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越南,印度,菲律賓全都對中國反感
這就像你們一班同學中,你率先事業上成功,掙了一大筆錢,你的你的窮同學們怎麼也感到心中不平衡,總想到大家原來都一樣窮,甚至你還不如他們,怎麼現在你就成為大富翁了。心中酸酸的,就會時不時流露出不友好了。中國原來與周邊國家一樣窮,甚至遠不如菲律賓、印度,而現在中國的財力可以「俯視」他們了,他們心理上是不平衡的。加上還有一點邊界爭議,就「借題發揮」了。其實就算把邊界給它,他能富裕、發達到中國這樣的地步?
2. 為什麼印度人瞧不起中國人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中國很多人信佛。印度人因此有些優越感,但並不是說所有印度人都瞧不起中國人吧。
3. 為什麼印度處處針對中國大神們幫幫忙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國界的原因,因為英國當年在劃分國界的時候出現了麥克馬洪線侵入中國部分領土(12萬平方公里)中國一直沒有承認這條國界線。至此矛盾激化印度私自侵入中國領土發生了62年的中印邊境沖突。 從印度獨立的開始幾天,英國離去後,留下大面積的未界定的邊境是印度的遺產,同中國對邊界的爭議是印度遺產的一部分。中國的其他鄰國也曾面臨相似的問題,在新中國成立的隨後十幾年裡,通過與北京的外交談判,邊界問題幾乎都得到滿意的解決。 尼赫魯政府決定通過另外一個方式解決此問題,即單方面研究並決定印中邊境的合適的分界並拒絕和北京談判。除非北京不可思議的接受印度單方面隨意地對中國邊界施加影響並侵佔其領土的行為。 於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這種政策導致了印中兩國之間的邊境摩擦,增強了雙方的不信任,最終變成敵對。到1958北京迫切達成停火協議,以防止邊界沖突並通過談判達成邊界協議。印度拒絕任何停火協議,印度堅持認為,這樣會妨礙自己對領土侵吞的企圖,沒有什麼可以談的。印度聲明印中邊境已經得到解決,而中國不同意印度的聲明,因此印度開始指控中國侵略。 到1961年,印度試圖在所以聲稱的領土上建立軍事存在,驅逐在那些地方的中國人。1962年10月12日,尼赫魯發表聲明,印度將驅逐所有其聲稱的領土上的中國人。更不幸的是印度前線的軍隊被命令掃盪比自己強大的中國軍隊,很快他們認識到:如果尼赫魯已經宣布了對中國軍隊發動進攻,中國軍隊不會坐以待斃。 10月20日,中國軍隊先發制人,擊敗了印軍無力的抵抗,並向動推進了一定距離。10月24日,北京請求停火並撤退,條件是印度同意談判解決。但尼赫魯決絕中方的請求。接下來的3周,雙方加強了軍事集結,11月15日,印度發起了局部反擊,激發了人民取得全面勝利的幻想。 中國軍隊重新發起進攻,擊潰了印度第四師。到11月20日,印度軍隊沒有在任何有爭議的領土上組織抵抗。就在那天,北京單方面宣布停火,並准備撤軍:尼赫魯接受了。
麻煩採納,謝謝!
4. 印度為什麼怕中國
中國從來不怕他。這一點可以肯定的告訴你。
要說清楚中印,就要說清國際關系和形勢。
印度佔領了藏南,我們在西邊也佔領了他的一小塊,但遠沒藏南那麼大。
1.為什麼當年沒解決好這個問題?
我的理解是中國當時的領導人認為這是個歷史錯誤(麥克馬洪線由於老蔣沒能解決好而得到國際一致默認),1962年中印一戰,印度雖全線潰敗,但中方寄希望於國際的平台(如聯合國討論通過)或雙邊談判來解決。當時由於連連征戰,不願再由此而導致印度借口「被侵略」來邀請聯合國出兵與中國展開角逐。中國若不退兵,印度可能找借口在聯合國的名義下邀請美英法等國捲入戰爭,必將是一次歷史豪賭。
2.中國永遠不可能放棄藏南。
中國之所以有些忌諱中印開戰,不在於其他,而是台灣一直沒解決。這好比左腳右腳邊各有一隻老虎,你去收拾左邊,右邊的就會乘機搗搗亂。但中國從來不怕打仗,若必須打的時候,中國絕對會不顧一切的後果、不惜一切代價的去打,而且不惜一切也要打贏。這是解放軍的一貫風格。所以你可能誤讀了某些信息。(我讀書時比較喜歡國際關系方面的東西,工作後比較喜歡了解軍事方面的東西)。
印度最害怕的不是中國到底要印度必須歸還哪些領土,而是最害怕台灣回歸中國大陸,一旦如此。印度最可能的結果是藏南所有的中國都會要回來,給不給,都不是他說了算。
3.印度為什麼挑釁而中方比較低調?
