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家嚴厲打擊暴力恐怖犯罪行為有何意義
一、近年來,受國際恐怖活動高發、境內外「東突」勢力滲透煽動的影響,我國國內面臨的暴恐活動威脅愈發突出。我國國內發生的暴恐案件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損失。
二、恐怖活動對我國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三、我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建設,反恐怖工作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進行。
四、有關反恐怖主義的法律規定見於刑法、刑事訴訟法、反洗錢法、人民警察法、人民武裝警察法等多部法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反恐怖工作有關問題的決定》等。
五、同時,我國還締結、參加了一系列反恐怖主義國際條約。在現有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制定一部專門的反恐怖主義法,既是當前打擊恐怖主義的現實需要,也是我國的國際責任。
根據相關信息暴力恐怖違法犯罪線索主要包括:
一、策劃、實施暴力恐怖犯罪活動的行動性線索;組織、領導、參與恐怖組織及資助恐怖活動組織、窩藏暴恐分子;
二、組織、糾集他人,宣揚、散布、傳播宗教極端思想;製作、銷售傳播暴力恐怖、宗教極端思想的傳單、圖片、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移動存儲介質等;
三、以爆炸、投毒、縱火、砍殺、駕車沖撞等方式擬實施個人極端犯罪;
四、非法購買爆炸物品、制爆原材料、槍支彈葯及管制刀具;
五、通過寄遞、物流等渠道購買、轉運爆炸物品、制爆原材料及管制刀具;
六、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暴力恐怖、宗教極端、個人極端違法犯罪行為的。
Ⅱ 中國古代著名的七大戰役是那幾個戰役
你所問的七大戰役,沒有見過有人進行過此方面的總結,有一本書叫《影響中國的100次戰爭》,也有台灣學者總結過中國歷史的三大經典戰役(赤壁之戰、淝水之戰、淮海戰役),均是對中國的歷史進程產生過巨大影響,並且是以少勝多的戰役。
你所說的古代七大戰役,我也就循著台灣學者的思路總結一下。除以上所說的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外(淮海戰役是近代的戰役,不是古代的),還有以下五個,也對中國的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1、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始於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歷時三、四十年之久,其中又可以取得漠北決戰勝利為標志,劃分為前後兩個階段,而以第一個階段為主體。在這一時期內,漢軍曾對匈奴展開三次重大反擊作戰(也有人稱之為五大戰役),並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匈奴的南下騷擾問題。這三次戰略反擊,分別是河南、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從根本上摧毀了匈奴賴以發動騷擾戰爭的軍事實力,使匈奴再也無力對漢王朝構成巨大的軍事威脅。
2、官渡之戰: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略決戰。官渡之戰是袁曹雙方力量轉變、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對於三國歷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3、李淵攻取長安之戰:李淵取長安之戰,是隋朝末年地主階級內部進行的一場爭權奪利戰爭,太原世家大族李淵集團起兵反隋,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市)稱帝,表明統治階級內部一部分勢力對隋朝統治者的絕望,取而代之;同時,也是地主階級代表人物搶奪隋末農民戰爭勝利果實,實現改朝換代的信號。為大唐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4、鄭成功收復台灣之戰:中國古代海戰史上最大的登陸作戰。收復台灣之戰,是由民族英雄鄭成功領導的驅逐荷蘭殖民者的正義戰爭。此戰的勝利,結束了荷蘭侵略者對台灣人民的殖民統治,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利益,顯示了中國人民從來就不能容忍自己的領土任人宰割的斗爭傳統,為中華民族抗擊海外侵略者,維護祖國神聖領土的完整統一,創造了光輝的業績。鄭成功因而成為受人景仰的偉大的民族英雄,他指揮的這一英勇機智的登陸作戰,為中國戰爭史寫下了燦爛的一頁。
5、辛亥武昌起義戰役:敲響清王朝喪鍾的劃時代戰爭。武昌起義是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發動和領導的一次成功的武裝起義。湖北地區的革命黨人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在新軍中發展革命力量,為起義的爆發和成功准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武昌起義的成功對於辛亥革命的勝利意義重大。在武昌起義的影響下,全國范圍的革命高潮很快形成,清政府正是在全國人民的不斷打擊下才走向滅亡。
Ⅲ 中國國防的目標和任務是什麼
據白皮書介紹,新時期中國國防的目標和任務,主要有以下內容:
1、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防備和抵抗侵略,保衛領陸、內水、領海、領空的安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維護國家在太空、電磁、網路空間的安全利益。反對和遏制「台獨」,打擊「東突」、「藏獨」等分裂勢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服從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貫徹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堅持獨立自主和全民自衛原則,加強武裝力量建設和邊防、海防、空防建設,加強國家戰略能力建設。中國始終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堅持自衛防禦的核戰略,不與任何國家進行核軍備競賽。
2、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國武裝力量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積極參加和支援國家經濟社會建設,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發揮人才、裝備、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有利條件,為地方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扶貧幫困和改善民生、生態環境建設貢獻力量。
科學組織非戰爭軍事行動准備,針對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威脅搞好戰略預置,加強應急專業力量建設,提高遂行反恐維穩、應急救援、安全警戒任務的能力。堅決完成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把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作為重要任務,堅決打擊敵對勢力顛覆破壞活動,打擊各種暴力恐怖活動。發揚擁政愛民光榮傳統,嚴格遵守國家政策法規,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3、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著眼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並使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目標,堅持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成果,推進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和有機融合。拓展和深化軍事斗爭准備,牽引和帶動現代化建設整體發展。
深化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理論研究,推進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建設,發展新型作戰力量,著力構建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體系。
深入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加緊實施人才戰略工程,加大全面建設現代後勤力度,提高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
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實行軍民融合式發展,建立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積極穩妥地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強戰略籌劃和管理,努力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
4、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地區熱點問題和國際爭端,反對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侵略擴張,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展對外軍事交往,發展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合作關系,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集體安全機制和軍事互信機制。
堅持開放、務實、合作的理念,深化國際安全合作,加強與主要國家和周邊國家的戰略協作和磋商,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軍事交流與合作,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海上護航、國際反恐合作和救災行動。支持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則,實現有效裁軍和軍備控制,維護全球戰略穩定。
(3)中國如何打擊東突擴展閱讀
主要依據
確定國防目標的主要依據是:對國際形勢發展趨勢和可能爆發戰爭的判斷,國家的對外政策和軍事戰略,憲法規定的國防任務,國家對國防建設可能的投入及其指導思想,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的發展水平,軍隊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等等。
