們再去抵制它就不是理智的選擇。
中國政府有句話說,「中國擁有核武器的目的是為了最終消滅核武器」。我不評論現實情況是怎樣,不評論這話是否過於冠冕堂皇,單就它的深層原因來看是合乎最佳選擇的。雙方都有原子彈才可能任何一方都不使用原子彈,這道理再簡單不過了。
把鄧xx列入「人類的公敵」似乎有些莫名其妙。中國最先要求發展核武器的不是他,是毛澤東。即使是毛澤東,那也是正確的選擇。如果他不做出這個決定,難不準中國都被美蘇轟過好幾回了。朝鮮戰爭的時候美國就在對中國動用原子彈的邊緣,中蘇關系惡化的時候蘇聯人也動過這腦子。中國這樣的大國沒有一定核威懾力還談什麼和平發展,談什麼國際地位?!
原子彈是個超級殺人工具,但是不要靜止地看問題。
㈡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核武器的發展
核談判、核裁軍、核軍備控制是適應核戰略外交斗爭需要的,核武器數量、質量的發展是適應國防建設核軍備發展需要的。核霸主及某些核大國並未根本停止發展其核力量,只不過由過去的重數量轉變成現在的重質量,實行「精兵」政策和放慢發展速度,緩和經濟危機,提高綜合國力而已。同時,它們為了達到削弱無核或少核國家的核力量的發展,進而達到對他們核力量發展的削弱控制,保持其核優勢。無核或少核國家也沒有放棄核發展的努力。任何武器只要它沒有失去威脅和使用價值,它就必然仍是戰爭的工具。冷兵器早為時代所淘汰,但刺刀、匕首至今仍為防身武器。如今有核國家的核戰略政策,都是由核威脅、核力量使用、核武器發展政策所組成。我們應聽其言、觀其行,千萬不可人雲亦雲,盲從地被人牽著鼻子走,「有備無患」是我國歷代軍事思想的「古訓」,任何時候都不能麻痹。
㈢ 神十三飛天與中國原子彈首爆同日,你如何看待這57年的跨度
神十三飛天的新聞引起了不少朋友的關注,並且也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並且讓我國人民都感覺到非常的自豪,這代表著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一個新的發展和進步,代表著我國的科研水平處於世界的領先行列之中,而更是有一個問題讓大家感覺到特別的巧合就是,神十三飛天的日子與中國原子彈首爆的日子是同一天,雖然是同一個日期,但是時間已經跨過了57年的跨度。
和57年前的環境相比,現在我們無論是在經濟方面還是在科研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的優勢已經變得越來越多,並且條件也提升很多,而這也是在57年時間之內,由無數的中國人不斷的付出努力和心血所達成的一個成就。也正因如此,有很多人的內心都是感覺到無比自豪和驕傲的。正是因為所有人的不斷付出才創造了現在的成績。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相信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也會做出更多的努力,為國家的發展做出屬於自己國的貢獻,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
㈣ 中國原子彈實驗成功後,周邊國家如何評價
我國第1顆原子彈是在1964年10月16號引爆的。
在核彈爆炸成功之後我國首先將這樣的一個好消息通知給了我們的歷史性鄰居日本,之後向世界宣布我國已經擁有核武器,並且鄭重承諾在戰爭狀態下我國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詆毀的那類主要是以英法美蘇四國為主,因為它們已經擁有了核武器,中國擁有了核武器相當於在軍事方面和它們站在了同一高度,這對於都想稱霸的四大國而言顯然是不舒服的,所以它們都拚命詆毀中國這次原子彈爆炸的成就,認為名不副實。
害怕的主要是以與我國有舊怨的周邊國家有關,比如印度、日本,它們對我國在軍事上領先於它們而擔憂,怕因為舊怨,而被尋仇。
興奮的則以第三世界的國家為主,這部分國家一直與中國交好,中國也一直願意幫助這些兄弟國家們。中國有了原子彈,當然也會更好的保護好它們不被其他大國所欺負。
㈤ 如何看待核武器
核武器的出現使人類第一次擁有了徹底摧毀對手的能力。因為是常規武器的話,即便是爆發大規模戰爭,也只能將某個國家的政府推翻,國家本身的基礎設施什麼的都是還在的。而核武器卻可以炸攤一個大國,或者把一個中小國家打回什麼也不剩的「石器時代」。不過因為很多國家有核武器,比如冷戰時的美蘇,所以核戰爭很難打得起來。畢竟,雖說雙方可以確保互相摧毀,卻誰也不敢動手。而且,除中國外,其他有核國家並沒有承諾不率先使用核武器,即常規戰爭打大了,戰爭方或許就會開始使用核武器。不過前面說了,沒有國家敢用核武器。所以,核武器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戰事的擴大。正因為這樣,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打起來。
㈥ 兩彈一星 精神對當時中國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什麼是「兩彈一星」?很多人都以為是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其實它是指核彈(原子彈、氫彈)、導彈和人造衛星.