這一點有很多網友都分析的非常透徹,目的就是一個:讓所有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日本認為他是中國的敵人從而得到美日及歐洲的經濟尤其是軍事援助和支持。這是一種充分利用國際關系來得到自己急需資源的技巧。
印度的這一技巧玩得很成功,也很熟練。骨子裡,印度最害怕與中國打仗,他與中國一樣渴望有和平穩定的環境發展經濟去圓他的亞洲大國夢,但他們一直把分寸掌握的很好:先是用輿論(官方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或網路)鼓噪中國威脅制兩國的矛盾,感覺若可能導致中國方面有軍事的動向,就會趕快派政府高層辟謠,說「中印一直友好,永遠不可能有戰爭,兩國之間有的只是合作和友誼,不可能有沖突」,或立即派人到北京出訪闡明他的友好共處的立場;若國內輿論太平靜,又不能吸引美國等國的注意力,就又在輿論上大大炒作。如此循環。
5. 印度為什麼視中國為敵
印度是個有著大國塊壘而無大國胸襟的國家。自從1962年慘敗於中國後一直耿耿於懷而急欲雪恨,其戰略短視行為令人搖頭失笑。本來,印度的地理位置在印度洋來說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乃是一家獨大的格局,若以經濟為紐帶建立起包括南亞、非洲和澳洲的環印度洋經濟圈,將會使他們迅速成為地區超級大國。然而因缺乏大國眼光兼具小人心眼,斤斤計較於62年邊境沖突的失敗,竟只把眼光盯在東亞,意欲以純軍事手段與中國爭一日之短長。比如在海軍方面,早在1986年,印度便花巨資從英國購來一艘航空母艦「維拉特」號,進來又打算花29億美元的巨資從俄羅斯購買一艘經過翻新的舊貨——「戈爾什科夫」號航母,藉以炫耀先一步比中國擁有航母;空軍方面,2000年以來,印度一面對「幻影-2000」、「美洲虎」、「米格-29」和「米格-27」等飛機進行了全面改裝,以提高其導航、武器瞄準能力和核武器運送能力,一方面又大力引進各種先進戰機,如從俄羅斯購買了190架「蘇-30MK1」戰機,及從法國一口氣購買了126架升級的「幻影2000-5」中遠程戰斗轟炸機和10架幻影2000H戰略轟炸機;另一方面,從2003年開始,印度先後與俄羅斯和法國簽署協議,決定聯合研製140架「蘇-30MK1」和108架幻影2000-5戰機。為了增強其空軍力量,甚至從俄羅斯租賃4架圖-22M3「逆火」遠程戰略轟炸機以展示實力;在導彈方面,更是直言不諱要研製出最好的導彈來對付中國和巴基斯坦!這是何苦來由?一直以來,印度無論在哪一行業,都欲與中國比高低。咬牙切齒,好像非要把中國踩在腳下不可。全國上下形成一股風,就是誓必戰勝中國、超越中國!在媒體的煽動下,以及官方有些激進人士的鼓動下,中國被描繪成印度最大的敵人。印度人的這種心態,實在讓人瞠目結舌。其實,中國並不把印度作為對手,更不把印度作為敵人。雖然在藏南地區(印度稱為「阿魯納恰爾邦」)印度屯兵僅陸軍精銳山地師就達14.7萬之眾,且目前仍在不斷增兵中,而中國在東段的兵力只是其1/14,即使如此,中國仍不為所動。無他,印度不是我們對手耳。事實上,無論經濟、文化、科學、體育甚至軍事,印度人都不是我們的對手。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到中國有效面積的2/3,而人口卻已達11多億,其GDP只是中國的1/2,再不採取措施,連吃飯都成問題。為了在軍事上壓倒中國,在過去的3年中,印度軍費開支平均每年增長18%;而同期英國軍費的年增長率僅為1.4%。如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印度軍費開支到2013年將達到350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英國目前340億美元的軍費預算。這必將使印度成為頭重腳輕的浮腫巨人。這正是中國不把印度作為對手的原因。只此全球戰略眼光這一點上,印度已不如中國遠甚。 然而,家有惡鄰,心中不寧。何況這個惡鄰尚擁有核武器!以及能打到北京、上海等可覆蓋全中國的烈火導彈。在曾兵敗於中國的恥辱之心的刺激下,在其自詡世界軍事第三的膨脹的虛榮心的驅使下,在缺乏歷史文化教養的熏陶之下,這個印度阿三實是中國最大的心腹大患!萬一藏南地區發生軍事沖突(這似乎是遲早的事),這個急欲挽回面子的阿三必然對中國施以雷霆萬鈞的攻勢!如此,則後果不堪設想。環顧世界諸雄,如美俄英法德日等,由於沒有與中國直接沖突的因素,因此,歐美諸強與中國的關系,只是戰略競爭與合作的關系,雖然他們視我們為敵人,但詛咒與辱罵是死不了人的。唯有印度阿三,卻是與我們有直接和間接利益沖突的國家,加上其錙銖必究的小人心態,以及全國仇華的可怕心志,無可否認,此獠正是未來中國最大的敵人!