擬制國防目標必須遵循的原則是:國防建設目標與國家建設目標相一致;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適應;主觀需要與客觀可能相結合;保證重點與全面協調發展相統一;多方案擇優以及定性分析方法與定量分析方法相結合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防目標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確定新時期國防四項目標和任務
Ⅳ 中國認定恐怖主義的標準是什麼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以暴力恐怖為手段,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恐怖活動的組織(不論其總部在國內還是國外)。 具有一定的組織領導分工或分工體系。
符合上述標准,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曾組織、策劃、煽動、實施或參與實施恐怖活動,或正在組織、策劃、煽動、實施或參與實施恐怖活動; 資助、支持恐怖活動; 建立恐怖活動基地,或有組織地招募、訓練、培訓恐怖分子; 與其他國際恐怖組織相勾結、接受其他國際恐怖組織資助、訓練、培訓,或參與其活動。
與恐怖組織發生一定的聯系,在國內外從事危害國家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恐怖活動的人員(不論其是否加入外國國籍)。
符合上述條件,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組織、領導、參與恐怖組織;組織、策劃、煽動、宣傳或教唆實施恐怖活動;資助、支持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進行恐怖活動; 接受上述恐怖組織或其他國際恐怖組織資助、訓練、培訓或參與其活動。
(4)中國如何打擊東突擴展閱讀:
產生背景:
「9·11」事件發生後不久,聯合國通過了第1373號決議,要求聯合國成員採取有效措施認定、甄別、打擊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中國依照聯合國反恐決議,積極履行國際義務,認真搜集「東突」恐怖勢力的犯罪事實證據,調查其恐怖活動的情況,經過嚴格、謹慎的一系列工作,中國公安部依法完成了認定第一批「東突」恐怖分子和恐怖分子名單的工作,現在正式對外公布。
中國公布的4個恐怖組織包括「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東伊運」)、「東突厥斯坦解放組織」(「東突解放組織」)、「世界維吾爾青年代表大會」和「東突厥斯坦新聞信息中心」(「東突信息中心」)。
Ⅳ 美國將打伊朗,中俄如何應對求解答
最近,美國宣布將伊朗革命衛隊定為恐怖組織,此舉意在何為?其實,美國人此舉是行一石二鳥、敲山震虎之意。「虎」即中俄。伊朗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敢與美國針鋒相對的國家之一,美國一直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美國陷入阿富汗、伊拉克泥潭,雖然懷疑伊朗暗中幫助伊拉克武裝分子,卻抓不到真憑實據,以此出兵,實在站不住腳,以核問題出兵,恐怕國際社會反對,加之伊朗一向又是中俄的勢力范圍,害怕中俄暗中相助,致使其陷入另一個泥潭,故不敢冒然行事,因此必得千方百計、絞盡腦汁地找一個合適的理由,一使師出有名,二使中俄不敢插手。什麼理由最合適呢?想來想去,唯有以「反恐」之名最合適。反恐是放之四海皆準的一個理由,美國近年打阿富汗,打伊拉克,均是打著「反恐」的旗號。這招看上去確實狠,打伊朗可以堂而皇之、名正言順了,這是順世界之民意鏟除恐怖組織,你中俄要是敢插手幫助伊朗,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幫助恐怖組織」這樣一個罪名,即使是中俄這樣的大國,也是擔當不起的。 美國人使出這種伎倆,實是害怕中俄的緣故。不然,以美國的實力和強橫,要打就打,隨便找個什麼借口就行,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為什麼硬要生拉硬扯地打上一個「反恐」的旗號呢?盡管美國人玩弄這種花招,中俄卻不一定會入他的套。首先,中俄均是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地位舉足輕重,伊朗對中俄兩國均有重大利益關系,豈會坐視不管?特別是中國與伊朗,中間僅隔一巴基斯坦,而巴國與中國的關系,世人皆知,中國要暗中幫助伊朗,易如反掌。其次,美國在反恐問題上,一向採用雙重標准,對其不利的,動輒冠以恐怖分子、恐怖組織之名,對其有利的,即使是恐怖分子,他也待如座上賓,其對待「東突」恐怖分子的態度就證明這一點。再次,美國最近在太平洋上集中三艘航空母艦進行軍事演習,劍指台灣,目的是警告中國,不準對台灣動武,一旦中國不敢對台灣動武,他也就可以集中精力去對付伊朗。可是他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在對待台灣問題上的決心。 對待無賴,就要比他更無賴,我們不能一味地按照美方的游戲規則出牌,否則,永遠都被美國牽著鼻子走。中俄應該結成戰略同盟,必要時結成軍事同盟,伊朗是上合組織的觀察員國,我們應該通過上合組織公開援助伊朗,一旦美國敢對伊朗開戰,我們一方面可向伊朗輸送武器,對伊拉克武裝分子提供支援,讓美軍在海灣弄得焦頭爛額,與此同時,中俄派遣5萬聯軍同樣以反恐為名進入阿富汗,佔領其機場,美軍在阿富汗只有1.8萬人,根本不是占盡地利人和的中俄聯軍的對手,中俄控制了阿富汗,中亞局勢就會朝著有利於中俄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乘美國無暇東顧,立即展開攻台行動,收復台灣。到時候四處起火,美國到底顧哪頭?
