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中國被多少國家侵略過
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荷蘭、葡萄牙。
1、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和法國)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
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英、美、法、德、俄、日、意、奧)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
侵華軍隊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
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4、中日甲午戰爭(日本)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5、抗日戰爭(日本)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6、荷蘭侵佔台灣
1624年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荷蘭殖民者為建立與中國、日本貿易的據點侵入南台灣。[69]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佔北台灣,後被荷蘭人驅逐。
荷蘭殖民者盤踞台灣38年,在今台南市修築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羅民遮城(今赤嵌樓)作為殖民統治的中心,為增加米、糖等農作物產量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遷往台灣開墾。
荷蘭殖民者實行強制統治,把土地據為已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租稅,掠奪台灣的米、糖,將其收購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經台灣轉口運往各國,牟取高額利潤。
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台灣人民的反抗。1652年郭懷一領導了最大規模的一次武裝起義,雖最終被鎮壓,但表明荷蘭殖民統治已出現危機。九年後他們配合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了台灣。
7、葡萄牙侵佔澳門
1553年,開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雖然從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門的居住權,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設有官府,由廣東省直接管轄。
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中葡會議草約》和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鴉片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國聯軍侵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台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澳門
Ⅱ 侵略中國的國家有哪些
首先日本,俄羅斯,英國,法國,義大利,越南,印度,比利時,美國,德國,菲律賓,尼泊爾,奧地利,葡萄牙,荷蘭(如不足請大家指正)其中,第一個大規模侵略中國的國家是英國,佔領中國領土最多和造成中國永久性分裂的國家是俄國(中國被俄國侵佔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現在的蒙古2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也是中國的,相當於目前中國領土的三分之一,可以說,可以說,俄國才是對未來中國戰略最大的破壞者,失去的國土裡不僅可以養活幾千萬人,還有豐富的資源和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造成中國人民沉重災難的是日本,日本在1895年至1945年的時間里對中國進行了血腥的掠奪和災難,直接屠殺了幾千萬中國人,想當於當時日本國民的一半,也就是說,每2個日本人里就殺害了一個中國人,歷史上,國與國之間的種族屠殺殘忍程度莫過於此,日本人對中國人的殺戮方式令人發指,連納粹德國都自嘆不如!未來,有可能成為中國對手和威脅到中國和平和國土完整的國家有:美國,日本,印度,俄羅斯
