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古代五刑制怎麼讀

中國古代五刑制怎麼讀

發布時間:2022-11-26 16:20:53

① 奴隸制五刑五個詞怎麼讀的。拼音

  1. 奴隸制五刑五個詞讀作:墨刑mò xíng、劓刑yì xíng、臏刑bìn xíng、剕刑fèi xíng、宮刑gōng xíng、大辟dà pì 。

  2. 奴隸制五刑:作為中國奴隸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刑法,始於夏,發達於商、周。影響及至三國兩晉南北朝,延續了數千年之久。包括墨,劓,剕(也作腓),宮,大辟(即墨刑-在額頭上刻字塗墨,劓(yì)刑-割鼻子,臏-去膝蓋骨,宮刑-毀壞生殖器,大辟-死刑),從夏代開始逐步確立,於西周時期寫入呂侯編著的《呂刑》,是一種野蠻的、殘忍的·不人道的、故意損傷受刑人肌體的刑罰。進入封建社會後,奴隸制肉刑開始逐漸被廢除。

② 古代五刑是什麼

五刑和肉刑 中國古代的五刑是五種刑罰的統稱,可分為奴隸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隸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宮、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隸制五刑在漢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後通行。兩種五刑制只是對古代刑罰的一種概括,不能完全包括古代的刑罰制度。 奴隸制五刑中除了大辟即死刑外,其他四種又叫做肉刑,因為這四種刑罰是對肉體的刑罰,而且受刑後無法復原。墨刑又叫做黥(音晴)刑,先割破人的面部,然後塗墨,傷好後留下深色的傷疤。漢文帝廢除肉刑後,經過魏晉隋唐,都沒有此刑,但五代和宋又恢復,遼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輕罪則刺胳膊。到清末光緒末期,徹底廢除。 劓即割鼻子,漢文帝廢除肉刑後,用笞三百代替,後來,又減少了笞數。此後,該刑不再出現。 刖又叫|(音費),夏朝稱臏,周時稱刖。是指斬掉左腳、右腳或者斬雙腳。有的說稱臏是去掉膝蓋骨。秦朝稱為斬趾。 宮又叫淫刑、腐刑、蠶室刑。開始是懲罰那些有***行為人,後來處此刑的人與***無關。宮刑是五刑中僅次於死刑的一種重刑。東漢時曾經用這種刑罰來作為死罪減等刑。隋朝法律正式廢除。 大辟大辟,即死刑。秦漢以前的死刑種類很多,如戮、烹、車裂(五馬分屍)、梟首(砍頭後懸掛示眾)、棄市(鬧市斬首後暴屍於眾)、絞、陵遲(也寫作凌遲)等。 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以前已經存在,到了隋唐正式定為法定刑罰使用。笞是笞打,原來的刑具用小荊條擰成,到了清朝則用竹板做成。這種刑一般打臀部。受刑的輕重和行刑人有關,可以徇私舞弊。笞分為五種等級: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杖用粗荊條擰成,到隋朝時定為法定刑,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擊打部位是背、臀和腿。宋、明、清和隋唐相同,到清朝末年法律改革時廢除。 徒強制犯人勞役的刑罰。《唐律疏議》的《名例》篇解釋說:「徒者,奴也。」即勞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兩年,兩年半,三年。唐朝不附加杖刑,而宋朝則加脊杖。 流就是將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不準回鄉。隋的流刑分三等: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分別勞役二年、二年半和三年。唐朝則各加一千里,但勞役時間減少,都是一年。 死隋唐之後,死刑一般是兩種:絞和斬。宋元明清還加上了凌遲。明清加梟首。 