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圍觀
主要因為自古中國的文化當中就有一種不鼓勵個性和自我思考,而是強調聽師長、聽領導(官吏)的話的思維習慣或慣性(如儒家的君臣、父子、夫妻的上下關系綱領教育),而始終沒有很好地培養起自我獨立思考和看問題的思想和性格。最終導致了中國民眾有了較嚴重的從眾和圍觀的心理效應。
由於他們內心沒有自己的主見,平時也不喜歡看書和獨立思考,只有或主要依靠他人(師長、官吏、其他的普通民眾)的觀點和行為舉止來獲得對自己有用或可能有用的信息,結果,社會上少有發生的、異常的社會現象和事件也就往往成為他們的主要信息和知識的來源,並以此來滿足自己的求知慾。久而久之,整體國民也就養成了習慣於喜歡從眾和圍觀的獨特社會心理了!
⑵ 為什麼國人喜歡圍觀大神們幫幫忙
從圍觀者看中國人的看客心態 中國從來不缺乏看客的,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 早在八十多年前,魯迅就已把中國人的看客心態刻畫得淋漓盡致。時至今日,這種看客現象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君不見,大街小巷上,一丁點事情立即有一大群圍觀者圍得水泄不通,更有甚者,從家裡搬來凳子悠閑自得地看熱鬧。 這是一個喜歡熱鬧的民族,人們都愛看熱鬧,都喜歡隨大流,大街上,哪裡人多就往哪裡涌,結果成就了「隨波逐流」這個成語的新含義。 一個外國教授在中國做過一個實驗,他讓學生們簽到。第一個學生寫著:××級××班,姓名:××,學號:××。結果後面所有的學生都按照這樣的格式把××級××班都寫上去。那個教授就很奇怪了,我明明已經知道你們是哪個班級的了,你們只需要把學號姓名寫給我就行了,為什麼每個人還要多此一舉把班級寫上去呢? 其實,這就是跟風現象,也即所謂的隨大流現象,社會心理學稱這為從眾行為。看著前面的同學都這樣做了,我雖然覺得好像有點問題,但也不敢標新立異,反正大家都是這樣做了,如果死大家抱著一起死。大家都是這樣的心態,結果也就不出人意料了。 社會心理學認為,在沒有外界控制的條件下,個體受他人影響而仿效其言行,並使自己的言行與之相同或相似的過程,是社會中人際影響的重要形式之一。塔爾德認為,模仿必須經過往復、對立和適應三個過程才能實現。他指出,任何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一開始都是個別的、無代表性的、暫時的,由於人們對它多次、反復的模仿,才逐漸形成為一種普遍的、有代表性的和相對長期存在的社會現象。米德認為,社會角色和行為的掌握是由於模仿他人的角色言行而獲得的,因而模仿在人們的個體社會化中起著重要作用。中國有著5000多年的傳統文化,在傳統的「皇權」思想影響下,人們都善於察言觀色,學會效仿別人,循規蹈矩,於是造就了跟風這一奇特現象。 魯迅曾言:「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裡,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從社會心理學上找到原因,社會心理學認為,引發從眾行為只有二個原因:一是規范影響,規范影響是「與群體保持一致」以免受拒絕,得到人們的接納,或者獲得人們的贊賞,二是信息影響,信息影響來自於其他人為自己提供事實證據。偏離的代價會迫使人們支持自己不相信的東西,或至少壓制自己的反對性意見。通俗地來說,是心態在作怪,當人人都在看熱鬧時,即使有一二個有同情心的人也不敢輕易踏出第一步,他們怕別人說閑話,他們過不了自己的心理這一關,因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因此,魯迅悲嘆「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即恐懼顫抖),他們就看了滑稽劇。」 一個二個這種現象還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引起的鏈鎖反應,它會帶來整個社會的冷漠麻木。不敢想像,一個沒有愛心的社會變成什麼樣子。當人人都習慣了冷漠麻木,當人人都視他人而不見的時候,它引起的不僅僅是人人自危的恐慌,還有對這個社會存在價值的追問。
⑶ 為什麼一些國人愛看熱鬧
因為很多人都喜歡熱鬧,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都想去湊湊熱鬧,這也是我國民劣根性所在。
⑷ 為什麼會有圍觀起鬨的人
因為總會有一些,無所事事,無聊透頂,總嫌事小的人,就是這些人,看出點苗頭就起鬨,
中國人責任感的缺失,,我們從小的教育就是教我們只怨其他的東西不負起責任的,比如中國的小孩在地上跑忽然一個跟頭摔倒了磕到了路邊的椅子上,中國人通常的做法是為了讓孩唬孩杠絞蘄悸擱溪功婁子不哭了就說打那個椅子。豈不知椅子有什麼錯,,錯在人你自己不看好了?就算是孩子也得告訴他啊。長久了中國人就只愛圍觀看熱鬧,,而很少有人出頭處理這個事情或者承擔責任了。
⑸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圍觀起鬨,看熱鬧等! 每次看見馬路上有交通事故什麼的,老百姓立馬圍上去,有的拿
說實話吧:這是萬惡的舊社會引起的,結合現在的國情人與人之間的已經沒有基本信任了。選擇4。
⑹ 文化歷史,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喜歡圍觀砍頭
這個有很多原因,第一,被殺的人一定在那個時代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公開執行,一是震懾犯罪,二是給當地百姓一個交代,也是給被害家屬一個交代。向社會伸張正義。中國人喜歡看殺頭,除了好奇,很多的是想看到邪惡最終被審判,大快人心!
圍觀是一種人性。不光中國人有,全世界的人都有。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砍頭的時候,整個刑場人山人海,沸反盈天。還有很多人拿著手絹准備去沾國王流下來的血。當時的歐洲人有一種迷信,認為貴族的血可以辟邪。幾年前在法國還拍賣了一條在刑場上沾了路易十六血的手絹。至於害怕和惡心,古代人的想法與現代人可有很大區別。
⑺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都喜歡圍觀{比如打架。車禍等等}
中國人就是這樣 素質之底 可能你也遇到過 在大街上別人打架或著出個車禍什麼的 看看有多少人圍觀看 中國人的特色 連外國人都說我們是一盤散沙 這就是日本那麼點人能侵略我們中國的原因 也就是說 兄弟不
⑻ 如何看待圍觀
現在大街上圍觀的行為隨處可見,其實我認為圍觀也是體現個人素質的現象。圍觀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自身的好奇,跟風現象所導致,當有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齊心協力幫助他解脫困難就還好,但是大街上的圍觀大多屬於看「熱鬧」的現象,這是一種不值得提倡的行為。
⑼ 請問中國人為什麼那麼喜歡圍觀
因為長時間的輿論封閉,中國人達不到見多識廣的境界,看到什麼都是新奇的,所以形成了這樣一種文化.隨著國家的進一步開放,達到了見怪不怪的境界以後會好起來的.
⑽ 古時的中國人喜歡圍觀砍頭,為什麼他們不害怕
看這篇文章
看過古裝劇的朋友們肯定也看過古時官府將犯人執行死刑的時候砍頭的情景,而且斬首的地方周圍全是圍觀的人群,沒有行刑的時候就會扔菜葉什麼的給犯人,若是犯人的頭被砍下,還會一起大聲歡呼,難道這些人都不害怕嗎?
所以可以得出結論。古時的人看犯人被砍頭是不害怕的,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罪大惡極之人該有的懲罰。親眼看到罪人被砍頭,對政權和百姓都是一件好事,一方面李威信增加,另一方面覺得和諧生活更加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