還有匈牙利,波蘭,奧匈帝國,西班牙,朝鮮,中亞五國,印尼等等,簡直舉不勝舉。
朝鮮共三次入侵,民間傳說其第一次入侵時對唐民的殘忍程度直逼五胡。
Ⅲ 中國曾侵略過哪些國家
朝鮮:漢朝滅亡衛滿朝鮮,唐朝出兵朝鮮半島,滅亡了起源於東北後到北朝鮮的高句麗王國和朝鮮半島西南部的百濟王國,遼金也在大同江流域與高麗交戰,皇太極兩征朝鮮王朝,逼迫其稱臣納貢,清末還出兵干涉政變,本朝太祖抗美援朝攻打韓國。
越南:漢武帝滅亡南越國,東漢馬援鎮壓征貳征側起義,隋文帝滅亡越南前李朝,明成祖滅亡越南胡朝,開啟越南四次北屬時期,同時忽必烈和乾隆均出兵越南干涉內戰,本朝太宗也打過。
蒙古:漢武帝征討匈奴,唐太宗平突厥,金世宗搞減丁政策,皇太極臣服漠南漠北蒙古,民國徐樹錚也打過。
日本:忽必烈兩征日本,可惜神風來襲,功虧一簣。
緬甸:忽必烈發兵滅亡蒲甘王朝,設立緬中行省,乾隆也出兵緬甸,可惜徒勞無功。
基本就是這幾個國家,當然是就他們眼光而言,我國堅決否認。
Ⅳ 中國在歷史上侵略過哪些國家
元朝時期忽必烈對鄰近諸國發動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
至元十一年(1274年),侵日本遭遇颶風,無功而還。至元十八年(1281年),又分兩路進攻日本,由唆都率蒙古、漢軍、高麗軍從高麗東渡對馬海峽,範文虎率新附軍(元政府收編的南宋軍隊)從慶元(浙江寧波)浮海北進。
至元二十年(1283年)、二十二年(1285年),元兵兩次從雲南出侵緬國(緬甸),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進至蒲甘,迫緬國定歲貢方物後退回。同年再侵安南,次年以糧盡師老北還。
二十九年(1292年)十二月,史弼、亦黑迷失、高興從泉州起航出侵爪哇(印尼爪哇島)。爪哇統治者降元,並請元軍助討其敵國葛郎,打敗葛郎王以後復舉兵拒元,元軍力竭退師。
(4)哪些國家侵略過中國擴展閱讀
1979年,中越爆發邊境戰爭,中國幾十萬軍隊分兩路從雲南、廣西越過邊境線,一路長驅直入,迫近河內,爾後又快速撤軍,返回國內。戰爭規模雖然不大,但流血不少,雙方有數萬人傷亡。這還沒完,接下來,中越又在邊境線展開拉鋸戰,直到1990年才最後消停。
中越從朋友加兄弟的親密無間,直轉入兵戎相見,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從有些參戰官兵的回憶錄來看,很多人壓根不相信中越真的會打起來,甚至有的人直到要上戰場了才知道,真的要跟越南打仗了。
從戰爭爆發到現在已經三十三年過去,但是戰爭的起因卻仍然亂花迷眼,各種說法都有,先看官方的說法。
中方宣稱是一場自衛反擊戰,是為自衛不得已才主動發起攻擊。越方當然不這么認為,他宣稱進行了一場偉大的反侵略斗爭,擊退了北方的強大鄰國,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
Ⅳ 中國曾經被哪些國家侵略過
曾經侵略過中國的國家: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
1、大英帝國。
大英帝國(英語:British Empire),由其領土、自治領、殖民地、託管地及其他由英國管理統治的地區組成,被國際社會及歷史學界視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
2、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法蘭西殖民帝國為法國在17世紀至1960年代控制的殖民帝國。在19至20世紀初,它成為僅次大英帝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 在1919至1939年這個巔峰時期,殖民地面積達1234.7萬平方公里。
3、德意志帝國。
通常指從1871年勃蘭登堡-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統一到1918年霍亨索倫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二帝國,因為將神聖羅馬帝國算為德意志第一帝國。其國號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瑪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國名。