Ⅵ 如何有效地防範宗教被恐怖主義利用
中國面臨的恐怖威脅主要來自境內外「東突」暴恐勢力,當然也高度警惕和防範「伊斯蘭國」所代表的新一輪國際恐怖威脅,以及這股威脅可能對「東突」產生的影響。中國可以在美國正努力構建的打擊「伊斯蘭國」反恐聯盟和中國打擊「東突」的反恐國際陣線中尋找交集,以我為主,集中打擊「東突」暴恐勢力,嚴防其內引外聯肇事,採取措施維護中國的海外利益。
一是確立防止全球性恐怖組織再度滋生的戰略共識。在應對新一輪全球性恐怖威脅的過程中,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對此中美可引導大國形成共識。與此相對應,不打擊與「基地」和「伊斯蘭國」聯系密切的地區暴恐組織,遏制全球性恐怖組織滋生的努力就很難奏效。因此,中美可在打擊「東突」方面務實合作,即使不能認同中國打擊「東突」的全部努力,也可在部分領域取得進展。
二是充分發揮聯合國安理會和全球反恐論壇等國際性機制的作用。中國可以參與和合作建立防範國際恐怖分子跨境流動的合作機制,打擊「伊斯蘭國」的招募活動,在邊境管控和堵截流竄方面下功夫,加強對網路暴恐音視頻的清源,提前化解可能出現的國際暴恐潮。中國可以發揮在周邊國家的影響力,推動中美與周邊國家聯手打擊「伊斯蘭國」。與此同時,也應高度警惕美國借籌建國際反恐陣線實現其地區戰略私利的圖謀。
三是協作打擊重點恐怖組織的融資網路。資金正是「伊斯蘭國」招兵買馬的關鍵,面對資產多達數千萬美元的恐怖組織,只有切斷其源源不斷的石油收益和捐款才能達到遏制目的。中美可與中東等地區國家密切合作,搗毀作為「伊斯蘭國」主要經濟來源的黑市石油販賣網,截斷其財源,如此反恐努力方可收效。
四是共同遏制極端主義意識形態的溢出和泛濫。「伊斯蘭國」威脅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向外輸出暴恐意識形態,間接刺激世界各地的恐怖組織搞恐怖襲擊,也是美歐境內穆斯林極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中國可與美國加強在反暴力極端主義方面開展合作,重點打擊「伊斯蘭國」及其關聯組織在網上的暴恐宣傳和招募,防止「東突」暴恐勢力受感染。
Ⅶ 列舉當前中國所面臨的威脅國家安全的問題有哪些
當前中國所面臨的威脅國家安全的問題:涉台問題、涉藏問題、在非傳統安全方面、在經濟安全方面、在政治安全方面
1、「涉台問題」直接關繫到我國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祖國統一大業,是我國的核心國家利益。事實說明,「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日益成為兩岸關系發展的最大障礙,成為對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如不予以堅決反對和遏制,勢必嚴重威脅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斷送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危害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2、「涉藏問題」也是事關中國國家安全的根本利益問題。西藏分裂分子不僅在海外有達賴這樣有影響的政治頭面人物,同時得到國際社會某些勢力的一定支持。更應引起我們警惕的是近些年西藏當地發生的武裝暴亂事件。西藏發生武裝暴亂的危害性極大,不僅嚴重破壞當地的生產生活,而且影響全國其他地區尤其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安定,並易招致國際社會對我國人權、民主、民族自治等問題的非議。
3、在非傳統安全方面,以「東突」為主的恐怖主義轉向長期化和意識形態化,並加大同外部勢力的勾結。從近十年的情況看,中國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主要來自境內外的「東突」恐怖勢力和恐怖分子等進行的各種恐怖活動。來自公安部的數字顯示,最近十幾年來,新疆地區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在中國境內共製造了260多起恐怖事件。
4、在經濟安全方面,隨著中外經濟互動更趨緊密,中國的經濟安全風險上升。第一,經濟發展對外依存度偏高。第二,金融系統不健全。首先,金融監管乏力。其次,信用制度不完善。再次,金融創新不足。第三,產業結構落後。中國產業結構落後,在國際分工中處於不利地位,嚴重影響發展能力的提高。
5、在政治安全方面,境外敵對勢力的宣傳、誤導、發難沖擊中國政治制度的民意基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在技術手段上更有利於西方政治制度和社會模式的輸出。美國是影響我國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我國綜合國力迅速提升,以及由此帶來的國際政治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使得美國仍將中國視為其潛在的競爭者和挑戰對手。
Ⅷ 詟虄葌涓嬫垜瀹跺疂瀹濓紝鏍規嵁鎴戜滑淇╁拰浠栨墍鐢熺殑鏈堜喚鐢熷埌7鏈堝ソ榪樻槸8鏈堝ソ閭o紝楹葷...
