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如何扶貧工作

中國如何扶貧工作

發布時間:2022-11-29 01:01:07

1. 中國已消除絕對貧困,祖國這些年都是怎麼進行扶貧工作的

中國宣告消除千年絕對貧困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題:中國宣告消除千年絕對貧困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5日宣告消除絕對貧困。

這意味著中華民族告別千百年來缺吃少穿的夢魘,實現豐衣足食、安居生活的夙願。

25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宣布: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未來哪些人會成為幫扶對象呢?

1、城鎮中的低收入人群,特別是城鎮中沒有長期固定工作的流動人群;

2、前期已經脫貧的人,有些人群會因各類發展條件欠缺而“返貧”,甚至出現新的貧困;

3、還有一些“邊緣貧困戶”,他們原來生活情況跟貧困戶差不太多,但因建檔立卡被卡在貧困戶線外,精準扶貧的優惠政策與資源配置沒有惠及他們,他們是最困難的人群。

2. 如何做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精準脫貧即精準擺脫貧困。中共中央要求實現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精準扶貧模式,主要從黨建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1-0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3. 中國扶貧政策

中國扶貧政策包括:
1、產業扶貧;
2、教育扶貧;
3、雨露計劃;
4、易地扶貧搬遷;
5、危房改造。
產業扶貧政策如下:
1、種植業:貧困戶通過發展新品種、新模式創新增收和調整種植結構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2000元;
2、養殖業:貧困戶通過新發展或擴大養殖規模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3000元,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4000元;
3、加工及服務業:貧困戶通過開辦小型加工廠或開辦小商店等服務項目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3000元;
4、發展旅遊:貧困戶圍繞景區開發旅遊產品增收脫貧的,如休閑採摘、農家樂等,每戶一次性補貼5000元;
5、發展電商:貧困戶通過電商平台銷售特色農產品創收達1萬元以上增收脫貧的,一次性補貼網費3000元;
6、其他產業:貧困戶發展其他產業脫貧的,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能帶來穩定收入,增收達到標準的,一次性補貼3000元。
教育扶貧政策如下:
1、對建檔立卡學前教育貧困幼兒,每生每年補助生活費1000元;
2、除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普通高中學生學費,按每生每年2500元的資助標准發放國家助學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第二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提高農業防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做好防災、抗災和救災工作,幫助災民恢復生產,開展社會互助互濟;對生活沒有保障的災民,組織生產自救,給予救濟和扶持。
國家扶持貧困地區,幫助進行經濟開發,改善經濟發展條件。

4. 我國在消除貧困方面採取的措施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找准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

1、發展生產脫貧一批,引導和支持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明天,立足當地資源,實現就地脫貧。

2、易地搬遷脫貧一批,貧困人口很難實現就地脫貧的要實施易地搬遷,按規劃、分年度、有計劃組織實施,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3、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擴大政策實施范圍,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

4、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國家教育經費繼續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向職業教育傾斜,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對農村貧困家庭幼兒特別是留守兒童給予特殊關愛。

5、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對貧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由社會保障來兜底,統籌協調農村扶貧標准和農村低保標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會救助力度。

(4)中國如何扶貧工作擴展閱讀:

消除貧困的意義:

扶貧不是單純的給扶貧的人補貼這么簡單,只有讓他們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他們才能一直擺脫貧困的枷鎖,所以我們國家政府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特色,發展旅遊業等相關產業,讓他們有事可做,有錢可拿。

打贏脫貧攻堅站事關祖國長治久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扶貧開發事業踏步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民族的團結,對國家長治久安發揮著重要作用,只有讓全體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才能和諧穩定,國家才能穩定發展,完成祖國的復興之夢。

5. 中國有那些扶貧政策

一、產業扶貧:

(1)種植業:貧困戶通過發展新品種、新模式創新增收和調整種植結構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2000元;

(2)養殖業:貧困戶通過新發展或擴大養殖規模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3000元,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4000元;

(3)加工及服務業:貧困戶通過開辦小型加工廠或開辦小商店等服務項目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3000元;

(4)發展旅遊:貧困戶圍繞景區開發旅遊產品增收脫貧的,如休閑採摘、農家樂等,每戶一次性補貼5000元;

(5)發展電商:貧困戶通過電商平台銷售特色農產品創收達1萬元以上增收脫貧的,一次性補貼網費3000元;

(6)其他產業:貧困戶發展其他產業脫貧的,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能帶來穩定收入,增收達到標準的,一次性補貼3000元。

二、教育扶貧:

1、對建檔立卡學前教育貧困幼兒,每生每年補助生活費1000元。

2、除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普通高中學生學費,按每生每年2500元的資助標准發放國家助學金。

3、申領程序:

貧困學生向就讀學校提出申請並遞交資料→填寫《鍾祥市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申請表》→學校組織評審並公示→公示無異議後報縣教育局、財政局復核驗章→縣財政局將資金撥付到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通過學生資助卡發放補助資金。

三、雨露計劃:

雨露計劃資助的對象是指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當年接受本地和異地中、高等職業教育,且在國家職業教育主管部門學籍管理系統注冊正式學籍的學生。

中等職業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技工院校等;高等職業教育指全日制普通大專、高職院校、技師學院等。(因學遷出等原因導致戶口和父母不在一起的學生同樣享受扶持政策)。

四、易地扶貧搬遷:

納入全省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系統中有搬遷意願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貧困戶:

(1)生存環境差、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且水土、光熱條件難以滿足日常生活生產需要,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地區的建檔立卡搬遷人口;

(2)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和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薄弱,工程措施解決難度大,建設和運行成本高的地區建檔立卡搬遷人口;

(3)國家主體功能區劃中劃定的禁止開發區或限制開發區及地方病嚴重、地質災害頻發地區的建檔立卡搬遷人口;

(4)大中型水庫(大型湖區)和「以水為生、以船為家」缺乏生產生活資料的建檔立卡搬遷人口;

(5)其他確需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地區的建檔立卡搬遷人口。

五、危房改造:

村危房改造補助對象重點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以下簡稱四類重點對象)。

補助對象的確定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優先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住房安全問題。

6. 我們黨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要舉措有哪些

1、可持續投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投入體制機制,採取多種方式加大扶貧投入力度。進入脫貧攻堅階段,國家用於扶貧開發的資金和各類資源迅速增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高水平的扶貧投入背後是我國經濟長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力度的經濟基礎不斷鞏固。與此同時,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注重將公平與效率統一起來,保障社會資源投入與社會財富增長相適應,從而為扶貧開發提供了可持續的經濟支撐。

2、開發式扶貧。開發式扶貧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問題的根本途徑,視貧困群眾為扶貧開發的重要主體。貧困治理不僅要減少貧困人口數量,還要提高貧困人口發展能力,促進貧困人口融入社會;不僅要幫助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狀態,還要降低人們陷入貧困的風險。

開發式扶貧通過建構有利於農村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引導貧困人口參與其中,不僅在經濟意義上使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而且在社會層面使貧困人口遠離貧困。它還注重調動扶貧對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其自身發展能力,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人民立場和為民情懷。

3、協同推進。貧困問題的復雜性在於其成因包含微觀與宏觀、個體與社會、經濟與政治諸要素,單一的貧困治理手段往往收效有限。

我國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強化政府責任,引導市場、社會協同發力,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

(6)中國如何扶貧工作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指標,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之舉。我們要清醒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集中力量攻克貧困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面對脫貧攻堅決勝期的困難和挑戰,我們要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以更有力的行動、更扎實的工作,確保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不斷拓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

7. 我國農村扶貧的方式有哪些

我國農村扶貧的方式有:
第一,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第二,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第三,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第四,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扶貧是保護貧困戶的合法權益,取消貧困負擔。政府幫助貧困地區加大人才開發、完善農民工市場。臨時工基本待遇,建立發展工農業企業、促進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參考資料-----中國政府網)

8. 我國創造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我國是如何脫貧的

在脫貧攻堅環節中,以黨中央立足於我國基本國情,掌握脫貧規律性,頒布一系列超常規現行政策措施,搭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現行政策體系、工作中體系、規章制度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脫貧路面,構成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堅持黨的領導,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堅持不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走實現共同富裕路面;堅持不懈充分發揮國內社會主義社會可以多管齊下辦大事的政治優勢,產生脫貧攻堅的共同信念、共同行動;

要自主創新鄉村人才工作中體制機制創新,充足激起鄉村人才魅力,鼓勵各種優秀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能夠、大展才華、大展身手;促進培養新式農業經營主體,讓樂意留到農村、基本建設家鄉的人保留放心,讓想要農村婦女創業、收益鄉村的人更有信心;培養各種各樣服務型組織,給予相關網路營銷、產品質量標准、商品品牌等方面的社會服務。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優先選擇方位,緊緊圍繞讓農民得到更好的組織引領、社會化服務、民主參與,加快建設基層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促進整治重心下移,完善基層綜合性信息服務平台,連通農村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提升村級組織運行經費保障,促進更多資源下移到基層。

9. 如何做好扶貧工作

法律分析:第一是政策必須精準。扶貧政策是指導扶貧大局的整體性方針,是扶貧工作的「主根」。如何在政策中體現精準扶貧理念,將真正的貧困戶納入進來,將不夠貧困的戶排除出去,這是很考驗決策者的能力的。