6. 地緣政治14 印度為什麼怕中國
《地緣政治14:印度為什麼怕中國》一文中,對南亞地緣結構做了分析:
作為南亞次大陸的兩大核心板塊,恆河流域相對於印度河流域有兩大地緣優勢:
基斯坦地處南亞次大陸核心板塊
首先,是自身地緣實力更強。印度河全長僅為1368公里;而恆河則長達2510公里;在流域面積上,印度河流域與恆河流域大致相當;但氣候環境的不同,導致印度河流域乾燥少雨;恆河中下游地區卻降雨量豐富,為恆河流域的工農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淡水資源。
其次,地緣格局上,印度河流域位居南亞次大陸邊緣;而恆河卻居於中心地帶。這種不同的區位決定了,恆河平原是南亞次大陸的地緣核心。在兩大地緣板塊的競爭中,恆河平原不僅自身條件占優,還可以憑借中原的優勢,整合東部的孟加拉和南部的德干高原,獲得整體實體的提升——而這是偏居西北的印度河流域無法做到的。
所以,我們看到,雖然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但到最後,恆河大平原卻成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區域,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恆河,而不是印度河。
當然,印度河板塊和恆河板塊的地緣博弈,說到底也只是南亞次大陸內部的事。由於雙方同屬一個整體地緣板塊,通常情況下,這種博弈與文明核心的轉移,並不會影響造成文明的分裂——東亞大陸的文明核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後,它們仍然都是中國和華夏文明的組成部分。
但南亞次大陸的情況卻完全不同。印度河板塊與恆河板塊的地緣博弈 ,最後竟演變成兩大地緣板塊在政治和人文上的分道揚鑣——不僅形成了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兩個不同的國家,印度河板塊的文明特質也徹底發生改變,這個印度文明的原生地,最後居然成了發源自西亞的伊斯蘭文明的一部分。
7. 為什麼印度尼西亞那麼恨中國
因為那的人都很貧窮,而中國人在那是很富有的,所以他們很仇恨,而華人一度控制了印尼的經濟命脈,再加上在南中國海還有一些軍事爭端。
想想也可以理解,如果你是一個小國的公民,旁邊是一個實力強大的巨無霸,你會喜歡嗎?
8. 印度為什麼老跟中國過不去
一直以來,印度就把中國當作競爭對手,兩國十分相似,同樣都是文明古國、同樣在亞洲大陸、同樣都人口密集、且同樣都是發展中國家。於是印度總覺得中國能做到的他也一定能,但事實上,印度的發展遠遠不及中國。
而且印度正受到西方國家操縱加入「反華游戲」,諸如美國領導的「印太戰略和四方安全對話」,印度已經成為西方國家堅持不懈、咄咄逼人、陰險狡詐的政策的一個目標。

中國不計前嫌伸出援手
印度政府在疫情初期拒絕了中國的幫助,認為憑借著本國的國力可以安全帶度過這次疫情,但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像印度所想的那樣發展,疫情大規模爆發,單單憑借印度現在的醫療資源已經無法應對現在的局勢。面對印度疫情緊張、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中國也展現了大國的風度,雖然此前與印度有很多不愉快,但是面對疫情,中國還是選擇了以大局為重。
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印度媒體卻在背後下 「黑手」,試圖給中國抹黑。印度向中國購買制氧機的時候,印度媒體宣稱中國存在故意哄抬物價的情況,事實上的情況卻是,印度本土的一家公司從中國買來的制氧機故意抬高價格,賣給當地的患者。
不僅如此,印度的某些媒體還對中國生產的制氧機進行抹黑,並找出所謂的證據證明其真實性,但中國製造的制氧機在歐美的市場上得到了認可,並不存在印度所說的出現質量不過關的情況。所以,印度媒體口中的「真相」,外界自然也能分得出真假。
9. 三哥印度為什麼那麼恨中國,各位知道不
不是恨中國 而是中國的特殊地理位置就像在他們身上插了根刺 簡單來說只考慮地理優勢的話中國列印度是一馬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