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為什麼叫支那

中國為什麼叫支那

發布時間:2022-02-09 03:45:20

1. 為什麼稱中國為china

樓主的問題其實是

為什麼英語或者外國語不叫中國為中華,而稱之為China。

這大體是因為習慣的緣故,就比如樓上有人說俄國稱中國為契丹(Kitan)一樣,當然俄國是因為歷史地理的緣故,而事實上古英語和大部分古代拉丁語,都並不稱中國為China的,China只是後來的稱法。

古拉丁語的中國是seres ,也就"賽里斯國"(絲之國)。

西方現代語言中的China(英), Cina(義大利語), Chine(法語)之類,和Seres沒有直接關系,而是「秦」chin這個詞演變而來的。

至於「china」同時還指「瓷器」,那是很後來的事情了,因為中國瓷器行銷海外是宋朝(960年北宋建國,1276年南宋滅國)以後的事情,而「Chin」的概念是這以前的一千年之前就有了的。

而且英語成為一種國際通用語,也就是近200年來的事情,200多年前使用英語的人總數大概不比我們一個省的人多。

事實上,英語裡面稱中國為China其實也有很多種講法,先有China的中國含義還是先有china的瓷器含義,還有待商榷。

此外,還要有必要說一下中華的來歷:

「中華」是「中國」與「華夏」的合稱,這大體是中國文化內的一個定義,歷史上中國歷數若干朝代,每一朝都有一個稱謂,漢唐乃至明清,國號是變來變去的,但是籠統一講還都是我「巍巍中華」。

中華有兩層意思:
1、「中」,何謂中,中就是指的天下之正中,某些歷史時段也指 中土,中原 之意。
中者,居四方之中也。

2、「華」,華夏也,華夏指的是漢族之前身,「華夏族」,亦可謂「華族」,現在海外提及旅居之漢人,一般又多以華人華族稱之,即源於此。

事實上,中華指的是:「居天下之中者,我華人也。」

這個天下之中,大體上反映了中國在強盛歷史時期的一貫思想。

老外當然不買這個帳了,滿清鴉片戰爭前還一口一個化外諸夷呢。這個中華主要還只是中華文化圈裡的稱法,比如日本,他們是有中華(ちゅうか)這個詞的,在日本以這種稱法稱中國大體上是在明治維新之前,之後稱中國為「清國(しんこく)」,「中國(ちゅうごく)」,基本上這還是普通的稱謂。但是隨著中國國力的變弱,日本人也逐漸開始在對華的稱謂上做文章,造了一個大家應該熟知的sina「シナ」,也就是「支那」了。

可見,是否稱為「中華」主要還是要看你國力的;當然了,英語裡面China的使用,我們也大可理解成「中華」這個意思,畢竟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在幾千年的里是裡面都是單獨發展的一種文明模式,各有各的約定俗成;中國可以叫羅馬為「大秦」,西方當然也可以稱中華為「瓷器」了。