第二是戶情調研必須精準。貧困戶的篩選是個苦累皆有的活兒。需要包片領導、包村幹部、村幹部逐戶核查,以建檔立卡戶、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危房戶、大病戶等各類人群為重點范圍,以收支情況為重點核查內容,每戶一表,入戶核查,堅決弄清弄明低收入邊緣戶家庭基本情況,為扶貧脫貧工作提供數據支持,數據不厭細,情況不怕明。

第三是政策把握必須精準。一切工作都是由人來完成的。基層的扶貧幹部和包片領導、包村幹部、村幹部和幫扶責任人是完成扶貧工作的主體。這些人員必須要熟練掌握扶貧政策,以政策指導工作,確保履職盡責到位。

法律依據:《國家旅遊局關於進一步做好當前旅遊扶貧工作的通知》 第二條 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建立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旅遊扶貧工作責任體系。國家旅遊局重在做好頂層設計,在政策、資金、培訓等方面為地方創造條件,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強化旅遊扶貧宣傳,加強脫貧效果監管。各省級旅遊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旅遊扶貧工作,制定旅遊扶貧工作要點,協調動員各方力量,完善扶貧保障舉措,做到承上啟下,促進工作落地。各市縣級旅遊部門重在推進旅遊扶貧項目建設,在地方黨委政府領導下,從本地實際出發,著力完善旅遊扶貧受益機制,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10. 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加強扶貧工作的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扶貧開發主要抓好三個重點即1、以實施整村推進為「切入點」 努力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2、以強化培訓為重點,努力促進貧困地區剩餘勞動力轉移,3、以扶持龍頭企業為「切入點」努力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也就是「一體兩翼」。這三項工作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沒有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產業化調整結構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沒有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轉移和農業結構的調整,產業化扶貧這兩翼,貧困村和貧困農戶就富不起來。從今年開始,我們要按照「突出重點,縮短時間,加大投入,提高效益」的思路,對剩餘沒有解決溫飽低收入的貧困村,分期分批,集中力量,加大力度,整村推進。真正實現「抓一批,脫貧一批」的目標。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加快整村推進作為扶貧開發的重點任務,作為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切實增強工作的務實性、主動性、創造性,要工作上加大力度,在資金上安排重點傾斜,在扶持進度上優先安排。以「九牛爬坡人人出力」的勁頭攻艱克難。根據此戰略目標,結合我辦的業務范圍,和鹽、同、紅、扁擔溝吊庄管理區的扶貧開發的實際和新形勢下扶貧工作的重要任務,我認為,把扶貧工作拓展到農戶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實行產業化扶貧無疑是做好新形勢下扶貧工作的最佳選擇。
一、實施產業化扶貧必須面向市場,大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實施產業化扶貧,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於改變傳統的就生產抓生產、就農業抓農業、就扶貧抓扶貧的工作模式,真正實現由."救濟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產業化扶貧的關鍵是選准產業化發展項目。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當前大宗農副產品已明顯過剩,靠單純的糧食生產和傳統的種養項目難以保證農民穩定增收。同時,從近幾年農民增收情況看,農民收入增長的增長點已逐漸由農業向非農產業轉移。據統計,近年來全市農民純收人中,農業所佔份額下降,非農產業卻直線增加。因此,在扶貧項目選擇上,一方面要在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上下功夫,挖掘農業增收的內部潛力。按照面向市場、效益優先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調整農業結構,新上一批市場前景好、增收潛力大的農業扶貧項目,逐步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形成規模效應,增加農民收入。鹽同紅一線的貧困群眾已經創出了自己的品牌,比如:同心縣的「三紅一綠一黃一黑」(紅棗、紅蔥、枸杞;一綠是地模西瓜;一黃是馬鈴薯,一黑是「油葵」「三駕馬車」一起拉即1、是三紅一綠一黃一黑;2、是草畜產業;3、是勞務輸出,著力打造農業特色品牌,尤其以 建立「三紅」種植基地即4萬畝,枸杞800畝,地膜西瓜6.5萬畝和馬鈴薯28萬畝和油葵6萬畝最為突出。