殺和戮殺和戮都有殺死的意思,但二者又有一些區別。在古代,人們將戮刑視為奇恥大辱,所以,在這里戮又有了羞辱和恥辱的含義。戮可以分為兩種,即生戮和死戮。 生戮即先將犯人示眾,然後再殺死。死戮是先將人殺死,然後再陳屍示眾,如果沒有被殺就已經死的,就陳屍示眾,有時為了泄憤,還要鞭屍。或者將屍骨故意弄得到處都是,叫做鞭屍揚灰,這不但是對死者的侮辱,還是對他在世的親屬的羞辱。 戮刑是對要受刑的人的一種羞辱,所以,到近代以後,都注重人的尊嚴五刑和肉刑 中國古代的五刑是五種刑罰的統稱,可分為奴隸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隸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宮、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隸制五刑在漢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後通行。兩種五刑制只是對古代刑罰的一種概括,不能完全包括古代的刑罰制度。 奴隸制五刑中除了大辟即死刑外,其他四種又叫做肉刑,因為這四種刑罰是對肉體的刑罰,而且受刑後無法復原。墨刑又叫做黥(音晴)刑,先割破人的面部,然後塗墨,傷好後留下深色的傷疤。漢文帝廢除肉刑後,經過魏晉隋唐,都沒有此刑,但五代和宋又恢復,遼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輕罪則刺胳膊。到清末光緒末期,徹底廢除。 劓即割鼻子,漢文帝廢除肉刑後,用笞三百代替,後來,又減少了笞數。此後,該刑不再出現。 刖又叫|(音費),夏朝稱臏,周時稱刖。是指斬掉左腳、右腳或者斬雙腳。有的說稱臏是去掉膝蓋骨。秦朝稱為斬趾。 宮又叫淫刑、腐刑、蠶室刑。開始是懲罰那些有***行為人,後來處此刑的人與***無關。宮刑是五刑中僅次於死刑的一種重刑。東漢時曾經用這種刑罰來作為死罪減等刑。隋朝法律正式廢除。 大辟大辟,即死刑。秦漢以前的死刑種類很多,如戮、烹、車裂(五馬分屍)、梟首(砍頭後懸掛示眾)、棄市(鬧市斬首後暴屍於眾)、絞、陵遲(也寫作凌遲)等。 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以前已經存在,到了隋唐正式定為法定刑罰使用。笞是笞打,原來的刑具用小荊條擰成,到了清朝則用竹板做成。這種刑一般打臀部。受刑的輕重和行刑人有關,可以徇私舞弊。笞分為五種等級: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杖用粗荊條擰成,到隋朝時定為法定刑,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擊打部位是背、臀和腿。宋、明、清和隋唐相同,到清朝末年法律改革時廢除。 徒強制犯人勞役的刑罰。《唐律疏議》的《名例》篇解釋說:「徒者,奴也。」即勞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兩年,兩年半,三年。唐朝不附加杖刑,而宋朝則加脊杖。 流就是將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不準回鄉。隋的流刑分三等: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分別勞役二年、二年半和三年。唐朝則各加一千里,但勞役時間減少,都是一年。 死隋唐之後,死刑一般是兩種:絞和斬。宋元明清還加上了凌遲。明清加梟首。 殺和戮殺和戮都有殺死的意思,但二者又有一些區別。在古代,人們將戮刑視為奇恥大辱,所以,在這里戮又有了羞辱和恥辱的含義。戮可以分為兩種,即生戮和死戮。 生戮即先將犯人示眾,然後再殺死。死戮是先將人殺死,然後再陳屍示眾,如果沒有被殺就已經死的,就陳屍示眾,有時為了泄憤,還要鞭屍。或者將屍骨故意弄得到處都是,叫做鞭屍揚灰,這不但是對死者的侮辱,還是對他在世的親屬的羞辱。 戮刑是對要受刑的人的一種羞辱,所以,到近代以後,都注重人的尊嚴和榮譽,處死犯人時一般要秘密處死。和榮譽,處死犯人時一般要秘密處死。