2. 「支那」這個詞的具體來源、歷史、含義

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的蔑稱。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失敗後,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為上國的日本人,在震驚之餘大為陶醉。從此,「支那」一詞在日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據駐華公使的提議商定:日本政府今後均以「支那」呼稱中國。對此引起了很多中國人的憤怒。1930年,國民政府還照會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類的文字,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直到日本戰敗後,應中國代表團的要求,盟國最高司令部經過調查,確認「支那」稱謂含有蔑意,故於1946年責令日本外務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稱呼中國。來源:1,「支那」起源於印度。印度古代人稱中國為「chini」,據說是來自「秦」的音譯,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佛經以後,要把佛經譯為漢文,於是高僧按照音譯把chini就翻譯成「支那」。同為印歐語系的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後來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來自這個語源。《大唐西域記》就有一段記載:「王曰:『大唐國在何方?經途所宣,去斯遠近?』對曰:『當此東北數萬余里,印度所謂摩訶至那國是也。』」日本僧侶空海曾於804年隨遣唐使赴唐學習佛經,因此可以推斷他書中的「支那」,是從漢譯經典里學來的。以後一些佛教界人士為顯示博學、虔誠也開始用起了「支那」一詞稱呼中國。但明治維新時,山鹿素行等人覺得國名之爭,可以為他們的政治主張服務,認為與中國相對的就是夷人,所以特意寫了一本《中朝實錄》來爭這個「中朝」之名。接著福澤諭吉等人提出了脫亞入歐的主張。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失敗後,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為上國的日本人,在震驚之餘大為陶醉。從此,「支那」一詞在日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據駐華公使的提議商定:日本政府今後均以「支那」呼稱中國。對此引起了很多中國人的憤怒,1919年留日學生在國內出版的《東游揮汗錄》中,除了以毒攻毒地繼續使用「倭人」一詞以外,還因為英語中的Japan源於漆器,而且日本想脫亞入歐,就用它的音譯,稱之為:「假扮」。 2,在一段時期內,「支那」是對中國漢人的尊敬。「支那」一詞在日本流行起來是明治維新以後的事。不過那時中國的正式國號是「大清」,所以日本政府在正式場合把中國稱為「清國」或「大清帝國」,把甲午戰爭稱為「日清戰爭」,把義和團事變稱為「北清事變」。但是在一般的民間報刊,則一般把中國稱為「支那」,把「日清戰爭」稱為「日支戰爭」,把中國話稱為「支那語」。日本人不稱中國的正式國號「大清」而稱「支那」,那時的中國漢人,特別是中國的革命家,對日本稱中國為「支那」,不但不生氣,反而還有幾分感激。那時中國漢人處於異民族的統治之下,因為日本暗中支援中國革命,所以一時間日本成為中國革命家的樂園,同盟會、光復會等反政府組織都是在日本組建的。那時很多漢人來到日本的頭兩件事就是:第一是剪辮子,表示不再效忠清廷;第二是自稱「支那人」,拒絕承認自己是「清國人」。由於那時「中國」這個詞還沒有被公認,所以很多革命家直接借用日本式稱呼稱自己是「支那人」。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東京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提出「光復漢族,還我河山,以身許國,功成身退「的誓詞(「支那亡國」是指明朝亡於清朝的那一年);1904年,宋教仁在東京創辦了名叫《二十世紀之支那》的雜志,這是後來同盟會黨報《民報》的前身。即使是立憲派的梁啟超,也用「支那少年」為筆名,康有為次女康同璧也曾在詩中稱「我是支那第一人」。 當時很多中國的革命家使用「支那」這個詞稱呼自己,亦說明那時日本使用「支那」稱呼中國,不但沒有貶義,反而含有對中國漢人的尊敬。如果日本人按照當時中國的正式國號「大清」,把中國人稱為「大清人」,把中國話稱為「大清語」,對中國的漢人來說,反而會感到被侮辱了。但是辛亥革命之後,中國的正式國號從「大清帝國「變成「中華民國「,由此而引發了中日之間的「支那「爭論。

3. 為什麼中國叫China

1. 梵文(或者說泛印度文化圈)在很早就把蔥嶺以東的某大國叫 Cīna (音近普通話「基那」)。據說書證可以早到先秦時期。很多人認為這是「秦」的對音,或者也有如音韻學家鄭張尚芳「支那」真正的來源一文所說,是晉的對音。都認為此詞原本就是指中原王朝的。但是看玄奘記錄的唐代印度各地關於支那的傳說,如「漢日天種」、「漢持來」什麼的,沒事就送個公主王子往北印度,感覺並不一定是中原王朝。

2. 不管怎麼說,隨著印度文化圈的擴張,Cīna 一詞在後漢六朝之際,肯定已經固定指中原王朝了。所以印度文化圈或者曾為印度文化圈的南亞、東南亞各國,歷來都把中國叫 cina 或者其語音變體。並且隨著佛教在東亞盛行,反過來進入漢字文化圈中成為支那、脂那、至那、震旦(來自 Cina 派生詞 Cin(a)stan(a) ,又是支那又是斯坦的)等詞形。
3. 雖然印度佛教學者並不對中國有什麼特殊的感情(高看之便是象、寶、馬、人四世界主之一的「人主」,低看之就是 mleccha,也就是「邊地」),但是 Cina 的音譯詞,在漢字文化圈始終是富含褒義的,比如「文物昌盛之大國」之類意蘊,這種褒義在現存的「震旦」用法中還可以管窺;不過,因為是帶有異文化性,又是固定指地理-文化區域,自然不存在王朝國名帶有的帝國政權與文化地區裹絞不清的缺點,或者「中國」一詞帶有的儒家傳統「天下」觀、「華夷」觀的潛台詞。
4. 在早期,印度文化圈幾乎完全隔開了東北亞與世界其他地區,因此其他地區了解中國幾乎必然經過其中介。又因為伊朗語缺乏c(如上所說,讀拼音j)這種塞擦音,所以他們就把Cina讀成了Sina,並作為中介借給了希臘語、拉丁語等歐洲地區。這就是英語高階表達中,漢的、中國的一意常用Sino-這一詞根的來源。
5. 物換星移,當馬可·波羅順著已經突厥化的絲綢之路到達大汗之國的時候,他並沒有關於 Cina 或者Sina的任何知識。他只知道汗八里附近的國土叫 Cathay,大江以南的新征服國土叫 Manji。前者來自契丹,Qitay;後者來自北方漢語對南方人的蔑稱「蠻子」。
6. 又數百年後,耶穌會士從海路來到廣州灣,深度接觸了這個東南亞向導稱作 Cina 的國家。這些西儒游歷南京、北京以及帝國腹地,知道他們自稱大明國,或者中國,也就是 Middle Kingdom。Cina 這個詞又一次傳入西方,成為現在泰西各國使用的 China 等詞形。不過他們還面臨一個問題,應該在歐亞大陸東端出現的,那個馬可波羅記錄的大汗之國在哪裡?莫非那個富饒的大汗之國,只是大明北邊韃靼人的一部分?南來的利瑪竇等人不禁猜測。
為了尋找 Cathay,葡屬印度派遣另一支探險隊從中亞出發尋找,隨著突厥人的商團,他們在北京與利瑪竇會合了,並且,當時的突厥人還按其傳統稱北京為汗八里,叫中國人黑大衣。
7. 這樣,歐洲世界對東亞地區的地理知識終於基本理清。馬可波羅的Cathay就是現在耶穌會兄弟所在的 China,Sina 顯然是 China 一詞的希臘形式,在學術使用中也得到了復興。歐洲各國之稱呼中國為 China,就此定型。

