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航天飛船有哪些
中國航天飛船有: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神舟十一號。
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或優於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神舟號飛船是採用三艙一段,即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段構成,由13個分系統組成。神舟號飛船與國外第三代飛船相比,具有起點高、具備留軌利用能力等特點。
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由專門為其研製的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基地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回收地點在內蒙古中部的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航天著陸場。
『貳』 火箭名稱有哪些
火箭名稱有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十一號、長征七號、長征五號。長征一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研製的第一種國產航天火箭,目標是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長征二號:是中國研發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之一,為二級液體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
火箭名稱有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十一號、長征七號、長征五號。
1、長征一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研製的第一種國產航天火箭,目標是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長征一號是一枚三級火箭,使用新投入生產的GF-02固體燃料發動機。
2、長征二號:是中國研發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之一,為二級液體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高度在500km以下的各類近地軌道衛星和其他航天器,是中國的航天運載器的基礎型號。
3、長征十一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一院),研製的新型四級全固體運載火箭,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
4、長征七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發射貨運飛船而全新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採用「兩級半」構型,箭體總長53.075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直徑2.25米的助推器。
5、長征五號:為捆綁四個助推器的兩級半構型火箭,採用無毒無污染推進劑,火箭全箭總長56.97米,起飛質量約869噸。
『叄』 中國能發射載人航天器的火箭
長征二號F型火箭。
長征二號F型火箭是中國目前唯一用於發射載人飛船的火箭。它是在長征二號E型即「長2捆」火箭的基礎上,按照載人航天工程總體任務和技術指標要求而研製的。
長征二號F型火箭全長58.3米,起飛重量479.8噸,由4個液體火箭助推器和芯一級、二級、整流罩、逃逸塔組成,包括控制系統、故障檢測系統、遙測系統、外測安全系統、逃逸系統、箭體結構、動力系統、推進劑利用系統、附加系統和地面設備等10個分系統。
詳細介紹:
從1992年開始研製的長征二號F型火箭,是中國航天史上技術最復雜、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標最高的運載火箭。火箭能夠安全可靠地將飛船送入預定軌道,同時,在飛出大氣層之前,若出現重大故障,能按救生要求使航天員安全脫離故障危險區。 到目前為止,長征二號F型火箭已經成功地將4艘無人飛船和二艘載人飛船送入太空預定軌道,發射成功率達到100%。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的發射,將是「長征」系列火箭第109次發射,此前,「長征」系列火箭已連續66次成功將多種飛行器安全送入太空。
『肆』 我國共發射了幾次載人航天飛船
截止2019年5月,中國共發射了6次載人飛船。
1、神舟五號,2003年10月15日09時整發射,搭載航天員楊利偉進行了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
2、神舟六號,2005年10月12日09時整發射,搭載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在近地點200千米,遠地點350公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5圈,然後變軌到距地面343千米的圓形軌道。
3、神舟七號,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神舟七號飛船搭載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名航天員發射升空,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開始。
4、神舟九號,2012年0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號飛船搭載景海鵬、劉旺、劉洋(女)發射升空,劉洋成為中國首位參載入人航天飛行的女航天員。
5、神舟十號,2013年06月11日17時38分,神舟十號飛船搭載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女)發射升空。
6、神舟十一號,2016年10月17日07時36分31秒409毫秒,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景海鵬、陳冬法身升空。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圓滿完成「處女之行」。這次飛行成功為中國載人飛船上天打下非常堅實的基礎。
2001年1月10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二號飛船。2002年3月2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三號飛船。
2002年12月30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
『伍』 中國航天載人飛船共發射了幾次宇航員分別是誰
一共載人航天六次,具體如下:
一、神舟五號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二、神舟六號
2005年10月12日,中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發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
三、神舟七號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四、神舟九號
神舟九號飛船於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將第一次入住「天宮」。33歲的劉洋也成為中國第一個飛向太空的女性。
五、神舟十號
北京時間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許,中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將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征太空。
六、神舟十一號
神舟十一號飛船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神舟載人飛船,神舟十一號由長征二號FY11運載火箭發射。
飛行乘組由兩名男性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5)中國載人火箭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神舟一號
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後順利返回地面。
鮮為人知的是,這枚載人航天工程的「先鋒官」,竟是由地面試驗用的電性能測試飛船臨時改裝而成的。作為中國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二、神舟二號
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中國第二艘無人飛船「神舟二號」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至此,飛船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7天。圍繞著飛船的測控和回收,中國航天測控人員決戰太空,展開了緊張的工作。
「神舟二號」是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組成。其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它的發射完全是按照載人飛船的環境和條件進行的,凡是與航天員生命保障有關的設備,基本上都採用了真實件。