中國為什麼要搞「兩彈一星」?這還要從新中國成立之初講起,剛剛誕生的新中國就籠罩在核威脅的陰影下.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深深地意識到,中國不能沒有自己的核武器.當時的中國科學極為落後,工業體系尚未建立,沒有一位中國科學家見過原子彈,只有錢學森等少數幾位科學家上個世紀40年代曾在美國搞過導彈研究工作.
中國原子彈爆炸震驚世界
1959年7月,周恩來總理向第二機械工業部(核工業部)傳達了中央的決策:「自己動手,從頭摸起,准備用8年時間搞出原子彈.」鄧稼先被任命為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探索和設計工作.人們難以想像,科學家們是在飢餓的狀態下完成這些浩繁工作的,他們工作到半夜卻只能沖杯醬油喝,或到樓下摘些槐花、榆錢補充飯食.
終於,經過多次論證後,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羅布泊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像一股強烈的沖擊波迅速傳遍了全世界.反應最強烈的是美國政府.在中國宣布首次核子試驗成功後不到3小時,美國總統約翰遜就急忙忙在全國電視廣播中發表聲明,強調「不應過高估計這次爆炸的軍事意義」.盡管美國政界盡量縮小中國原子彈爆炸造成的影響,但是參加過美國「曼哈頓」工程的核物理學家給予了公允的評價,認為中國的核武器技術比官方最先估計的要先進得多.法國宣傳部長佩雷菲特也指出:「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將使世界力量對比發生某種程度的變化.」
西方大國的核競賽從此也愈演愈烈,法國加快了研製氫彈的進程.毛澤東主席指出,為了打破核壟斷,必須趕在法國之前研製出我國的氫彈.1965年元月,周總理代表黨中央和國務院下達任務:把氫彈的理論研究放在首位.於是,鄧稼先、於敏等一批科學家又開始了氫彈的艱苦研究.1967年6月17日,我國的氫彈試驗爆炸成功.從製成原子彈到製成氫彈並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零4個月,蘇聯4年,英國4年零7個月,法國8年零6個月,中國只用了2年零8個月.
導彈核武器試驗在中國本土進行
中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於導彈的研製.中國導彈專家梁思禮院士回憶說,那時搞導彈相當於在一張白紙上作畫,除了院長錢學森,其他人從來沒有見過導彈是什麼東西.隨後,中蘇關系緊張,蘇聯在1960年單方面撕毀了合同,撤走了專家,這對剛剛起步的中國導彈事業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是靠著一股堅定的信念,中國科學家們在當年成功試射了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在隨後的1964年6月,中國又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自行研製的導彈.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美英蘇等國嘲笑中國是「有彈無槍」,空有核武器而沒有運載工具,為此中國科學家們又加緊進行兩彈(原子彈、導彈)結合工作,由於當時的條件限制,導彈核武器試驗只能在中國本土進行.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西方媒體驚呼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
伴隨著中國導彈的迅速發展,中國又把目標瞄準了人造衛星.早在1958年5月,毛澤東主席就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然而國內對人造衛星幾乎一無所知.很難想像,以原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閔桂榮為首的中國衛星研製者竟是從參觀天文館入手,開始了他們建築天梯的科研工作.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令外國同行吃驚的是,中國的第一顆衛星水平竟是如此之高,重達173公斤,超過先前美、蘇、日、法4個衛星的總和.西方媒體驚呼:「中國當之無愧地加入了空間俱樂部,中國已經擁有了原子彈和氫彈,必須把這次衛星的成功看作是宣布能把洲際導彈發射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公告.」可以說,正是「兩彈一星」打破了核大國對中國的核訛詐,保護了中國的國家安全.