而鹽池也創出了自己特色品牌的八大產業:1、是以皮毛、肉絨為主的畜產品加工業,2、是以苜宿、檸條為主的草產業,3、是石油為主的鑽采業4、是煤炭、金屬鎂為主的礦產業、5、是以水泥、石膏為主的建材業、6、以甘草、苦豆子為主的葯材產業,7、是以蜂蜜、蕎麥為主的綠色保健食品業和生態旅遊業。因此扶貧項目的選擇應定位在實施生物工程、發展綠色食品上,重點實施三大扶貧項目,即以甘草、苦豆子為主的中葯材、以三紅一綠一黃一黑為主的種植業等、以皮毛肉絨加工的三大主導產業,力爭5年內三大產業總產值達到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非農產業,拓展新的增收空間。進一步抓好勞務輸出,努力種好「鐵桿樁稼」,今年上半年,吳忠市勞務輸出達5萬多人次,人均創收達2.1億元,為貧困戶增收奠定基礎。要圍繞農業興辦工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努力繁榮城鎮經濟,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同時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努力提高非農產業在農民收益中的比重。
二、實施產業化扶貧必須創新機制,強化服務
1、是創新扶貧資金投入和管理機制。扶貧資金的使用要堅持最大效益原則,發揮扶貧資金的引導功能,充分調動農戶自身投入的積極性,形成以農戶自己投入為主體,扶貧資金投入為導向,信貸、外資和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體系。使用扶貧資金不能 「撒胡椒面」,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良種引進比如:購買架子羊、基地建設,「龍頭」培植和信息體系建設等關鍵環節上。所有渠道下達的扶貧資金都要按照「用途不變,渠道不亂」的原則捆綁使用,確保扶貧資金發揮最佳效益。2、是創新項目實施的組織領導機制。在組織實施上,要抓大戶帶規模,抓基地促生產,抓「龍頭」促銷售,通過實行規劃落實;資金傾斜,科技指導;流通 聯結、領導幫扶等扶貧到村到戶的措施,抓點示範,培植一批種養加運專也大戶和專業村社,建設一批示範基地和龍頭企業,形成一批脫貧致富的扶貧典型,帶動產業化扶貧的健康發展。 三是政府要強化服務職能。要充分尊重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通過政策引導、幫助規劃提供服務來解決農戶迫切需要解決的信息、資金、技術、市場等問題,著力為扶貧項目的實施創造優良環境。當前,尤其要建立好產業化扶貧的技術支撐和信息服務體系,保障扶貧項目的順利實施。
三、實施產業化扶貧必須真正培育產業化經營的「龍頭」
龍頭」是產業化扶貧的支撐,只有通過各類「龍頭」組織的帶動,促進產、加、銷相互銜接,才能真正形成一體化經營的格局。「龍頭」企業或組織的帶動作用,有利於提高農副產品的商品轉化率和產品附加值,加快產業化扶貧的實施步伐,提高扶貧效益。結合鹽同紅一線的實際, 要大力扶持兩種「龍頭」:一是「龍頭」企業。扶貧資金不僅要向生產基地、農民,而且要向一批龍頭企業傾斜。當前,是以皮毛、肉絨為主的畜產品加工業,2、是以苜宿、檸條為主的草產業,以甘草、苦豆子為主的葯材產業,這些龍頭企業,一方面要加大對企業改制力度,擴大規模,改進工藝,提高質量。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新建一批高科技龍頭企業。二是中介組織。要鼓勵農民按照自願的原則,通過資本、技術、人力、 物力、信息的聯合,組建各類專業協會和銷售流通組織。政府要大力加強引導、扶持,提高中介組織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促成「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逐漸形成,努力創造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新機制。達到環節銜接緊,協調運轉快,服務功能強,綜合效益高的目的,真正把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結起來。
總之,一定要強化市場觀念,並且要用工業的經營理念,經營方式和現代化技術改造傳統農業,使農業在工業的反哺中得到拓展,在市場的培育中趨於集約化,在科技的孵化中走向現代化。從而通過推動科技興農戰略,帶動產業化扶貧,進一步把產業化扶貧這篇文章做大做強,把產業化扶貧這盤棋走活,從而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

閱讀全文

與中國如何扶貧工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拉達是什麼車 瀏覽:645
中國象棋如何玩斗獸棋 瀏覽:606
英國地鐵什麼時候出現 瀏覽:209
印度用什麼錢最貴 瀏覽:687
印尼黑酸枝傢具保養用什麼材料 瀏覽:3
越南政權如何交接 瀏覽:809
義大利什麼時候能成立 瀏覽:694
在中國哪裡賣房子 瀏覽:509
為什麼英國沒有威爾士元素 瀏覽:146
英國貨幣對人民幣多少 瀏覽:261
印度尼西亞礦產怎麼樣 瀏覽:448
去印度買手錶怎麼樣 瀏覽:708
哪個明星去了中國好聲音 瀏覽:981
信奉印度教有哪些國家 瀏覽:162
中國庚子年年都有什麼事 瀏覽:960
義大利怎麼考駕照 瀏覽:636
500馬幣是多少印尼盾 瀏覽:104
伊朗在地球儀上哪個位置 瀏覽:103
如何在中國和越南聊天 瀏覽:489
從印尼到印度多少公里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