③ 古代五刑是什麼

「五刑」,是指中國古代官府對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種主要刑罰的統稱。
五刑為正刑或主刑,「五刑」之外的則為閏刑或從刑。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剕、宮、大辟。漢代經過刑制改革,肉刑逐漸廢除。以後隨著流放刑罰的不斷發展,其地位不斷提升,至南北朝時期流刑正式納入正刑「五刑」之中。自隋律起,正式形成了笞、杖、徒、流、死的新五刑體系,這種體系穩定下來,一直延續到清末,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據文獻記載,早在傳說時代,「苗民弗用靈」,由其統治者仿效蚩尤重刑作「五虐之刑」,這可以說是五刑的最早記載。早期王權國家形成後,刑罰也開始逐漸正規起來,大禹時代就已經有了正式刑罰的雛形。《尚書·舜典》載有:「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這里的五刑一般是指墨、劓、剕、宮、大辟五種主要刑罰方式。除了大辟是直接剝奪生命的刑罰外,其它都是對犯罪者身體進行殘害的肉刑。

④ 古代五刑怎麼讀

墨、劓、剕、宮、大辟中的
劓讀yì,是挖鼻子的意思
剕讀fèi(另外又叫刖讀yuè)就是砍腳的意思

⑤ 五刑指古代的那五種刑罰

死刑中國古代的死刑種類很多,死刑不僅僅是剝奪犯罪人的生命,還包括了羞辱、報復等含義。有的是一種很殘忍的酷刑。其種類有:凌遲、斬首、絞、賜死、棄市、車裂、脯、戮、炮格、磔(音折)、烹、焚、梟首等。有的是法定刑,如斬首、棄市、凌遲、絞,其他的則是一些臨時設置或使用的酷刑。 凌遲這種刑罰開始於亂世五代。宋仁宗時開始使用,主要是處死那些重罪犯人,以示報應、懲罰。遼、金、元、明、清都有這種法定刑。執行方法很殘忍,先從非要害部位割肉,直至犯人慢慢死去,民間叫做千刀萬剮。 斬首又名斬,但執行方式在南北朝前後有所不同。南北朝前經常是腰斬,之後則一般是砍頭,嚴重的也斬腰。絞古代將人用帛、繩等勒死或弔死叫做絞,自周、秦出現後,成為一種死刑。因為絞刑可以保全屍體,在隋唐之後,是法定刑中是次於斬的一種死刑。 賜死這是對貴族和官員的處死方式,在唐朝定型,一般五品以上官員犯死罪,用這種方式處死,具體做法有自刎、上吊和服毒。 棄市在秦漢時期是用刀刃殺死,魏晉以後是用絞刑處死,但地點都是在人多的鬧市,而且暴屍三天,以表示為眾人所拋棄,是一種帶恥辱特徵的死刑。 車裂車裂即五馬分屍。脯脯是把人殺死後將屍體曬成肉乾。戮戮是先示眾羞辱,再處死(參考「殺和戮」)。 炮格炮格就是炮烙,下邊點火把銅器燒熱,讓人赤腳在上邊走,使人掉進火中燒燙而死。磔磔即張裂肢體,令其乾枯,有的解釋說磔就是車裂。烹俗稱成煮。焚即活活燒死,有的時候叫點天燈。 梟首梟首是把人斬首,然後將人頭掛在木桿上示眾,起到恐嚇作用,隋唐宋曾經廢除,但明清時對強盜還用。 五刑和肉刑中國古代的五刑是五種刑罰的統稱,可分為奴隸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隸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宮、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隸制五刑在漢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後通行。兩種五刑制只是對古代刑罰的一種概括,不能完全包括古代的刑罰制度。 奴隸制五刑中除了大辟即死刑外,其他四種又叫做肉刑,因為這四種刑罰是對肉體的刑罰,而且受刑後無法復原。墨刑又叫做黥(音晴)刑,先割破人的面部,然後塗墨,傷好後留下深色的傷疤。漢文帝廢除肉刑後,經過魏晉隋唐,都沒有此刑,但五代和宋又恢復,遼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輕罪則刺胳膊。到清末光緒末期,徹底廢除。劓即割鼻子,漢文帝廢除肉刑後,用笞三百代替,後來,又減少了笞數。此後,該刑不再出現。刖又叫|(音費),夏朝稱臏,周時稱刖。是指斬掉左腳、右腳或者斬雙腳。有的說稱臏是去掉膝蓋骨。秦朝稱為斬趾。宮又叫淫刑、腐刑、蠶室刑。開始是懲罰那些有***行為人,後來處此刑的人與***無關。宮刑是五刑中僅次於死刑的一種重刑。東漢時曾經用這種刑罰來作為死罪減等刑。隋朝法律正式廢除。 大辟大辟,即死刑。秦漢以前的死刑種類很多,如戮、烹、車裂(五馬分屍)、梟首(砍頭後懸掛示眾)、棄市(鬧市斬首後暴屍於眾)、絞、陵遲(也寫作凌遲)等。 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以前已經存在,到了隋唐正式定為法定刑罰使用。笞是笞打,原來的刑具用小荊條擰成,到了清朝則用竹板做成。這種刑一般打臀部。受刑的輕重和行刑人有關,可以徇私舞弊。笞分為五種等級: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杖用粗荊條擰成,到隋朝時定為法定刑,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擊打部位是背、臀和腿。宋、明、清和隋唐相同,到清朝末年法律改革時廢除。徒強制犯人勞役的刑罰。《唐律疏議》的《名例》篇解釋說:「徒者,奴也。」即勞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兩年,兩年半,三年。唐朝不附加杖刑,而宋朝則加脊杖。流就是將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不準回鄉。隋的流刑分三等: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分別勞役二年、二年半和三年。唐朝則各加一千里,但勞役時間減少,都是一年。死隋唐之後,死刑一般是兩種:絞和斬。宋元明清還加上了凌遲。明清加梟首。 殺和戮殺和戮都有殺死的意思,但二者又有一些區別。在古代,人們將戮刑視為奇恥大辱,所以,在這里戮又有了羞辱和恥辱的含義。戮可以分為兩種,即生戮和死戮。 生戮即先將犯人示眾,然後再殺死。死戮是先將人殺死,然後再陳屍示眾,如果沒有被殺就已經死的,就陳屍示眾,有時為了泄憤,還要鞭屍。或者將屍骨故意弄得到處都是,叫做鞭屍揚灰,這不但是對死者的侮辱,還是對他在世的親屬的羞辱。 戮刑是對要受刑的人的一種羞辱,所以,到近代以後,都注重人的尊嚴和榮譽,處死犯人時一般要秘密處死。