㈦ 中國戰略核威懾能力評價
到2000年,中國似乎在研發、部署和使用導彈方面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當時中國正為第二炮兵的短程彈道導彈力量打造一種日益致命的作戰能力。此外,中國還在升級戰區級的核武和常規中程導彈,以及具有「可靠的最小威懾力」的戰略級洲際導彈。 中國的分析家認識到,在面對(對手)情報、偵察、導彈防禦及精確打擊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可靠和有效的威懾力有賴於更具生存力的核態勢。北京也盤算,更強大的核武能力是支持中國的全球政治和地位不可或缺的。 總的來說,中國的核戰略學說日益聚焦「足夠性和有效性」,這意味著中國要把確保其核力量能實施威懾和反恐嚇使命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隨著「東風-31A」及「巨浪-2」的研製,中國正走向生存力大為提高、更可靠的戰略態勢。同時,北京正在增加其常規導彈能力,不僅包括了日益強大的短程導彈,而且包括有可能威脅到美國航母的中程導彈。正如中國學者所說,基於所取得的進步,中國的「戰略核威懾力和實際的作戰能力已大大提高」。 確實,公路機動型戰略導彈和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引入,將使中國具備二次打擊的「有效威懾」。從威懾理論看,通過促使美國和中國謹慎行事,一個更可靠的二次打擊能力應該能夠增加穩定。
㈧ 如何評價廣島原子彈
這個問題其實對於一個有著中國魂的中國人來說只有一個答案:原子彈下無冤魂。
廣島原子彈事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的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日本作為二戰的最主要參戰國,在亞太地區掀起了腥風血雨,可以了解一下美國投原子彈的背景,就可以直觀的做出評價:
美國在向日本投放原子彈之前,曾在空中拋灑了大量宣傳單,美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告訴日本人,他們將向日本投放原子彈。但目標並不是普通平民,他們只是為了摧毀城市內的軍事設施和武器生產廠,美國還將即將轟炸的目標城市也列舉在傳單上,讓他們趕快離開目標城市,可是日本平民並沒將傳單的內容放在心上,認為美國只是想要騙他們投降而已,還是沒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日本國內基本上所有人都參加了戰爭,男人們作為士兵在前線侵略,女人和老人再加上一些可以勞動的小孩就在國內生產軍事物資,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為戰爭出一份力,將他國的各種資源變成自己的。甚至還有不少女人以作為慰安婦而感到光榮,原子彈下無冤魂,想當初日本對我國造成的難以彌補的罪行,還覺得日本平民是無辜的嗎?至少不是所有的都是無辜的。
不想多說什麼,只有一句話:立場不同,評價就不同。做為一個中國人,我就想說原子彈爆炸得好,廣島、長崎原子彈下無冤魂!
㈨ 人們是怎樣看待原子彈工程的
史汀生交給杜魯門一份關於原子彈的備忘錄,上面寫著:「用不了4個月,我們大概就會製造成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最可伯的武器,它是一順能炸毀整整座城市的炸彈。」看了這份備忘錄後,杜魯門找史汀生、李梅以及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史汀生對這一神奇的武器充滿擔優,他說:「從人類已達到的道德水平看,這種炸彈簡直是碰不得的危險物,它也許會完全摧毀人類的現代文明。」同時他也告訴總統,這一武器對美國外交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能夠成功,它將縮短戰爭的進程。但李海上將對此十分懷疑,他在聽了有關方面對原子彈的科學論證後,冷笑著說:「這是我們干過的最大的事,這個炸彈永遠不會爆炸,我是以一個爆炸專家的身份這樣說的。」當時,像李海這樣對原子彈持懷疑態度的大有人在。
㈩ 你是怎樣看待核武器的
中國擁有和發展核武器是正確的,否則就沒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現在一些無核國家,也都在有核國家的庇護之下,中國如無核武器,誰又能保護這樣大的國家呢?只有受人欺負,仰人鼻息。美國如無強大的武器裝備和資金儲備,就不能這樣強硬,也不可能充當世界警察的角色。欺軟怕硬是人類的通病,國家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