4、日本帝國。
以「富國強兵」為口號積極向外擴展勢力范圍,對周邊國家實施軍事與經濟侵略,成為東方唯一的新帝國主義國家。
5、美利堅合眾國。
1900年4月6日,英、美、德、法公使照會清政府,限兩月剿除義和團,否則將派水陸各軍馳入直、魯兩省,代為剿平。
Ⅵ 中國侵略過哪些國家 哪些國家侵略過中國
1.中國從未侵略過任何國家。中國軍隊進入印度,越南,朝鮮等國,各有原因,不詳細介紹。但是都不是侵略。
2.侵略過中國的國家,近代以來,有八國聯軍。
3.基本上八國聯軍是高潮。後來再侵略的都在其中。
4.八國聯軍把北京分成不同的佔領區,東四以北由日軍佔領,熟門熟路的日軍率先掠走內務府300萬兩白銀,東四南大街以東由俄軍佔領,以西由義大利軍隊佔領 。
皇城東北由德軍佔領,皇城東部由日軍佔領,皇城東南由英軍佔領,崇內大街以西東長安街以南由德軍佔領。西城由美軍、法軍、英軍、意軍佔領,外城由英軍、美軍、德軍佔領,實行軍事統治。
Ⅶ 中國被哪些國家侵略過
歷史上所有侵略過中國的國家有(侵入中國領土和領海):日本,俄羅斯,英國,法國,義大利,越南,印度,比利時,美國,德國,菲律賓,尼泊爾,奧地利,葡萄牙,荷蘭(如不足請大家指正)其中,第一個大規模侵略中國的國家是英國,佔領中國領土最多和造成中國永久性分裂的國家是俄國(中國被俄國侵佔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現在的蒙古2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也是中國的,相當於目前中國領土的三分之一,可以說,可以說,俄國才是對未來中國戰略最大的破壞者,失去的國土裡不僅可以養活幾千萬人,還有豐富的資源和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造成中國人民沉重災難的是日本,日本在1895年至1945年的時間里對中國進行了血腥的掠奪和災難,直接屠殺了幾千萬中國人,想當於當時日本國民的一半,也就是說,每2個日本人里就殺害了一個中國人,歷史上,國與國之間的種族屠殺殘忍程度莫過於此,日本人對中國人的殺戮方式令人發指,連納粹德國都自嘆不如!未來,有可能成為中國對手和威脅到中國和平和國土完整的國家有:美國,日本,印度,俄羅斯
還有匈牙利,波蘭,奧匈帝國,西班牙,朝鮮,中亞五國,印尼等等,簡直舉不勝舉。
朝鮮共三次入侵,民間傳說其第一次入侵時對唐民的殘忍程度直逼五胡。
Ⅷ 中國都侵略過哪些國家
說沒侵略過的我只能說臉皮真的厚。。。
Ⅸ 歷史上中國侵犯過哪個國家
侵略從來不是證明強大的方法手段. 沒有之一!
中國的確強大過也侵略過別的國家. 不過有些我不知道該怎樣說. 有些啰嗦您湊合著看吧..看法也許會比較膚淺. 您也湊合把..
首先說下侵略. 一般來說都是戰爭侵略. 如果說當時的蒙古也能算做是中國的民族的話. 那麼元朝建立之前的那一段時間就是中國的擴張時期. 蒙古在十三世紀時候曾經很多次西征.也就是往歐洲那邊打.打到德國了.本來還要打埃及的結果他們在攻打南宋的時候死了個大汗. 沒辦法就回來了. 因為蒙古軍隊的機動力很強.基本上就是靠弓箭. 和敵人的軍隊離得遠了·弓箭射. 離得近了就靠馬的沖擊力打. 打不過?跑的時候還要射箭. 所以歐洲人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被蒙古人當箭靶子當怕了,還稱蒙古軍隊為「上帝之鞭」.不過蒙古人不像某些國家一樣. 打下一個地方. 還要在當地扶持傀儡政權. 侵蝕當地文化. 比如某些豬狗不如的國家再台灣搞的一些東西!當時的蒙古打完就走. 當然搶東西是必須的. 畢竟蒙古人不會種田. 不會輕工業. 人家也就靠著這沒本的買賣過日子呢.
戰爭侵略還有很多. 當時的廣西. 廣東. 內蒙外蒙新疆西藏都不是當時在這片土地上的統治者所管轄的. 基本上都算是侵略來的=。=.戰爭侵略是侵略. 其實文化侵略也是侵略. 而且比戰爭更可怕. 它能在潛移默化里改變一個民族. 中國就這點好..(相對)打不下一個地方. 就放一幫人過去. 慢慢的那裡的人就被同化了=。=大家出門一看·誒都是自己人..事實證明. 中國悠久的文化比可以迅速發展起來的戰鬥力更為可靠.
再者說了. 秦國兼並完六國之後. 秦朝也就那麼大點地方把. 算起來也就是個如今領土的東部地區. 怎麼能發展成這么大. 元朝是發揮了一些作用. 可再元朝之前領土也不小了. 都是兼並來的.西漢剛開始是被匈奴人打. 那是自衛. 可後來呢?東漢時候竇家人打到人家那裡去就算是侵略了. 畢竟這樣還算是自衛就說不過去了.