所謂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本無不散的宴席。但是中國與 巴基斯坦締結的偉大友誼卻能歷經各種考驗,經久不衰。對比 美國和歐洲盟友的日漸離心,對比俄羅斯與東歐反目成仇,個中原由更加耐人尋味。
中國與巴基斯坦建交於1951年5月21日。不過兩國的特殊友好關系,則始於1955年萬隆會議。在那次會議上,周總理會晤了巴基斯坦總理阿里,隨後於次年訪問巴基斯坦,從此奠定了中巴實質上的同盟關系。當年我國領導人是出於怎樣的綜合考慮,而全力推動中巴友誼,已經無從考證了,或許若干年後,相關資料解密後,我們能從中看出端倪。而現在我們只有推測了。原因或許有以下幾點:
1、新中國剛成立,需要贏得國際承認。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對社會主義政權的歧視和抵制,新中國就必須從第三世界國家中取得突破,首先贏得他們的承認與尊重,並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關系。
2、新中國剛成立,國內匪患不絕,國外反動勢力環伺,西南邊陲是個不穩定的大問題。西藏雖然和平解放了,但是隨著dl喇嘛的出逃,情勢變得非常復雜, 印度甚至利用清朝的腐敗無能,把軍隊滲透到西藏境內,如阿里地區。如果巴基斯坦成為中國的盟友,那麼對印度就是一個極大的牽制。
隨後的歷史進程,則不斷鞏固了中巴友誼。大家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都是 英國的殖民地,狡猾的英國人在不得不給予這塊土地以獨立的時候,別有用心的按照宗教派別把它劃分為巴基斯坦和印度,並且沒有完全劃定邊界,甚至留有「飛地」——孟加拉國那時候屬於巴基斯坦,叫東巴基斯坦(東巴)。自然英國人一走,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領土糾紛和宗教矛盾,打了若干次邊境戰爭(其中大的有三次)。中國無論從與巴基斯坦的友誼出發,還是從不願看到印度坐大出發,都會毫不猶豫地支持巴基斯坦。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由於戰術失誤, 坦克部隊損失慘重,急須補充,巴基斯坦向中國請求援助。周總理指示盡力滿足巴方要求,庫存坦克不夠,甚至直接從我軍一線部隊把已裝備的坦克抽出來,援助巴基斯坦。雖然那一次巴基斯坦在中國的全力支援下頂住了印度的進攻,但是隨著中國文革的爆發,中國也自顧不暇,於是印度乘機肢解了東巴,成立了孟加拉國。不過有中國做後盾,巴基斯坦還是守住了克什米爾巴方控制區。
經歷過一系列與印度的戰爭,巴基斯坦明白只有中國才是最可靠最可信賴的盟友。由於兩國地理位置接壤,又有印度這個共同話題,因此巴基斯坦認為中國簡直是一個「天然的盟友」。那意思就是中國和巴基斯坦如果不做盟友就是違背了上帝的意志。
那麼巴基斯坦為什麼不與西方結盟呢?這就要從巴基斯坦的國際戰略地位說起。目前的世界,是一超多強的世界。一超就是美國了,諸強包括俄羅斯、歐盟和中國,另外還有些次強,有潛力成長為一方諸侯,譬如印度。由於地緣政治的因素,雖然印度目前在綜合實力上還無法和中國等諸強抗衡,但是作為牽制中國的砝碼,作用還是很重的。自然,為了應對中國的崛起,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以及俄羅斯,都願意和印度保持比較友好的關系。同理,為了牽制印度坐大,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強,都願意和巴基斯坦保持比較友好的關系。用一句比較形象的話來概括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國際地位,那就是:印度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制衡中國的砝碼;巴基斯坦之所以重要,因為它是制衡印度的砝碼。兩相比較,西方各國與俄羅斯,自然會把印度擺在優先位置,因為,制衡中國畢竟比制衡印度要重要得多,也急迫得多!而對於中國而言,情勢自然不同了。
現如今,巴基斯坦對中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巴基斯坦是制衡印度的砝碼。這點上文已經說過。舉兩個例子:印度自己研製的「阿瓊」出師未捷身先死以後,從俄羅斯進口了大批T90系列坦克,於是巴基斯坦相應獲得了中國的MBT2000(85/90系列改進出口型),巴方稱為「哈立德」。中方一並轉交了該型坦克的生產線,於是巴方甚至可以把經過一些本土化改進的「哈立德」再出口到其他國家;印度從俄羅斯獲得了SU30MKI以及米格29,但是今年三月,巴基斯坦已經獲得了首批兩架JF17「閃電」,按照預定計劃,巴方將獲得JF17的生產線。如果必要,巴基斯坦還將獲得J10A.