4. 為什麼中國叫China,而陶器也叫china,與什麼有關嗎

雖然中國和瓷器的英文都是China(china),但從詞源的角度來講,二者通常認為是不同源的。

中國China:來源於梵文」 चीन「(拉丁化:Cīna),在波斯語中轉作」چین「(拉丁化:Chīn)。而」China「一詞已知的最早記錄出現在葡萄牙探險家Duarte Barbosa(約1480—1521)的日誌中。他的日誌於1555年被譯為英文後在英格蘭出版。關於詞源的梵文詞語,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由在義大利史學家衛匡國(Martino Martini,1614—1661)在17世紀提出的:China的根本詞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即秦朝的名字——即」China「來源於」秦「(Chin)。

瓷器china:傳統的理論認為,china(瓷器)的詞源是」昌南「,即中國瓷都景德鎮的古稱。早在東漢時期,古人在昌南建造窯坊,燒制陶瓷。到了唐朝,由於昌南土質好,先人們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優點創制出一種青白瓷。青白瓷晶瑩滋潤,有假玉器的美稱,大量出口歐洲。china一詞系」昌南「的音譯。

故China(中國)和china(瓷器)雖同形,但是異源。

5. 中國的英文名怎麼是China(支那)

因為中國盛產瓷器china,所以用China做中國的英文

6. 中國的原名叫什麼

古代中國習慣以朝代名代替,比如大漢王朝、大明王朝、大清王朝,而古代外國對中國稱呼也是五花八門。

比如古代波斯帝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稱中國為「絲國」,因為中國盛產絲綢,又通過古代絲綢之路運往中亞歐洲,所以而得此名。比如古希臘和羅馬稱中為「Serica」,就是「絲國」的意思。

但甲午戰爭、日本侵略中國時,「支那」一詞演變為日本污辱中國的詞彙,特別是侵華日軍在公文中始終以「支那」一詞稱呼中國,把中國人叫作「支那人」。日本戰敗後,他們曾承認「支那」和「支那人」帶有污辱和蔑意。

閱讀全文

與中國為什麼叫支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大飯店怎麼吃飯的 瀏覽:320
中國現在修建的最大水電站是哪個 瀏覽:95
為什麼印度人炒菜用鋁鍋 瀏覽:67
英國王朝機票怎麼回國 瀏覽:170
越南哪裡有方便麵 瀏覽:89
中國哪個城市的初中最多 瀏覽:707
伊朗信什麼宗教 瀏覽:130
印尼斗魚吃什麼飼料 瀏覽:124
印度大壩為什麼倒塌 瀏覽:124
有什麼越南歌好聽的 瀏覽:390
越南古井酒多少錢 瀏覽:239
印度哪些地方有暴雨 瀏覽:58
印尼疫情主要出現在哪裡 瀏覽:473
中國的護照如何在越南辦理 瀏覽:382
英國人算數為什麼要畫線 瀏覽:783
英國革命的後果是什麼 瀏覽:745
南京到越南有多少公里 瀏覽:27
中國養殖貂的上市公司是哪個 瀏覽:258
衣服上有印尼怎麼處理 瀏覽:19
印尼舞蹈叫什麼地方 瀏覽:655