不過後來的侵略戰爭也就很少很少了. 我就不清楚了. 不過那也是一種大國思想的緣故. 中國地大物博. 不愛見搶你們旁邊那些小國的東西.有點「孟子」的感覺. 我家有絲綢. 就不要你家的破布衣服了. 我家有肉吃. 就不搶你們的糟糠了. 到了後來看旁邊國家窮的看不下去了. 甚至還幫助他們. 比如說在豐臣秀吉執政時期. 侵略到朝鮮去了. 一點點兵力就把朝鮮皇帝逼到了中國來. 結果中國派兵去鎮壓了. 也就簡簡單單的事情. 畢竟有時候強大到一個境界的時候. 已經不需要用戰爭去說明問題了.
我知道的就這么多. 不啰嗦了-0-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指出
Ⅹ 從古到今哪些國家侵略過中國
1937年,日本.
1858年[咸豐八年] 5月28日,沙俄乘英法聯軍進攻天津時,用武力迫 使清政府簽定不平等的 "中俄璦琿條約".
1. 中英 廣州和約 余保純 六百七十萬兩 27-5-1841;
2. 中英 南京條約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萬兩 29-8-1842;
3. 中英 南京條約 補充條款 耆英 22-7-1843;
4. 中英 虎門條約 耆英 8-10-1843;
5. 中美 望廈條約 耆英 3-7-1844;
6. 中法 黃埔條約 耆英 24-10-1844;
7. 中俄 瑗琿條約 奕山 六十萬方公里 28-5-1858;
8. 中俄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13-6-1858;
9. 中美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18-6-1858;
10. 中英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26-6-1858;
11. 中法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27-6-1858;
12. 中英 天津條約補充 桂良 8-11-1858;
13. 中英 北京條約 奕欣 一千叄百萬兩 24-10-1860;
14. 中法 北京條約 奕欣 25-10-1860;
15. 中俄 北京條約 奕欣 四十多萬方公里? 4-11-1860;
16. 中俄 勘分西北界約記 明誼 四十四萬方公里 10-7-1864;
17. 中美 增續條約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18. 中英 新修條約普後章程 不詳 23-10-1869;
19. 中日 修好條約 李鴻章 13-8-1871;
20. 中日 北京條約 奕欣 31-10-1874;
21. 中英 煙台條約 李鴻章 13-9-1876;
22. 中俄 里瓦幾亞條約 崇厚 2-10-1879;
23. 中俄 伊黎條約 曾紀澤 七萬方公里 二百八十萬兩 24-2-1881;
24. 中法 會議簡明條款 李鴻章 11-5-1884;
25. 中日 天津條約 李鴻章 18-4-1885;
26. 中法 新約 李鴻章 9-6-1885;
27. 中英 煙台條約 續增條約 不詳 9-6-1885;
28. 中葡 北京條約 奕□ 1-12-1887;
29. 中英 印藏條約 升泰 17-3-1890;
30. 中美 華工條約 楊儒 7-3-1894;
31. 中日 馬關條約 李鴻章 二億兩 7-4-1895;
32. 中日 遼南條約 李鴻章 叄千萬兩 8-11-1895;
33. 中俄 密約 李鴻章 3-6-1896;
34. 中德 膠澳租借條約 李鴻章 6-3-1896;
35.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條約 李鴻章 9-6-1898;
36. 八國聯軍 辛丑條約 李鴻章 十億二千二百七十萬兩 7-9-1901;
37. 中英 續定印藏條約 羅生戛爾曾 7-9-1904;
38. 中日 會議[滿州善後條約] 22-12-1905;
39,越南,1979
1858年[咸豐八年] 5月28日,沙俄乘英法聯軍進攻天津時,用武力迫 使清政府簽定不平等的 "中俄璦琿條約".清方由黑龍江將軍 "奕山"與俄 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在璦琿簽訂.從此我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六十餘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只在璦琿對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 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國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轄權;並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 昔,璦琿城方圓五公里,有內外用松木製成的城牆,兩木之間填入黃 土.高約六米,有深護城河.當年約有人口四萬多,其中商人約叄千多人. 目前只餘余留下一顆松樹,稱"見證松",讓後人憑吊.積弱的清王朝前後簽定了一千一百多個不平等的可恥條約,其中四十多個條約影響深重.