三、神舟三號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於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號」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等重要生理活動參數。飛船工作正常,預定試驗目標全部達到,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與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二號」相比,「神舟三號」飛船的發射,在運載火箭、飛船和發射測控系統上,採用了許多新的先進技術,進一步提高了載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神舟四號
2002年12月,「神舟四號」在經受了零下29攝氏度低溫的考驗後,於30日0時30分成功發射,突破了中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2003年1月5日,飛船安全返回並完成所有預定試驗內容。
「神舟四號」飛船是在「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神舟三號」飛行試驗成功的基礎上,經進一步完善研製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相同。
「神舟四號」飛船是第四艘無人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飛行中,飛船相繼完成了對地觀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實驗和空間天文和空間環境探測等任務。
『陸』 中國目前運載火箭主要是什麼系列
中國目前運載火箭主要是長征系列。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長征運載火箭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
長征火箭已經擁有退役、現役共計4代17種型號。其中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二號E、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甲5個型號已退役;長征二號丙、長征二號丁、長征二號F、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征三號丙、長征四號乙、長征四號丙、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和長征十一號12個型號在役。
另有長征五號乙、長征六號甲、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4個型號在研,長征十一號甲、長征九號2個型號論證中。
截至2019年9月23日,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飛行312次,發射成功率達到95.16%。
(6)中國載人火箭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火箭發展階段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展共經歷了5個階段。
1、第一階段是基於戰略導彈技術起步,主要包括CZ-1、CZ-2;
2、第二階段是按照運載火箭技術自身發展規律研製的火箭,包括CZ-3、CZ-3A系列、CZ-4系列;
3、第三階段是為滿足商業發射服務而研製,典型代表是CZ-2E;
4、第四階段是為載人航天需要而研製的,如CZ-2F火箭;
5、第五階段是為適應環保及快速反應需要研製的運載火箭,如CZ-5系列、CZ-6系列、CZ-7系列、CZ-8系列、CZ-11系列等。
『柒』 中國歷史上發射了幾個載人火箭
中國載人航天計劃於1992年正式啟動。初期目標是將航天員送入太空。遠期則包括建立永久空間站以及月球探索。
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的第一步是進入太空,而進入太空軌道飛行器被命名為神舟號飛船,最多乘員三人。飛船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
迄今,神舟號飛船共進行過7次發射,前4次為無人發射。
神舟一號1999年11月21日發射
神舟二號2001年1月10日發射
神舟三號2002年3月25日發射
神舟四號2002年12月30日發射,在軌時間6天零 18小時,環繞地球108圈。
神舟五號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飛船運行在軌道傾角42.4度、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350公里的橢圓軌道上,實施變軌後,進入343公里的圓軌道。計劃繞地14圈,歷時23小時。根據規劃,接下來的工作目標是將多人送入太空並逗留更長時間,以及進行太空行走。
神舟六號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中國航天員被送入太空,預計飛行時間為5天。先在軌道傾角42.4度、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347公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5圈,實施變軌後,進入343公里的圓軌道,繞地球飛行一圈需要90分鍾,飛行軌跡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斷向東推移的正弦曲線。軌道特性與神舟五號相同。
在中國首次完成載人航天任務之後,有關月球探索的「嫦娥工程」也已經展開,嫦娥工程的第一階段目標是向月球軌道發射人造觀測衛星。北京時間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UTC+8時)左右,嫦娥一號探測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衛星發射後,將用8天至9天時間完成調相軌道段、地月轉移軌道段和環月軌道段飛行。經過8次變軌後,於11月7日正式進入工作軌道。11月18日衛星轉為對月定向姿態,11月20日開始傳回探測數據。2007年11月26日,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2007年12月12日上午10時,慶祝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圓滿成功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神舟七號飛船在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4秒988毫秒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8分鍾。
神七上三個人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神舟七號飛船圍繞地球運行到第29圈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於中歐夏令時上午10時35分向航天員發出了出艙指令。接著,宇航員翟志剛開始開啟軌道艙艙門。他在離開軌道艙、進入太空後,向全中國和全世界人民問好,並揮動由宇航員劉伯明遞上的五星紅旗。第三名宇航員景海鵬留在艙內,與地面指揮中心保持聯系。中國宇航員令人注目的出艙活動,是世界宇航史上中國宇航員首次進行的太空行走,是中國航天計劃重要里程碑。
『捌』 中國載人航天飛船有哪些
中國載人航天飛船有: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神舟十一號、神舟十二號。
1、神舟五號
2003年10月15日首次載人飛行,承載的宇航員是楊利偉,成功圍繞地球十四圈。
2、神舟六號
2005年10月12日首次進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飛行,承載的宇航員是費俊龍和聶海勝。
3、神舟七號
2008年09月25日首次承載三名宇航員進入太空,承載的宇航員是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成功進行出艙活動(又稱太空行走)。
4、神舟八號
2011年11月01日由改進型「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順利發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與組合天宮一號成功實施首次交會對接任務,成為中國空間實驗室的一部分。
5、神舟九號
2012年6月16號發射2012年6月18日與天宮一號首次載人交會對接對接,承載的宇航員是景海鵬,劉旺,劉洋。
6、神舟十號
2013年6月11日17點38分發射,將與天宮一號對接,載人短期管理空間站,承載的宇航員是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
7、神舟十一號
2016年10月17日07時30分28秒與天宮二號對接,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承載的宇航員是景海鵬、陳冬。
8、神舟十二號
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承載的宇航員是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
『玖』 我國哪些載人飛船的名字
1、神舟九號,簡稱「神九」,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九艘飛船,是中國的第四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也是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拾』 中國的運載火箭有哪些
最主要最廣泛使用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除此之外,還有:
開拓系列運載火箭,屬於輕型全固體火箭,主要目的是快速發射(准備時間小於12小時)近地軌道微小衛星(載荷100千克左右),這個系列已經基本處於擱置狀態了,目前有4次發射記錄,成功率50%
快舟系列運載火箭,也是全固體火箭,亮點是快速發射、機動發射和低成本發射,目前成功率100%
飛天運載火箭,也是全固體火箭,定位和快舟相同,主要針對外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