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的漢奸為什麼會那麼多幾千年的優良傳統為什麼沒有教化幾千年的中國人。
1.大凡漢奸出現多的時候一般是亂世,如宋末元初,明末清初,抗戰時期。生逢此階段之人多數是以保命為要,小民所能做的最多是隨波逐流,以求活命自保
2.抗戰之前,中國剛剛推翻帝制,又經歷新文化運動廢除幾千年文化傳統,提倡所謂的新文化運動。而此運動盲目的否定傳統文化,又建立不出比傳統文化更高級的文化,造成社會上很多人思想上無所依靠。試想,信仰的孔聖人被推下神壇打倒,新思想又無法快速深入人心。人們的禮義廉恥反而丟失最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文化人投敵賣國的原因
3.成者王侯敗者寇,亂世之中,誰也料不到將來會是什麼樣,也不知道誰將統一國家。清朝取代明朝,幫襯的漢人都得了勢。日本統治中國也是這個道理,很多人也是揣著這個想法投機
4.處於社會階層最下等的平民在經歷清朝覆滅、軍閥混戰、外牆凌辱、豪強欺壓等等亂象後接近破產,為了活命他們甘願投軍甚至做土匪,很多人在盲目之中投向了偽軍成為了漢奸。
5.相對於多數人的反抗侵略,成為漢奸的人畢竟是少數,只是我們的人口基數比較大,顯得人很多。要知道,多數有良知的中國人還是勇於犧牲反抗侵略的。
② 二戰中中國的漢奸為何如此之多
之所以當時漢奸多,既有外因,也有內因。
外因主要是外敵的要挾、收買,軟硬兼施。而內因則主要有兩點:一是自近代以來,中國逐漸與東西方列強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中國的綜合國力孱弱,勞動力效率低下,絕大多數國人的生活狀況十分惡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外敵只要略加利誘,一部分國人就可能做出投遞叛國、為敵人服務的事情來。二是,當時的中國表面上是統一的,但實際上卻是一盤散沙。小到個人,大到地方軍閥,都只為自己的個人利益,而全無國家的概念。國民政府以抗戰之名,欲借倭人之手幫其鏟除國內的異己(地方軍閥);而地方軍閥則同樣借著抗戰之名,不斷向國民政府要餉要糧。當時的國家上層尚且如此,底層的民眾如何就可想而知了。缺乏國家凝聚力和抗戰勝利的自信心,漢奸層出不窮也就見怪不怪了。
③ 為什麼抗戰時期,中國會出現那麼多漢奸和偽軍呢
有的是為了貪圖榮華富貴,有的是有更高的理想,給你打個比方秦朝統一中國時,有很多其他六國人幫助秦國打他們國家,為的就是統一後老百姓少受點苦,在那六國里他們也是燕奸韓奸趙奸之類的,商鞅就不是秦國人,如果秦國沒有統一六國,商秧絕對是千古罪人,所以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政治這東西沒有個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100年看一個樣,1000年後看又是一個樣。如果有一天世界統一成一個國家了,在也沒有國家與國家,種族與種族的戰爭了,可能像我們現在崇拜的英雄,到時候就會變成阻撓世界統一的歷史罪人,其實,奸,忠,都是政治家們為了自己利益定的名稱,需要你了政治家會說你是英雄,人民要像你學習,不需要你了會說你是賣國賊,總之不管哪國最奸的人永遠是政客,咱們老百姓永遠都是犧牲品,替罪羊。
④ 為何當年這么多漢奸
一、近代中國長期不統一是漢奸產生的基本原因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然後人毀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抗戰時期漢奸之所以大量出現,主要是由中國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漢奸的產生與近代中國長期不統一密切相關。
民國初年以來,中央政權的力量式微,國內派系林立,軍閥橫行。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建立統治後,這種局面也沒有完全改變,地方與地方之間,國民黨與其它政治力量之間,國民黨內的派別之間,斗爭十分激烈。某個派別的領導人在爭奪中央政權而不得或為了保存自己實力的情況下,面對日本的軍事壓力和利益誘惑,可能就會選擇投降的道路。
由於近代中國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地方上各自為政,事實上出現了許多獨立王國。這種狀況導致部分民眾對國家沒有認同感,國家觀念淡薄,而地域觀念很強。對此,孫中山先生憂憤不已,他將這種狀況稱之為「一盤散沙」。而西方列強為了各自的利益,在華紛紛扶植自己的勢力,上述狀況都便利了外國侵略者對華推行「以華制華」和「分而治之」的政策。
「東北易幟」後,國民黨形式上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實際上蔣介石的勢力不能達全國。1931年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拉開了長達14年的侵華戰爭的序幕。當時中央政府的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內」,對日軍採取不抵抗政策。結果,東三省很快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為麻痹中國人民的反抗意識,成立了傀儡政權-偽滿洲國,這是近代列強入侵中國以來第一個以國家面目出現的漢奸政權。
⑤ 為什麼抗戰時期,中國會出現那麼多漢奸和偽軍
這要怎麼說才好。。。中國從太平天國起義開始就一直戰亂不斷。幾十年下來,在當時的很多人心目中,能活著,並且養家糊口就是最好的事兒了。
第二,在當時中國有識之士包括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人還是少數,在他們還沒有能力能力進行更多的宣傳和動員的時候,更多的普通人選擇的是忍耐和等待。除了極少數,極個別的人是一門心思的要當漢奸以外,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是愛國的!只不過,革命家愛國慷慨豪邁;抗日將士愛國壯烈鐵血;戰區老百姓愛國艱苦執著;更多的普通人愛國堅忍深沉!