順治初年,為了對付東南沿海及台灣的抗清勢力,清政府實行海禁,「片板不準下海」.並下令在福建、廣東、浙江、江南、山東、北直隸六省實行遷海,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遷出之地焚其房屋,荒其土地,以防居民出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統一台灣後,開始開放海禁,允許中國商民出海貿易,並指定廣州、漳州、寧波、雲台山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但規定禁止炮械、軍器、火葯、硝磺的貿易.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因為擔心本國商人到南洋勾結海寇進行反清活動,除東洋貿易外,嚴禁中國商人至南洋貿易,只許外商來華貿易.雍正五年(1727年)解除這項禁令,至乾隆十二年(1747年)又復行禁止.後來,因發現到寧波的英國商船數量不斷增加,並帶有大量武器,清政府擔心「洋船至寧波者甚多,將來番船雲集,留住日久,將又成一粵省之澳門矣」(《粵海關志》卷8),遂以「浙民習俗易囂,洋商錯處,必致滋事」(《清高宗聖訓》卷281)為由,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停止廈門、寧波、雲台山等港口的貿易,只留廣州一個港口與外商貿易,並規定外商不得直接與官府交往,由「廣州十三行」辦理一切有關外商的交涉事宜.對出口貨物的品種也加以限制,除原先規定的不許軍火出口外,糧食、五金、書籍也嚴禁出口,絲茶的出口品種和數量也有一定限制.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兩廣總督李侍堯又制定《防夷五事》,規定外國商人在廣州必須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會館中,並不許在廣州過冬,中國商人不得向外國商人借款或受雇於外商,不得代外商打聽商業行情.
中國一直是對外貿易的出超國,有發展貿易的有利條件.但清政府害怕國內人民和外國人勾結「滋事」,實行閉關鎖國,千方百計限制商人出海貿易,如規定出海商船不能超過五百石,「如有打造雙桅五百石以上違式船隻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邊衛充軍」(《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776),乘船出海的客商、水手「各給腰牌,刻姓名、年貌、籍貫,庶巡哨官兵易於稽查」(《清文獻通考》卷33).由於禁令森嚴,中國大商人都視遠洋貿易為畏途.即使有個別商人想與外商展開競爭,也因清政府的打擊而無法開展業務.如康熙時上海大商人張元隆想打造100艘遠洋帆船,與外國商船競爭,即被江蘇巡撫張伯行誣為結交海盜,非刑逼供.早就活動在東南亞各地的中國商人和華僑,清政府也不給予支持,如雍正帝就說:「此輩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聽其去來任意,伊等益無顧忌,輕去其鄉而飄流外國者益眾矣.嗣後應定限期,若逾限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無可憫惜,朕亦不許令其復回.如此則貿易欲歸之人,不敢稽遲在外矣.」(《清文獻通考》卷33)中國商人和華僑出國貿易受到阻撓和打擊,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高額利潤便長期落入外國商人手裡而為他們所壟斷.明代以前一直居於世界先進地位的造船業和航海業,也隨之衰落下來,往日出沒於東南亞海面的中國大型船隊遂告絕跡.清朝的閉關鎖國,還嚴重地阻礙了其他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例如,在中國出口貨物中佔有很大比重的茶葉,主要產於福建、安徽等地,清政府不準就近從海上出口,必須經陸路運往廣州再出口.經陸路長途運輸,不僅時間長,茶葉容易變質,而且被沿途的關卡層層敲詐勒索,又增加成本,這對茶葉生產的發展顯然是個障礙.明朝以前,中國是當時世界上經濟和科學最發達的國家,到鴉片戰爭爆發之前已落在西方的後面了.