⑥ 古代五刑是哪五種刑罰,古代的五刑指的是什麼

1.五刑是中國古代五種刑罰之統稱,在不同時期,五種刑罰的具體所指並不相同。

2.在西漢漢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宮、大辟。

3.隋唐之後,五刑則指笞、杖、徒、流、死。

4.一般前者稱為奴隸制五刑,後者稱為封建制五刑。

5.折疊奴隸制五刑:墨,又稱黥,在受刑者面上或額頭刺字,並染上墨。

6.劓,割去受刑者的鼻子。

7.刖,夏稱臏,周稱刖,秦稱斬趾。

8.宮,又稱淫刑、腐刑、蠶室刑,割去受罰者的生殖器。

9.大辟,即死刑,分為戮、烹、車裂、梟首、棄市、絞、凌遲等。

10.折疊封建制五刑:笞,用小荊條擰成的刑具抽打受刑者臀部。

⑦ 古代五刑是什麼意思,古代五刑是什麼,怎麼讀

1.古代五刑指墨、劓、刖、宮、大辟。

2.隋唐之後,五刑則指笞、杖、徒、流、死。

3.五刑是中國古代五種刑罰之統稱,在不同時期,五種刑罰的具體所指並不相同。

4.將前者稱為奴隸制五刑,後者稱為封建制五刑。

5.五刑是對中國古代刑罰的部分概括,並不代表全部刑罰制度。

6.五刑:墨:上古時期懲戒輕罪者的一種刑罰,施行的方法是在人的臉上或身體的其他部位刺刻符號或字跡,然後塗上墨或別的顏料,使所刺刻成為永久性的記號。

7.《周禮·秋官》已有「墨罪五百」、「墨者使守門」的記載,說明西周時期墨刑已經普遍使用,統治者還常把受過墨刑的人充作守門人。

8.因為受墨刑者的四肢都是健全的,不影響勞動,而且這些人的臉上帶有記號,走到哪裡都會被認出來,他們一般都不會逃跑。

9.劓:割掉人犯鼻子的刑罰,重於墨刑,輕於剕刑。

10.劓刑起源較早,甲骨文中已有「劓」字,從刀從自,「自」是鼻的古字,象徵用刀割去鼻子。

11.周代劓刑行用更加廣泛,受過劓刑的人往往被派去守關。

12.戰國及秦時常把俘獲的軍士施以劓刑,有時也和其他刑罰結合使用。

13.漢初亦沿用劓刑。

14.剕:也稱刖,剕「、」刖「,其意相同,都是指斷足,是斷除人犯腳的殘酷刑罰,僅次於死刑。

15.春秋戰國時期刖刑普遍施用。

16.齊國因受刖刑者多,曾出現」屨賤踴貴「的現象,踴就是刖足者穿的鞋。

17.秦及漢初,罪重者斬右趾,罪輕者斬左趾。

18.漢文帝除肉刑,改斬左趾為笞五百,斬右趾為棄市。

19.至漢景帝時,又下令應棄市的犯人,如願意斬右趾,可以聽許,廢除的刖刑又被恢復。

20.自魏晉以後,律典中已無刖刑的規定。

21.但間或亦有實行刖刑者,如唐初一度以斷右趾作為減死罪的刑罰,後被廢止。

22.宮:男子割勢、婦人幽閉的刑罰。

23.據說始於夏代苗族的蒼刑,夏族襲用,秦、漢時亦稱腐刑、蠶室刑、陰刑。

24.男子割勢即割下男子生殖器。

25.女子幽閉,古有兩說。

26.一說為禁閉於宮,另一說為用棍棒椎擊女性胸腹,使胃腸下垂,壓抑子宮墮入膣道,以妨交接。

27.宮刑最初用以懲罰淫罪,後來也適用於謀反、謀逆等罪,並擴大到連坐的犯人子女。

28.秦統一六國後曾大量適用。

29.漢文帝除肉刑而宮刑不廢。

30.漢景帝允許以宮刑代替死刑。

31.自漢至南北朝時期,宮刑時存時廢,到隋開皇(581~600年)初年正式廢除。

32.後來遼穆宗應歷十二年(962年)又一度恢復,以後各朝律令沒有宮刑。