請大家注意這兩個典型事例,俄羅斯出於自身的考慮,跟印度合作是有保留的(當然跟中國合作時保留更多),俄羅斯只需要印度出錢「合作」研製新武器,核心技術是不給印度碰的,所以印度雖然出了大價錢,只得到武器,沒得到核心技術。而相反,由於中國跟巴基斯坦的特殊盟友關系,中國願意向巴基斯坦轉交一些核心技術,即使這種技術肯定不是中國擁有的最先進的技術。這樣一來,印度獲得先進武器的成本無疑要大大高於巴基斯坦。所以,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印度在得知巴基斯坦如期獲得了首批兩架JF17之後,氣急敗壞,大罵俄羅斯不守信用,中國太狡猾。
2、巴基斯坦既是中國進入 中東的陸上通道,也是中國海軍進入印度洋(尤其是波斯灣)的前進基地。石油是戰略物資,重要性就不必說了。中國隨著經濟的大發展,能源消耗越來越大,早在1993年,中國已從石油出口國變成石油進口國,截止2006年,中國年進口石油1.36億噸,石油對外依賴率將在2010年達到50(百分號).因此,中東對於中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目前中國海軍尚無法巡弋遠洋,維護中國海外利益和石油生命線的情況下,具有一個安全的陸上能源走廊,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訪華時,就在接受CCTV采訪時透露,巴基斯坦願意並且努力促成早日建成這一連接中東和中國的陸上能源通道。而瓜達爾港口的建成,使得中國海軍在波斯灣有了一個前進基地,中國海軍可以經常去跟巴基斯坦搞搞「聯合海軍演習」,正好最近就有那麼一回。
3、巴基斯坦是中國迂迴進入伊朗和中亞的通道。這點常常被人們忽略,但是看看眼下的中亞和伊朗形勢,意義就非常明顯了。有了這個通道,中國不僅可以方便地打擊以「東突」為首的分裂勢力和恐怖分子,也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支持中亞和伊朗,從而穩定中國的西部態勢。而一旦中國失去了西邊的一些「朋友」,美國的勢力直接伸到新疆和西藏邊境,對中國的威脅不言而喻,必將極大地牽扯中國的精力。
4、巴基斯坦與中國西部省份天然接近,經濟結構互補,大力發展與巴基斯坦的貿易,可以有效地加快中國西部的經濟發展速度。利用巴基斯坦作中轉,也可以大力發展與中東、中亞各國的貿易。經濟學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僅靠經濟援助,是無法改變一個地區的落後面貌的,必須使落後地區具有自身的造血技能,然後其經濟狀況才能得到根本的改觀,才能持續發展。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水平極不平衡,落差很大,必須通過政策傾斜,支持西部地區發展邊貿。只有建立了良性循環,西部才能快速發展,縮小與東部的差距。而經濟的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5、隨著中國的崛起,在國際經濟鏈條上的地位攀升,中國作為第三世界國家的理由越來越不足了。巴基斯坦正好可以幫助中國在第三世界圈子裡說上話。而第三世界的兄弟朋友,是中國應該也必須依靠的。
讓我們為了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偉大友誼乾杯!雖然目前我們比巴基斯坦富裕些,但是我們還是應該感謝巴基斯坦在國際上對中國的支持!巴基斯坦兄弟對中國非常友好和尊重,我們也應該拿出大國的風范來,尊重和善待巴基斯坦朋友。我們不要看了聯合演習時巴基斯坦同行沒有配備手提電腦,就發張片片說人家怎麼羨慕我們。這是怎樣一種膚淺的心態!驕傲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褒義的,是自豪的意思;另一種是貶義的,是自大的意思。當西方人居高臨下地看待我們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覺得郁悶甚至憤怒?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要學西方人那樣對待我們的朋友巴基斯坦呢?對待印度也存在這個問題。難道印度就沒有一點比我們強,值得我們學習的?一提到印度,不是挖苦就是打擊,甚至有些人故意歪曲或者偽造印度人的言論,並以此為借口,繼續挖苦打擊印度人。當然,如果我們偶爾閑談,開個玩笑不要緊,但是如果這種態度成為我們一貫的作風,那麼就會有大問題了。須知驕兵必敗!歷史上這種慘痛的教訓比比皆是。
Ⅸ 新疆在建國後的發展與進步包括哪些方面
一、經濟快速發展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新疆經濟是以農牧業為主體的自然經濟,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方式落後,發展處於停滯狀態。當時的新疆,沒有一寸鐵路,沒有農場和成規模的良田,工業企業幾乎全是私營小作坊,人民生活貧困不堪。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新疆進入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各族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
中國政府從國家發展戰略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發,高度重視新疆的發展和建設,始終把幫助邊疆地區發展經濟、實現共同富裕作為一項基本政策,適時作出一系列推動和促進新疆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2000年國家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把促進新疆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在經歷了消除貧困、解決溫飽發展階段後,目前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正在向小康邁進,生活質量大幅提高。