另外一點就是西方已經開始工業化,需要掠奪資源,必然要對外侵略1937年,日本.
1858年[咸豐八年] 5月28日,沙俄乘英法聯軍進攻天津時,用武力迫 使清政府簽定不平等的 "中俄璦琿條約".
1336年,日本侵略明朝.
1439年,日本侵略明朝.
1555年,日本侵略浙江,
1552年,日本侵略匯縣,
1558年,日本侵略定海,
1563年,日本侵略平海,
1775年,荷蘭侵略台灣,
1840年,鴉片戰爭(英佔香港)
1842年,第2次鴉片戰爭.
1882年,俄羅斯佔領新疆.
1884年,法國侵略台灣.
1894年,日本侵略中國.
1897年,德國佔領山東.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
1931年,日本佔領東三省.
1932年,日本佔領上海.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
至到1949年.
中 國 近 代 史 綜 述
綜述:
此時期是從1840年—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止.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為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在此後的近一百年間,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標,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後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但都屬於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
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對象和任務性質.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而前者為最主要矛盾.但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進程中,呈現出錯綜復雜關系和起伏狀態,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說,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國家近代化,改變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前期綜述
(1840—1919年)
此時期又稱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其性質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的封建統治,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為政治目的;以發展資本主義為最終目標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較完整意義的一次舊民主主義革命).
此時期從1840年鴉片戰爭始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止,共約80年間的歷史.據教材內容的種種歷史現象的內在聯系及相互關系,形成一個相對完整且嚴謹的知識體系,既能體現出這個時期發展的特點及客觀規律,又能涵容這個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基本知識.可分為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19世紀40年代—60年代初)
此時期的歷史大事有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前者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動的非正義的侵華戰爭,即中華民族的反侵略的正義的民族自衛戰爭,而後者是農民階級的革命運動,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聯系.19世紀前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為擴大海外殖民地,以強占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英國等迫切要求中國的市場開放,用戰爭暴力作為達到它們目的的主要手段,而此時中國封建社會已經到了衰落期.到鴉片戰爭前,已經走到窮途末路,清政府統治腐敗、經濟落後、對內極力壓制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扼殺新思想、新技術的發展,殘酷地剝削人民,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尖銳,對外堅持天朝尊嚴和閉關政策,最終導致中華民族災難的到來.雖說在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是民族戰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軍民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由於清王朝的腐敗、落後及戰爭中的妥協投降政策,戰爭的結局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外來侵略者通過不平等條約,從中國取得了大量的主權,中國的門戶被列強用炮艦打開,中國開始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是指喪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權;「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展了資本主義.其兩者都有政治、經濟和文化內涵).而第二次鴉片戰爭是列強對既取得的侵華權益不能滿足,力圖全面擴大侵華,並趁清政府處於內戰的窘境,以「修約」不成製造借口而發動,英法是主凶,美國是幫凶,俄是既追隨英法又單獨作案的兇犯.中國又喪失了許多主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進一步加深.
由上可知,鴉片戰爭後的二十年間,中國社會主要呈現出半殖民地特徵,到六十年代又呈現出半封建社會的特徵.但鴉片戰爭並未解決中外矛盾,更激化了階級矛盾,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雖由於時代,尤其是階級的局限而最終失敗,但有著極重大的意義且承擔反封建反侵略的雙重任務與一些領導人發展資本主義的新時代特點(社會性質決定),這是以前農民戰爭所不曾有過的,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總之此時期的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巨大變化,且在思想界開始出現向西方學習的思潮,而清朝統治者在對待西方侵略的態度上,有對抗到暫時「和好」,在鎮壓中國革命的基礎上勾結起來,從而開始了中外反動勢力相勾結的歷史.