還有就是看過很多的戰場戰例和有關數據,那時候的偽軍不是打仗而是找機會就帶著槍和其他裝備跑到國共兩黨的部隊裡面去了。開始的時候日軍是自己沖在前面,拿偽軍當預備隊用,打著打著就發現自己還沒怎麼樣後面的偽軍就乾脆脫離戰場了。。。後來是拿偽軍當炮灰擋在前面,還沒交火就發現前面的偽軍跑的飛快,然後直接消失了。。。當時的國共兩黨的部隊擴張的很快,從1931年到1944年底,可以看到部隊人數增長的幅度,不全是招募的新兵,很大一部分是所謂俘虜或者歸降的偽軍。
⑥ 中國近代為什麼有很多漢奸
1.近代的對外戰爭多 就有許多人被劃入判國判族的行列
2.經受了長期的戰亂,人心不定 ,無法看出自己的正確出路而走上了賣國之路
3.大家長期忽略愛國教育加上反動主義的奴化教育使然
4.反動者們對人們的高壓恐嚇
5.現在的拜金主義導致人們對利益的追求
6.中國人多戰爭一旦開始必定回出現幾個大漢奸
⑦ 程萬軍:中國歷史上多「漢奸」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多漢奸的深層原因
在總結世界各國「叛徒」的情況時,不少歷史學者認為,法國和中國這兩個國家比較突出,「投降外敵」人數之眾,除了「法奸」,就屬「漢奸」。
而在探究兩國多奸的原因時,有人認為法國人散漫,沒有戰鬥力,崇尚個人自由,對國家的忠誠並不重要,而中國人呢,貪生怕死沒血性。
我以為上述對中國人的分析有失偏頗流於表面。
中國人真是貪生怕死沒血性才投敵的嗎?
縱觀中國「漢奸史」,確有一些數典忘祖的軟骨頭,但其中也不乏才子和能人,他們都是貪生怕死的無能之輩嗎?
就拿明末時期,給建州女真人幹活的漢人範文程來說,他是貪生怕死的無能之輩嗎?
從當時的歷史背景講,範文程在大明臣民眼裡是地道的「漢奸」,然而,放置民族氣節,但就才華而言,他是不是人才呢?
恐怕,連他的對手敵人,也無法就這一問做出否定的回答。
他的確是人才。
「漢奸」範文程成就了大清一半基業,是他的一個個諳習國情、對症下葯的「鬼點子」,使後金完全脫胎換骨,由游牧之國巨變為一統中原大地的大清。
盡管範文程的「漢奸」之名很臭很餿,但他的主意一點也不餿,在幹掉大明長城袁崇煥那場攻堅戰上,范的反間計使皇太極不戰而曲明之兵;既要漢族人臣服,又要給活路,怎麼辦?「剃發留頭」的鬼主意誕生。滿清能夠滅李自成、滅明,範文程的作用實不可低估。這個「漢奸」在外族主子面前,充分展示了不可多得的才華。也算是人盡其才。
範文程,真真一個大才。卻為什麼不在本國做事,而是投靠外敵做漢奸呢?