33.大辟:隋代之前死刑的通稱,隋唐之後五刑刑名不用大辟,稱死刑。

34.《尚書·呂刑》:」大辟疑赦,其罰千鍰。

35.「孔傳:」死刑也。

36.「孔穎達疏:」《釋詁》雲:辟,罪也。

37.死是罪之大者,故謂死刑為大辟。

38.「其名稱和執行方式各代不盡相同。

39.先秦時有炮烙、剖腹、醢、脯、戮、斬、焚、踣、罄、轘、辜等。

40.戰國及秦有鑿顛、鑊烹、抽脅、車裂、囊撲、梟首、腰斬、棄市等。

41.漢初以腰斬、棄市、梟首為主。

42.北魏有轘、腰斬、殊死(斷頭)、棄市四等,後改為梟首、斬、絞三等。

43.北齊、北周因襲不改。

44.隋、唐定死刑為斬、絞兩等。

45.五代和宋大抵仿效隋律,此外,還有不載於律書的凌遲(即分割犯人的肢體)。

46.遼初還有投懸崖、射鬼箭、五車轘、生瘞(活埋)、炮擲等目。

47.金代有擊腦。

48.此外,歷代還有法外酷刑,如棒殺、剝皮、醢等。

⑧ 古代五刑是哪五刑

古代五刑包括奴隸制五刑,即墨、劓、剕、宮、大辟等五種法定刑和封建制五刑,即笞、杖、徒、流、死五種基本的法定刑罰。

1、奴隸制五刑

(1)、墨刑:又稱黥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額頭上刺字,再染上墨,作為受刑人的標志。這種墨刑既是刻人肌膚的身體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恥辱、使之區別於常人的一種恥辱刑。墨刑是五刑當中最輕的一種刑罰。

(2)、劓刑:是割去受刑人的鼻子。鼻子是人的重要器官,而且與人的尊嚴密切相關,因此劓刑較墨刑為重。

(3)、剕刑:也作刖刑,是指砍去受刑人手或足的重刑。始於西周,九刑之一。砍足曰剕,砍手曰刖。另外,與砍去手足相類似的還有砍去膝蓋骨的臏刑。早在中國的夏、商時代,此類刑罰便作為最主要的常用刑之一。

(4)、宮刑:是破壞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殘酷刑罰。對男性為去勢,對女性為幽閉。宮刑在中國古代社會被視為是最大的恥辱和不幸,因而是五刑中除死刑以外最為殘酷和最重的刑罰,一般適用於較重的犯罪者。

(5)、大辟:是死刑的統稱。在夏、商、周三代,死刑尚不規范,方法多種多樣,而且極端殘酷。特別是在商代末期的紂王時,除常見的斬、戮等死刑方法外,還出現了炮烙、醢、脯等酷刑。

2、封建制五刑

(1)、笞刑:即用法定規格的荊條責打犯人的臀或腿,自十至五十分為五等,每等加十,是五刑中最輕的一等,用於懲罰輕微或過失的犯罪行為。

(2)、杖刑:即用法定規格的「常行杖」擊打犯人的臀、腿或背,自六十至一百分為五等,每等加十,稍重於笞刑。

(3)、徒刑:即在一定時期內剝奪犯人的人身自由並強迫其戴著鉗或枷服勞役,自一年至三年分為五等,每等加半年,是一種兼具羞辱性和奴役性的懲罰勞動。

(4)、流刑:即將犯人遣送到指定的邊遠地區,強制其戴枷服勞役一年,且不準擅自遷回原籍的一種刑罰,自二千里至三千里分為三等,每等加五百里,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較重的刑罰。婦女犯流罪的在原地服勞役三年。