〈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時期(19世紀60年代-20世紀初)
此時期的主要史實有民族危機加深、洋務運動、資本主義的產生、帝國主義掀起瓜分狂潮、戊戌變法及義和團運動等.此時期中國的社會經濟、階級關系、政治舞台及思想領域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從社會運動態勢看,既有沉淪,也有發展;在中國社會兩大主要矛盾中,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顯然居於最主要的地位,在中外暫時「和好」的形勢下,清建立了總理衙門,為解決內憂外患,掀起了洋務運動,但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其「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破滅,以失敗局面而告終.隨著資本主義制度在19世紀中期的全世界勝利,英法美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俄德日也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道路,不久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進程.鑒於此,列強為擴大海外市場及占更多的原料產地,尤其是資本輸出的場所,加緊對外侵略,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而它們之間既勾結又相互爭奪.隨著中外「和好」局面的結束,以武力和戰爭手段造成中國邊境地區的普遍危機,以大舉輸出資本來控制中國經濟命脈,政治侵略和文化侵略也日益加深,先後發動侵略中國的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瓜分狂潮、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妄圖變中國為其殖民地,《馬關條約》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本形成的標志,《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清政府完全成了列強統治中國的馴服工具.由於侵華的不斷加劇,使清統治集團不得不調整統治政策,也擴大了自身的分裂和形成新的派別,但都改變不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地位.隨著外國侵略勢力的擴張,中國封建經濟的瓦解加快了,中國近代資本主義艱難地產生和發展起來,同時產生了新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隊伍壯大,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中國半封建經濟的特徵已經具備.而軟弱的資產階級形成兩個政治派別,都主張發展資本主義和挽救民族危亡.甲午戰後,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及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維新變法運動和義和團運動都把救亡圖存作為主要斗爭目標,資產階級維新派通過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發展資本主義的變法(和平方式)來實現其救亡圖存的斗爭目標,而演出了一幕戊戌變法悲劇;以義和團運動通過「滅洋」(流血方式)來實現斗爭目標,它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尤其是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美夢,使帝國主義改變侵華方針為「以華制華」,而後這兩次救亡運動的失敗都與清有極大的關系,從此以後,以推翻清政府為主要斗爭目標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在全國迅速興起.
〈三〉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化時期(20世紀初—1919年五四運動前)
此時期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尤其在政治上變動極大.中國社會兩大主要矛盾匯於一流,集中地體現為廣大人民群眾同帝國主義支持下的清統治集團及北洋軍閥統治的矛盾.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為重新分割世界展開激烈的爭奪,「一戰」的爆發影響到歐洲列強侵華政策的調整,以及列強在華勢力的變化,列強利用清政府及反動軍閥為工具進行侵華,清統治集團完全俯首聽命於列強.慈禧太後為苟延殘喘,既要取悅於列強,又要消弭於社會不滿,一手出賣國家主權、民族利益,一手耍弄「新政」、「預備立憲」,進行調整,但結果適得其反,直接間接地削弱了統治,促進了革命,而民族資本主義有所發展,資產階級的政治積極性明顯提高.隨著民主思想的傳播及論戰、團體及政黨的建立、一系列武裝起義的實踐、理論的指導,最終導致了辛亥革命,但其革命成果,因其階級局限性,革命果實為袁世凱所竊取,袁世凱及其後繼者對內獨裁專制復辟、對外出賣國家主權,投靠帝國主義,而導致了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維護民主共和成果,不斷地進行斗爭,其斗爭的實質為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但最終都以失敗局面而告終,這說明民族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人民走向勝利,需要新的階級-無產階級來領導,而這一時期的中國政治斗爭的焦點為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反映在思想文化領域內:一方面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掀起了復古逆流,一方面資產階級革命派倡導民主共和和知識分子倡導新文化運動,且隨著「一戰」期間帝國主義暫時放鬆對華侵略,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和實業救國兩大思潮的推動下,中國工業迅速發展,這促使中國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以後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化,為中共的建立,提供了階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