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呈多元化特點。在農村,除糧食和棉花等傳統農作物外,林果等產業成為農牧民增收的新渠道。2008年農牧民人均從林果業獲得收入340元人民幣。在一些林果業發展較早的縣市,林果收入已經佔到農牧民收入的40%以上。
外出務工特別是到東部地區務工成為農牧民增收的又一新途徑。2008年外出務工的新疆農牧民達150萬人次以上,全疆農牧民人均勞務增收150元人民幣。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民族旅遊產品的開發銷售,也帶動了民族手工業的發展,直接或間接帶動了幾十萬人就業,增加了居民的家庭收入。
三、各項社會事業不斷發展
國家堅持優先發展少數民族教育,通過實施特殊扶持政策,推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發展。
為確保少數民族考生能夠接受高等教育,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國家實行高等學校招生對少數民族考生的照顧政策,此後又提出按比例錄取的優惠政策,並對少數民族考生實行單獨命題考試、單劃分數線錄取等政策,這種照顧一直持續至今。
新中國成立前,新疆醫療衛生水平極其低下,地方病、傳染病頻發,人口死亡率達20.82‰,嬰兒死亡率高達420‰至600‰,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不到30歲。1949年,新疆僅有醫療機構54個、病床696張,每萬人只有1.6張病床、0.19名醫生,且衛生機構都分布在少數城市(鎮)。
60年來,政府不斷加大醫療衛生投資,2008年新疆擁有各類衛生機構7238個,其中有各類醫院1629所、病床位9.36萬張、醫生4.38萬人,平均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36張、醫生21人。
衛生防疫機構從無到有,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城鄉衛生防疫體系,防病、滅病水平和能力顯著提高,消滅了天花病等一些地方病,各類地方病和傳染病發病率大幅度下降。
四、民族文化得到保護
少數民族音樂舞蹈在新疆民族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新疆通過建立各級藝術表演團體,成立藝術院校、藝術研究所等機構,搶救、搜集、整理、保護了一大批民間音樂舞蹈作品,通過培養一代又一代各類藝術人才,使傳統的民間音樂舞蹈後繼有人,並且不斷發揚光大。
維吾爾「十二木卡姆」是集歌、舞、樂於一體的維吾爾古典音樂套曲,被譽為維吾爾族「音樂之母」,也是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瑰寶。新中國成立前夕,「十二木卡姆」已瀕臨失傳。
新中國成立不久,當時的新疆省人民政府即於1951年8月將「十二木卡姆」列為重點搶救的藝術品,組織力量對木卡姆藝術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普查、搜集和整理工作,並於1955年完成了錄音、記譜和歌詞整理工作,於1960年出版「十二木卡姆」樂譜。
從此,「十二木卡姆」完成了由口頭傳承向文本傳承的轉折。
五、堅持各民族平等團結
新中國成立後,新疆的人口自由流動日益增多,多民族混居狀況更為明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受市場導向作用影響,以上學、工作、經商、務工為主要目的的自發、自願人口流動,在新疆城鄉之間、北疆和南疆之間、新疆和內地之間頻繁增加。
2008年,新疆約有24萬富餘勞動力前往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務工。另外,每年還有大量的季節性流動人口在新疆境內和新疆與內地之間流動。每年8月下旬至11月的棉花收獲期間,都有來自其他省市的數十萬人到新疆從事棉花採摘工作。
新疆各族人民在長期共同生活中結下了深厚情誼。60年來,新疆各族人民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形成、發展和鞏固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這既是新疆發展進步的重要內容,也是新疆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
六、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
新疆歷史上就是多種宗教並存的地區,且一直持續至今。目前新疆主要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中國政府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新疆全面貫徹執行這一政策,依法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保障宗教界的合法權益,促進宗教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國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國務院頒布的《宗教事務條例》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七、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