(5)、死刑:即剝奪犯人生命的刑罰,是五刑中最重的一種,分為斬、絞兩等,絞因得以保全遺體而稍輕於斬。

(8)中國古代五刑制怎麼讀擴展閱讀

行刑的禁忌:

1、唐宋規定正月、五月、九月為斷屠月,每月的十齋日為禁殺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即使謀反重罪也不能在這些日子處死。

2、明朝也規定十齋日禁止行刑,否則笞四十。國家進行的大的祭祀活動時也禁止行刑。

3、行刑的具體時間有的規定在下午1點到5點之間。過時則要等到第二天。

4、執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節,這與古人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即順應天意。從西周開始就有了秋冬行刑的做法,到了漢朝成了制度。除了謀反等大罪可以立即處決外,一般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後冬至以前才能執行。

⑨ 中國古代五刑分別是什麼意思

奴隸制社會五刑包括墨,劓,剕(也作腓),宮,大辟,刵(èr)刑-割耳朵,劓(yì)刑-割鼻子,剕(fèi)刑-砍雙腳,宮刑-剜掉性器,大辟-死刑。

封建社會五刑:

(1)笞刑。以十為一等,分五等,即從十到五十下。

(2)杖刑。以十為一等,分五等,即從六十到一百下。

(3)徒刑。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

(4)流刑。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

(5)死刑。分絞刑和斬首等。

五刑是由五行相剋而產生的,從夏代開始逐步確立,於西周時期寫入呂侯編著的《呂刑》,是一種野蠻的、不人道的、故意損傷受刑人肌體的刑罰。

五刑相關:「火能變金色,故墨以變其肉;金能克木,故剕以去其骨節;木能克土,故劓以去其鼻;土能塞水,故宮以斷其淫;水能滅火,故大辟以絕其生命。」(《逸周書逸文》)

(9)中國古代五刑制怎麼讀擴展閱讀

對於女性犯人,五刑則是指:刑舂,拶刑,杖刑,賜死,宮刑。

刑舂,古代對婦女犯罪施用的五刑之一。 在施以黥、劓等肉刑後押送官府或邊境軍營,服曬谷、舂米之勞役,為五刑中較輕的刑罰。

拶刑是古代對女犯施用的一種酷刑。「拶」是夾犯人手指的刑罰, 故又稱拶指(用拶子套入手指,再用力緊收,是舊時的一種酷刑),唐宋明清各代,官府對女犯慣用此逼供。

杖刑,隋唐以來五刑之一。杖刑是指用荊條或大竹板拷打犯人的一種刑罰,杖作為刑種始自東漢。杖以荊條製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杖刑一般是「去衣受杖」,脫掉中衣(內衣),直接用毛竹、木板打臀部。

賜死是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社會特有的一種對身份特殊的人(貴族、大臣、奴婢或妃嬪等)採用賜毒酒、賜劍、賜綾、賜繩等物,由其自斃,對其實施死刑的制度。

宮刑,漢代孔安國:「宮,淫刑也,男子割勢,女人幽閉,次死之刑」。宮刑對男女都有,對男無須多言。宮刑對女性實施是確定的,至少至明代仍然對女性施行。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五刑制怎麼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的外匯監管力度怎麼樣 瀏覽:729
中國到伊朗火車有多少趟 瀏覽:300
伊朗為什麼要扎耳洞 瀏覽:89
越南gdp為什麼不能修改 瀏覽:166
中國市場的保健品多少是假的 瀏覽:969
中國和美國談判的結果怎麼樣 瀏覽:47
越南宣光是哪個省 瀏覽:599
英國的電壓是多少如果去英國的話 瀏覽:425
中國好聲音在哪裡看不用會員 瀏覽:567
越南芒街都開什麼車 瀏覽:908
為什麼要去印尼旅遊 瀏覽:654
銀河號是中國什麼公司船舶 瀏覽:948
義大利高端包包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371
伊朗核計劃遭受什麼病毒侵襲 瀏覽:582
印尼地震海嘯28樓有多少米 瀏覽:619
印度9億人參加哪些大選 瀏覽:211
怎麼加入英國外賣 瀏覽:583
印尼巴談島哪裡好玩 瀏覽:671
印度拉達是什麼車 瀏覽:647
中國象棋如何玩斗獸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