因為本國不用他,迫害他的先人。
提起範文程的祖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就是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的北宋名臣范仲淹。範文程是范仲淹第十七世孫。到了範文程祖父范鍃這一代,還曾做到大明兵部尚書一職。不過范鍃後來得罪了當朝權臣嚴嵩,備受排擠,最終不得不棄官而去,舉家遷徙。
範文程最終出生在了遼東沈陽衛,那一年是公元1597。
50年後的公元1644年,這是個很特別的年份,李自成攻陷北京,吳三桂放清軍入關,如此風雲變幻。而這50年,正是範文程人生的前50年,精彩的前半生。
身逢亂世,又有不世才華,但是腐敗的大明王朝沒有他容身之地,令他失望透頂,怎麼辦?帶著對本國政府極度絕望,他投到敵方發揮才能。
投入後金陣營後,背負了 「漢奸」枷鎖的範文程,戴著鐐銬跳舞,亦盡顯其能。後金凡是涉及到犯明的策略、策反漢族官員,統統都是出自他手。除此之外,後金變前清,新國家制度的建立也離不開範文程。
於是,在「敵國」,範文程官越做越大,成就越來越高,最後居然幫助外族滅亡了本族政府——大明王朝。
「漢奸」範文程是一面鏡子,照見了中國一些人物的民族氣節是怎樣消失的,如果本國政府善待他們,給他們以希望,他們被本國所用,即便不能青史留名,也不至於以智慧「資敵」。
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中,大一統的王朝占據了大部時間,而大一統天下,沒有競爭,沒有選擇,只有一個僱主:皇帝,只有一個單位:朝廷。朝廷不用你,皇帝混不吝,人才在這個國家的命運就基本沒好。所以當外敵出現,甚至相鄰游牧民族部落出現「明主」時,中國的人才就撥雲見日,久旱逢甘霖般地投了過去。只求人盡其才,有個出頭之日。至於民族氣節,早已被「萬馬齊喑」的國風銷蝕殆盡。
⑧ 為什麼戰爭期間中國會有那麼多漢奸
幾千年來的儒家思想, 就是把民眾視為子民,視為草介,當權者把收捐納稅視為當然 從未為普羅大眾謀過福利, 清末明初時尤甚, 民眾對國家沒有認同感. 所以才這樣吧。
高層人士只關心既得利益,對倭狗採取妥協合作的態度,比如:汪精衛等;
也有試圖利用倭狗達成某些政治慾望,比如:溥儀等;
還有許多處於物質利益的誘惑,或者武力強迫而充當漢奸的百姓;
也有一部分試圖在危急中犧牲個人名節,保護大眾利益的爭議者,比如:十三省(音醒,即:醒悟)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戰爭中中國高級將官鮮有臨陣投降變節者,全民抗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⑨ 自古重視氣節的中華民族在近代為什麼卻頻出漢奸
中國為什麼有那麼多“漢奸”?這是一個十分令人沉重的話題,特別是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中國人是特別講究氣節和骨氣的,這種文化下還能產生滋生漢奸的土壤,實在值得我們深思。
一、“漢奸”一詞現在是特指,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南宋,但當時並不常用
據考證,“漢奸”一詞的由來最早是在南宋末年就有了。南宋後期,積貧積弱,軍事上幾無建樹,而北方強鄰蒙古則迅速崛起,連滅金、西夏等國家,待到稍事休整便開始南下攻宋。
在蒙元大軍的步步緊逼之下,南宋王朝節節敗退,雖然有文天祥等不少忠臣良將英勇抵抗,但力量懸殊,無法扶大廈於將傾。此刻,南宋軍隊敗退崖山,大勢已去,不願降敵受辱的南宋大臣陸秀夫懷抱幼帝投海自決,英勇赴死,自此南宋滅亡。
當然,這些漢奸、賣國者基本沒有好下場的,這些人既得不得本國人民的諒解,也得不到主子的信任,在這些主子眼裡他們不過是條狗罷了,而在沒有利用價值之後,這些人面對的往往是最悲慘的下場,畢竟連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都可以背叛,誰會留這樣的人在身邊呢?
叛徒是永遠不會得到尊重的。現在,國家走在正軌上,民族自信心逐漸增強,愛國情懷更加強烈,時代不同了。但如今,一些發布漢奸言論、做出漢奸行為的人,他們的“光榮事跡”在網路上被頻頻爆料,還有就是在香江河畔,仍有不少跳樑小丑在主子的遙控下上跳下竄,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懂得這個道理呢?
⑩ 八年抗戰,漢奸如同過江之鯽,原因何在
我認為原因在於當時抗戰時期的混亂時代都是為了為了謀生,人們親眼看到了敵人的殘暴心有餘悸,貪生怕死罷了。
偽軍數量太多了,其被俘虜了和投誠的大概共有118萬,他們比那個時候的日軍還多出一倍以上,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大家去深入研究。偽軍的大量存在對全國人民的團結抗戰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