新疆的發展與進步,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實現的,是在穩定的社會環境中實現的,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結果。
離開了國家統一,離開了社會穩定,離開了民族團結,新疆的一切都無從談起。多年來,境內外「東突」勢力不顧新疆各族人民福祉,鼓吹民族分裂主義,在新疆策劃組織實施了一系列暴力恐怖活動,危害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嚴重干擾和破壞了新疆的發展與進步。
「東突」勢力對新疆各族人民實施的暴力恐怖活動,是對中國憲法和法律的公開挑戰,是嚴重的反社會、反人類的暴力犯罪行為。國家統一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社會穩定是新疆發展進步的前提和保障,民族團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禍。中國政府依法打擊「東突」勢力的破壞活動,為新疆的發展進步創造一個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符合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
Ⅹ 中國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大體分為哪五類
恐怖勢力、個體恐怖犯罪分子、國際恐怖主義勢力、國內的情況、國外、境外情況五類。
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仍然面臨多元復雜的安全威脅,遇到的外部阻力和挑戰逐步增多,生存安全問題和發展安全問題、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維護國家統一、維護領土完整、維護發展利益的任務艱巨繁重。
一些海上鄰國在涉及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採取挑釁性行動,在非法「佔領」的中國島礁上加強軍事存在。一些域外國家也千方百計干涉南海事務。一些國家對中國進行近距離海空偵察頻繁,維護海洋權益的斗爭將長期持續。
一些領土爭端也依然存在。當前,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存在許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活動猖獗,也對周邊安全穩定造成不利影響。
台灣問題事關祖國統一和長遠發展,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要求。近年來,兩岸關系保持了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但影響台海局勢穩定的根源沒有消除,「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仍然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
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東突」、「藏獨」分裂勢力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東突」暴力恐怖活動威脅加劇。反華勢力正在策劃「顏色革命」,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提出了更多的挑戰。
(10)中國如何打擊東突擴展閱讀:
恐怖組織的網上活動有了新的手法,呈現新的特點:
1、Facebook等新媒體的流行引發了新一波網路恐怖主義。
專家表示,社交媒體已成為恐怖分子的「戰略工具」,使他們可以在不等待訪客的情況下「敲」目標受眾的門。
聖戰分子論壇呼籲「Facebook入侵」,「Twitter恐怖」和「YouTube恐怖」也很常見。2013年9月,在肯亞首都內羅畢韋斯特蓋特購物中心發動襲擊的兇手在推特上「直播」了這次襲擊。
2、滋生了大量的「局部恐怖」。像「基地」組織這樣的恐怖組織的「網路炸彈」已經開始瞄準年輕人,尤其是在西方國家。
一篇名為《39種服務和參與聖戰的方式》的文章在西方國家推廣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全球網路Tiby出版物上走紅。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IraqandThe levant,簡稱ysicstateofiraqandthelevant)在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宣傳視頻中作為目標。在視頻中,一名20歲的英國學生在敘利亞旅行後加入了該組織,他聲稱「工作不多,報酬不錯,食物和住宿也不錯」。
恐怖組織利用這些工具,成功地「動員」了美國和西歐國家大量的「白人穆斯林」,並將他們轉變為「聖戰戰士」。
3、隨著「獨狼」恐怖分子的增多,網路技術成為「獨狼」恐怖分子的命脈。
2013年2月,公司總裁傑弗里·西蒙的「獨狼」恐怖主義:政治風險評估來理解它的日益增長的威脅,「一本書指出,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網路技術革命鼓勵「獨狼」恐怖主義,人類將面臨第五批「恐怖分子」,即「恐怖分子」技術浪潮。
4、恐怖分子開始從利用互聯網轉向攻擊互聯網,激進分子、黑客和恐怖分子之間的界限正變得模糊。
黑市、網路程序中的漏洞和用戶信息在世界各地無處不在,甚至可以通過中間人「收買」犯罪分子,這使得實施網路攻擊變得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